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草根政治日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工作之后参加美国政治活动的实录。历时一年半之久,风格直白风趣,图文并茂。主要分为作者作为自由党人参与社区政治和参加民主党总统大选助选阵营的经历。本书是见闻录,是原始史料,也是政治实录手册。

序言

这是一本很独特的书。这是刚开始工作不久的一个中国留学生参与美国政治活动的实录,作者作为一个外国人.因为他生活在这个社区中,在美国人眼中,他自然获得了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早在晚清,中国的学者已经注意到美国的政治制度。美国制度文本,在将近一百年前就被译成了中文。对这些早年的中国学者来说,研究动力既来自他们改革国家的需要,他们要探究美国强大的原因:研究动力也来自于美国政治制度的内在逻辑和理性,对学者们智力探索的吸引。最近二十年,适逢中国再度面临改革,中美交流的规模也今非昔比,因此,有了很多谈论美国政治制度的书籍。但是,却很少有大陆来美的第一代移民,深入美国社会“草根”,去亲自“运作”美国政治。谈的人多,运作的人少。这本书,是我们看到的第一本。

我们看作者和美国人在一起“运作”的草根政治,免不了会比照我们中国人的“搞”政治。这本书给我们描绘的美国搞政治的情景,和我们的习惯很不一样,有些可以说是匪夷所思。作者因自己的政见,在美国加入了一个小党——自由党。他们自己贴钱贴时间,耗神耗精力去开会、讨论、游行、集会、插标语、发传单,挨家挨户去地说服动员。而他们的这个党,小得甚至都上不了州里的选票,即使上了,得票率也微乎其微,八辈子也难有当选“执政”的可能。那么,他们到底是想要什么呢?这正是我们往往难以看懂的地方。

这要从中美社会对政党的不同观念说起。

政党作为一种光明正大的结社结伙形式,是西方议会政治的产物,是议会政治中相同观点的表达形式。同一观点者就是同一政党,目的是把自己的观点更有力地表达出来。等到这种东西传人中国,要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却找不到一个对应的东西,只能取形式相近者,名之为“党”,即“会党”之党。古语说,党,犹亲也。结党就是分个亲疏。我们中国古代说到党,就是朋党、乡党、会党。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一群声气相投、利害相顾的人。民众之结党,相当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结拜把子兄弟。所以《论语》说君子群而不党,然而却总有党,而且结党必营私,故有“党祸”一说。

等到20世纪初,中国人变革图强,走向共和,也需要政党的时候,不幸的是先有党后有议会,这先于议会产生的是革命党。革命党有明确的功利目的性,“政权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革命围绕着权力而结党。这样的党,必然脱胎于古代的“会党”,讲究的是对组织的忠诚。进来前有高门槛,要考验,进来后要生死相许,讲究忠诚。对党的理念认同上升到信仰的高度,改变看法就是叛逆行为,开除更是莫大的羞辱。党员和非党员有着本质区别。从政是往上走的。

这本书描述的西方政党的基层活动,和我们习惯上的革命政党相差很大。

西方一般的政党,是围绕着怎样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而组织活动的政党,特别是本书作者参加的自由党这样的小党。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个政党和执政权力没有关系,永远也不会因此而上台当个执政的“官”。可是他们觉得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或者他们生活的社区有了一些他们担忧的问题,他们想让大家知道,想用更大的嗓门来说出自己的担忧。公民的责任让这些素不相识的人走到一起。他们是积极的,他们付出,却从一开始就不指望有“权力”的回报。这种党,没有什么门槛,没有什么纪律,没有什么党的建设,谈不上开除出党。然而却正是这样一些热衷政治活动的人,组成了美国社会城乡社区基层政治的基本形式,他们就是美国的草根政治,在那里。“从政”是在草根层进行的,是要争取民众的认同,是必然往下走的。

这种政党的存在,这种以“反对”姿态的小党的存在。是一个制度健康的标志。而有一批像本书作者这样.热衷于草根层政治活动,熟悉并恪守游戏规则的人,就是一个社会趋于政治健康的保障。其实,任何社会里,反对派都是有的。如果一个制度不给反对党一丝生存空间,则反对意见必转入地下,铁马金戈的寒嗖嗖风声就出现了。美国政治制度干脆彻底开放反对党的空问,两百年来反对党就成为社会开明变革的动力,反对之处,一派详和。

这本书其实是分为两部分的。一部分是以地方自治、社区建设为目标的草根政治,而另一部分,也许有相当于一半甚至更多的内容,是记录作者投入美国大选的助选阵营。虽然,表面看来,作者仍然是在参与基层的政治活动,可是这两部分内容是完全不同的。作者自己也意识到。

