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武都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史话的形式,通俗、全面地反映了武都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物产资源,它既是一部可读性颇强的著述,又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这部书,不但加深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故乡的认识,也为省内外、国内外人士了解武都打开了一扇窗口。

内容推荐

陇南市武都区位于甘肃省南部,白龙江中游,这里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兼北国之雄浑、南国之灵秀,是陇南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现辖36个乡镇,684个村,15个社区,人口54万。这里是全国花椒和油橄榄生产基地,是闻名中外的“千年药乡”,也是“甘肃省多种经营生产基地”,具有良好的投资和开发前景。

目录

古城春秋

建置沿革/3

武都氐人的大迁徙/10

汉、氐、羌等族人民的

 起义/1 1

武都国的兴亡/12

明末农民起义军

在武都/1 4

启王梁成富进军

武都/1 5

何成海、周天柱领导的

 农民起义/17

吴佩孚在武都/18

甘南起义在武都/20

武都知识青年参加

 青年远征军/22

武都第一个党支部

 ——五凤支部/23

武都起义/27

池坝地下党组织迎接

解放/29

“速成识字法”推行

于武都/31

历代主要民族/32

民众的宗教信仰/37

历史上的大地震/43

历史上的水灾/45

蒸蒸日上的武都大开发/51

地灵人杰

前秦王苻坚/59

朴学大师邢澍/62

吴鹏翱与《武阶备志》/68

两水高等小学校的

创办者王宗贺/69

献身地方教育事业的

杜凌云/71

为人师表的焦世武/72

农民书法家袁尚文/75

西固起义的领导者

 孙铁峰/76

中共武都游击大队的

 创始人龙一飞/81

三至武都的向汉生/86

投身革命的侯小风/87

武都博物馆的创建者

 杨万华/88

李剑夫及“李剑夫教育基金会”/89

建设新武都的领头人王学东/91

文物古迹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97

武都先民最早的聚居地

 ——大李坪遗址/99

寺洼文化武都型/100

春秋至汉代的文物遗存/1 0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

 古迹/103

唐、宋、元、明时期的文物

古迹/1 03

广严院/1 04

万象洞摩崖题记/106

佛堂寺/107

磨峪沟水磨/111

福津怀古/112

柳林卧虎寺/116

琵琶寺/117

白龙江古栈道/118

杨崖古城/119

米仓古城寨/120

武都古书院/121

城区寺庙之存废/122

隍庙街/126

城关清真寺/129

来凤楼/132

莲花山寺/134

风景名胜

走进武都城/141

话说白龙江/147

北峪河的变迁/1 53

米仓山雄姿/1 56

万象洞/1 61

水帘洞/1 74

朝阳洞/1 78

五凤山/1 84

姚寨风光/187

青龙山风景区/1 90

“僧乡”渭子沟/191

甘泉河/1 92

天险响崖坝/1 96

民俗风情

武都高山戏/201

武都曲子戏/205

羊皮鼓及扇鼓舞/205

武都“打锣鼓草”/206

武都山歌/207

武都社火/209

松棚灯会/213

武都土炕/214

坪垭藏族的生活习俗/215

清代至民国的报时

设施/219

传统武术/220

艺苑撷英/224

依依故乡情/235

传说轶事/238

物华天宝

武都花椒/243

武都红芪/245

武都橘柑/247

武都樱桃/248

无花果/249

武都柿子/251

武都茶叶/252

姚寨药香/253

武都棉花/254

武都油橄榄/256

武都酸菜/260

武都紫泥/261

后记

试读章节

梁成富,广西郁林(今玉林县)人,太平天国义军将领。他屡建战功,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升为太平天国启王。太平天国晚期,中原战场失利,梁成富为保存兵力,遂进入敌军薄弱之地,由陕入甘直抵阶州(今武都)。

清同治三年(1864)八月十七日,梁成富率太平军翻越雪岭山到达阶州城外,占领诸山头,启王行辕设在城北水帘洞,并在阶州城外三四十里内,修筑了几十座堡垒。九月十八日,太平军攻破阶州城。随之出示安民,严密布防,坚守城池。启王府设在南城门内杨家卷棚隔壁(一说在旧牌坊唐家当铺)。大将蓝大顺驻西城楼,蓝二顺驻东城楼,分别固守。大将蔡尔顺(人称蔡帅)率部驻扎于距城30里的两水三斩梁,扼守西路要隘。

太平军初到两水后,群众听信清廷宣传,富商大户将粮食、用具、牲畜、人口全部迁入岩房、堡寨,仅留空房。太平军所需粮食难以买到。当时两水水稻已经成熟,群众因情况未明,不敢收割。蔡帅了解到其中大多属富户田地,即派士兵利用大柜,就地脱粒,补给军粮。群众看见此法比在板凳上用石块脱粒更为省工,又不糟踏粮食,遂逐渐效仿,以斗形木箱脱粒。这是太平军带来的比较先进的水稻脱粒工具。多年以后,群众又在木箱上方设拱形席棚,以防稻粒甩出,成为拌(方言,意为摔)筒。

