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
一 我国人口较少民族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二 B民族乡贫困问题突出
三 个人成长经历与关注少数民族发展问题
第二节 问题聚焦
第三节 研究问题
第四节选题的意义
一 理论视角的意义
二 现实的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国外相关文献
一 国外贫困及反贫困社会政策
二 国外少数民族贫困及反贫困社会政策
第二节 国内相关文献
一 国内贫困及反贫困社会政策
二 国内少数民族贫困及反贫困社会政策
第三节 简要评论
一 贫困治理研究较多,少数民族贫困研究较少
二 贫困治理理论研究较多,应用研究较少
三 少数民族贫困治理运用社会政策福利三角研究偏少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假设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多民族聚居地区
二 贫困治理
三 社会政策
四 人口较少民族贫困
第三节 新福利三角理论与贫困治理
一 新福利三角理论中的国家
二 新福利三角理论中的市场
三 新福利三角理论中的社会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 量化研究
二 质性研究
第五节 研究的重点
第四章 B民族乡的贫困及其成因
第一节 布朗族的特征
一 族源
二 宗教信仰
三 民族语言
四 独特的民族文化
五 杆栏式的民居建筑
六 婚姻形态
第二节 B民族乡概况
一 地理位置
二 民族人口
三 农业生产
四 自然资源
五 财政收入
第三节 B民族乡贫困主要维度
一 收入贫困
二 能力贫困
三 动机贫困
四 家庭耐用消费品
五 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四节 B民族乡贫困的原因分析
一 历史因素致贫
二 观念因素致贫
三 教育因素致贫
四 市场因素致贫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国家视阈下的民族乡贫困治理
第一节 相关理论与国际经验
一 相关理论
二 国际经验
第二节 B民族乡贫困治理的历史变迁
第三节 B民族乡贫困治理的现状
一 国家贫困治理的维度
二 B民族乡贫困治理的本土实践
第四节 B民族乡贫困治理的问题与不足
一 政府包办型致自我发展能力和意识较弱
二 政府贫困治理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
三 贫困治理政策难以突出区域性和族群性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市场视阈下的民族乡贫困治理
第一节 相关理论与国际经验
一 相关理论
二 国际经验
第二节 B民族乡贫困治理的历史变迁
第三节 B民族乡贫困治理的现状
一 市场贫困治理的维度
二 B民族乡贫困治理的本土实践
第四节 B民族乡贫困治理的问题与不足
一 劳动力优势难以转化为市场优势
二 生态资源难以转化为市场优势
三 人文优势难以转化为市场优势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社会视阈下的民族乡贫困治理
第一节 相关理论与国际经验
一 相关理论
二 国际经验
第二节 B民族乡贫困治理的历史变迁
第三节 B民族乡贫困治理的现状
一 社会参与贫困治理的维度
二 B民族乡贫困治理的本土实践
第四节 B民族乡贫困治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 贫困治理中民族文化的发展问题
二 贫困治理中第三部门的缺位问题
三 社会资源再分配贫困治理问题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多民族聚居地区贫困治理的路径
第一节 国家角色的重构
一 实施以资产为本的社会政策
二 实施外介式与内生式相结合的社会政策
三 因地制宜制定反贫困社会政策
第二节 市场角色的重构
一 人文优势跨境就业的政策
二 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
三 生态文化资源市场化的政策
第三节 社会角色的重构
一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政策
二 提升自助和互助的政策
三 倡导社会资源再分配的政策
第四节 小结
第九章 多民族聚居地区贫困治理的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多民族聚居地区贫困治理的基本结论
第二节 多民族聚居地区贫困治理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一 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
二 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 多民族聚居地区贫困治理的展望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勐海县布朗山乡2005—2010年扶持情况汇报
附录4 布朗山乡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节选)
附录5 整乡推进规划2011—2013(节选)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