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太阳王和他的时代/日常生活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欧洲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路易十四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在他统治法国的72年中,法国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国家?他的国民是怎样生活的?太阳王的光辉又是如何笼罩整个欧洲、盛极一时的?本书通过翔实的史料,以全新的视角描绘了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再现了一个更为鲜活、更为真实、更为丰满的路易十四时代。

内容推荐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欧洲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路易十四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在他统治法国的72年(1643~1715)中,法国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国家?他的国民是怎样生活的?太阳王的光辉又是如何笼罩整个欧洲、盛极一时的?本书通过翔实的史料,以全新的视角描绘了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再现了一个更为鲜活、更为真实、更为丰满的路易十四时代。

目录

序言

国王

王国

宫廷

宫廷里的对比

国王的严肃生活

礼仪哲学

太阳王的卫星们

第一侍从官,一位侍臣

宫廷的威仪及其作用

有教养者

从宫廷到城市

军人、穿袍贵族和金融家

为国服务的考验

社会群体的细微差别

仿效宫廷

疯狂的赌博

王室和中产者的餐桌

专制主义的风尚

生活的点缀

巴黎

卖官鬻爵,法国之恶

巴黎之苦

警察总署

阿尔让松改革风俗

从千苏富人到短工

巴黎之消遣

精彩布道的年代

巴黎人喜爱戏剧

法国喜剧和意大利喜剧

意大利喜剧丑角的磨难

文化领域的领年金者

献给法兰西民族的罗浮宫

奥特伊区的午后沙龙

从摇篮到坟墓

平均寿命

人生的各个年龄段

童年的景象

联姻和与地位低下者联姻

“钱袋与钱袋”的结合

夫妻的组成

“先灌肠,后放血,再洗肠”

医学和自由

“您应该死去,夫人,而且立刻死去”

样板遗嘱

笃信宗教的伟大时代

圣人时代

法国的主教们

圣主教之死

传教士守则里的黑暗和光明

圣召和教规

反常现象与虔诚

通过斗争为天主赢得更高的荣耀

圣地、崇拜和圣迹

国内传教团

精神退省

国民教育

蒙彼利埃附近的学校

贫穷小女孩的教育

神学院的进步

高等教育 

奥拉托利会学校,传统的和现代的

学校生活

 

士兵和水手

“给爱好名利的年轻人的忠告!”

后备军 

军官和士兵

历时541天的航行

“愿上帝保佑我们不要碰到福尔班骑士!”

法国外省

在路上 

亦远亦近的外省

总督先生 

征服、口蜜腹剑和民族同化

被迫成为法国人

法国南部的工程,欧洲的奇迹

城市和司法机构

鲁昂,宁静之城

地位低下者的生活

圣戈班的工人

工作节奏和报酬

行会师傅和细木工

师傅和工人

人口流动 

农民的世界

圣人之村 

法国的农村地区

遵守教规的典范

勃艮第的富有农夫

寻找住在农村的贵族

暴动的失控及结束

村落共同体

劳作和日子 

从家里到小酒馆

乡村节日 

异端分子和社会边缘人

帆桨战船上的光明和黑暗

对新教的仇恨

对新教徒的迫害

罪行与惩罚

第一批黑奴贩子

收容所时光

芒特收容所的生活

启蒙时代的黎明

卫生事业的第一缕曙光

神职人员的背叛

从妮侬·德·朗克洛到泰蕾兹·德·朗贝尔

文学复苏

《波斯人信札》的寓意

结束语

译后记

试读章节

二十多年来,路易十四一直在寻求一种私生活,这也是他冷落王后——那位无话可说也毫无思想的恭顺的西班牙人——的原因之一。然而,尽管他还是以绝佳的品位来选择情妇,就像选择建筑师或乐师一样,却依然每每落空。优雅自然、纯真无私的拉瓦利埃公爵夫人(la ducrlesse de La Valliere),美丽而又极富思想的贵妇人蒙特斯庞侯爵夫人(la marquise de Motltespan),方济会严厉主义者斯卡龙先生(M.de Scarron)的遗孀、庄重而有教养的曼特农夫人(Mme de Maintenoll)都不是普通女子。只是,为了征服她们就必须坚持不懈地殷勤眷顾。为了拉瓦利埃小姐,他让勒沃和勒诺特尔建造了凡尔赛宫,为蒙特斯庞夫人盖了克拉尼宫和陶瓷的特里亚农宫,为曼特农夫人盖了现在的大特里亚农宫。为了与这些美人会面,需要秘密的安排、圣埃尼昂公爵(le duc de Sairlt—Aignan)的协助和邦唐的沉默。不能保守秘密的人就会灾祸临头,如瓦尔德家族(les Vardes)、比西一拉比坦家族(les Bussy—Rabutin)、洛曾家族(les Lauzun)。不过,光是偷偷见面和私下约会还不能算是私生活,还要有交流,有幽会之外的东西。所以,塞维涅侯爵夫人(la marquise de Sevigne)赞赏曼特农夫人为国王带来了他一直缺少的私生活是有道理的,曼特农夫人先是成为路易十四的情妇(1674~1682年),后来,平民出身的她成了国王的妻子(1683~1715年)。

