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唐末五代乱世文学作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浑金璞玉——唐宋文学史链条亟待开发的一环,唐末世风、士风和文学,乱世文人的悲剧意识及其文艺转化,唐末五代文学之特色与价值的宏观考察,唐末五代文学之新变走向研究等。本书观点新颖,史料丰富、准确,论述透彻,对研究我国唐末五代乱世文学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书 | 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对唐末五代乱世文学作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浑金璞玉——唐宋文学史链条亟待开发的一环,唐末世风、士风和文学,乱世文人的悲剧意识及其文艺转化,唐末五代文学之特色与价值的宏观考察,唐末五代文学之新变走向研究等。本书观点新颖,史料丰富、准确,论述透彻,对研究我国唐末五代乱世文学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序 引论 一 前人对唐末五代文学的主要观点及其缺憾 二 研究成果的分布与研究方法的运用状况及其薄弱环节 三 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探索之意义 第一章 浑金璞玉——唐宋文学史链条亟待开发的一环 第一节 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的时间范围 第二节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第三节 唐末五代文学的文学史意义 第二章 唐末五代世风、士风与文学 第一节 唐末五代乱世的世风与文人 第二节 唐末五代乱世的士风与文学 一 蹭蹬于科举 二 传食诸侯——漂泊于藩镇 三 隐遁于世外 四 宗教谋生 五 屈节偷生 六 以诗谋生 第三章 乱世文人的悲剧意识及其文艺转化 第一节 唐末五代文人的思想特征及其与文学的关系 一 唐末五代文人思想意识上的最大特点 二 唐末五代文人的悲剧意识及其表现 第二节 悲剧意识的消解方式与文艺的时代特征 一 入骨讽刺以发泄悲愤与唐末讽刺文学的高度繁荣 二 冷眼旁观求得平静与唐末诗文清醒的哲理性和历史穿透性 三 皈依宗教及隐逸山林与唐末五代诗歌的宗教色彩及淡泊情趣 四 沉湎酒色和世俗娱乐与唐末五代城市文艺的艳情化和世俗化 第三节 唐末五代文人的悲剧人生观与苦吟诗风 一 科举实现人生价值 二 诗歌实现人生价值 第四章 唐末五代文学之特色与价值的宏观考察 第一节 唐末五代的“普遍苦吟现象”及其文化根源 一 唐末五代的普遍苦吟现象 二 “苦吟”含义的演变与唐末五代人的苦吟观 三 普遍苦吟现象的文化根源 四 普遍苦吟现象与“晚唐体”五律诗兴盛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晚唐体”——唐末诗歌的时代风格 一 对各家“晚唐体”概念的质疑 二 宋人所谓“晚唐”——“晚唐体”的时间内涵 三 “成如容易却艰辛”——“晚唐体”的艺术风格内涵及其指称流变 四 “晚唐体”作家的师法渊源和创作特征 五 “晚唐体”与五代诗及宋诗的关系 第三节 以七绝为例看唐末诗歌的艺术创新 一 唐末七绝诗的评价问题 二 唐末七绝体式、题材上的创新和特色 三 唐末七绝在艺术手法和技巧上亦有多方面新创 四 唐末七绝所呈现的美学物质——“晚唐异味” 第四节 罗隐的重新发现及其重大文学史意义 一 “温李”之后独步唐末诗坛 二 冤沉千载及其原因 三 罗隐的重新发现及其重大意义 第五章 唐末五代文学之新变走向研究 第一节 由对温李二人的取舍看唐末五代文坛的雅俗走向 一 “温李”齐名与唐末诗歌 二 温庭筠诗名雄霸晚唐 三 温庭筠的命运和个性在唐末产生共鸣 四 唐末诗人普遍效法温庭筠诗风和笔法 五 余论 第二节 《花间集序》的词学观与曲子词的化俗为雅 一 必须准确理解《花间集序》的主旨 二 《花间集序》词学观与曲子词的雅化趋向 第三节 由中晚唐诗词关系看曲子词的演变轨迹 一 学界关于中晚唐诗词关系的一些误断 二 盛中唐以来诗词的雅俗分流与歌诗传唱之盛 三 晚唐诗词的雅俗融合和走向一体化 四 五代诗词分工的定型 五 五代曲子词风格演变的两个阶段及其词风差异 第四节 张泌的诗词创作及其典型文学史意义 一 不应被忽视的唐末重要作家张泌 二 张泌诗词的艺术渊源和个性风格 三 张泌在唐末五代文学发展中的典型意义 附录 罗隐生平事迹辨正 ——兼与吴在庆先生商榷 一 “初赴举”的时间及《嘲钟陵妓云英》的作年 二 罗隐隐居时间考 千年张泌疑案断是非 ——各家张泌考证平议与辨正 一 张泌、张仪混淆不清之由来 二 今人对张泌其人的专题考辨 三 平议与辨正 四 结论 邵谒、胡宾王考 引用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定广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5608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2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0 |
出版时间 | 2006-07-01 |
首版时间 | 2006-07-01 |
印刷时间 | 2006-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2 |
丛书名 | |
印张 | 10.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