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读书课,滋养一生的语文课。呵护你成长的岁月,守望你心灵的日出,拓展人文视野,构筑精神家园,打造一代“新青年”,为民族的未来播种。
严凌君主编的《心灵的日出(青春心智生活读本第1册修订本)》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从童年到少年、青年的生命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精神命题,帮助青少年学生养成个性,健全人格,在宝贵的青春岁月中召唤心灵的日出。
图书 | 心灵的日出(青春心智生活读本第1册修订本)/青春读书课 |
内容 | 编辑推荐 青春读书课,滋养一生的语文课。呵护你成长的岁月,守望你心灵的日出,拓展人文视野,构筑精神家园,打造一代“新青年”,为民族的未来播种。 严凌君主编的《心灵的日出(青春心智生活读本第1册修订本)》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从童年到少年、青年的生命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精神命题,帮助青少年学生养成个性,健全人格,在宝贵的青春岁月中召唤心灵的日出。 内容推荐 严凌君主编的《心灵的日出(青春心智生活读本第1册修订本)》从认识、尊重和保护大自然,培育文学欣赏和创作素质,建立自我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能力,养成读书兴趣和品位四个方面选文,细分为26个人文主题,以高尚的文化和精美的文字,《心灵的日出(青春心智生活读本第1册修订本)》帮助青少年学生养成个性,健全人格,在宝贵的青春岁月中召唤心灵的日出。 目录 上编 大地鸡鸣 大地,早上好 恐龙【意大利】卡尔维诺 两条腿【丹麦】爱华耳特 亚当夏娃日记【美国】马克·吐温 友好的大地【德国】利普斯 万物欢欣 蛙【印度】《梨俱吠陀》 云雀【法国】米什菜 冷冰冰的微笑【法国】列那尔 荒野的呼唤【美国】杰克·伦敦 心中的大自然 嘘,轻点【挪威】耶可布森 向阳花【挪威】耶可布森 初升之月的魅力 【美国】彼得·斯坦哈特 心中的大自然【中国】唐敏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中国】张晓风 河流的秘密【中国】苏童 心灵的镜子【日本】东山魁夷 我和大猩猩握了手 大熊猫静媛的故事【中国】潘文石 我和大猩猩握了手 【美国】戴安·福茜 鹭鸶与我【中国】徐仁修 小银和我【西班牙】希梅内斯 喧哗的田园 三棵树【智利】米斯特拉尔 “他的名字是彼得”【美国】福克纳 西雅图宣言【美国】西雅图 “我出生于1000年以前”【加拿大】丹·乔治 地球村画像【美国】唐纳拉·麦道斯 面对明天,让我们从容些【美国】佚名 千年回首话植树【中国】朗凯宁 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50件小事【中国】刘兵 明天的寓言 寂静的春天(2则)【美国】蕾切尔·卡森 新鲜空气可以使你致命【美国】阿尔特·布克伍德 月球特派记者发自地球的第一个报告【意大利】莫拉维亚 待沽的星星【美国】诚然谷 祈祷【法国】雅姆 下编 第二种生活 当有人开始写字 远河远山【中国】张炜 为了水晶心【美国】弗朗西斯·弗罗斯特 在凌晨一点钟【法国】波德莱尔 母亲的来信【俄国】叶赛宁 误入劳动者天堂的人【印度】泰戈尔 用文字创造世界 珍贵的尘土【苏联】帕乌斯托夫斯基 和财务检查员谈诗【苏联】马雅可夫斯基 文坛旧事【法国】瓦雷里 小说的气味【中国】莫言 随手出神品【中国】张大春 论文学上的伟大【法国】莫洛亚 细节的魅力 我如此地害十白人言【奥地利】里尔克 感应【法国】波德莱尔 停下瞧一瞧【美国】J.K.莱吉曼 人们背着人的时候【苏联】高尔基 手记一束【俄国】契诃夫 清凉的水罐(4则)【乌拉圭】胡安娜·伊瓦沃罗 枕草子(6则)【日本】清少纳言 让日子有味 威尼斯日记(9则)【中国】阿城 便条集(10首)【中国】于坚 琐事集(5则)【英国】史密斯 爱之路(3则)【俄国】屠格涅夫 飞鸟集【印度】泰戈尔 苹果里的星星 苹果里的星星【美国】迪·恩·帕金斯 短诗10首【古希腊等】无名氏等 俳句10首【日本】小林一茶 惶然录(2则)【葡萄牙】佩索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喊叫水【中国】陶泰忠等 遍地风流(3则)【中国】阿城 俗世奇人(2则)【中国】冯骥才 京白与吆喝【中国】萧乾 流言【中国】王安忆 马桥词典(3则)【中国】韩少功 虚拟空间与心灵现实 治咳嗽【印度】《阿达婆吠陀》 第一瓶香槟酒【德国】柯里德 伊豆的舞女【日本】川端康成 麦琪的礼物【美国】欧·亨利 夜行的驿车【苏联】帕乌斯托夫斯基 试读章节 恐龙 46亿年前,宇宙中漂浮的尘埃和气体凝聚成了地球;漫长的沉寂之后,34亿年前,天工开物,地球出现了早期的生命形式——细菌和蓝绿藻;生命的历程漫长而充满奇迹,直到7亿年前,才开始出现较为复杂的植物和动物;到了2.3亿年前,地球上临水的地方布满绿色植物,气候温暖潮湿,大地郁郁葱葱。