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本文化史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你解读了日本独特的文化:或许世上再无有别的国度,会像日本一般,拥有如此矛盾的性格了:含蓄又热烈,敏感而坚忍,平和中蕴着极端,纤美里藏着暴烈……这个“日出之国”、“樱花之国”,给予世界的,不仅仅是其简素的建筑、空寂的庭园、优美的俳句、绚烂的浮世绘,还有枪炮造成的创伤、孤行引发的愤懑。深入了解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于今日尤显必要。

内容推荐

本书意在探寻日本文化的精神,展示其丰富的面向,追溯其发展的源流。首先考察大和民族在生活实践中自主生成的宗教、文学与艺术的成果,以及由这些成果凝聚而成的文化性格;其次研究日本文化与外来文化——具体地说,古代之与中国,近代以来之与西方——的交流,以及在两种文化的碰撞中,日本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发展的自律性和外在交流的主体性,由此展开日本文化发展的论述。

作者叶渭渠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日本文学的译介与研究,于日本文化浸淫既久,其论其述,自然亲切通达。本书堪称了解日本文化的最佳读本。

目录

第一章 绳文、弥生、古坟时代文化的曙光

一 日本列岛和祖先的诞生 /3

二 从狩猎渔猎到农耕生活 /6

三 日本语言文字的形成 /17

四 咒术与言灵信仰的产生 /23

五 原初美意识的萌动 /26

第二章 飞乌、白凤文化的形成

一 古代部族国家的成 /35

二 上古神话、歌谣的流传 /40

三 汉籍和汉字的传人 /45

四 佛教及佛教艺术的传播 /49

五 上古文化中的性崇拜 /54

第三章 奈良天平文化的开花

一 律令政治与天平文化 /59

二 遣唐使与唐文化的交流 /67

三 从汉诗到和歌的展开 /71

四 舞乐艺能的源头 /78

五 建筑艺术的承传与创造 /81

第四章 平安文化的全盛

一 摄关政治与和风文化的完成 /91

二 神道与佛教的融合 /93

三 和汉文学的交替变迁 /100

四 《白氏文集》的流行 /105

五 物语文学的诞生与繁荣 /108

六 佛教艺术与大和绘的发达 /114

七 古代审美主体的完成 /125

第五章 镰仓武士文化的初兴

一 幕府体制与武家文化的确立 /133

二 禅宗及其世俗化 /138

三 战记物语与说话集的兴起 /148

四 艺能的发达 /153

五 绘卷艺术的流行和多样化 /157

第六章 室町文化与禅

一 建武新政与政治文化理念 /167

二 从庶民教育到宋学的兴隆 /171

三 禅与近古审美的主体精神 /175

四 能乐与狂言的登场 /179

五 文学的兴盛 /190

六 水墨画与庭园艺术的禅化 /194

第七章 安土桃山文化的变革

一 时代与文化的特质 /201

二 屏风画、隔扇壁画的黄金艺术 /208

三 空寂的茶禅一味 /212

四 闲寂的俳句与禅 /217

五 西方文化的最初传人及其影响 /224

第八章 江户时代文化的转型

 一 宋学的日本化 /233

 二 国学的兴起 /238

 三 两种建筑艺术模式的对立 /243

 四 版画日本化和浮世绘的诞生 /249

 五 国剧歌舞伎的诞生 /254

 六 洋学与西方文化的传播 /260

第九章 现代文明开化的路程

一 现代科学与教育的振兴 /265

二 近代自我的确立与受制 /267

三 对西方现代艺术精神的摄取 /269

四 对西方文化的认同与拒斥 /274

五 日本文化的抉择 /279

结束语 /285

参考书目 /292

后记 /294

试读章节

日本的原始信仰,最初以山、巨木和巨岩等自然物为对象。日本上古时代最原始的宗教是咒术信仰。上古的日本人相信语言的生命力和感应力,相信语言具有灵性和咒性,即具有内在的神灵,于是企图通过咒术,实现他们最原始最本能的求生克死的愿望。所以在最初的绳文时代,未开化人就举行咒术的仪式,通过咒言感应自然界,求得渔猎丰饶、生的渴求、灵魂的救济和共同体的安定。他们以为这种种愿望可以通过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交流和感应作用而达到。可以说,未开化人的生活和行动都是受咒术支配的。

咒术分为黑咒术和白咒术。《古事记》中就黑咒术有这样的记载:在海幸与山幸两兄弟的神话故事中,弟山幸失了兄海幸的钓钩,山幸破剑,先后做了500个、l000个钩作赔偿,海幸都不要,偏要原来的钓钩。山幸求助于海神,海神从鱼群中找回那个钩,交给山幸,并授予其咒言“这个钩是烦恼钩、着急钩、贫穷钩、愚蠢钩”,以对付海幸。山幸按海神所教还钩给海幸时念了上述咒言,从此海幸更加贫穷,起了恶心,攻击山幸。山幸拿出满潮珠来,使他陷溺;他哀求时,拿出干潮珠救他,使他受苦以作惩罚。而在《古事记》、《日本书纪》和《风土记》中所记述的许多神颂土地和人生光明的咒言,则属白咒术。

