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又见茶马古道
内容
编辑推荐

又见茶马古道,唤起我心中的雪域深情。本书为西藏自治区作协组织作家重走茶马古道后的游记作品汇编。虽是作品选,但作者不同,在同一主题下分篇目编辑成书,整体展现。全书分古道探源,古道风情、古城新传、古道传奇、古道商贸五篇,全景展现了茶马古道的历史渊源、商业贸易和文化内涵。

内容推荐

中国是茶的故乡。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就有饮茶的习惯,创造了灿烂的中华茶文化。在我国众多的民族中,没有哪一个民族能比藏族更嗜爱茶。

藏区虽不产茶,但与其相毗邻的四川、云南等地却是盛产茶叶之乡。千百年来,四川、云南所产的茶叶愿与那不断地输入藏区,完全能够满足藏族人民的生活需要,而藏区的土特产品也随着茶叶输藏的贸易被运到内地,弥补了内地所缺。于是一条以茶叶贸易为主的交通线,在汉藏民族商贩背夫、驮队、马帮的披荆斩棘努力下,在历代中央政府的支持下,被开辟出来,称为“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深入发掘茶马古道的文化内涵,对于促进藏汉地区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路,更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

目录

沦川藏茶马古道的开成与历史作用(代序) /任新建

第一篇 古道探源

重返茶马古道 /李旭

茶马古道史话今说 /马丽华

好一个辉煌的起点 /马丽华

连接雨林和雪域的古道 /邓启耀

感觉茶马古道 /巴桑次仁

藏乡茶话 /平措扎西

第二篇 古道风情

磨西的老背夫 /马丽华

情歌第一城 /马丽华

从康定到甘孜 /马丽华

从马尼干戈到德格 /马丽华

金沙江畔的江达 /马丽华

昌都有个嘎玛沟 /马丽华

类乌齐的六月雪 /马丽华

丁青永存的风景 /马丽华

沿着茶马古道西行 /格勒 海帆

茶马古道踏歌行 /金志国

北回归线绿洲之灵 /邓启耀

答案——源于一次茶马古道的考察 /严丽君

古道寻梦 /西虎 张军

“香巴拉”之行 /杨世君

“香格里拉”与蓝色文明 /郭建斌

第三篇 古城新传

茶马古道大驿站——丽江 /李旭

康定溜溜的城 /海帆

马走出来的城市 /邓启耀

漫游在入神驿站 /邓启耀

第四篇 古道传奇

德格印经院 /李旭

类乌齐寺仲确节 /李旭

横空出世孜珠寺 /李旭

千年盐井 /李旭

叱咤风云的赶马哥 /邓启耀

赶马人归苍茫外 /邓启耀

三代邮差人的故事 /闫振中

夕阳如血的归处 /格央

第五篇 古道商贸

拉萨的汉族商人和居民 /邢肃芝 口述 张健飞 杨念群 笔录

茶马互市——汉藏经济大流通 /王怀林

重走茶马路 /王怀林

古道西风——风云际会川藏路 /王怀林

民族万花筒——滇藏走笔 /王怀林

城堡废墟下的帕里小镇 /闫振中

西藏最大商号”邦达昌”的后人 /刘伟 向晓林

试读章节

  西藏最大商号“邦达仓”的后人

      刘伟 向晓林

说起“邦达仓”,藏、川、滇边商界人士无人不晓。从本世纪初到西藏和平解放,“邦达仓”一直是西藏最大的商号,拥有两千多头骡马,垄断经营全西藏的羊毛和药材。邦达家族马帮的铃声,在茶马古道上整整叮咚了半个多世纪。

1974年去世的邦达多吉不仅是昌都最为显赫的大商人,而且也是对抗战做出过一定贡献的进步人士。早年红军经过甘孜藏区时,他受红军北上抗日、拯救中华民族壮举的感化,曾在中华苏维埃博巴政府(红军在甘孜建立的以藏族为主的临时革命政府)任财政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他主持下的“邦达仓”在拉萨、昌都、玉树、甘孜、成都、重庆、丽江、昆明、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同立物资转运站,通过茶马古道为西南运送了价值达1.5亿美元的物资。1950年,邦达多吉又组织马帮随解放军进藏,在后勤运输上积极地支持和平解放西藏。邦达多吉先后担任过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并担任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职务。

邦达多吉有9个子女,其中健在的6个都是国家干部。只有做过西藏昌都地区贸易局副局长的三儿子邦达旺青,一直从事贸易工作,不过他三十多年都是忙的国营贸易。

上世纪50年代,邦达旺青由父亲送到北京中央民院上学,毕业后回到昌都。邦达旺青家是一幢藏式建筑的二层小楼,屋后是树木、花草茂盛的花园。年已花甲的邦达旺青现任地区工商联合会会长,同时也是自治区和地区两级政协的常委。他介绍说,昌都是过去的茶马古道的十分重要的交汇点,也是藏汉民族交往的纽带。从川、滇人藏的物资多是茶叶、绸缎、布匹、瓷器等,出藏至内地的则大多是羊毛、皮张和药材。1950年10月昌都解放后,国营商业的介入改变了以物易物为主的民间商易格局。“改革开放以后,昌都地区私营经济蓬勃发展,目前已有个体工商户5400多家。占当地经济58%。仅在昌都镇上,就有18家私营企业,20多个集市贸易市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近4亿元。”

