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决策--管理者决策的十大工具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把重点放在对成本、价格或价值的考察之上,并以此为基础对相应的决策工具进行定义,从中阐明如何利用经济学工具来改进企业的管理决策质量。本书是为企业管理者而写,它的考察对象是管理。对有志于在今天的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管理者来说,本书为必读之书,它提供了许多简明有效的决策工具。

内容推荐

现实中的企业管理者往往将经济学理论与象牙塔相提并论,认为其毫无用处,为改变这种“不适用”的印象,本书的作者夏罗默·麦特尔(shlomo Maital)非常务实地将经济学理论同企业管理者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决策难题联系起来。他给我们展现了围绕两大要害经济问题——它值多少?为了得到它,我必须放弃多少?——制定决策的技巧。而要回答这两大经济问题,我们必须找出并保持成本、价格和价值之间的正确关系,它们构成了“利润的三角形”。  具体来说,本书的10个章节都把重点放在对成本、价格或价值的考察之上,并以此为基础对相应的决策工具进行定义,从中阐明如何利用经济学工具来改进企业的管理决策质量。通过《财富》500强以及较小企业的案例,麦特尔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经济学的主要职能应该是深化企业管理者对成本结构的认识,为什么企业业务方面的最大支出往往不会出现在支票存根或盈亏报表上。  本书是为企业管理者而写,它的考察对象是管理。本书作者——夏罗默·麦特尔——拥有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10年以上的执教经历,同时又是众多企业的商业顾问。因此,对有志于在今天的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管理者来说,本书为必读之书,它提供了许多简明有效的决策工具。

目录

第l章 利润的三大支柱:成本、价值和价格/1

第2章 隐性成本/23

第3章 付出与回报的交换/47

第4章 你能找出自己的成本点吗?/73

第5章 人、知识与(或)机器/97

第6章 从数量到品种/127

第7章 沿着学习曲线下移/149

第8章 市场与需求:学会倾听客户的心声/179

第9章 计划风险/218

第10章 以合作促竞争/240

注释/268

致谢/288

索引/290

后记/316

试读章节

1984年,我应邀任教于麻省理工大学的斯隆管理学院,在管理技术理学硕士点上向一群具有理工科背景的训练有素的企业管理者传授经济学知识。其中一个班上有一名在IBM公司工作的资深管理者,她礼貌而坚定地向我问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一定要学习经济学知识?”令人遗憾的是,我给她的答案显得有点苍白无力:“是的,因为,可能是因为它是经济学,这是一堂经济学课程。”

对我而言,这个问题的降临仿佛将我带到了主显节。就像我不经意间会邂逅它一样,这位管理者在其日常工作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挑战。通常,我会首先在学生前面提出这个问题。

大多数管理学硕士学位都要求申请者至少辅修一门经济学课程。其中蕴涵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即企业管理者的工作职责是在雇佣劳动、借人资本、获取技术和购买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这需要准确地学习和了解微观经济学这门学科。但是,与搞理论研究的经济学导师不一样的是,现实中的企业管理者或自许的管理者与以当前形式表现出来的经济学之间的联系不是那么明显。对在职管理者来说,常规经济学理论中孕育的思想和主旨与他们的工作并非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适用性。毫无疑问,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尽管现实中美国前1 000强企业的执行总裁都将经济学作为他们大学生涯的次主修科目(在工程学之后)。

我的大多数作为管理者的学生拥有10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验。他们反复地对我传授给他们的经济学理论的实用性、相关性、可行性以及适应性提出质疑。我多么希望我能容易地向他们证明这些经济学概念作为企业决策工具可以给他们带来价值增值啊。可是我失败了,我花的时间远远超出我的期望时限,但最终还是劳而无获。由此我产生了编写这本著作的动机。为了完成它,我先后在美国、欧洲和以色列用了10年的时间对在职管理者进行经济学培训和教学,使之成为他们的决策工具,近来我又开始担任众多大小企业的顾问。坦白地说,下一个10年应当不会出现任何遗憾的事情。