因此,这种咒所使用的语言,与日常性的具有传达意思功能的语言不同,它是神授的语言,具有感应的功能,语言需要洗练化,使之富有咒力的神圣性格。作为最原始的宗教,咒术从内容到形式逐步充实,形成了多样的性格。从咒术内容来说,有祈愿渔猎丰收的经济行为、维持共同体安定的政治行为,还有抚慰心灵、救济灵魂的个人行为。从形式来说,有语言,这是咒术祭祀仪式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有行为,即念咒时的手舞足蹈。从其内容与形式的总体结构来说,它是一种最原始的宗教信仰。

咒言也是最早的言灵信仰,是以语言作为表现媒介的文化和文学的胚胎,咒术的内容与形式成为文化整体未分化的母胎。咒术的形式与祭祀形式的形成是完全一致的,祭祀形式的发展使原始信仰从咒术世界中解放出来,成为日本土著原始神道信仰的起点和日本原初文明的基本特征。原始神道的宗教观念的演化,从信仰自然灵、观念神(精灵),到信仰人格神、祖先神(祖灵),在信仰意识上是彼此相通的,只不过后者的信仰对象以将统治者神格化而塑造的神灵和家神的祖灵为主,其后发展到同氏族的祖先神,作为一门一族的守护神。祖先神具有浓厚的氏神要素,是氏神的原型。至于氏神,已超越血缘性,其功能是镇守一定的地域。自然神、观念神也往往被人格化,以人格神的形式出现。总之,原始神道不是信仰单一神,而是信仰多神,将所有礼拜的对象都称为神,属多神教。

在6世纪中叶从大陆传人佛教之前,原始神道是这个农耕社会惟一的宗教实体。从弥生古坟时代进入农耕社会之后,农耕祭祀形式由地缘性和血缘性组合的农业共同体主持,逐渐形成日本民族的土著宗教观念和仪式——原始神道。原始神道将宇宙分为三个世界:一是天上,称高天原(天国),是诸神居住的光明世界;二是地下,称夜见(黄泉),是死灵居住的黑暗世界;三是居于两者之间的地上,称苇原中国,是光明与黑暗、昼与夜、吉与凶、善与恶交错的人间世界。因此日本古文献《古事记》、《日本书纪》将神的居处视作高天原,死后居住的世界是黄泉国,地上人间是苇原中国。书中记述的神代之初生成于高天原的三神代表着宇宙的根本和生成力,存在于幽冥之中,不出现于世间。天照大神来到苇原中国,带来了神圣的稻种,所以神话中稻种的起源,是“事始高天原”。换句话说,原始神道信仰农耕的“业”也是起源于高天原。

P23-24

后记

在世界文化史上,日本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独特的性格。

撰写《日本文化史》,似乎首先要考虑日本民族在生活实践中自力生成的宗教、学术和艺术的成果,以及由这些成果凝聚而成的文化精神;其次要研究日本文化与外来文化——具体地说,古代之与中国,近代以来之与西方——的交流,以及在两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日本文化所表现出的内在发展的自律性和外在交流的主体性。这也许是写日本文化史不可或缺的主题吧。本书正是试图以此作为切入点,展开日本文化发展史的论述。

这是一册日本文化小史。史期的划分,首先要考虑文化与政治和社会的关系,文化的历史不能脱离与这两者的联系;其次,文化的发辰又有自身的规律,文化史不等同于政治史、社会史,因此,史期的划分似需考虑这几个因素的有机联系,又需关注文化发展史的主体胜。这是本书的史期划分的基本点。

青年时代,我从事过对日文化交流工作以及职能部门的调研工作,并承蒙时任老司长的林林先生的支持、鼓励和指导,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一些有关日奔文化的文章。人到中年转而从事日本文学编辑与研究。与日本文化学研究再次结缘,是走进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后的事。那寸我已年过半百,时任日本研究所所长的何方先生不嫌弃快到退休年玲的我是个累赘,接纳了我,让我研究日本文学的同时兼及日本文化知思潮,还拟聘我担任研究室主任。我有自知之明,遵从前命,而婉射后者。这样,我才有了研究日本文化的机运,并有了更多的自由空1日1,得以通过对文化思想的历史阐释来构建自己的文学研究模式。文.也学与文学及其他边缘学科的交叉研究,相辅相成,开阔了我的视野。

此后,恩师季羡林先生责成我负责他老人家亲任总主编的世纪文化工程《东方文化集成》中“日本文化编”的主编,我院时任常务副院长的汝信教授让我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世界文明研究课题组”,负责主编日本卷的《日本文明》(普及版)、《樱花之国》(图库本)和《日本文明史话》,使我有更多机会向这一学科的前辈和同行们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已。

今年夏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盛情约邀我在《日本文明史话》的基础上,撰写这部《日本文化史》(插图本)。

我说上述这些话,是因为我以为:如果没有前辈师长的栽培,没有同行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关爱,就没有这部《日本文化史》(插图本)的问世,所以我首先要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此外,挚友李书成教授以及孙立峰先生、鄂力先生也予我极大帮助。在这里,我一并致谢。

我在写作的过程中,一直与月梅共同探讨,并采纳了她的一些好意见;她还帮助我整理某些资料;同时,我将与她合著的《日本人的美意识》等书的某些章节进行修改润色之后纳入了这部《日本文化史》;她也成为本书的第一个读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我们合作的结晶。

在这里,我再一次感谢每一位帮助过我的亲朋好友,他们的面影将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

                  叶渭渠

           2001年秋于北京团结湖寒士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本文化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渭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38979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313.03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2
出版地 广西
231
167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