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的悲剧/世界文学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美国的悲剧》是德莱塞的代表作。德莱塞先后出版了十几部具有影响力的小说,而《美国的悲剧》则代表了他文学的最高成就。这部作品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本书主人公克莱德原是一个穷牧师的儿子,他的父母笃信上帝,常带着他们的孩子上街宣传上帝的旨意,高唱《赞美诗》。可围观者却不把他们当回事,不是投以白眼,便是讽刺挖苦。他们从小没有好好读书,却一次次受到了心灵的伤害。他人一家也并没有因为崇拜耶稣而得到幸福,相反却弄得衣食不保。

目录

译 序

卷 一

卷 二

卷 三

追念

试读章节

夏日,傍晚时分。

美国一座四十万人口的城市内。但见商业中心区高墙林立——此类高墙日后恐怕只能当做笑料存在罢了。

较为安静的宽阔大街上,出现了五个一块儿走的人。

一个男人五十岁左右;五短身材,平庸相貌;头发浓密,上面罩着一顶圆形黑毡帽;手提一架街头传教士和歌手用的便携式风琴。身旁的女人大概比他年轻五岁;个子较高,身体瘦长而结实;穿戴和长相都很一般,但属于不难看的女人之列。她一手牵着七岁的小男孩,一手拿着《圣经》和几本《圣歌》。他们后面,依次跟着一个十五岁女孩、一个十二岁男孩和另一个九岁女孩。三个孩子都温顺地走着,但神情有点不振。

天气炎热,空中充斥着催人倦怠的气息。

大街尽头是垂直衔接的另一条峡谷式的交通要道。那里人来车往,拥挤不堪。各路电车丁丁当当地响着铃,急欲汇人疾驶的车流。然而,这些人对此似乎并不在意,一心要在争先恐后的车辆和行人当中夺路前进。

一行人到了两条大街的衔接口——准确地说是两排高楼之间的狭长胡同,此时家家已经关门闭户了。那个男人放下了手里的风琴。随即女人将风琴打开,并支起乐谱架,放上一本薄薄的大开本《圣歌》。其后她把《圣经》递给男人,后退到他同一排。与此同时,那个十二岁男孩也把一张小折凳立在风琴前。那个男人,即是孩子的父亲,睁大眼睛,满怀信心地环顾左右,然后不管面前有无听众,开口说:

“首先我们唱圣歌。凡愿信奉上帝的,就跟着唱。赫斯特,你来弹琴,好不好?”

听到这话,那个大女孩将自己尚未完全发育的苗条身子挪到小折凳上。她一直竭力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只见她翻了翻《圣歌》,开始弹击琴键。这时她母亲说:

“我看还是唱第二十七首——《耶稣大爱何其美甜》。”

此时,那些正在回家的过路行人,身份不同,职业也不同,看到这些人的异常举止,不由迟疑着把目光移向他们。也有的行人止住脚步,观察他们下面的行动。那P3个男人显然认为机会来了,不管行人是否真正被吸引,开始宣讲《圣经》道理,仿佛他们是专程到这里来听布道似的。

“现在大家齐唱第二十七首圣歌——《耶稣大爱何其美甜》。”

话音刚落,少女奏出了悦耳的旋律,音符虽低,但很准确。几乎同时,她汇人父母的合唱之中。她和母亲是女高音;父亲说是男中音,但要打上问号。其他几个孩子各自从风琴上取了一本《圣歌》,没精打采地跟唱。歌声把那些各式各样的冷眼观看的过路行人怔住了。他们没料到如此不起眼儿的一家子竟然会在世态炎凉的场合引吭高歌,宣扬基督的爱。有的对弹琴少女那相当柔弱、尚欠丰满的身段产生兴趣或同情,也有的对父亲那迂拙的寒酸相感到好奇或可怜。那双没有光彩的蓝眼睛,那副相当虚弱、破衣烂衫的身躯,分明显示他是个落泊之人。惟有当母亲的,表露出一种不同的魄力和毅力,哪怕由于运用盲目或不得法,以致生活中未获成功,也能保住自己。你瞧她站立时的自信神态,虽说混沌,但也令人有几分敬意,这是家中其他人没有的。要是细细观察,看到她手持《圣歌》搁在身边,眼睛正视前方,你也许会说:“是的,她就是这种人,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会尽量按照自己相信的去做。”她的一举一动无不表明:对于主宰世界的万能的真神,她有着坚定不移的信仰。P4

序言

在美国文学史上,西奥多·德莱塞是一个具有开拓意义的伟大作家。他一反十九世纪美国古典派小说家儒雅的传统,将笔端直指美国社会的阴暗面,创作出一系列针砭现实的经典作品:《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天才》、《美国的悲剧》,等等。而其中,《美国的悲剧》是他最成功的一部,也即他的代表作。

