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陈衡哲早年自传(中国第一位官派留美女生)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第一位官派留美女生,中国现代第一位大学女教授,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的作者——陈衡哲!本书讲述的是这位中国现代风云女性的传奇前半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得风气之先的传主,陈衡哲在自传中融汇了传统中国文化与西方人文思想的种种因素,最终以这个独特的文本揭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尤其是现代女性迂回曲折的现代之路,同时也细腻地描绘了身为文化精英经历文化社会巨变时无法解决的矛盾与困惑。

内容推荐

  陈衡哲,中国最早的官派留美女生之一,中国现代第一位大学女教授,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的作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陈衡哲得风气之先,并为现代文学与历史的研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她在文化与思想方面的重要先导作用,远远没有得到重视,相反,她与任鸿隽、胡适之间的关系得到更多的关注。陈衡哲创办了现代史上的重要刊物《独立评论》,并多次在《新青年》、《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文章,而她在西洋史的研究方面更是颇有建树,曾著《文艺复兴史》、《西洋史》等。陈衡哲在其早年自传中说:"我的早年生活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标本,它揭示了危流之争中一个生命的痛楚和喜悦。"

目录

译者前言/1

前言/1 

第一章 扬子江与大运河/1

第二章 如烟往事/4

第三章 父亲和母亲/16

第四章 早年的教育和环境/29

第五章 塑造我人生道路的影响/44

第六章 再见了,我的家,再见了!/60

第七章 在广东和舅舅在一起/72

第八章 孤身一人在上海/87

第九章 在女子医学院/100

第十章 赴川之旅/112

第十一章 在家危机重重的一年/124

第十二章 在常熟和姑母在一起/131

第十三章 关于中国家庭与婚姻的小知识/143

第十四章 1911年的革命/154

第十五章 从做家庭教师到出国留学/163

附录一 陈衡哲小说

一日/179

巫峡里的一个女子/195

附录二 陈衡哲散文

纪忿一位老姑母/205

我幼时求学的经过/210

任叔永先生不朽/225

附录三 相关文章

任以都先生访问记录/237

试读章节

我的祖母来自常州赵家,所以她的儿媳也都从那个地区娶来。这可能部分说明了除了我的两个祖父是好朋友这个原因之外,为什么庄家的一个小女孩会和陈家最小的儿子定亲。我的祖母在祖父致仕后在常州造了一栋房子,可是这个劳动果实她只享受了一年就去世了。家里人说监督造房给她造成的精神负担使她五十出头就早逝,让我的父亲年仅十三就成了孤儿。

我在这座宽敞的房子里出生。在一个小孩的眼里,它简直就是个庞然大物。房子的前部是一个大堂,通常是全家的正厅,厅的两侧是书房和客房。大堂的前方和后方都有古木参天的大天井。我们住在大堂后边的屋里,和大堂隔着一个天井。我们的住处有十间屋子,中间的那间是内客厅,在它左右各有四间屋子,分别是我父母各自的书房、内眷的客房和我们的卧室。我们住处的后头是一个大花园,里头有石桌石凳石头阳台和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其中最出众的是玉兰、桂花和桃树。从这个园子再往里走是一个菜园,同花园隔着一堵带门的墙。我们的园丁也种我们自己吃的菜,我现在还记得母亲把卷心菜、玉米和其他蔬菜分给诸亲好友尝鲜。再往北走——中国大部分房子坐北朝南——有一个假山环绕的池子。我小的时候,最爱玩的就是藏在假山的石洞里,一点都没想到这给母亲带来怎样的担忧。

我是家里第二个孩子。我的姐姐比我大三岁,她很听话,从不冒险。我的妹妹在我最淘气的年纪还只是个哭哭啼啼的娃娃。除了躲在假山洞里以外,我还常常爬到园丁靠着长满蔷薇花架的高墙放的长梯子上,把我母亲吓得不轻。我喜欢在头上插花,因为墙头的蔷薇最大最红,所以我常常奋不顾身地去采摘。母亲不准我那么做,她告诉园丁做完工后把梯子收起来。这个禁令一下,我就早早地起床,半吓半求地让园丁把梯子再架起来。母亲起床的时候,我稀疏的头发上早就插满了墙头新鲜的红蔷薇。

这种冒险发生在我六七岁的时候。那以后,我满足自己野性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因为我得学着做一个淑女。比如,我十分渴望玩陀螺,可是,母亲说只有街上的野孩子才玩那个。风筝和其他孩子喜爱的有益无害的游戏也同样被她否决。我不记得那时我有多不快活,但对我那样个性的孩子来说,那肯定是很难熬很难熬的一种境况。可是,这种局面在当时的儿童教育中普遍存在,我们无须求全责备,让某个人特别来为压制儿童的健康天性负责。我母亲更不应该为此受责,因为她考虑的只是她的孩子能拥有最好的前途。

有时候,我的长辈对我的父母说我可惜不是个男孩,要不我也许能光宗耀祖。他们的意思可能是爱冒险的天性虽然对女孩不适合,对男孩来说却是可取的。又也许,他们说的是因为在中国社会上、官场上的荣耀至少在理论上是与个人的文化修养成正比的,所以一个有志气的男孩能在国内争取到高位。不管怎样,我在童年时期的确雄心勃勃,我不是立志要穿比别人更漂亮的衣服之类,而是希望别人觉得我聪明、在学业上有前途。因此,当父母有一天问我和姐姐谁想要先学认字时,我回答说我想先学。我到现在还记得我学汉字第一课的那一幕!