“我比较遗憾的是,本来我计划花一半精力帮助恰克或者吉姆来竞选,因为正如美国人所常说:“所有政治都是地方政治”。我觉得众议员选举其实比总统选举更有意义,也更能体现民主政治的本质。但后来克里阵营需要投入的时间太多,自由党人也没有大规模竞选的计划,我因此失去了一次更近距离体验草根政治的机会。”

在这样的助选阵营中,不论是替哪一边助选,看上去你站到了一个更高的位置,实际上,你的视野却可能变得狭窄了。因为在这样的地方,天然地聚集着持强烈政治倾向的人,相互感染。作者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在事后却也看到,自己“也曾多次陷于这些非理性情绪而不自知”。因此,作者有时不由自主地把他在这个圈子里看到的景象,替代了整体的图景,也在影响他的评论。

比如说,作者感受周围助选圈子的言论,看着两党大会都开成造神大会,因此认为“我对美国政治不敢恭维的第二点,是他们对候选人个人品格的包装,有时甚至超出了对政策的讨论。”其实这次大选之后,几乎没有评论家认为,这是大众对候选人个人好恶的结果。绝大部分美国民众,在地方选举中,有选能人的意味,会更多追随个人的政绩政见,而不是单纯追随政党归属。而在大选中,大多数投票方向相对稳定的民众,民众的选票基本上是跟随政党的。也就是说,某政党所代表的政策、理念、价值观,是他们更在乎的东西。他们对对方候选人的不满,往往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因此,他们对自己赞同的政党的候选人是谁,就并不那么在乎。

至于两党大会的煽情,不同制度的区别在于,非民主的地方是一头煽,而且从小孩子的教育做起,煽你没商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民众其实是经不起煽的,尤其在只有一个救星、一个希望的时候,而且是从小就被煽起的话。而在美国,首先,学校的教育是中立的。学校不容许办成小党校。其次,媒体要是打算办得有人缘.也必须中立。所以,一个电视台播放了民主党的大会之后,必然也要播放共和党的大会。也就是说,煽情的是党派大会,而不是媒体。作为媒体,把两党的煽情一视同仁地播出之后,媒体本身起的作用就不是煽情,而是灭火了。普通民众一看,一个政党候选人代表着“美国希望”在冒出来,劲头也在被煽起来,可是,马上就看到了另一个政党如法泡制,也在推出另一个“美国救星”。民众再愚蠢,也会如同被浇上一瓢冷水,明白了这只是一种宣传把戏。真正的选择,还是必须在撇开这些热闹和喧哗之后,认真考察两边的具体政策取向,看看哪个真正符合自己的利益,然后再决定投票方向。

所以,民主不是不煽情。民主制度下要竞选,也煽得很让人起鸡皮疙瘩。可是,那是抵消式的煽情。独一煽情,会越煽越大,民众更可能被盲目调动,而对立煽情,会引出比较和思考。而竞选中的政党煽情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需要始终维持一群铁杆助手,竞选小圈子就在其内。在那里风云跌荡,兴奋莫常。可是,在今天的美国.虽然接连两次出现票数极为接近的情况,甚至2000年大选结果产生争议,可是,绝大多数民众没有走上街头。他们正常地工作、生活,很个人化地考虑了他们的投票,然后去投票站投票、等着结果依法出来、并且接受这个结果。而没有作者感受到的那么多极端对峙、亢奋情绪和热闹。这是因为美国的民主已经成熟。他们眼中的美国政治和竞选,会有很多看法和作者是不同的。如果仅仅呈现最五光十色的一面,它的成熟度就没有被表现出来。

因此,作者深入助选中心圈内,身在此山中,而且是在某一党派的山中.必定“有得也有失”。作者对此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在一开始就强调,“只不过希望为读者的‘兼听则明’多提供一个可听的渠道。”有一点遗憾的是,国内的读者,取得另一面资讯的渠道,可能要少得多。

这本书是其他书所不能替代的,它是第一手的资料,有着非常详尽的记录和生动描述。它让我们看到,以反对派的形式推动美国的革新,是美国的一个政治常态,让我们看到它的宽容度在哪里。这里既有极右的新纳粹党,也有极左的黑人党;公平竞争,和平相处。而更多的是并不极端的政党,也就是不同意见的反对派,他们的实质是建设性的。作者深谙此理,他在最后提到,“我自己的计划是。希望将来可以多参与些当地的政治。政治其实不仅是投票和竞选,更重要的是和社区的互动。”大家积极参与的、建设性而不是争斗性的政党活动和政治活动,才是美国草根政治的活力所在,才是美国的活力所在。美国人把这种左右远近像大树小树一样群党林立的景象.叫做“政治风景”。这片风景已经有了两百多年历史,读了本书,我们更相信,这样一片风景,是光明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草根政治日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老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05741
开本 32开
页数 3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5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771.209
丛书名
印张 1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3
14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