恐龙,就在这时现身而出。从此,在中生代(2.45亿前~0.65亿年前,包括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大部分时间内,恐龙主宰了整个泛古大陆,长达1.65亿年,迫使其他爬行动物灭绝,成为地球上存在过的最为成功的动物。然而,到了0.65亿年前,由于至今无法确认的原因,恐龙大规模灭绝,从地球上消失得一干二净。绿色地球,恐龙时代,成为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梦幻…… 然而,又是然而,在作家卡尔维诺(1923~1985)笔下,有一只恐龙幸存下来了,而且,他混迹于猿人之中,再然后,他来到了现代“人间”…… 从三叠纪到侏罗纪,恐龙不断进化发展,在各大洲称王作霸长达1.5亿年之久。后来它们却很快灭绝了,原因何在,至今仍然是个谜。或许是不能适应气候和植物在白垩纪发生的巨大变化的缘故,反正到了白垩纪末期,恐龙全部死了。 恐龙全部死了,但我除外——QFWFQ作了确切说明。一段时期内,大约.5000万年吧,我也是恐龙。我不后悔自己是恐龙。当时是恐龙就意味着手中握有真理,到处大受尊敬。 后来情况变了。详情不必细述,无外乎各种麻烦、失败、错误、疑惑、背叛、瘟疫接踵而至。地球上出现了一批与我们为敌的新居民。他们到处捕杀我们,使我们失去了安身之地。现在有人说,对没落感兴趣,盼着被消灭,是我们恐龙当时的精神特征。我不知道是否真的如此,我可从来没有那种想法。其他恐龙如果有那种想法,那是因为它们知道劫数难逃了。 我不愿回忆恐龙大批死亡的年代。我当时没想到我能逃脱厄运,但一次长距离的迁徙却使我得以死里逃生。我走过了一个布满恐龙尸骨的地带,真像是一个大坟场。骨架上的肌肉已被啄食殆尽,有的只剩下一块髫甲,有的只剩下一根犄角、一片鳞片或一块带鳞片的皮肉。这些就是它们的昔日仪态的遗存物。地球的新主人们用尖嘴、利喙、脚爪、吸盘在恐龙的遗骸上撕食着,吮吸着。我一直往前走,直到再也看不见生者和死者的踪影时,才停住脚步。 那是一片荒漠的高原,我在那儿度过了许多年华。我避开了伏击和瘟疫,战胜了饥馑和寒冷,终于活了下来。我始终很孤独。永远待在高原上是不行的,有一天,我下了山。 世界变样了。我再也认不出早先的山脉、河流和树木了。第一次遇见活物时,我藏了起来。那是一群新人,个子矮小,但强壮有力。 “喂,你好!”他们看见了我。这种亲呢的打招呼方式使我顿觉一惊。我赶紧跑开,但他们追了上来。几千年来,我已习惯于在我的周围引起恐惧,我也习惯于对被惊吓者的反应感到恐惧。现在这一切都没有了。“喂,你好!”他们走到我身边,仿佛没事似的,对我既不害怕,也不怀敌意。 “你干吗跑?想到什么了?”原来他们只想向我问路。我结结巴巴地说,我不是当地的。“你为什么跑呀?”其中一个说,“像是看见了……恐龙!”其他人哈哈大笑。但我却第一次听出,他们的笑声中含有忧惧。他们笑得不自然。另_人沉着脸对刚才那人说:“别瞎说。你根本不知道恐龙是什么……” 看来恐龙继续使新人感到恐惧。不过,他们大概好几代没见过恐龙了,如今见了也认不出来。我继续走路,尽管惶悚不安,却迫不及待地希望再有一次这样的经历。一个新人姑娘在泉边喝水。就她_人。我慢慢走上前,伸出脖子,在她旁边喝水。我心里想,她一看见我,就会惊叫一声,没命地逃跑。她会喊救命,大批新人会来追捕我……我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悔了。要想活命,就应该马上把她撕成碎片:像从前那样…… 姑娘转过身来说:“哎,水挺凉的,对吧?”她用柔和的声调,讲了一些跟外地人相遇时常说的客套话。她问我是否来自远方,旅途中是否淋着了雨,还是一直好天气。我没想到跟“非恐龙”能这样交谈,只是愣愣地呆着,几乎成了哑巴。 “我天天到这儿喝水,”她说,“到恐龙这儿……” 我猛地仰起头,瞪大了眼睛。 “是的,我们管它叫这个名字,恐龙泉,自古就这么叫。据说从前这儿藏着一条恐龙,是最后的几条恐龙之一。谁到这儿来喝水,它就扑到谁身上,把他撕成碎片。我的妈唷!” 我打算溜走。“她马上就会明白我是谁了,”我思忖道,“只要仔细看我几眼,就会认出来的!”我像那些不愿被别人看的人那样,垂下了脑袋。我蜷起尾巴,仿佛要把它藏起来。她笑吟吟地跟我告别,干自己的事去了。由于神经过于紧张,我觉得很疲乏,如同进行了_一场搏斗,一场像当初那样的用利爪和尖齿进行的搏斗。我发现自己甚至没有回答她的告别。 我来到一条河边。新人们在这里筑有巢穴,以捕鱼为生。他们正用树枝筑一条堤坝,以便围成一个河湾,减缓水的流速,留住鱼群。他们见我走近,马上停止干活,抬头看看我,又互相看看,仿佛在默默询问。“这下完了,”我想,“准要吃苦头了。”我做好了朝他们扑去的准备。 幸好我及时控制住了自己。这些渔夫丝毫不想跟我过不去。他们见我身强力壮,问我是否愿意留下,跟他们待在一起,给他们扛树枝。 “这个地方很安全,”他们见我面有难色,便打了保票。“从我们的曾祖父时代起,就没见过恐龙……” 谁也没怀疑我是恐龙。于是我留下了。这儿气候很好,食物虽然不合我们恐龙的胃口,但还能凑合。