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绝版中国(来自地球之巅的生态警钟)/绝版中国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灾难逼近时,我们人类却总是在等待。等待什么呢?

等一切都成为历史,或化为乌有,我们才肯幡然醒悟并为之行动吗?

来自地球之巅的生态警钟!

讲述青藏高原的生态恶化是忧伤的,观看地球发生的生态灾难是沉重的。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首次揭示青藏高原与全球生态恶化相关联的警世之作!

这是一部忧患人与自然关系的振聋发聩的值得每个地球人认真阅读,深思的良知之作!

这是一部呼吁人们赶快行动起来进行自我救赎的喉咙之作!

目录

第一章 围棋盘上的“小棋子效应”:自毁家园

第二章 圈鹿村:“大骨节”病的启示

第三章 祁连山下:牧场变农田

第四章 风物长宜放眼量

第五章 草原深处的困惑

第六章 寂静的山林

第七章 莫要偏向虎山行

第八章 三江源:山宗水源之地

第九章 青藏高原:地球的“中心柱”

第十章 青藏高原:人类古文明的发祥地

第十一章 温室效应引发冰川“崩塌式消融”

第十二章 人啊,请远离杀戮,学会感恩

第十三章 科学决策,防止青藏高原荒漠化

第十四章 大自然的惩罚:沙尘暴、荒漠化、缺水、疫病、死亡

第十五章 是生存还是毁灭

第十六章 善待地球,从自身做起

第十七章 地球,人类唯一“遮风避雨”的家园

第十八章 警钟为谁而鸣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记得我小时候居住过的乌兰县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均堆满了一堆堆像小山似的从山里砍伐来的粗壮的柏树。一年四季,每天烧火做饭,冬季取暖,全都烧的是粗壮的柏树。劈柴,是我们那个年代男孩子放学归家唯一要干的体力活。劈的柴越多,家长越高兴。从上初中至高中的五年时间里,光我劈烧掉的柏树不少于5卡车,我们班有40多位同学,全校学生上千人,你算一算,全县上万人,不算大人劈烧掉的,光算毁在我们这些学生娃手里的柏树就有多少棵啊?如今想想,都是一种罪孽!

那么,是谁让我们毁了这些千百年形成的原始森林呢?

青海过去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而且以天然林居多。其中以“柏杨为大宗,其他如松、桦、榆、橡与苏木皆有。山中虽有巨材,但山川阻塞,运输极难,故森林之多,无地不有”。而在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70年代以前,许多大山里都布满了以圆柏树、忪树为主的原始森林,如乌兰县的哈拉哈图南北两山、都兰县的巴隆山、德令哈的柏树山等等,不仅森林茂密,水草丰茂,而且珍稀动物如豹子、麝、雪鸡、熊、鹿等非常众多。20世纪50年代初,青海在柴达木盆地诺木洪以北60公里的艾姆尼克山麓(海拔2710米)发现中国已知面积最大的天然原始梭梭林,这片梭梭林到1979年调查时仍南北宽3~5公里,东西断续长约120~140公里。

但是,再多的森林、再多的野生动物资源,也经不起人类的砍伐和杀戮。据《站在高原能看多远》一书载:“本世纪青海最近的一次烧林开荒是在30年代初,一些农户为了拓展耕地,放火烧毁了共和境内的茶纳林。他们目睹了狐兔之类、獐麝之属在烈焰中奔突嘶嚎的惨烈以及正在冬眠的大蛇在火苗追逐下蹿上树梢最后怦然爆毙的奇景。事后他们利用厚厚的草木灰作肥料播下麦种。他们获得了连续三年的好收成,但茶纳林从此永远消失了。那块新开垦的处女地十几年后也沦为一片旱塬。”

在马步芳统治青海期间,“马步芳一面借植树造林大肆搜刮,一面则又滥伐森林,在兰州等地开设木场,大规模经营木材买卖,以牟取暴利。互助县北山一带的林木即为马步芳派人砍伐殆尽。自公元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起,又先后从大通、互助、西宁、门源等地调数以万计的民工,伐运大通鹞子沟的林木,时间延续了三四年,整个鹞子沟六七条沟,共长约二三十华里地带的原始森林全部被伐运殆尽。民工们被强令按军事编制进行无偿劳动,受伤及因劳累过度而死亡的人很多。”。1943年,马步芳修建私邸“馨庐”时,曾征调民夫8000余名,“由互助、贵德、大通、循化等处采运柏木、松木和果木,每日采伐征用的马车络绎不绝……费时达一年之久。”