接着,太平军大力宣传,使农、商各就其位,现金交易,公买公卖,市场秩序逐渐恢复。但富商大户仍不敢返回,大部分军粮仍须从外地购买。太平军也出击附近堡垒,以解决军粮不足的问题,并将一些抗拒的青壮年扣押营中。其中一人年轻魁梧,粗识字,名尚步瀛,因他对周围情况熟悉,蔡帅便给他银两,让他选人前往礼县边境购粮。粮食驮运回营后,蔡帅非常高兴,给驮运人付了脚钱,还发给返回干粮。因交易公平,群众争先卖粮,担当驮运,粮食源源不绝。

同治四年(1865年),清政府急调驻四川的湘军、陕西胜保鞑子军、甘肃清军云集武都,环驻郊区,与太平军对峙。陕、甘、川清联军以五倍于太平军的兵力围城半年之久。经过半年多残酷的战斗,太平军在城外的营垒俱失。启王率将士环城防守,严阵以待。清军暗中从北山麓挖掘地洞,直通西北城角之下,用一棺木火药将城轰塌,攻破城池。梁成富、蔡昌荣身先士卒,奋勇冲杀,城中还有5000余人在各自的防地坚持战斗。最后,梁成富和蔡昌荣等百余人坚守启王府。清兵用火攻,梁成富、蔡昌荣从大火中杀出。启王梁成富的脚被砍伤,为敌所俘,百余名将士壮烈战死,蔡尔顺自尽。梁成富被押至四川,在成都慷慨就义(一说牺牲于阶州)。

驻扎于两水三斩梁的太平军,拦截了西路清军,城破后,欲从沟坝河西进。清军在进沟要冲横设一道六角闸,用桑树原木串连封锁。在水至头窄峡筑石闸,两面山上设滚木擂石。沿大路白杨坝、石门等处均有清军截堵,太平军只有择小路从两水后坝上山,经庙坪,翻黄金崖,过张庄,由架龙山十二棱下山,到蒲池高家村,绕过清军防线继续西进。

顺沟前进,必经野牛寺与翠峰山峡谷。此处悬崖峭壁,河水湍急,翠峰山耸立其侧,山顶有堡寨,居高临下,俯视一切,只有一条陡路从山下通过。清军凭险据守,设滚木擂石,昼夜巡视。太平军将旗卷起,欲冒充清军过隘。山上清军问是什么部队,太平军回答是湘军果营。清军又叫把旗展开,太平军迟迟未应,一时滚木擂石齐下。太平军只得按原路退回高家村,另觅出路。次日,太平军由蒲池山过柳塘、棱里,进入高山地区,越吊草坝,过李家山下坡,分路到洞门前、小河儿、孙家磨驻扎。五月下旬,尾追的清军蜂拥而至,四面齐集。太平军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根据刘汉华、马元凯材料编写)

P15-16

序言

秦陇锁钥巴蜀咽喉

中共陇南市委常委、武都区委书记王学东

陇南市武都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是陕、甘、川三省的交界地,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和经济往来要道,现为陇南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武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先秦文化、巴蜀文化、氐羌文化的交会地。武都作为地名始见于先秦,《蜀王本纪》中有“遣五丁之武都担土”的记载。武,“扬秦人威武拓疆”之意;都,“水之聚也”。颜师古曰:“以有天池大泽,故谓之都。”引申为人口稠密及政治、经济、文化集中之地。“武都”是秦人将其政治寓意与山川地貌、社会发展状况相结合而命名的。早在先秦时期,武都境内即有道(县)级建置。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辖武都等9县(道)。自北魏以来的1500多年,武都一直是郡、州、专署、地区、市和县、区所在地。

白龙江、北峪河是武都人民的母亲河。早在7000多年前,武都先民就生息在北峪河沿岸,后繁衍到白龙江沿岸及其支流沟坝河、福津河沿岸,并经历商周1000多年,与当地氐、羌民族融合,形成当地特有的白马氐族。

武都最低海拔600米,最高海拔3600米,山川秀丽多姿,地形复杂,物产丰富,被李四光誉为“复杂的宝贝地带”,有“陇上江南”之称。这里的气候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生态群落层次分明,自然资源丰富,亚热带动植物种类繁多。野生动物达1000余种,植物达2000余种,尤以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闻名于世。武都为全国花椒和油橄榄生产基地,是全国闻名的“千年药乡”,也是“甘肃省多种经营生产基地”。初步勘查有中药材1400余种,仅栽入《药典》的就有354种。

这里有形成于2.5亿年以前的、名列全国四大溶洞之一的国家AAA级旅游景点万象洞,还有朝阳洞、水帘洞等228处旅游景点,与麦积山一九寨沟景区连成一条迷人的黄金旅游线。在这块热土上,英才辈出,如前秦王苻坚、清代著名学者邢澍等,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本书以“史话”形式,撷取武都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奉献给读者,使读者对武都的建置沿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风景名胜、趣闻轶事、风土人情、名优特产等方面的情况作以概览。