活儿对我来说不算太重。他们给了我一个绰号——“丑八怪”。没别的原因,只因为我的长相跟他们不同。我不晓得你们用什么名字称呼新人,是叫潘托特里还是别的?他们当时还没有完全定型,后来才进化成名副其实的人类。因此,有的人跟别人很像,但也有的人跟别人完全两样。所以我相信在他们中间我并不十分显眼,虽然我属于另一类。 但我没有完全适应这种想法。我仍旧认为自己是四面受敌的恐龙。每天晚上,他们讲起那些代代相传的恐龙故事时,我总是提心吊胆地往后缩,躲到暗处。 那些故事令人毛骨悚然。听的人脸色刷白,心惊胆战,不时发出一声惊叫。讲的人也吓得声音发抖。过不久,我还知道,大家虽然很熟悉故事内容(尽管内容十分丰富),但每次听故事照样会害怕得瑟瑟发抖。在他们眼里,恐龙就是魔鬼。他们描述得绘声绘色,具体到了每一个细节。仅凭这些细节,他们永远不能识别真正的恐龙。他们认为我们恐龙只想着怎么杀死新人,似乎我们从一开始就认为新人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敌人,我们从早到晚的唯一任务是追逐他们。但我回忆往昔时想起的却是我们恐龙遭到的一系列厄运、痛苦和牺牲。新人们讲的恐龙故事同我的亲身经历相差甚远。他们讲的仿佛是同我们毫无关系的第三者。我完全可以不予理会。我听着这些故事,发现以前从没想到我们会给新人留下这种印象。这些故事尽管荒诞不经,但从新人的独特角度来看,有些细节是属实的。我听着他们由于恐怖而编出的故事,想起了我自己感到的恐怖。这两种恐怖在我的脑海中交混。所以,当我得知我们是怎样吓得他们瑟瑟发抖时,我自己也吓得瑟瑟发抖了。 P3-5 序言 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 简直不敢相信,这厚厚的七大卷书竞出自于一位普通的中学老师一人之手。——我编过类似的中学生课外读物:《新语文读本》。我们是动员了十多位朋友,先后折腾了两年,才编出来的,其中的艰苦,我是深有体会的。因此,我懂得这数百万字的分量。 对于一直在关注、思考中学语文教育的我,这套书更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当我发现在许多重要的教育理念、编辑思想上,我,以及我们《新语文读本》的朋友与这套书的编者严凌君确有相通之处,自有一种志同道合的欣慰感,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反映了一种共同或类似的教育思潮的:而当我进一步发现,严老师的思考有许多属于他自己的独立创造与开拓,更是感到由衷的喜悦。这正是我要感激严凌君先生以及他的学生的:他们的试验激发与深化了我的思考。 因此,我十分乐意为这套书写序,也借此向严老师,以及所有处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老师们,表示我最大的敬意。因为只有他们,才是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主力,如果不能保证中学语文老师自由言说的权利,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且落实到他们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的教育改革,就会如有些老师所担心的那样,仅仅成为一阵喧嚣。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成败,全系于语文老师的文化、精神素质和主动精神。严凌君老师编写的课外阅读教材和他主持的深圳育才中学“青春读书课”的成功,之所以如此令人振奋,就是因为这是期待已久的第一线老师的个性化的言说,是他们对中国语文教育的思考与追求的独立表达;而且我知道,像严凌君这样的已经或准备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在努力实践的老师,其绝对量并不小,而且将会越来越多。这正是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希望所在,也是这套读本的独特价值所在。 (二) 严老师说,他的读书课和他编的教材,都是他送给学生的“礼物”。听听学生的反应,是不能不为之感动的——“读书课给予了我们一个和伟人交流的机会和氛围,再不是和网友胡侃,不是包围在数理化的题海里,不是每天重复过着日子,平庸地思考。它让我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群人,在思考着这么一些问题,发现原来世界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知道原来我们祖先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走向文明……老师的一句解说让我们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引起太多太多的思考——我们到底为什么活着?自由的意义是什么?