江达县与四川的德格县隔金沙江相望,以前是“邦达仓”马邦的必经之地,当地人很穷,许多人世代以赶马帮为生。邦达旺青曾去江达县检查工作,当地85%的农牧民都新建了二层的藏式木楼,一应俱全的家用电器和富足的生活让他感慨万千。

“邦达仓”马帮许多的赶马人后代,都曾作为翻身农奴的子女,由国家保送到内地上大学。曾任西藏自治区广播电视厅厅长、现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格桑朗杰的父亲就是当年的赶马人。谈起茶马古道,格桑朗杰深有感触,他说,如果说茶马古道过去对大西南的民族融合和经济交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么,现在的“茶马古道”已有全新的意义,交通工具从马帮到汽车、飞机,从比较单一的以物易物到全方位的开放,过去一年的物流最多以千匹驮马计,而现在,仅是通过青藏、川藏公路,每年从内地运往西藏的物资就以数百万吨计。

邦达旺青的5个子女中,有4个受过高等教育。4月初的一天,记者在细雨蒙蒙中来到昌都地区中学,见到了邦达多吉的孙子多吉旺丹。他毕业于西藏大学,现在是地区中学的教研室主任。已当了14年中学教师的多吉旺丹对记者说,“藏东过去民间贸易虽很发达,但层次较低,主要原因还是教育落后。西藏的第一所现代小学是解放以后在昌都成立的,我的理想也是要为昌都的现代化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材,让更多的昌都青少年上大学。”

           P338-P340

序言

  论川藏茶马古道的开成与历史作用(代序)

        任新建

中国是茶的故乡。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就有饮茶的习惯,创造了灿烂的中华茶文化。在我国众多的民族中,没有哪一个民族能比藏族更嗜爱茶。茶对藏族人来说,就如阳光、空气一样,是生活中不可须臾缺少的东西。藏族谚语有“汉家饭饱腹,藏家茶饱肚”之说,足见茶在藏族日常生活中比粮食更为重要。一般情况下,不论贫富,“人们每天至少饮茶五六次,每次人必十数碗”,可算得饮茶最多的民族。

藏族所居的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为什么藏族却对茶情有独钟,饮茶蔚然成风呢?历史证明:一种社会生活习惯和一种习俗的形成,总是离不开其所处环境的物质条件和人们的生活条件以及人们的生活对这种习惯的共同需要。藏族饮茶之习的形成正是这样。一方面,藏族所居的地方高寒、缺氧、干燥;其膳食以糌粑、牛羊肉为主,缺少蔬菜。而茶叶中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润燥、利尿等功能,可弥补其膳食结构的不足,正所谓“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因此,藏族对茶有必然的需要;另方面,藏区虽不产茶,但与其毗邻的四川、云南等地却是盛产茶叶之乡。千百年来,四川、云南所产之茶源源不断地输入藏区,完全能满足藏族人民之需,而藏区的土特产品也随着茶叶输藏的贸易被运到内地,弥补了内地所缺。于是,一条以茶叶贸易为主的交通线,在藏汉民族商贩背夫、驮队、马帮的披荆斩棘努力下,在历代中央政府的支持下,被开辟出来。它像一条绿色的飘带,横亘于青藏高原与川、滇之间,蜿蜒曲折于“世界屋脊”之上。穿过崇山峻岭峡江长河,越过皑皑雪原、茫茫草地,像一条剪不断的纽带,把内地与藏区相连接;似一座跨越时空的金桥,把汉藏民族的兄弟情谊传送。由于唐代以来这种贸易关系主要是以内地之茶与藏区之马进行交换的形式进行,故历史上称之为“茶马互市”,或“茶马贸易”。伴随这一贸易而开通的商道,也就被称为“茶马古道”。但事实上,随着西藏与祖国统一关系的加强、汉藏贸易的发展,“茶马互市”的内容已不限于茶和马,藏区的羊毛、皮张、药材、矿产等土特产,内地的布匹、锦缎、五金、日用百货等也都是互市的商品。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并不止一条,而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道路系统。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亚、西亚、中亚、东南亚,远达欧洲。三条大道中,以川藏道开通最早,运输量最大,历史作用也较大。本文仅就川藏茶马古道加以论述。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又见茶马古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本书编委会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5046539
开本 32开
页数 3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4-08-01
首版时间 2004-08-01
印刷时间 200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