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成败--甲申360年祭
内容
编辑推荐

纵观全书,作者以天下为己任,以反腐败、稳社稷为主题,论古通今,纵横捭阖,剖析事例兼有理论、分析,满怀忧思而又不失希望,全书充满文采与思辨,虽有时论事较泛,剖析欠深,但不失为一部有特色、有激情、有深度的作品。

目录

金銮宝座46天的福祸与荣辱 /1

张献忠成都屠城的历史路径 /15

农民起义史:杀尽不平方太平? /29

朱元璋的誓言只管了30年 /41

康乾盛世留下的“周期率” /55

纪念日前的反省与面壁 /73

和珅富可敌国的“吉尼斯”之罪 /85

一位美国传教士的“盛世危言” /97

中华民国:一个腐败的将瘟床? /111

西柏坡赶考:携着“标准答案”进京 /123

震惊朝野:“共和国第一大案”的子丑寅卯 /145

李真和他的“秘书部落”权力场 /185

天问:“中国海外腐败兵团”何时收兵? /213

未来中国:谁为“暴利”埋单? /241

“高速路”成为“腐败路”的制度之困 /255

先审计,再问责:制度性的雏形? /269

新版“官场现行记”留下的创意 /285

一份特别报告折射出的危机与意境 /311

下一个“甲申”,我们该怎样献祭? 327

360年,一个王朝投下的长长背影 /357

附录 甲申三百年祭 郭沫若 /379

参考文献 /400

试读章节

关于吴三桂态度变化的原因有三种说法。广为流传的版本是,刘宗敏在北京的劫掠越来越肆无忌惮,听说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颜色无双,他便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绑了来,索要陈圆圆,“拷掠酷甚”。

吴三桂火冒三丈,下令他的军队为死去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穿上白色丧服,誓言为朱由检报仇,在答覆他父亲的信上,慷慨激昂说:“父亲既不能当忠臣,儿子自不能当孝子。”他转过身去,向清军投降。

4月13日,李自成、刘宗敏只得率大军10万人向山海关征吴。4月21日上午辰时(约上午8点),山海关战役开始。军事力量对比:吴三桂兵力5万,李自成兵力大约10万,清军大约10万。战斗开始,李自成军队与吴三桂军队激战,李自成军队占优势。

4月22日上午,吴三桂军败,部分军队向大顺军投降。尔后,吴三桂邀请清军参战,清军迅速入关,在吴三桂的接应下,开赴到前沿阵地隐蔽起来。史书记载,清军人关后,见大顺军从北山至山海关海边排成一字长蛇阵,清军统帅多尔衮即令清军沿近海处鳞次布列,吴三桂军排列于清军右侧,采取重点突破战术,开始发动进攻。P7

  17世纪40年代的世界,东西方先后有两位君主走向绝境——一个将脖子伸进了树枝下丝带吊环里,另一个将脖子伸进了断头台的铡刀下,而两人死后其民族的走向却是天壤之别。就是在这个年代以后,东西方的崛起与没落明显加快,我们看到: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

故宫后面的景山公园土丘一般的景山东南下方,立着一株歪脖子槐树,上挂一牌——“崇祯吊死煤山处”。自然,没有几个人会相信这就是崇祯吊死的那棵树,因为这棵碗口粗的歪脖子树最多不过三四十年树龄的样子,而自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到现在,是甲申年的第6个轮回。如果那棵树还长着,应是甲申年最活的见证,那该多么有意义。

不远的故宫恰似一本摊开的历史书。她记录了曾经属于她的主人——明崇祯帝朱由检怎样一步步地从金銮宝座上走上煤山,将套着自己脖子的丝带打上死结的全过程。

崇祯之死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他的死,不仅仅证明了一个王朝不可逆转的灭亡,更在于一个可能忽略的事实:随着清王朝的入主中原,以一种野蛮落后的孔武粗陋接管一个文明熟透同时也是腐烂的国度,科技文化的因子受到严重窒息,人文精神的嫩芽受到百般摧残,领先世界两三千年的华夏文明几乎止住了脚步,开始落后于西方。P358

序言

公元2004年,岁在甲申,作为文化出版界人士,环顾国内出版界情况,面对浩如烟海、沸沸扬扬的图书品类,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欠缺之憾。初冬时分,突然一部摆在面前的书稿使我眼前一亮,为之一振,这就是章夫先生的《成败——甲申360年祭》。

纵观全书,作者以天下为己任,以反腐败、稳社稷为主题,论古通今,纵横捭阖,剖析事例兼有理论、分析,满怀忧思而又不失希望,全书充满文采与思辨,虽有时论事较泛,剖析欠深,但不失为一部有特色、有激情、有深度的作品。

60年前,文坛泰斗郭沫若先生以一篇《甲申三百年祭》引起轰动,尤其引起中共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注意和推介,《甲申三百年祭》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稳固基业的警世名篇。60年之后的“甲申360年祭”,虽不及当年郭老的黄钟大吕,但也是铁板鸣镝。一样主题,异曲同工。且资料丰厚,立意清新,是社会文化道德建设的新的收获。