那时候,汉字是这么教的:在一张一寸见方的红纸上写着一个汉字,上课的时候,那些红纸在桌上一字排开。

P6-8

序言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最近阅读英文的公众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许多有关这些题目的书籍也相继问世,以致我在欧洲和美国的很多好友表达了这样一个愿望:他们希望我们中国人也能来写写我们自己的国家和民众,特别是我们这些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过这个矛盾时代的起伏动荡的一群人。我把他们的这个愿望看作既是挑战又是友好的提醒,结果就有了现在这本书。在完成他们这个愿望的过程中,我试图描绘中国的本来面目,既不虚饰它的长处也不夸张它的短处。因为这个原因,这本书强调的不是壮观雄伟或耸人听闻的事物,而是司空见惯的大众人情。这是因为本书希望刻划的不是一个国家的外表,而是它的内在性格及其种种表现:有时细水长流,有时泥沙俱下,有时前进有时倒退,但它永远流逝,如同发源于高山的河流那样永不停止。虽然每条河都有各自的地方色彩,但决定所有河流运动的自然规律却是所在皆同的。

第二,由于非常复杂的原因,近几年来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民众解放尤其是女性解放的车轮正在倒退。对于那些从来无须为自由人的基本权利斗争或只目睹过滥用这些权利的行为的人来说,这种历史车轮的倒退也许像是上天恩赐的良方,可以拯救当今罪孽横流之世;但对于那些将生命的大部分都消耗在了争取有限的几种基本人权的斗争中的人则不然。例如享有天足的自由:谁能说这不是每个生为自由之身的女孩与生俱来的权利?可是,三十年以前一个小女孩得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又比如,年轻人对他们自己婚事的首肯(且不说主动),难道不应该被看作是最基本的人权之一吗?可是,如果想要获得他们的这个与生俱来的权利,年轻的男孩女孩又得作出怎样惨烈的牺牲!那些逃脱了社会的敌对或家庭的压迫造成的自杀、疯癫和被迫独身命运的人真应该为自己感到万分庆幸。

但是本书关注的不是过去,而是将来,一个能够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的将来。对于一个在她自己的儿童和少女时代付出过上述代价又曾亲眼目睹她的长辈和逆来顺受的亲戚被迫为旧习俗、旧观念作出牺牲的人,她自然会怀着极大的忧惧和不安审视任何历史倒退的倾向。对她来说,要是她自己或她认识的人在早年生活中经历过的挣扎现在在年轻一代的生命中重现,那不啻是故意杀人,尤其因为现在这样的挣扎能够比在她那个年代更轻易有效地避免,从而能让年轻一代节省他们的精力去从事更伟大更高贵的救国救民的任务。因此,对她这样一个曾亲身参与埋葬很多腐烂的旧习俗观念的人,目睹这些半葬的东西还魂的企图既痛苦又可笑。但更令她痛苦的事实是一些在中国乃至在整个文明世界有影响力的领袖人物竟然会给予这些阴魂同情和道义上的支持!在任何葬礼中,也许很多宝贵的东西会和那些丑陋的、破旧的东西一起被摧毁,可是年轻人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呢?中国古谚有云:“毒蛇噬臂,壮士断腕。”如果中国和文明世界希望挽救那只手,那个在革命性的葬礼中被牺牲的宝贵东西,他们唯一能采取的明智之举不正是消灭那条毒蛇而不是对勇士说:“等等,你的手很宝贵!”在那种情况下,即使勇士愿意等待也是无用的,因为被毒蛇咬过后毒液会渗入他的血液,最终导致他的死亡;而他那只宝贵的手,虽然仍连接着他的身体,也将和他一起死去!

所以下列就是拙著的主要目标:为中国的朋友提供些至少是真实和真诚的读物,呼吁整个世界同情我们这些试图消灭那条毒蛇,并在迫不得已时必须切断勇士之腕的中国人。坚持保留那只蛇咬过的手掌只会造成更大的伤害,甚至带来那个勇士,也就是中国自身的死亡!

那么我为什么又写自传呢?我的回答很简单:我曾经是那些经历过民国成立前后剧烈的文化和社会矛盾,并且试图在漩涡中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中的一员。因此,我的早年生活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标本,它揭示了危流之争中一个生命的痛楚和欢愉。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本书不记载客厅生活的高雅艺术或花前月下的浪漫柔情。在与险恶的环境进行殊死较量时,生命无法顾及装饰,它唯一专注的只能是它自身的未来和命运。  本书中提到的人名和地名基本都是真实的,除了以下出于特殊考虑的几个例外。两个建立医学院的医生的名字我用“X”和“Y”代替,以便能更自由地批评那个学校本身。我前往留学的美国大学的名字也是代称,因为如果用它的真名就等于揭露我自己的名字。我名字的后半部分也是笔名,因为我写这本自传的动机不是为了展示自我。当然自我在本书中是显而易见的,可是我只把它当作一面镜子,以反映这个自我从属的时代和社会以及它力图挣脱它们的禁桔的挣扎。

我深深感激我的中国和外国朋友给予我的灵感和鼓励,没有他们我不可能催促自己着手这项工作。我也感激他们在我写作过程中给予我的宝贵建议和忠告。但因为提起这些朋友的名字就会揭穿我自己的身份,在此我只能不作个别致谢了。

中国北平

一九三五年九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陈衡哲早年自传(中国第一位官派留美女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衡哲
译者 冯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647742
开本 32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5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06
14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