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火星500王者归来
内容
编辑推荐

陈善广主编的《火星500王者归来》内容介绍:520天与世隔绝的封闭生活,一个你不知道的“火星”之旅,从地球启程,250天飞往火星,30天登陆火星,240天返回地球,“火星500”专题网络点击量突破1000000次。

内容推荐

《火星500王者归来》内容介绍:来自四个国家的六位年轻人在一个狭小的封闭空间内,实验就是生活,生活也是实验,整整520天。他们是怎么过来的?这是一个勇士凯旋的励志故事,这是一段从未有过的特殊人生,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科普盛宴。

《火星500王者归来》陈善广主编。

目录

引子 “我们回到了地球”

第一章 追梦火星

 什么是“火星500”

 火星为何让人类“着迷”

 “火星500”中国缘

 解构“火星500”试验舱

 千淘万漉:“火星500”志愿者选拔

 志愿者风采

 进舱前的“魔鬼”训练

  儿行千里母担忧——访王跃父母

 难忘的6月3曰

第二章 “火星之旅”全视角

 初来乍到

 设在莫斯科郊外的“前哨”

 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两线领导的寄语

 别样的舱内生活

 延时:信息在时空中穿梭

 中医进舱

 与地球失去联系

 登陆“火星”

 来自志愿者的声音

 那些难以忘怀的特别日子

 神秘的访客

 东方人,西方人

 书信顶王跃

 幸福倒计时

第三章 向勇士致敬

第四章 “跃”动的心

后记

试读章节

什么是“火星500”

“火星500”是由俄罗斯组织、多国参与的一个探索火星的国际试验项目,是人类首次在地面上模拟载人飞往火星、环绕火星、登陆火星和返回地球的全过程。试验地点设在莫斯科郊外的俄罗斯航天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内。

“火星500”项目从2003年就开始筹划,2007年11月15日至29日,进行了为期14天、由六名志愿者参加的首次隔离试验,主要目的是对新建成的“火星500”模拟试验舱进行试运行测试;2009年3月31日至7月14日,又进行了为期105天、由六名志愿者参加的第二次试验,目的是测试试验项目是否合理,整个稗序是否可行。这两次试验都只是“火屋=500”的前奏,最为关键的是从2010年6月3日开始到2011年11月4日结束的520天的第三次试验,包括中国王跃在内的六名志愿者参与了这次试验,我们在本书开始已经见证了六名志愿者的成功出舱。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个大型试验呢?

自从苏联1957年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人类便掀开了开拓外层空间的新篇章;1960年,苏联发射了“Marsl960A”探测器,尽管以失败而告终,但从此拉开了人类探索火星的序幕;1961年,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人类又实现了进入太空的梦想;1969年,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第一个脚印以及一句载入史册的名言——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正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让一个个传说变成了现实,也引领着人类不断探索外太空的步伐。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 “人类不会永远留在地球这个摇篮里。”这不仅是每个航天人的梦想,也表达着全人类的心声。火星,将是人类继月球之后的下一个着陆点。

但是,与登陆月球相比,火星上的“第一个脚印”何其艰难!

首先从距离上来讲就有天壤之别。地月相距平均38万千米,按照目前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地月往返仅需要一两个星期。而地球与火星相距,远时有4亿多千米,最近时也有5500多万千米,往返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如此悬殊的时间与空间,无论是飞行器的燃料储量,还是航天员需要的食品、饮料、氧气等物资都显著增加,这不仅需要大大提高火箭推力,还要发展成熟的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等航天技术。

P6-7

序言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这是一个令国人骄傲的历史时刻。

在离地面300多千米之外的空间轨道,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完美对接,标志着中国无人交会对接技术的首次突破。

1时4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长常万全庄严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首次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顿时,飞控大厅里掌声雷动,一片欢腾。坚守在岗位上的总指挥和总师们笑逐颜开,相互握手道贺,有的眼眶已经湿润,因为长时间超负荷工作造成的身心疲惫一扫而光。