路易十四离开凡尔赛去特里亚农找她;只带着经过严格挑选的随从去令人赞叹的马尔利城堡追求她;让米尼亚尔为她装修布置了一组小套房,。把她的住所扩大了一倍,这时,他几乎把她追到手了。

最后,当他耐心、细致、负责地做好他所说的“国王的职业(le metierdu Roi)”时,意外地得到了她的芳心。当时,“职业”一词即使不表示手工劳动,也首先意味着各种技术工作,所以他用这个词本身就是惹人注意的。

我们知道,路易十四在马萨林死后决定不再任命首相,他要亲自管理国家。这一决定令举国上下惊异不已。然而很快,到了1661年,人们就发现他建立了一个有效、胜任、正确的政府。拉法耶特夫人记道:“国王用心了解事实,这个工作占去了他绝大多数时间。”也就是从这时候起,柯尔贝尔在罗浮宫得到了一个住所,因为君主需要他的主要合作者近在眼前。

路易十四的形象常常被描绘成终日沉迷于宫中游乐——打猎、散步、舞会、芭蕾舞剧、赌博、演出、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甚至到了忘记管理国家的程度,然而事实上,再没有比这些陈词滥调更加背离事实的了。关注凡尔赛宫的工程和生活的编年史作家当若侯爵的说法与此不同,他介绍了在路易十四的国王职业中占首要位置的工作情况。他描述了1684年或是1686年人们希望了解的所有细节。每天早上9点半左右到中午12点半,国王主持枢密院特别会议。星期天和国务大臣在一起开国务会议(le conseil d’Etat),参加会议的有柯尔贝尔-德·克鲁瓦西、勒泰利耶及其子卢瓦、克罗德·勒佩勒捷(ClaudeLe Peletier)。星期一有时开政务会议(le conseil des depches),有时再次召开国务会议。如果开的是政务会议,那么掌玺大臣、国务大臣、国王秘书、财政委员会主席以及总监督长会聚集在君王身边。会议上要通报政府和外省总督之间的信函内容。如果开的是国务会议,那么国务大臣们与国王一起研究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星期二,国王主持财政会议(le conseil royal des finances,1661年废除财政总监之后设立的),他的周围是掌玺大臣、财政委员会主席、总监督长和两位受命负责财政的国务顾问。星期三和星期四,又是国务会议。星期五早上召开“信仰会议”,这个会议取的名字不太恰当。在这个会议上,路易十四依次接待巴黎大主教和他的听罪司铎,和他们处理天主教的事务。星期六再次召集财政会议。统治者辛劳的工作并非仅限于早上的这些会议,下午或者晚上还有工作或要处理成堆的文件。这时,国王单独和一位国务大臣,或同时和两位合作者议事,一般来说,他们会在曼特农夫人的房间。曼特农夫人默不作声,专心看书,但她很可能听见国王和大臣的议事。这个时期,路易十四每周两次和柯尔贝尔的儿子兼继任者塞涅莱先生(M.de Seignelay)讨论海军问题;和欧洲最著名最有权势的国务大臣卢瓦先生谈论军事问题和皇家建筑问题。认为国王的任务就是消遣娱乐是不对的,散步、狩猎或巡幸各个套间是穿插在各种会议和接见之间的。

在他统治末期,各种会议开得少了,但那是得益于国王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及他把许多权力下放给高级官员了。例如1709年8月,国务会议在星期天和星期三召开(有时星期二或星期四还会召开一次特别会议),财政会议只在星期二开。如果不算其他接见活动,国王在马尔利的18天和在凡尔赛的13天里,至少要开16次会——10次国务会议、5次财政会议、1次政务会议——还有25次是自己处理文件。

