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春小说精品读本(变动时代的成长中国当代卷)/青春经典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青春期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面貌,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环境。青春期是走向社会展开人生的阶段,从学校走向社会是人生的一大转折,不同的环境和接触对象决定了这一时期不安、躁动和容易受挫的心理特征。本书选编了50年代来各个时期的成长小说,对青春而言,成长可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无边界的书写对象。每个时代的青春和成长是如此的不同。但也正缘于成长的艰难,青春才有可能成为一段不可磨灭的人生记忆。

内容推荐

《青春经典文库》——“青春文学经典”、“青春励志经典”、“青春人物经典”,是中国青年出版社以“青春成长”为主题,约请众多学科一流专家学者精心编写而成的大型丛书。入选作品均为感动和影响了好几代人的经典之作,它们宛如天空闪烁的繁星,永远吸引着年轻人高远的目光,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经典的力量在于其持久而深入的艺术熏陶和精神魅力。

《青春经典文库》,用经典引领新的青春阅读风尚。

目录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张学昕 葛岚:《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导读34

路遥——人生

张学昕 葛岚:《人生》导读158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张学昕 葛岚:《你别无选择》导读206

西飚——青衣花旦

张学昕 葛岚:《青衣花旦》导读230

叶弥——成长如蜕

张学昕 葛岚:《成长如蜕》导读266

试读章节

三月,天空中纷洒着似雨似雪的东西。三轮车在区委会门口停住,一个年轻人跳下来。车夫看了看门口挂着的大牌子,客气地对乘客说:“您到这儿来,我不收钱。”传达室的工人、复员荣军老吕微跛着脚走出,问明了那年轻人的来历后,连忙帮他搬下微湿的行李,又去把组织部的秘书赵慧文叫出来。赵慧文紧握着年轻人的两只手说:“我们等你好久了。”这个叫林震的年轻人,在小学教师支部的时候就与赵慧文认识。她的苍白而美丽的脸上,两只大眼睛闪着友善亲切的光亮,只是下眼皮上有着因疲倦而现出来的青色。她带林震到男宿舍,把行李放好,解开,把湿了的毡子晾上,再铺被褥。在她料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常常撩一撩自己的头发,正像那些能干而漂亮的女同志们一样。

她说:“我们等了你好久!半年前就要调你来,区人民委员会文教科死也不同意,后来区委书记直接找区长要人,又和教育局人事室吵了一回,这才把你调了来。”

“可我前天才知道,”林震说,“听说调我到区委会,真不知怎么好。咱们区委会尽干什么呀?”

“什么都干。”

“组织部呢?”

“组织部就做组织工作。”

“工作忙不忙?”

“有时候忙,有时候不忙。”

赵慧文端详着林震的床铺,摇摇头,大姐姐似的不以为然地说:“小伙子,真不讲卫生!瞧那枕头布,已经由白变黑;被头呢,吸饱了你脖子上的油;还有床单,那么多褶子,简直成了泡泡纱……”

林震觉得,他一走进区委会的门,他的新的生活刚一开始,就碰到了一个很亲切的人。

他带着一种节日的兴奋心情跑着到组织部第一副部长的办公室去报到。副部长有一个古怪的名字:刘世吾。在林震心跳着敲门的时候,他正仰着脸衔着烟考虑组织部的工作规划。他热情而得体地接待林震,让林震坐在沙发上,自己坐在办公桌边,推一推玻璃板上叠得高高的文件,从容地问:

“怎么样?”他的左眼微皱,右手弹着烟灰。

“支部书记通知我后天搬来,我在学校已经没事,今天就来了。叫我到组织部工作,我怕干不了,我是个新党员,过去做小学教师,小学教师的工作与党的组织工作有些不同……”

林震说着他早已准备好的话,说得很不自然。正像小学生第一次见老师一样。于是他感到这间屋子很热。三月中旬,冬天就要过去,屋里还生着火,玻璃上的霜花融解成一条条的污道子。他的额头沁出了汗珠,他想掏出手绢擦擦,在衣袋里摸索了半天没有找到。

刘世吾机械地点着头,看也不看地从那一大叠文件中抽出一个牛皮纸袋,打开纸袋,拿出林震的党员登记表,锐利的眼光迅速掠过,宽阔的前额上出现了密密的皱纹,闭了一下眼,手扶着椅子背站起来,披着的棉袄从肩头滑落了,然后用熟练的毫不费力的声调说:

“好,好,好极了,组织部正缺干部,你来得好。不,我们的工作并不难做.学习学习就会做的,就那么回事。而且你原来在下边工作的……相当不错嘛,是不是不错?”