兴奋之余,总师们握着我的手,郑重地说:“接下来的人控交会对接,就看你们的了!”我的心不由一沉,是啊,对于航天人来说,终点就是新的起点,高兴不过是一杯茶的工夫。任务环环相扣,没有片刻喘息,明年将要进行的载人交会对接,对航天员各方面的要求都更高,风险和难度也更大。

就在当下,我心里还记挂着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远在俄罗斯进行的“火星500”试验即将结束,明天,我的同事、我们心目中的英雄王跃南他的五名国际同伴,将告别共同工作生活了520天的封闭模拟火星试验舱,“回归”地球怀抱!一年多前在北京航天城欢送王跃赴俄的情景记忆犹新,当时我对猩貅取在试验舰商到莫斯科看他,或到现场迎接他出舱,但由于任务上的安排冲突,终未能成行,因而甚为遗憾,也有些愧疚。虽然通过驻俄试验队不断传回的信息,我能经常了解王跃在舱内的状况,但想象着明日王跃出舱的情景,我一时心潮难已……

莫斯科时间2011年11月4日下午2时,这同样是令人激动的重要时刻。

万众瞩目的“火星六勇士”顺利出舱,按计划结束了人类首次全程520天模拟的“火星之旅”!通过荧屏我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王跃!他第三个走出试验舱, 虽然看上去消瘦了许多,步伐却从容而坚定,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只见他循着“王跃、王跃”的呼喊声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向来自祖国、来自中国航天员中心的亲人、同事们频频挥手致意,言语中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时隔520天,我们终于回来了!”

北京,华灯初上。我和家人刚收看完“火星之旅”顺利出舱的电视转播,就接到来自莫斯科的国际长途电话!是李莹辉打来的。她是中国航天员中心指派的该项目中方技术负责人,受命代表中心专程去俄罗斯迎接王跃出舱。她清脆的声音中透着兴奋:“王跃出舱很圆满,记者会面刚结束,他表现很好,回答问题也很得体。他就在我旁边,要与你通话!”

电话那头换成了王跃。彼此问候之后,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王跃,我们看到了,听到了。你成功了!你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了任务,为中心争了光,为中国人争了光。我们以你为荣,为你骄傲!”

我问他现在感觉怎样,他说:“真想用航天英雄翟志刚的一句话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外面空气很新鲜,看到这么多亲人、同事后感觉很温暖,我的身体、精神都很好,请您放心!”

“目前你的主要任务就是配合做好出舱后的相关检查,特别是要多保重,尽快恢复身体。我们在北京等你凯旋,为你接风,为你庆功!”名誉  “谢谢主任!是你们的有力支持让我战胜了一切困难,我只是做了我们航天人应该做的。我一定会按要求把接续工作做好。北见!”

2011年12月6日,是王跃回国的日子。人有意天亦有情,北京一扫连日来的阴雨寒气,云开日出,格外晴朗。航天城里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派盛大节日的景象。上午9时许,迎接王跃的车队徐徐驶到中国航天员中心办公大楼前的广场。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亲人和同事们喜气洋洋,欢呼雀跃,或手捧鲜花,或手持彩带,争相目睹勇士的风采,迎接勇士的凯旋!王跃微笑着向人群致意,许是“近乡情更怯”之故,兴奋中略显些许紧张。只见他稳稳神随即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向我和董重庆书记报告请求归队!

“好样的,王跃!”我从心底里对他发出赞许。

你是勇者,直面挑战,敢于担当,坚韧不拔,一往无前!

你是胜者,远征他乡,不辱使命,坚持到底,梦圆功成!

你是“王”者,年少志高,壮士情怀,英雄气概,载誉而归!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火星试验舱里的520个日日夜夜,真可谓“不见天日”!火星生活一点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浪漫。舱里没有阳光,没有新鲜空气,没有四季更替,没有鸟语花香,没有美味佳肴,也没有亲朋好友的陪伴……

舱内的王跃与他的伙伴们经受了怎样的挑战和考验?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熬过了那些单调枯燥的日子?