发生紧急事件时,国王一整天都忙于处理国事。同年8月6日,路易十四得到信报说拉维尼昂先生(M.de Ravignan)从被围困的图尔奈城(Trournai)到了马尔利。10点钟一望完弥撒,国王就和战争国务秘书瓦赞(Voysin)、布夫莱元帅(le marshal Bouffliers)一起在曼特农侯爵夫人房中接见了这位信使,一直到ll点。紧接着,国王在候见厅见到了掌玺大臣蓬查特兰(1e chancel:ier de Ponchartrain)、博维利耶公爵(1e duc deBeauvnliers)、德马雷总监督长和国务顾问勒佩勒捷·德·苏齐(Le Peletierde Souzy)和阿盖索(d’Aguesseau),他们早就在此耐心地等待国王陛下来召开财政会议。国王对他们说:“开始吧,先生们,不要浪费时间。”中午12点,会议结束,苏齐和阿盖索退出,托尔西(Torcy)和瓦赞代替了他们,开始开国务会议。一个小时以后,国王去吃午饭,苏尔施告诉我们“由于国王早上没能和总监督长德马雷一起工作,按照他的习惯,他会和德马雷工作到下午5点。”到了5点,君王才休息一下。他和曼特农夫人到花园里散步,夫人对这些园子烂熟于心;他也和瓦赞夫人一起散步,并让夫人领略“各处喷泉的美景”。晚上8点,他又开始履行国王的重要职责。他在曼特农夫人的房间里接见托尔西和瓦赞,然后接见瓦赞和拉维尼昂,后者负责王国的军事训练,他要回到维拉尔(Villars)的部队。这就是国王在“马尔利的繁忙的一天”。

P16-19

序言

几年前,有机会读到由著名史学家菲利浦·阿利埃斯与乔治·杜比主编的五卷本《私人生活史》,闲暇时翻看翻看,也用不着特别认真地去读。隔了岁月的灰尘,过往日常生活的琐碎和点滴像一颗颗泛黄的珠子,擦拭一下,还能映照出昔日真实的光泽。

以往书写的历史,常常是一部“公共舞台”史,一部男权的统治史。帝王的光环下,透见的往往是刀光血影;伟大辉煌的年代,记载的常常是战争。而人类个体所赖以生存的“私人”空间,却因为“不登大雅—而被忽略,被掩盖,被扶杀了。

就我们所知,“私人生活”这一概念形成于19世纪的欧洲。“私人”相对于“公共”,趋于日常,富于偶然。这是一个免除干扰、自省、隐蔽的领地: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扔掉他在社交场合必备的面具和防卫,可以放松警惕,可以随心所欲,可以身着“宽松的便袍”,脱去在外面闯荡时穿戴的坚硬铠甲。拿米兰·昆德拉的话说,私人的空间,虽然是日常的、不完美的、不定的,有时甚至是虚无和邪恶的,但这是一个有可能导向“欢乐之完满,自由之完满,存在之完满”的世界。然而,因为私人生活总发生在深墙内院,关着门,上着锁,自然也就有其封闭性。乔治·杜比指出,19世纪的资产阶级竭尽全力想捍卫这堵“墙”的完整性,遮蔽墙里的一切。但这堵墙内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生活,最真实的自我,有不见刀光的争斗,有不可言说的离合,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因为各种利益和需要交错成一张复杂的社会关系网。

如何穿透这堵有形又无形的高墙,真正进入私人生活的空间,并勾勒出其历史的真实面貌?如何在其变化中确定岁月所覆盖的现实?如何既准确无误地抓住主题,同时又不迷失方向,避免陷入纯粹个人的私密生活迷宫,而失去对历史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把握呢?面对这一个个疑问和难题,历史学家和文化学家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忠实描述,致力于还历史一个原样。我们给读者推荐的这套“日常生活译丛”,便是这一领域最富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不久前,葛兆光先生在谈文史研究学术规范的一篇文章中谈道:现在编的各种历史书,至少经过了“意识形态”、“精英意识”、“道德伦理”、“历史编纂原则”四道筛子的筛选过滤,诸如“日常生活、业余娱乐、私人空间”等重要内容在书写的历史中被省却;经过层层染过的修饰,历史的底色隐而不见了。他认为,要透过“这一层被层层染过的修饰”,看到历史的底色,找回那些被省略的、被删减的东西,尽可能接近历史原来的面貌。这不仅需要史学严谨的考据,还需要对生活必要的体验和想象。葛兆光先生的这一观点与我们推出的这套“日常生活译丛”的主旨不谋而合。在我们看来,以往我们所阅读的西方历史,确实如乔治·杜比所说,大都是“公共舞台”的历史,也如葛兆光先生所说,是经过层层装饰过的难见历史原貌底色的历史。而深入“私人生活空间”,着眼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想象和感觉的史料和文献非常少见。通过对这套丛书的译介,我们至少多了一分可能性,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被“大写的历史”或遮蔽、或过滤、或忽略、或排斥的“小写的历史”的某些真实侧面。