记得在对这些学生进行经济学培训的5年后,为了验证我所传授的经济学理论能否在他们离开学校和重返岗位以后产生用处(哪怕一点),我先后向150名毕业生写信咨询,要求他们从日常决策的实用性出发,对所学的30个经济学概念进行排序。从他们的回信中,我了解到他们最为频繁使用的经济学概念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的各种成本,包括隐性或机会成本(见第2章)、边际成本、沉没成本和学习曲线;一类是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产成本、产品价值以及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2’这一调查结果可以从其后的数代企业管理者身上得到验证。为此,本书的前7章立足于考察企业的各类成本,并对它们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这与大多数微观经济学教科书形成鲜明的对比,后者在对成本做了象征性的介绍以后通常长篇累牍地讨论需求,尽管我个人认为需求作为经济学的一个研究对象,它与企业管理者的交流和关联是相对欠缺的。P1-2

序言

1967年,我一度想参加一个名叫艾科恩(Econ)的社会组织。这是一个气氛祥和的组织,虽说成就不大,但是却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成员,仅北美就有8万人之众。

然而,要想成为艾科恩成员可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你必须完成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借助希腊字体即“数学”,以一种他人无法看穿的独特方式,对某一熟知的日常事件或行为进行分析。这种十分看重时间的加入仪式让我觉得值得一试。

在面试的过程中,艾科恩的老成员用两个令人不安的问题对我进行测试:

·说话的人是否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说话的人是否知道自己所说的是正确的?

如果回答“是”,你将出局;回答“可能”,你将获得一个试用期;而回答“不”,你就可以被接纳为成员。

我成功了,出色的表现使我最终发展成为一名全面的艾科恩人。我先后花了17年同他们呆在一起。期间,我们相处得非常愉快,我的地位不断上升,并将所学知识传授给他们的下一代,并用一种掺杂着神秘困惑色彩的尊崇仪式来接纳新成员。

但是,在偶然的一天,我邂逅了一个规模更大、成员更多的社会组织,这个组织名叫艾思科(Exec)。艾思科人务实、精明、聪慧、强硬。与把大部分时光用于编织神话故事的艾科恩人不同的是,艾思科人工作努力,经常生活在高强度的压力之下。他们的人生目标是告诉别人“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而且,如果艾思科人表达不清、考虑不周或未能圆满地完成任务的话,他们必须面对解雇、失业和剥夺资源的灾难性结局,这也是艾思科人与艾科恩人的不同之处。反之,如果艾思科人确实干得很出色,他们将给自己和别人创造近乎难以计量的财富、收入和就业。因此对艾思科人来说,失败意味着悲惨和贫穷。

另外,我还了解到艾思科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经常与艾科恩人接触,有时还会被要求研究后者的文化知识。然而,艾科恩人留给艾思科人的印象一般都是不好的。两者之间存在语言、文化和目标的障碍。因此,大凡艾思科学生当与作为导师的艾科恩人说再见的时候,都会流露出一种得以解脱般的愉悦之情。一些艾思科学生甚至认为艾科恩老师是在讲故事,从而自以为明智地忽略他们。

1984年,我应邀在麻省理工大学向一群艾思科学生讲授艾科恩知识和文化习俗。虽然这些艾思科学生不喜欢听这样的课程,但是出于某一原因,艾思科和艾科恩的老成员都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

课堂上,艾思科文化给我带来的冲击犹如寒冷刺骨的阵风。这些艾思科学生不停地问我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我要学这些?学了又有什么用?你又怎么知道你教的是对的?它能帮助我们艾思科人做出更好的决策吗?