林震觉得这种称赞似乎有某种嘲笑意味,他惶恐地摇头:“我工作做得并不好……”

刘世吾的不太整洁的脸上现出隐约的笑容,他的眼光聪敏地闪动着,继续说:“当然也可能有困难,可能。这是个了不起的工作。中央的一位同志说过,组织工作是给党管家的,如果家管不好,党就没有力量。”然后他不等问就加以解释:“管什么家呢?发展党和巩固党,壮大党的组织和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把党的生活建立在集体领导、批评和自我批评与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上。这样做好了,党组织就是坚强的、活泼的、有战斗力的,就足以团结和指引群众,完成和更好地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各项任务……”

他每说一句话,都干咳一下,但说到那些惯用语的时候,快得像说一个字。譬如他说“把党的生活建立在……上,”听起来就像“把生活建在登登登上”,他纯熟地驾驭那些林震觉得是相当深奥的概念,像拨弄算盘子一样地灵活。林震集中最大的注意力,仍然不能把他讲的话全部把握住。

接着,刘世吾给他分配了工作。

当林震推门要走的时候,刘世吾又叫住他,用另一种全然不同的随意神情问:

“怎么样,小林,有对象了没有?”

“没……”林震的脸刷地红了。

“大小伙子还红脸?”刘世吾大笑了,“才二十二岁,不忙。”他又问:“口袋里装着什么书?”

林震拿出书,说出书名:“《拖拉机站站长与总农艺师》。”

刘世吾拿过书去,从中间打开看了几行,问:“这是他们团中央推荐给你们青年看的吧?”

林震点头。

“借我看看。”

“您有时间看小说吗?”林震看着副部长桌上的大叠材料,惊异了。

刘世吾用手托了托书,试了试分量,微皱着左眼说:“怎么样?这么一薄本有半个夜车就开完啦。四本《静静的顿河》我只看了一个星期,就那么回事。”

当林震走向组织部大办公室的时候,天已经放晴,残留的几片云现出了亮晶晶的边缘。太阳照亮了区委会的大院子。人们都在忙碌:一个穿军服的同志夹着皮包匆匆走过,传达室的老吕提着两个大铁壶给会议室送茶水,可以听见一个女同志顽强地对着电话机子说:“不行,最迟明天早上!不行……”还可以听见忽快忽慢的哐哧哐哧声——是一只生疏的手使用着打字机,“她也和我一样,是新调来的吧?”林震不知凭什么理由,猜打字员一定是个女的。他在走廊上站了一站,望着耀眼的区委会的院子,高兴自己新生活的开始。P8-10

序言

青春期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面貌,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环境。青春期是走向社会展开人生的阶段,从学校走向社会是人生的一大转折,不同的环境和接触对象决定了这一时期不安、躁动和容易受挫的心理特征。不同的是,西方早期的成长小说如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司各特的《威佛利》、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等,是主人公自己闯荡江湖,在不断的受挫中长大,他们在认识社会与生活的同时,也获得了自我判断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在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冲击下,西方青年的绝望、反抗、嚎叫等精神特征改写了早期成长小说的苦难历程和艰难时世。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中,几乎没有成长小说的历史脉流,这与20世纪中国独特的历史处境相关,拯救国家民族的关怀和叙事使个人成长的想像与书写被悬置。

进入当代之后,革命历史和农村生活成为当代文学创作基本的题材和表达资源。同时,与这一文学的思想路线相关的“成长小说”被塑造出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杨沫的《青春之歌》和金敬迈的《欧阳海之歌》。与西方成长小说不同的是,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林道静和欧阳海,不是个人进入社会、接触生活获得自我成长的,他们是在各自导师的指引下完成身份转换或成长起来的。这种成长是意识形态塑造的结果,他们能够被认同并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英雄或精神楷模,是因为他们获得了黑格尔意义上的“社会准入证”,换句话说,是因为他们获得了社会政治的承认。这两部作品在当时的影响是今天不能想像的,那个时代的青年几乎奔走相告高调流传。它们对那个时代青春的成长几乎起到了灯塔般的作用。因此那也被认为是“革命文学”取得的最高成就之一。我们可能只能为那种青春的单纯、理想主义和天真所感动,却不能嘲笑他们思想的简单或精神的贫困。