60年过去,新中国成立已55年,斗转星移,风云变幻,但反腐拒变,稳社稷,协社会,安民心,亦是执政党之要义。从毛泽东主席带着“标准答案”进京赶考、在七届二中会议上告诫“警惕糖衣裹着的炮弹”攻击,嘱咐共产党领导不要重蹈李自成覆辙,到当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再倡导并践行反腐倡廉,党在执政过程中始终对此未稍懈怠,甚至“文化大革命”发轫的动机都是为了防止“和平演变”和“限制大官们的利益”。55年沧桑,中国经过曲折发展,到今天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大增,举世瞩目。在稳固和发展政权方面,可以说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然而,合格不等于满分和完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改革深入,各级官员,企业领导中发生的腐败往往百万、千万乃至数亿,且接连发生,惊心动魄,严重败坏社会风气,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影响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社会矛盾尖锐突出。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民众对于这些以权谋私、严重腐败的愤恨和申讨,说明我们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重道远。

是什么、是谁造成了腐败?对此,高层领导、专家学者、志士仁人、普通民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人性,社会、制度等方面做过多方面分析探讨,以求找出源由,制定对策。

其实,考察古今中外,腐败现象虽与制度不无关联,但制度(社会制度和监察制度)还不是导致腐败的根本原因。徇私腐败,自古有之,并且伴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社会肌体的赘疣和衍生物。即使封建盛世,诤臣明君;民主制度,三权鼎立,严密制约,都没有杜绝腐败的滋生与蔓延。请看,美国政要,英国王室,日本议会,苏联东欧,茂密的枝干上不都开出过邪恶之花吗?就我们中国共产党说来,“立党为公”,“三个代表”,党内集聚了大批精英,腐败案例亦不能免一从解放之初的刘青山、张子善案,到近年发生的胡长清、王宝森、成克杰案,不也是警钟在耳,利剑高悬,犹自顶风作案、飞蛾扑火吗?这一切,显然不能归结为我党的宗旨或我们的制度。腐败这东西,是人类社会的并生物。私欲是根本,权力为杠杆,垄断是条件。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生活提高引发人们追求物质享受是诱因。在远古原始社会,初级共产主义,天下为公,无私可据,掌权者只能身先士卒,那时“权”和“利”是互不相干的两个怪物,正如韩非子评价尧舜禅让时说:“古之让天下者,是去臣虏之劳而离监门之斩也”,故不足夸耀,而当社会出现私有,人的本性令其难免维护、扩大自己的私利,而当权利在手,有巨利可图时,便有可能私欲膨胀,损公肥私,危及社会。而只有将来社会大同,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无所争,才有可能使“权”和“利”这两个怪物分道扬镳。故宋代人汪藻说过:“公与私不并行,恩与法不两立。以公灭私,以法夺恩者治;以私害公,以恩挠法者乱。”而在私有观念、私有制度尚存的社会中,完全做到“以公灭私、以法夺恩”是很难的。因此,根除、消除、杜绝腐败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一种理想境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能否理论和实践统一、实现自己的承诺,是检验任何政党、团体与人物的试金石。考察古今中外的章程、宗旨、制度乃至宗教教义,无不以行善为公博爱为口号。关键是能否真正践行。天下莫不倡公,而天下莫不有私,因此,应辨证地冷静地实事求是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不可避免,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产生腐败都不可避免。问题是汲取古今中外及我们自己的经验教训,使经济得到最快发展而使腐败被抑制到最小程度。

发展经济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当代的中国,机遇难得,形势甚好,提倡反腐倡廉,弊绝风情,没有相当的经济物质基础为依托不行,岳飞说过“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只是激愤之语,细想未免偏颇。历史上勤政廉俭者有败亡之君如明思宗朱由检;奢华挥霍者有功业之主如秦皇汉武之辈。当然,既勤政节俭又建功拓业,是我们的理想要求,也是我们党领导下才有可能做到的。因此,决不可将经济发展与反腐倡廉对峙,更不应以条律限制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造成舍本求末、顾此失彼。

垄断行为是我们社会产生腐败的重要温床。垄断者,垄断利益也。一夫当关,万家贡利。从本书举例看,掌权、执法官员,金融、交通、海官大员、职员,其腐败皆与垄断有关,在当今世界虽不能一时消除垄断者擅权谋私,但必有详尽严苛的条规束缚,在社会上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与氛围。

人们历来重视教育感化的作用,但感化教育与约束惩戒应当并行,互相补充。教育为先、以理化之,但教育决非万能;条规限制,严加约束,但制度亦非万能。惩戒也是教育,如我们一些官员、企业负责人,并非不知我党宗旨和公仆责任,并非不知道作恶后果,但依旧铤而走险,屡蹈覆辙。对于此类人更须重典严惩,勿使侥倬。

历史不会循环反复,时代不断发展演进。冷静观之,发展和腐败皆不可免,没有根治腐败的灵丹妙药;达观视之,我们能够认识和解决好抑制腐败加快发展这一历史课题。“循环论”“覆亡论”不属于蓬勃发展的中国。人们对此充满信心和期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成败--甲申360年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章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82359
开本 16开
页数 4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8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2
171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