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俗西藏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讲述有关西藏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散文集,深度记述鲜为人知的民俗文化,含有高度的信息量。作者进行了多年的采风和访谈,更为真实地将西藏呈现在读者眼前。本书作者曾获得西藏十年文学奖,西藏世纪文学奖,珠穆朗玛文学艺术奖,西藏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等。

目录

自序

圣宫下的世俗村落

走过僧俗生活的强人

拉萨汉墓地寻踪

自行车在西藏的故事

秋高气爽话藏地风筝

纳木错湖畔有个“阴间通道”

日喀则名小吃——*必

藏乡酒话

藏乡茶话

往目灯火

拉萨的朗玛歌舞厅

藏历新年说羊

西藏的甜茶馆

遥想占井

漫话藏家灶

神山替转人

野果装饰的节日——嘎布结

班禅享用的糌粑

幽默大师吉苏啦

喜也“古都”悲也“吉都”

读懂哈达真情

充满灵性的鸟

人鬼之间的萨迦魔女

西藏足球往事

试读章节

布达拉宫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其久远的历史和神秘的宗教色彩,吸引着众多旅游者。每逢有朋友从内地来藏,第一站就让我带他们去瞻仰举世瞩目的布达拉宫。当我告诉他们,布达拉宫脚下曾经还有个世俗的村落,住在这里的人被拉萨其他地方的人称做“雪巴”时,他们总是很羡慕地说,住在布达拉宫脚下的“雪巴”,能够时时瞻仰布达拉宫神圣的容颜,感受它无处不在的灵性,该是多么幸运的一些人呀。

在西藏,被称为“雪”的地方很多。过去的寺院和宫殿总是高高地依山而建,山脚下必然有一个世俗的村落,为寺院和宫殿内的人员提供生活服务,寺院或宫殿内的人把山下的村落称为“雪”。

还有一种说法是:过去,一座寺庙和一个村落之间至少要有能用呼喊听到的距离,呼喊能听到的距离称为“江扎”,有“江扎”距离的寺庙和村落之间,寺庙的僧人称该村落为雪。雪村紧挨着布达拉宫,几乎没有什么距离,可它坐落在布达拉宫脚下,担负着为布达拉宫提供日常服务的重任,所以它也被称为“雪”。其实,在西藏的各地,每一处曾经的宫殿或寺院的废墟下,依旧鲜活地存在着一处世俗的村落。只不过借着布达拉宫的盛名,它脚下的“雪巴”更受世人关注。

布达拉宫脚下的“雪”,有许多传奇的故事。布达拉宫在旧西藏也有政府行政办公地的含义,然而,在信徒心目中,它只是充满佛法灵光的宗教圣地。能倚着如此具有灵性的地方生活,世俗的生活也显得清高了许多。

P1-2

序言

写完最后一篇文稿,掐指一算,这本书断断续续竟写了五年。比起那些几个月成书一部的写作高手,真可谓是“小虫爬行在羊毛中间的速度”,太慢了。惟一可以欣慰的是,写作过程让我感受到幸福和充实。本书写作的初衷,是想写一些别人没有涉足到,或着没有写透、写全的有关西藏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內容,把鲜为人知的民俗文化和人物故事表述出来,把一个揭去面纱的西藏,真实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为此,我最大限度地打开了自己的知识储备箱,进行了没完没了的采风和采访。在创作本书之前,我一直运用三十个藏文字母把思想和情感编织成文学作品。这次的爬格子,无论从文字的驾驭,结构的安排,语言的美化,对我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我付出了成倍的时间和精力。

不管怎样,当读者阅读每一篇文章时,如果能产生一丝耳目一新的快乐;或者全书看完,掩卷说一声:“买这本书,没白花钱。”的话,我感到满足了,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俗西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平措扎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32873
开本 16开
页数 3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5-11-01
首版时间 2005-11-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20
15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6: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