……原来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那么一点精神支柱;我终于懂得,不仅需要知识武装自我,还需要有精神来升华自我。” 这里,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学教育究竞意味着什么?我们知道,中学阶段,正是人生的起始,是人的个体生命的“童年”。而中学生活与人际关系的相对单纯,无邪,明亮,充满理想,就使得中学更是人生中的梦之乡,它不可重复,留下的却是永恒的神圣记忆:一个人有、还是没有这样的神圣记忆,是大不一样的。中学阶段当然需要学习知识,但更要通过知识的学习,构筑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即使带有梦幻色彩,却会为终生精神发展垫底,成为照耀人生旅程的精神之光;而且可以时时反顾,是能够反归的生命之根。 严老师正是从构建学生精神家园这一大视野,去思考与设置他的中学阅读教育的作用与方式的。他提出了两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平面的生活”与“立体的生活”即“第二种生活”。所谓“平面的生活”是受具体时空限制的,是偏于肉体的,物质的;而“立体的生活”则是精神的,心灵的生活,是超越时空的。中学生就其平面生活而言,显然是狭窄有限的;但却可以通过书籍这个秘密通道,打破时空的限制,穿梭古今,漫游于人类所创造的精神空间,这不仅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精神生活面,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精神生活的质量:在与创造人类与民族精神财富的大师、巨人的对话中,重新经历他们在书中所描述的生活,自会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境界。 由此而形成了一个基本理念:“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一理念是贯穿全书的。 严老师的这套读本共分七卷,按我的理解,似乎可以分为三大板块。一至三卷《成长的岁月——我的学生时代读本》《心灵的日出——青春心智生活读本》与《世界的影像——文学理想启蒙读本》,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生命读本”,是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从童年到少年、青年的生命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精神命题,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和自己赖以生存的世界。其中又贯穿着两个教育理念:“成长的权利”与“敬畏青年”。严老师满怀激情地这样写道:“从出生到大学毕业,一个人要用二十几年来求学,在这个期间,他无须对社会有所贡献,他的任务就是学习、成长”,于是就有了“成长之美”与“成长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还有“成长的权利”:“儿童的权利,就是探索、发现和成长的权利”。而“青春时代不只是为了成年生活做准备,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最多的梦想,最纯的情感,最强的求知欲,最真的人生态度……让我们一边欣赏自己青春的美,一边为自己的未来播种”。应试教育的最大问题正是在于对孩子仰望天空的幻想的权利的剥夺,对好奇、探索、发现、创造的欲望的压抑,用残酷的生存竞争,打磨年轻人生存的锐气,消解他们的理想与青春激情,最终把学生变成一个“成熟”的庸人。严老师的读本所要做的工作,不过是要把“属于孩子的还给孩子”,放手让他们自由而健康地成长。 第四卷《古典的中国——日常生活人性读本》,第五卷《白话的中国——20世纪人文读本》,第六卷《人类的声音——世界文化随笔读本》,则可以视为“文化读本”。严老师也自有独特的理解与处理:讲中国古代文化,他强调要引导学生“看中国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知道中国民族文化的好处,才能高高兴兴地做一个中国人”。他认为,引导青年学生“阅读20世纪白话文本”,“就是认识20世纪的中国,从文字上为百年中国把脉”。这是刚刚过去的历史,与“现在的中国”的现实生活有着血肉联系,对于今天的学子是更为休戚相关,也更重要的:“书籍一定要与人痛痒相关才值得去读”。而讲到外国文化,他这样开宗明义:“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世界,是我们共有的世界;一切的文化都有我的一份;一切的声音,都有我的音量”。