P6-7

序言

一位作家说过:“我们都会说人是大自然之子的道理,可惜的是,能够记起大自然母亲的面貌的人越来越少了。倘若这种对大自然的麻木不仁延续下去,人类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精神上的退化。”

青藏高原是我的故乡,我生于斯,长于斯。从小到大,我在青藏高原腹地待了整整四十一年。我了解这片土地,几十年间我曾先后跑过青藏高原许多地方——大漠、草原、雪山、雅丹地貌、长江源头格拉丹冬,包括西藏的甘丹寺,还有新疆的若羌等众多的广袤之地。在看到大自然神奇造化的同时,我又看到了许多让人堪忧的严酷现实: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日趋恶化!

而这种恶化和造成这种恶化的原因,与我们人类不适当的行为模式密不可分。虽然也有全球气候变暧等自然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的“因素”反过来又对自然因素起到了推波助澜、雪上加霜的作用,加剧了气候自然演变的速度。现在,我们应理智而冷静地面对因人类众多不当行为造成的后果,而不是抱着回避、狡辩,甚至不敢面对自身问题的态度来对待。

十几年前,我就开始关注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了。1999年夏季,当我从长江源头格拉丹冬回来后,我便决定要尽自己所能,写一本有关青藏高原生态日趋恶化的宣传书,为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稍尽绵薄之力。十年的时间里,我收集的资料近百万字之多。而且,十年前,我写的许多篇散文,就是反映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

我撰写这部书的念头,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酝酿了许多年了。我当时产生想写这么一部书的想法或主旨,很简单,那就是我想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资料告诉人们,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确实在变坏,而且这种变坏,与我们人类的行为有关,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青藏高原保护地球的行动中来。可以说,当时的人们,绝大多数人并无环保这个概念,也没有意识到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在变坏,更不会相信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恶化与我们人类有关联。那时,如果你对自己周围的官员、文人或普通的老百姓,谈及这方面的话题和内容,他们会很诧异地看着你,甚至怀疑你大脑是否“进水”了。

真的,那时,没几个人会考虑这些“杞人忧天”的问题。

所以,我那时重点收集一些能证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在变坏的数据资料,让人们相信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好坏,确实关乎着我们人类的福祉和命运。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有关青藏高原乃至全球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信息及新闻报道,可谓铺天盖地,几乎每天都充斥着人们的耳朵和眼睛。如今,你再对你周围的人们大谈有关地球生态环境这方面的问题,大概再没有人对你投以怪异的目光了——因为,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来得太快了,它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故此,我在此书中已经没有必要再去刻意罗列大量的资料事实,证明或告诉人们以前尚未意识到的那些事情和问题了。因为,从今往后,这类“气候和生态方面继续恶化的事情”将会不断地大量出现,甚至,从此成为人类生活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而如今我再举一些事例的做法,就变成了这样一种主旨:那就是通过人类的自省,赶快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以实际行动为拯救青藏高原拯救地球做点什么。比如,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粒粮食等等。只要我们人类不浪费资源,不糟蹋资源,上天赐予我们人类可供生存的资源,绰绰有余。至于够不够用,那就要看我们人类的智慧了。

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我关注了十几年之久,也收集了十年的资料,如果现在不把它书写出来,那么,这十几年的关注和所搜集来的大量资料,对于我而言,将会变得毫无意义,也没有任何价值。

我并不是一个什么高尚的人,我这样做,也是与我的性格和我的个人信仰有关,我相信: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一念为恶即是地狱,一念向善即是天堂。

我很羡慕那些有钱又有时间的人,总希望他们能利用自己的优势,多关注一些民生和环保方面的事情。我只是尽自己所能,利用手头有限的资料,撰写一本反映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宣传书。此书完全是我利用两年多的工余时间,断断续续写成的,遗珠之憾在所难免。

囿于个人的认识能力,再加上写作时间仓促,书中的观点和表述方式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想说的是,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不管书中的纰漏或瑕疵如何之多,引录资料有什么不准确、不合适,观点有什么不妥当,恳望诸君勿要纠缠某一细节问题,或对我吹胡子瞪眼睛,而应着眼于大局,求同存异,共同为拯救地球的生态环境鼓与呼。只要此书能有一点启示于你的东西,或者能为挽救一棵树、一株小草尽一点力,就算没有浪费我的时间白写——权当我和你一起为养育我们人类的大自然做了点善事吧!