法国阿歇特(Hachette)出版社出版的“日常生活译丛”,是一套开放性的大型丛书,可谓内容丰富,色彩缤纷,加之作者们近乎散文化的笔调,在为广大读者剥去“大写的历史”的装饰、还原历史原貌的同时,常给读者带来阅读的欣喜和发现的愉悦。在阿歇特出版社已经推出的这一系列百余种图书中,我们有目的地选择了其中的30种以飨中国读者。神游历史,穿越时空,我们一起去结识古希腊的妇女、最早的基督教徒、乌托邦的追求音;去看一看国王的卧房、艺术家的斗室、士兵的营帐、百姓的平常日子;去体验一下宫墙内的沉重、美丽下的丑陋、炮火后的悲怆、辉煌中的黑暗。

从卢瓦河的城堡到蒙马特高地的广场,从帝国鼎盛时期的罗马到希特勒统治下的柏林,从古希腊诸神的游戏到爵士乐手叛逆的鼓点……走进文字书写的历史,市井街巷、深闰内闱、宫廷豪宅、寻常人家,只要你用心去看、去发现,就会有别样的感受,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许钧

2003年4月16日于南京大学

后记

在人类历史上,特别是人类的文明史上,路易十四时代是一个不可不提的时代。内政外交方面,路易十四的文治武功令法兰西的版图不断扩大,国运大为昌盛,海军威震四海;艺术和文化方面,浩如烟海、灿若星辰的建筑、文学、雕刻、绘画、喜剧,歌舞作品更是令太阳王的时代熠熠生辉;风俗时尚方面,路易十四时代也影响了整个欧洲。早在18世纪,伏尔泰便把这个时代列为人类历史上的四大巅峰时期,与伯里克利和亚历山大时代、恺撒和奥古斯都时代、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时代相提并论。

既然是世界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史学家们自是对这段历史备加重视,而文学、政治学、军事学等各个学术领域在探究相关历史时也对这个时期格外关注,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出版了许多关于路易十四大帝的作品,学术专著有之,通俗小说有之,褒奖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然而大部分作品关注的是路易十四的丰功伟绩和他统治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从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伟大的路易十四、一个专制的路易十四、一个宴乐笙歌的路易十四,对他的时代,他那个时代的法国只是粗线条的了解。于是,在普通读者的心目中,除了凡尔赛宫、罗浮宫,除了17世纪优秀的文学艺术成果,路易十四时代便与“朕即国家”、“海上霸主”、“迫害新教”,“东征西战”联系在一起。

弗朗索瓦·布吕士的这本《太阳王和他的时代》独辟蹊径,从日常生活出发,以全新的视角展现这个令人瞩目的时代,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更为鲜活、更为真实、更为丰满的路易十四时代。

这本书的框架结构一如太阳王四射的光芒,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中心扩散开去,从宫廷写到城市,从首都巴黎写到外省,从出生写到死亡,从王公贵族写到新兴的中产阶级,从普通的城市平民写到广阔田野上的农夫,写了政治、军事、宗教,也写了农业、文学艺术、市政建设各个领域,仿佛一张越来越大的网,覆盖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作者摒弃了传统的教条式的写作手法,虽也写重大的历史事件、关键的政策和举足轻重的人物,比如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争夺战,与英、荷两国争夺海上霸权,撤销实行宗教宽容政策的《南特敕令》,柯尔贝尔,蒂雷纳等等,因为这些都是无法与路易十四分隔的内容,但他从不会按照时间顺序把这些影响了整个法兰西王国的事件一桩桩详加叙述,他着力描写的是重大历史时期法国人的行为、思想和生活。路易十四如何与他的国务大臣工作,怎样接见列位臣公,医生怎样治病救人,宫廷贵妇如何梳妆打扮,教会学校里的生活,甚至当时的法国人怎样洗澡如厕……这些恐怕都是一般史学家不屑一顾的,却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于是,我们看到了路易十四并非如传说那般专制独裁,亦非只知声色犬马;那时的凡尔赛宫也不是我们想象的这般高雅舒适,因为“走廊里能闻到尿味,(留宿在那里的)贵族们都冻得要死”;于是,我们看到了路易十四的法国如何豪赌“雇佣军牌”,王室餐桌上的“17种烹调白斑狗鱼、13种烹调鲤鱼、9种烹调鳗鱼和牡蛎的方法”;于是,我们看到了那时的医生是如何诊断治病,“先灌肠,后放血,再洗肠”便是他们的信条,恐怕连路易十四也是被御医所害;于是……,于是我们知道了许许多多极为有趣又极为陌生的事情,正如作者在书中评价菲雷蒂埃的《法语大词典》揭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17世纪,这本书同样展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路易十四时代。