他要引导学生建立一种“人类的家园”意识:一切非本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它者”,而是“我”的一个部分;“我”也应该对人类文化的创造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七卷《人间的诗意——人生抒情诗读本》,是以“诗歌”为“青春读书课”系列读本作“结”,这里包含着对“诗”与“年轻的生命”的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几乎在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段诗意盎然的岁月,仿佛只有诗歌才能述说满腹的心思、书写对生活最初的感应。每个年轻人天生的就是诗人”。严老师所要做的,正是要恢复诗歌本身,以及中学诗歌教学所应具有的神圣地位。从整套书系的结构上看,这显然是一个提升:将所有的阅读,思考,讨论,都升华为纯净而丰厚的心灵的诗。 这不仅是对生活的诗意的把握,更是对语言的诗意的感悟。“汉语家园”是“精神家园”题中应有之义:母语,是一个人存在的永远的皈依。引导中学生感悟汉语之美,感受正确而自如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快乐,建立与母语的血肉联系,将母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根扎在心灵的深处,并在此基础上构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根本,也是严老师这套读本的归结点:这里充满着思想之美、文学之美与语言之美,相信孩子们会喜欢它,戍年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也能从中受到许多启示。 钱理群 书评(媒体评论) 引导中学生感悟汉语之美,感受正确而自如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快乐,建立与母语的血缘联系,将母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根扎在心灵的深处,并在此基础上构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根本,也是严凌君这套读本的归结点:这里充溢着思想之美、文学之美与语言之美,相信孩子们会喜欢它,成年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也能从中受到许多启示。 ——北京大学教授 钱理群 假如三十五年前我能读到这样一套书,我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现在我读了这套书,依然感到内心深处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作家 莫言 《青春读书课》是难得的阅读宝库。这套书文化视野开阔,编选者身手不凡,志向远大。作为一个求学者,无论将来固定于什么专业,都需要这种广博和扎实的阅读,如果仅仅为了应试而读书,机械地读几篇课文,那就会错失精神上成长的良机。在一个声像网络时代,这套书的出现显然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作家 张炜 纵观全部选文,主编者很好地把握了中学生生理、心理成长过程中对文化、思想的特殊需求,这种素质教育方式的成果,在未来的几年里就能显现出来。 ——北京大学教授 曹文轩 来自民间的声音最为宝贵。如果一个人能在最想读书的时候看到这套书,他们的读书世界里就有了生气,你一生都会怀想这段时光,因为它使你的人生充实和明朗。 ——学者 谢泳 “青春读书课”是一门教你精神自由、让你心灵自由的课。 ——深圳育才中学学生 杨建梁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心灵的日出(青春心智生活读本第1册修订本)/青春读书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严凌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海天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70181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0 |
出版时间 | 2012-01-01 |
首版时间 | 2012-01-01 |
印刷时间 | 201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8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34.333 |
丛书名 | |
印张 | 1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