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未来 |
内容 | 编辑推荐 探索未知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从古至今,我们既对未知充满恐惧,又对其充满好奇。我们总是渴望预知未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试图通过向神明献祭、从神谕中寻求建议、利用占星术解读星辰等方式,从未知中探求确定性。随着科学方法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寄望于通过积累和解释过去的模式来预测及量化未来,然而真相是,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未来》探讨了我们☆迫切的问题,对于渴望理解未来、塑造未来的读者而言,是一份关于未来的指南。它不仅提供了对未来学的深刻见解,还激发我们思考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定位自我。无论你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主义者,还是对未来充满忧虑的悲观主义者,这本书都将为你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我们共同的未来。 内容推荐 人类始终被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求知的好奇所驱使。我们渴望了解未来,无论未来是危险还是安全,是稀缺还是丰富。随着科学方法的提升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更有信心通过累积及解释过去的模式来预测和量化未来。珍妮弗·M.吉德利在书中探讨了一些我们☆急于知晓的问题:什么是“未来”?未来是尚未到来的时间?未来是乌托邦?未来有没有历史?未来只有一个,还是有很多可能性?她又接着追问:未来是真的可以预言,还是由我们的思想、感情和行动创造的?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3000年来的未来观 第二章 多元未来 第三章 多元未来研究的学术发展 第四章 水晶球、飞行汽车和机器人 第五章 技术乌托邦,还是以人为本的未来? 第六章 全球未来大挑战 结论 附录:全球未来时间线 索引 英文原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未来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澳)珍妮弗·M.吉德利(Jennifer M.Gidley)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7530339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28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5-02-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5-02-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303-49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