作为“史话”,本书并不是系统介绍武都历史的教科书,而是以许多篇风格各异的叙述性文章类编而成,各篇之间既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又独立成篇。在编写时,力求使其既有一定的历史性、资料性,又有较强的可读性、趣味性。但愿本书能激发武都人民热爱家乡的感情,对建设家园有所裨益,对有意于了解武都、来武都旅游观光或投资开发的有识之士产生一点有益的启示。

后记

《甘肃史话》丛书为甘肃省重点出版项目,旨在把甘肃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以生动活泼的文字、图片展示给广大读者。本丛书由原省委副书记马西林策划,原省委书记苏荣亲作总序。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原省委宣传部长)陈宝生和副省长李膺也对该丛书的出版作了重要指示,给予了具体指导。

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周德祥全盘规划和领导了丛书的出版工作。这套丛书高标准、高质量的出版定位,严谨鲜活的文风。图文并茂的装帧风格,是他在一丝不苟的要求下得以实现的。甘肃文化出版社社长谢国西在提出这套丛书的选题构想获到各方赞同之后,精心设计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这样一套卷帙浩繁、规模庞大的丛书出版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作为社长,他承担了巨大的责任,相应的是这套丛书出版的每一具体环节他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处处长罗和平是最早关注这套丛书出版规划的人士之一,早在这套丛书的计划阶段,他就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在丛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更做了许多指导性、服务性工作。甘肃文化出版社副社长管卫中是本丛书的项目负责人,他是这套丛书出版工作中最忙碌的人,他拟订了编纂体例,负责组织各册稿件,审改全部书稿,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安排校对、排版、印制。监督图书质量,实施宣传方案,他的热情、执著、严谨、刻苦的品质,恰巧成就他为这套丛书最合格的实施人。甘肃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车满宝也是本丛书的规划人之一,也是这套丛书的编校把关人之一。本丛书十分“养眼”的装帧设计,凝含着他、当然还有责任编辑温雅莉的智慧心血。挂职文化社任副社长的张晓红负责了本丛书部分书稿的审读工作,并筹措到了部分宝贵的资金。

省史志办巡视员、省地方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对这套丛书的编纂倾注了心力。他对这套丛书的贡献至少在三个方面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一是在对这套丛书的推动方面,他运筹帷幄,奔走南北东西,不遗余力宣传呼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终使这一选题喜获各方赞同支持。二是在对各分册主编的遴选方面,本丛书各册主编无一不是当地颇有造诣的文史工作者,无一不对当地文化历史有如数家珍般的了解,张克复慧眼荐举他们担纲各册主编,保证了丛书稿件质量。三是在对书稿文体篇目的确定方面,他渊博的地方文史知识和丰富的编纂经验使得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使一些有缺陷的书稿最终达到了史实的确凿、布局的完善和表述的恰当。

《甘肃史话》丛书的出版还得到了省委宣传部张嘉昌副部长和省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李玉政、牛养谦、乔保平、袁爱华、何志远、省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孟臻等的支持。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关领导也对这一选题计划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全省各市、县党政一把手对这套丛书的出版高度重视。给予了鼎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他们的支持是本丛书得以成功出版的关键因素之一。各市、县主持编写工作的宣传部、人大、政协、文化局、志办等单位领导同志的周密组织和编撰人员全身心投入的辛勤劳作,保证了书稿的如期完成和文图质量。

《武都史话》为《甘肃史话》丛书之一种。从2004年5月18日开始,由武都区委宣传部牵头,武都区委史志办具体负责编撰,历时两年多,这本汇聚全体编委之力的地方文史著作终于付梓了。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书中的部分章节选用了当地现有的文章。限于篇幅等要求,根据陇南市委宣传部有关文件精神,选编时有所增删。书中的有些内容是采用数人材料编撰而成,为尽量减少内容和史料的交叉重叠,达到全文的连贯统一,全体编委会成员又对原材料进行了一定的加工、编辑和梳理。书中取材于《武都县志》、《万象》杂志和《武都文史资料》的篇目,不再注明出处,在此,对原材料提供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武都政协文史委员会、区政府办等有关单位和作者们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与一块地域的悠久丰富的历史和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相比较,任何文字的表述都是苍白的,都仅仅是撷取了几朵浪花。本丛书只是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寻访甘肃大地历史文化蕴藏的线索图。有兴致的的读者朋友们,不妨以本丛书为向导,顺藤摸瓜,寻幽探隐,以您的新发现,来批评、填补本丛书之缺憾。

《甘肃史话》丛书编委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武都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仁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42843
开本 32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6-11-01
首版时间 2006-11-01
印刷时间 200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4.23
丛书名
印张 8.312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09
14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