客观地讲,在此之前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质疑。年轻一辈的艾科恩学生在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通常是很有礼貌的。他们提问的目的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学习他们所必须了解的言行举止,以最终发展成为一名类似于我这样的艾科恩人。他们人生的首要目标是尽可能好地理解我所教给他们的一切东西,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下一代。

然而,艾思科人的目标显然不是这样的。他们想发现艾科恩人对世界的认知(如果有的话)中哪些是对他们有用的,可以提高他们企业的利润率和竞争力。

老实说,我无法回答他们的问题。

之后,有了艾思科人的耐心帮助,我不断地学习和进步。这个过程持续了好多年也远未结束。但是从长远来看,它给我带来了一线曙光。从中,我发现艾科恩文化对艾思科人来说也是有价值的,它的确能帮助艾思科人更好地管理企业。换句话说,艾科恩文化一旦得以恰当地界定和解释,就能帮助艾思科人设计和贯彻富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战略,最终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正式地讲,我现在仍然是一名艾科恩人,以后也是。但是私下来说,我对艾思科人及其对社会的贡献怀有深深的敬意和钦佩之情。作为对这种敬意的标记,我决定以书面的形式将相关的执教经历记载下来,这本书就是相应的结晶。

最后,我将这本书献给这两个往往带有隔阂的组织之间的和平事业,并殷切地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整个世界的艾思科人和艾科恩人都能友好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并相互尊重和理解。

剑桥麻省

1993年8月

后记

还记得刚接下这本书时,我正好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老师的博士。在为自己高兴之余,我深感自己应该继续加强经济学知识的吸收和学习。正好那个时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在招聘经济学翻译,机缘巧合,让我接下了这本国外非常流行的集经济和管理于一体的书籍。

于是,从去年7月中旬起,我开始踏上了翻译这本书的路途,我怀着一定要把这本书翻译得好得不能再好的信念翻开了本书的第一页、第二页,直到最后一页。期间,我遇到了很多难题,包括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无法接触到的英美语言的特殊用法,甚至还有日本等其他国家的文化俚语及人名,当然还有林林总总的企业名字和案例引证,具体跨度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国防、航空、法律、金融、工业、化学等各行各业。为了把它们的原汁原味翻译出来,我有时候甚至一天都在冥想某一个术语或标题的准确内涵,力求在做到求实的同时把本书的趣味特质表露出来。为了让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达到看原著那样的流畅效果,本人在翻译时特别注意了语句、段落和篇章之间的衔接,从中穿插了大量的承上启下的连词。所有这些,相信读者在阅读完本书后会深刻地体会到。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去年12月中旬,本书的初稿全部完成。接下来就是几个月的改稿时间。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事业部主任马学亮老师,感谢他为本书的最后完稿提出了许多关键宝贵的建议;另外,我还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事业部的梁硕老师,感谢她为本书的校稿和最终出版所做的大量工作。最后,我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创作机会。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还得到了以下大量同学的帮助。我的师兄高伟帮我完成了最后2章的翻译,另外,我的硕士同学何辉、李旭晟、刘刚、郭水文、王钦池和李春林,我的博士同学李宝翼、洪渊、张建君、许光伟、刑华、赵峰和高东明,他们都对本书的各章各节提出了许多细节上的建议。

杨介棒

2005.6.17

书评(媒体评论)

近10年以来.夏罗默·麦特尔一直是麻省理工学院管理教育项目的优秀教授。任何人读了这本书后都会成为优秀人士。这本书是一本信息丰富的趣味读物.有了它,读者将变成更加英明和更加优秀的企业管理者。  ——莱斯特-梭罗(Lester C.Thurow)  夏罗默·麦特尔把经济学引入生活,他给管理者留下的深邃见解和决策工具,在其他同类书中很难找到,这本书的娱乐性也是一大看点。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通过旁征博引大量的扣人心弦和发人深省的历史例子阐明自己的观点。  ——乔治·斯林格(A George SchiIlinger)  纽约科技大学(Polytechnic University)  麦特尔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大学时光.那时经济学研究占据支配地位.但是我现在意识到那些理论对做出成功的决策是多么重要。这本令人振奋的读物再一次证明了管理决策技术的重要性。我推荐它作为经济学入门的优秀读物。  ——查里斯·豪森(CharIes B.Housen)  Ell(Erving Industries.Inc)总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决策--管理者决策的十大工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罗默·麦特尔
译者 杨介棒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65779
开本 16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2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2.3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