自进舱那一刻起,媒体的持续报道让“火星500”试验广为人知,人们也记住了一个年轻航天人的名字——王跃,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载人航天特别是火星探测的求知欲,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王跃的状况以及“火星500”的进展情况。”

“王跃真棒,是你们中心的吗?他是做什么工作的?”

“听说王跃要在一个闷罐子里呆一年多,中间还不能出来,好好一个人放进去做什么实验,这不活受罪吗?”

“听说在舱里那么长时间比蹲监狱还难熬,王跃能挺得住吗?”

“据说在里面要做很多人体实验,好可怕啊!”

“火星是什么样子的,离我们多远?干嘛去探索它啊?”

“这次是真要去火星吗?技术上行不行?”

“这次试验有什么科学意义?会有什么收获?”

关于“火星500”,关于王跃,我常常要回答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五花八门,有来自新闻记者的,有来自科技爱好者的,也有不少来自普通大众的。

从这些交流中我感到了一份责任,萌生了一个愿望,应该策划编写一本全面反应“火星500”试验的纪实性的读物,让大众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去了解航天的更多方面,特别是火星探索的知识,去体会人类太空探索的艰辛和伟大,去领悟航天人的报国情怀、团队精神和拼博精神。我的建议得到了航天员中心同事们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的大力支持。另外,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火星500”试验中方试验队成员和航天员选拔训练研究室的全体同仁为我们提供了大旦的图文资料,并多次挤出宝贵时间接受编撰人员采访,在此一并表示常常的谢意。

对于这本书,我们抱以很大的期待,希望它能集科普性、励志性、纪实性、人文性、趣味性于一体,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与喜爱。编写组同心协力,对本书的结构、内容选择和表现方式经过了反复讨论,几易其稿,更经航天员中心编审委员会成员包括王跃本人的审校把关。不过由于时间匆促,水平所限,本书维免有疏漏误之处,还请读者匡正见谅!

陈善广

2011年12月15日于北京航天城

书评(媒体评论)

世界航天已由竞争转向合作,这次“火星500”试验首次有中国人参与,是一个非常好的航天大国间合作的例子。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驻华代表 亚历山大·罗金  像“火星500”这样的地面模拟研究,对于解决人类太空探索任务中的空间医学问题非常重要,对于证实空间探索的可持续性和可依靠性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对太阳系行星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火星是一个独特的行星,对火星的探索是对地球及地球生物圈未来发展的预测性研究。最关键的是,火星可能是除地球外适合人类居住的唯一行星。

——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 格里高利耶夫  我为这些年轻人感到骄傲,他们不仅有足够的勇气去参与这项能够载入史册的试验,而且他们自愿为载人航天和未来一代人的福祉奉献他们的一切……火星一直是人类探索的目标,科学家将会、从“火星500”试验中取得很多大家极其感兴趣的人类未来载人航天任务方面所需要的重要信息。

——欧空局(ESA)载人航天部主管 皮波  此项试验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火星计划的成功做准备并提供研究依据,保证返回时所有乘组人员在心理和情感上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根据以往类似的情况,如南极科考队和潜水艇人员的隔绝环境说明。两大精神病症焦虑反应和抑郁常常会对探险者造成困扰。因此,“火星500”试验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诊断及控制这些状况的能力,同时也需考虑其他更为罕见但却更加危险的精神状况出现。例如抑郁症。

——英国太空生物医学联合会秘书 彼得·霍德金森

对长期海下潜水队和南极洲科考队的研究表明,人类心理耐受最重要的临界点可能在6个月至8个月之间,那是各种心绪最有可能爆发的时候……实际上520天很可能让这项模拟试验产生独有的效应。

——格拉斯哥大学社会心理学家 帕蒂·奥唐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火星500王者归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善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659880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航空航天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V529.1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8: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