在这种思想或精神背景下,林道静和欧阳海的道路被不作宣告地认为是青年成长的道路,其他道路是危险和不正确的道路。但无论生活本身还是青春期对人生道路理解的多种可能,都必然会导致“异数”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王蒙创作了他一举成名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是一部充满了那个时代青春气息的小说,是那个时代“青春写作”的代表作,也可以理解是青春王蒙的精神自传。主人公林震是受过共产党正统教育的青年,他是以青春勃发和理想化的心理进入“组织部”的,他是那个时代被宣传的整体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但现实与林震的想像相去甚远,他看到的生活和社会是另一番情景。这部本来很正统的小说却很快受到了批判,原因是它暴露了社会主义初期官场的问题。小说及其批判甚至惊动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小说及其作家的命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青春成长的问题,林震的迷惑、不解和对社会认识的矛盾,是一个不解之谜,也是那个时代有思考能力的青年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共同问题。

如果说林震是在社会政治的意义上遇到了问题的话,那么路遥《人生》中的高加林则是在精神归属上遇到了问题。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始时期,也是压抑已久的中国青年最为躁动和跃跃欲试的时期。改革开放的时代环境使青年、特别是农村青年有机会通过传媒和其他资讯方式了解了城市生活,城市的灯红酒绿和花枝招展总会轻易地调动农村青年的想像。于是,他们纷纷逃离农村来到城市。城市与农村看似一步之遥却间隔着千年传统,农村的前现代传统虽然封闭,却有巨大的难以超越的道德力量。高加林对农村的逃离和对农村恋人巧珍的抛弃,喻示了他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但城市对“他者”的拒绝是高加林从来不曾想像的。路遥虽然很道德化地解释了高加林失败的原因,却从一个方面表达了传统中国青年迈进“现代”的艰难历程。作家对“土地”或家园的理解,也从一个方面延续了现代中国作家的土地情结,或者说,只有农村和土地才是青年或人生的最后归宿。但事实上,农村或土地,是只可想像而难以经验的,作为精神归属,在文化的意义上只因别无选择。现代文明诞生之后,陶渊明想像的“桃花园”就不再存在了。90年代以后,无数的“高加林”涌进了城市,他们会遇到高加林的问题,但不会全部返回农村。“现代性”有问题,但也有它不可阻挡的惯性。

在《人生》发表三年之后,刘索拉发表了《你别无选择》。一群自以为是、离群索居的音乐学院的学生开始了对学院体制和教育制度的反叛。这是现代派文学在中国的表达,它有鲜明的西方文学影响的印记。但另一方面,它也是对当代青年在新的时代环境中成长必然做出的极端反映。“反中心”、“反体制”、自我宣泄反抗压抑等,构成了这些青年学生基本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他们为所欲为张扬个性,但又苦闷迷茫不知所终,这种精神矛盾在这个时期的小说中表达的最为充分。这一方面与西方文学观念、价值观念的影响有关,同时更与青年在本土遇到的具体问题有关。这些“反抗”对社会生活来说可能构不成什么影响,但对青年的成长历程来说却意义非凡。只要我们看看当年批评界和读者的反映就会一目了然。

进入90年代,中国的成长小说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人生路径的选择或困惑开始为对内心体验和经历所置换。西飚的《青衣花旦》和叶弥的《成长如蜕》应该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青衣花旦》对情感经历的叙述别具一格。在到处都是欲望的旗帜、到处都是红尘滚滚的场景描述中,西飚却对人的内心体验格外关注,他的场景也经常设定于酒吧楼堂,也有欲望的蠢蠢欲动甚至一触即发,但那些饮者或舞者、男性或女性都有所节制或调整在温情的范畴之内,即便是欢场它仍然诗意盎然,于是,奢华和喧嚣并没有构成对人的内心经验的遮蔽;叶弥的《成长如蜕》是这个时代较典型的成长小说。它虽然也是写弱势对象在压抑中的成长,但这种压抑不是林震、高加林或音乐学院那些才子们对人生目标的或道路选择的彷徨或迷茫,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具体可感的寻常日子里的不自由。要改变自己的“弟弟”却无时不遭遇各种精神或现实的挤压,成长的艰难使青春从未华彩诗意不在,个人的历史已几乎无从书写。这可能就是《成长如蜕》震撼人心的力量所在。

对青春而言,成长可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无边界的书写对象。每个时代的青春和成长是如此的不同。但也正缘于成长的艰难,青春才有可能成为一段不可磨灭的人生记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春小说精品读本(变动时代的成长中国当代卷)/青春经典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繁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66783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3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