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藏宗教概说/西藏当代学人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你对西藏文化感兴趣,那西藏宗教,你绝对不能放弃研究。因为,藏族的哲学思想、历史传说、文学、艺术、社会风尚等都与宗教意识密切关联。本书综述了西藏两大宗教的文化、历史和发展,这两大宗教分别是苯教和佛教。书最后,还介绍了佛教对西藏社会的影响。全书语言通俗,内容可读性很强,其中还穿插了一些故事情节。适合对西藏及其文化感兴趣者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是在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理论教研室《西藏宗教概论》(讲稿)的基础上改写的,力求能满足读者对西藏宗教问题的兴趣,使读者对西藏宗教各派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在编写过程中,除查阅了一部分汉藏文古籍资料和利用了本院收集的有关调查材料外,还吸收了解放前后国内研究西藏宗教问题的人士的许多学术成果。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西藏古老的宗教一一苯教

 一 西藏原始的“自然宗教”

 二 苯教参政

 三 苯教流派的演变及其衰落

第二章 佛教传入西藏

 一 西藏佛教的渊源

 二 佛教开始在西藏的传播

 三 佛、苯之争

 四 西藏佛教的“前弘期”

 五 顿、渐之争

 六 朗达玛“灭法毁佛”

第三章 佛教在西藏的再兴和发展

 一 佛教在西藏再兴的历史条件

 二 佛教在西藏的再度传播

 三 西藏佛教的“后弘期”

第四章 西藏佛教的派系

 一 宁玛派(红教)

 二 噶丹派

 三 萨迦派(花教)

 四 噶举派(白教)

 五 其它教派

第五章 格鲁派(黄教)

 一 格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 宗喀巴的“宗教改革”

 三 格鲁派寺庙集团的形成

 四 格鲁派在西藏统治地位的确立

 五 格鲁派的教义教法

第六章 西藏佛教的组织和制度

 一 寺庙的组织机构

 二 僧侣人寺和学经制度

 三 僧侣的等级制度

 四 宗教特权制度

 五 活佛转世制度

第七章 达赖和班禅

 一 达赖、班禅称号的由来

 二 诸世达赖

 三 诸世班禅

第八章 西藏佛教对西藏社会的影响

 一 西藏佛教对西藏经济的影响

 二 西藏佛教对西藏政治的影响

 三 西藏佛教对西藏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试读章节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天竺),相传于公元前6世纪由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悉达多传说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5年,活了大约八十岁,大致与我国的孔子同时。因他是释迦族人,所以后来他的弟子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

佛教是在古印度奴隶制度下,社会极为动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印度社会生产力已发展到普遍使用铁器,农业生产的水平有了提高。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发达起来,一批城镇小邦兴起(迦毗罗卫国就是当时的一个小邦),经常互相侵并,发生冲突。在政治上,雅利安人自中亚细亚进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土著民族后,创立了野蛮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等,掌握祭祀文教的僧侣(称为婆罗门)为最高的社会阶层,奴隶(称为首陀罗)是最下贱的阶层。首陀罗是非雅利安人,受着极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被婆罗门随意驱逐甚至残害。这种不平等的种姓

P7制度,不仅被订在法律中,还神圣不可动摇地规定在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教的教义中。当时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集中反映在种姓制度问题上,形成了尖锐复杂的斗争,导致社会动荡,生产下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得不到温饱和安定。痛苦、失意、无望、颓废是当时一般的社会情绪。

这种社会情绪也使作为一个小邦王子的悉达多受到感染,他思想日益苦闷,产生了消极厌世的念头,不愿继承王位,便外出寻道。开初他也想从婆罗门教中探索出解除苦难的方法,但终于不合心意,便舍弃了婆罗门教,闭居山林静坐。经过几年的冥思苦想,一天他坐在一棵毕钵罗树(后被称为菩提树。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下终于悟出了所谓解脱苦难之道,便宣布自己成了佛了。后来他便到中天竺各地进行传教活动,组成僧侣集团,逐渐形成了佛教。到他死的时候,佛教在社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

佛教的教义是一个相当庞大、精细的唯心主义体系,后来由于不断的传播,发展成为许许多多不同的流派。教义就显得更加杂乱了。

P8

序言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宗教信仰、宗教感情,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感情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宗教概念的最初产生,反映了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原始人对自然现象的神秘感。进到阶级社会以后,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就在于人们受这种社会的盲目的异己力量的支配而无法摆脱,在于劳动者对于剥削制度所造成的巨大苦难的恐惧和绝望,在于剥削阶级需要利用宗教作为麻醉和控制群众的重要精神手段。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但是,由于人们意识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加之各种各样的复杂原因,因而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一部分人中的影响,也就不可避免地还会长期存在。

我国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是宗教“圣区”。先是苯教,尔后是佛教,都曾在西藏广为传播。特别是10世纪以后,西藏封建农奴制度逐渐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历代中央王朝和西藏封建农奴主阶级的大力扶持,佛教在西藏再度兴起和大肆发展。不仅成为在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而且作为一种雄厚的经济势力和强大的政治势力存在,对西藏地区和藏族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藏族的哲学思想、历史传说、文学、艺术、社会风尚等都与宗教意识密切关联。诸如语言文字、历史要籍、政治法规、文学著作、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建筑等,无不染上浓郁的宗教色彩。宗教意识和宗教活动在群众日常生活中占着重要地位,涉及到人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各个方面。这些都深刻地说明了宗教和西藏的社会、和藏族群众的密切关系。

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宗教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是党的理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论(包括有神论),向人民群众进行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科学世界观(包括无神论)的教育,是党在宣传战线上的重要任务之一。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正确解决西藏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是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一个方面的任务。同时,加强对西藏宗教的历史和现状的调查研究工作,无疑地对研究西藏社会的历史,研究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及研究藏族思想史、哲学史、文学艺术史等等,都会是有很大裨益的。

这本小册子是在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理论教研室《西藏宗教概论》(讲稿)的基础上改写的,力求能满足读者对西藏宗教问题的兴趣,使读者对西藏宗教各派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在编写过程中,除查阅了一部分汉藏文古籍资料和利用了本院收集的有关调查材料外,还吸收了解放前后国内研究西藏宗教问题的人士的许多学术成果,特别从牙含章、王森、柳祺、王尧、吴均、丁汉儒、唐景福、温华、孙尔康等同志撰写的专著、论文和有关资料中得力萇多,谨在此说明,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见识不多,这本小册子肯定存在不少问题,诚恳希望专家和读者们提出批评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藏宗教概说/西藏当代学人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彭英全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3011235
开本 32开
页数 128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02-04-01
首版时间 2002-04-01
印刷时间 200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1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4.125
印次 3
出版地 西藏
202
141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