这是一本讲述日常生活的书,写作风格亦如叙家常一般,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娓娓道来,又将许多妙趣横生的逸闻趣事细细讲述;然而这又是一本治学态度极为严谨的史学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史料,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真实的路易十四时代。他收集了大量当代人的回忆录、日记,御医的工作日志,国家年鉴,教会的记录,学校的考试登记簿,当时的喜剧、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以及后人的史学研究著作,且不说为了查询这些资料需要花费多少精力,仅从全书的几百个注解便可看出作者的一番心血。书中讲述的虽然是平常生活,但每一个事件、每一个时间、每一个数字都有据可考,甚至每一件逸闻趣事也有证可查,这使得这本书显得更为真实可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真切切、有血有肉的路易十四时代。书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令人匪夷所思但却千真万确的事情,比如追逐时尚的贝利公爵夫人在脸上一连贴了12颗假痣;为了成为贵族,有人愿意用550法郎买鲁昂市一个麦子计量员的位子;有一个时期,女士的发髻高耸人云,使得她们的脸孔处于整个身体的中段,而另一个时期,则是双脚处于全身的中段,因为高高的鞋跟像雕像的座台一样把她们举到空中,等等。此外,作者的每一个注解都详细写明了作者、书名、版本、出版社和年代,更是为有意深入了解相关内容的读者提供了一条捷径,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资料。

作为专门研究17、18世纪法国历史的史学家,作者布吕士对这段历史谙熟于心,他还著有《18世纪法国贵族的日常生活》、《古代法国真正的社会等级》、《路易十四》、《伟大时代词典》等相关史学著作。因此,作者对于史料的选择提炼和历史事件的描写自是融会贯通、信手拈来。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又是一位语言大师,将本已十分优美的法兰西语言运用得酣畅淋漓,他用明晰、流畅的语言客观地再现历史的同时,又时时来一点法国式的幽默和讽刺,让读者细细体味其中深意;引用的史料与自己的叙述衔接得如此妥帖,毫无牵强之感,整本书读来亲切自然,趣味盎然,并无一般历史作品的枯燥乏味。合上此书,宫廷的宴乐争宠、圣戈班玻璃工厂工人的辛苦劳动、行会会员环游学艺的长途跋涉、波舒埃教士布道时的慷慨陈词等等,路易十四时代的一切都还历历在目,栩栩如生,仿佛亲身游历了17世纪的法国。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生动的路易十四时代。

译完此书的最后一页,我不禁长吁了一口气,一年来,我日日与路易十四相对,夜夜与布吕士对话,梦中也常常出现太阳王时代的场景,仿佛自己也成了路易大帝的臣民。这期间,几欲搁笔不前,因为深感译好这部内容包罗万象的历史著作实非自己的水平所能及,心中常恐译本有负读者的期待。幸蒙我的导师,南京大学的许钧教授时时鼓励、指导我的翻译工作,加之众位师长学友的帮助和各位同事的支持,我才鼓足勇气,以加倍的努力用心完成了这部著作的翻译,在这里,对所有关心本书翻译工作的人一并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译事之难,自不待提,只希望这本书为中国人了解法国、为史学家研究路易十四时代略尽薄力。翻译过程中,虽已竭尽全力,又查阅了无数资料、典籍,核准专有名词和术语,力求较完美地再现原著的韵味,怎奈水平有限,疏漏、谬误在所难免,更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敬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麻艳萍

2003年5月1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太阳王和他的时代/日常生活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国)弗朗索瓦·布吕士著//麻艳萍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30703
开本 32开
页数 3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7
出版时间 2005-02-01
首版时间 2005-02-01
印刷时间 200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565
丛书名
印张 10.8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29
14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