我在此声明,此书出版后,若有人想引用书中的资料做善事,不必署我的名,也没必要经我同意:请随便使用!因为我做这件事的初衷和目的,就是想让它广为传播,唤醒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进来,共同为地球母亲做点事情。因为当自然遭到毁灭的时候,也是人类生存面临毁灭的时候。

谁都不是天生的环保主义者。许多人后来之所以成为环保者,是因为自己的灵魂被一些触目惊心的事情所深深触动,故而,才想为大自然做一些请命的工作。比如,1954年出生的汪永晨就是其中一个。十几年当中,她做了许多有益于环保事业的工作,卓有成效。而她成为一个环保“发烧友”的起因,是缘于1993年的青藏高原之行。那次,她碰上了无数的淘金者。这些淘金者不但严重地破坏了植被,青藏高原的野生动物像野牦牛、藏羚羊、白唇鹿等等也都成了他们的枪下猎物。

“沿途一滴一滴的血,把我领到了一个野牦牛的尸骨旁边,还没拿走的牛角直指苍穹,好像是野牦牛在含泪追问,为什么要杀我?”从那一刻起,汪永晨下定决心,一辈子做为大自然请命的工作。

正是因为汪永晨的事例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所以我才特意谈起她,想以此告诉人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环保主义者。重要的是,只要你愿意去做,你也可以成为一个环保主义者——不管别人怎么说,只要我们默默地去做,我认为就足够了!

关于环境问题,著名作家王小波说得很到位,他说:“说到环境问题,好多人以为这是近代机器文明造成的,其实大谬。说到底,环境问题是人的问题。”因为“工业不会造成环境问题,农业也不会造成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人造成的”。而且“人不能只管糟蹋不管收拾”。

——这是人对待自身问题而如何解决的态度问题。

为此,诗人朱先树则呼吁:“如果说几十年前,我们曾经以‘烟囱的浓烟划破了蓝天’,视为一种建设发展的壮观景象而自豪还处于认识的低级误区的话,那么现在一些对森林的滥伐、对某些资源物种的破坏,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就是自毁生存家园的恶行了。”因此,“当自然的生存秩序被破坏,人性和生命被变形扭曲时,我们不但要表达自己的尴尬与痛苦,而且更要奋起鞭挞和捍卫。”

引用一句国外古老的医学格言:“首先不做有害的事。”

后记

十几年的关注最后终于有了个结果,可以辍笔付梓了。

两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时断时续地写了26万字,最后我只用了20万字,并把文字结构重新调整了一下。说句心里话,我对文字、结构和图片仍都不甚满意,远没有达到我曾希望的那样。

书虽出了,但心中的感慨却仍旧无法抹去:小人物做点善事,难啊!

还是我前头说的那句老话,只要书中的“善意”,还能为拯救一棵小树、一株小草出把力,就算我没有白写,你也没有白看。

我在此声明,因本人不是研究生态方面的专业人员,也不是擅写环保文章的学者,所以书中涉及的有些专业方面或学术性的问题,我不可能很系统或很专业地去阐述全面。我只是抛砖引玉,提出某个问题,或点到为止,把个大概意思传递给大家。因时间太仓促,书中错误肯定很多,敬请读者朋友多加谅解。

有位朋友问我,你书中引用的一些数据和资料,今后会不会过时呢?我说,怎么会过时呢?只要人类的活动存在一天,这本书的数据资料所起到的警示作用便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今后只会发生一些量的变化。譬如,由小变大。也就是说,今后发生的灾难愈大愈多,其数据的变化也就愈大愈多,人类只有把过去已经发生的灾难和数据资料当做一个个敲响的警钟,并引以为戒,我们才有可能避免发生昨天的不幸。

十分感谢为出版此书而出过力的人,他们是陈东、卢广、程汪红、刘宗园、贾文清。借此机会,我要特别感谢中国工人出版社的步铁力先生,没有他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就没有这本书的面世。

愿好人一生平安!

董明

2009年11月于西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绝版中国(来自地球之巅的生态警钟)/绝版中国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44990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X321.27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