德莱塞于一八七一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一个德国移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经常失业,无力赡养十五口之家。母亲不得不带着包括德莱塞在内的几个幼小子女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流浪。十五岁时,德莱塞只身来到芝加哥谋生。他在餐馆洗过碟子,在五金公司做过学徒,饱尝了社会的白眼和生活的艰辛。后来,在一位教师的帮助下,他进入印第安纳大学读了一年书。二十一岁时,他开始了记者生涯,先后在《环球报》、《环球——民主报》和《共和报》任职。三年后,他来到纽约,任《每月杂志》编辑。一八九九年,他开始写作《嘉莉妹妹》,从此踏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由于长时期在贫困中挣扎,他对美国社会的阴暗面有了深刻、透彻的认识。他很早就注意到时常见诸报端的一些情杀案件的报道,并发现凶手作案的动机往往来自他们那种出人头地、跻身于上流社会的欲望。而造成这一幕幕人间悲剧的罪魁祸首,正是美国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于是,他在完成《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天才》之后,开始以那些案件报道为素材,动笔创作《美国的悲剧》。这部小说共分三卷。第一卷和第二卷叙述出身贫困家庭的青年克莱德’格里菲思为改变环境而去堪萨斯城一家豪华大酒店当侍应生,后因卷入一起严重车祸事件逃往芝加哥。一个偶然机会,他在那里碰见了富翁伯父塞缪尔。格里菲思,遂来到莱柯格斯,在伯父的工厂里担任一个部门的主管。不久,他与手下的一位穷苦女工罗伯达·奥尔登相恋,并使她有了身孕。嗣后,他结识了富家小姐桑德拉·芬奇利。为了追求桑德拉的美貌和财富,他对罗伯达起了杀心。正当他骗罗伯达去湖上泛舟,准备溺死她时,他良心有所发现,改变了主意。然而,小船却意外地翻掉了。罗伯达落水身亡。小说的第三卷详细描述了克莱德的被捕以及司法界对他进行审判、处死的过程。

《美国的悲剧》于一九二五年由波尼与莱弗赖特出版公司出版后,立刻弓J起轰动,获得国内外众多知名作家、评论家的高度评价。英国著名作家赫·乔·威尔斯和阿诺德’贝内特一致认为该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美国著名作家、评论家约瑟夫·伍德·克鲁奇也发出了“我们这一代伟大的美国小说”的赞叹。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该书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美国著名评论家欧文.豪于一九六四年撰文说:“二十年过去了,我重新阅读了《美国的悲剧》……这部作品完全可以说是一部杰作。”另一位著名作家、评论家罗伯特·佩恩·沃伦也在研究专著中断言:“可以把《美国的悲剧》当做文献,它既是个人纪实、又是历史文献。”  读《美国的悲剧》,就像在浏览一幅幅现代美国工业社会的历史画卷。小说一开始,首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反差强烈的画面:耸立的高墙与狭窄的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与衣着寒碜的格里菲思一家;围观取笑的孩子们与很不情愿地跟着父母传道的小克莱德。在此,德莱塞埋下了情节发展的两条线索:一条是克莱德对宗教、对所属贫困阶层的反叛;另一条是他对享乐、对金钱世界的朦胧的欲望。随着这两条线索的展开,在堪萨斯城格林一戴维逊大酒店,读者看到的是一幅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画面。德莱塞用了大量的篇幅描绘酒店豪华的设施和寻欢作乐的男女。如果说,克莱德在街头唱圣歌时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还只是一种朦胧的欲望,那么,在这座大酒店,这种欲望已经具体化了。格林·戴维逊大酒店堪称克莱德走向堕落和犯罪的一所学校。在小说第二卷的第五、六章中,克莱德来到了莱柯格斯。莱柯格斯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美国工业社会的一个高度缩影。在这里,一边是繁华的商场、舒适的住宅、气派的厂房;另一边是惨不忍睹的贫民窟。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使克莱德更加渴望跨入伯父和堂兄弟的令人炫目的上流社会。在第三卷中,围绕着克莱德一案的庭审,德莱塞精细地勾画出一副美国政界、司法界的百丑图:梅森别有用心的起诉;贝尔纳普和杰夫森强词夺理的辩护;塞缪尔·格里菲思父子明哲保身的态度;老芬奇利煞费苦心的躲避,等等。而克莱德则成了共和与民主两党争权夺利的牺牲品。小说的尾声将开篇街头传道的同样画面再次呈现给读者。只不过地点由堪萨斯城换成了圣弗朗西斯科,少年时代的克莱德换成了他的小外甥拉塞尔。显然,德莱塞在暗示人们:假如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发生改变,克莱德的悲剧还会在下一代人身上重演。《美国的悲剧》的巨大成功就在于它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那个时代,再现了美国社会工业界、金融界、政界、司法界、宗教界等各个方面。该书强烈的社会现实性使它一问世,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些美国青年写信给德莱塞说:“我们也完全可能遭到克莱德·格里菲思的境遇!”

《美国的悲剧》不仅是德莱塞最优秀的作品,也是现代美国小说的杰作之一。德莱塞作为二十世纪初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的地位由此得到了公认。在他之前,还没有哪一位作家像他那样忠实地反映现代美国工业社会,创作出如此切中时代脉搏的作品。而在他之后,一大批诸如辛克莱·刘易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尔德之类的杰出现实主义小说家相继诞生。从此,美国文学形成了现实小说争奇斗妍的局面。从这个角度说,德莱塞和他的《美国的悲剧》等作品是不朽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的悲剧/世界文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德莱塞
译者 黄禄善//万俊//魏国富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15033
开本 32开
页数 627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725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7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3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