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实在是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个答案众多的话题。孔子曰性相近,承认有人性,但未说人性是什么;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等等。中国的圣哲前贤们大都从社会伦理角度阐发人性。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资产阶级则把人性看作感性欲望、理性、自由、平等、博爱等等,他们大都从人的本质存在、天然权利等角度来阐发人性,起因则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对个性的束缚……本书独辟蹊径,用本性+理性=人性;本性+理性+条件则表现出条件中的人性的观点来漫话人性。
图书 | 人性漫话 |
内容 | 编辑推荐 人性,实在是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个答案众多的话题。孔子曰性相近,承认有人性,但未说人性是什么;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等等。中国的圣哲前贤们大都从社会伦理角度阐发人性。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资产阶级则把人性看作感性欲望、理性、自由、平等、博爱等等,他们大都从人的本质存在、天然权利等角度来阐发人性,起因则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对个性的束缚……本书独辟蹊径,用本性+理性=人性;本性+理性+条件则表现出条件中的人性的观点来漫话人性。 内容推荐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人性善恶之争,但争来争去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性虽是人之常情,却不可以把它简单地等同人性。本性要想变成人性,还必须接受理性的指导。理性要求本性服从它,但本性有时服从有时不服从,人性实际上就是理性对本性的某种控制。人性在表现之前只是多种可能,而不是现实。现实是表现,表现即行动,行动必须有条件。没有条件,就没有行动。条件是人在行动时所必须具备的人性以外的客观因素。人性永远都表现为条件中的人性,一切都因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要构筑好的人性不能仅仅着力于人性本身,更应该着力于构筑好的条件、好的环境,包括好的风俗习惯和好的政治经济制度等。 目录 开篇/01 本性篇/05 第一章:趋利避害--本性的定向/10 1.利己--本性的起点/12 2.怕--本性的自我保护机制/1 5 3.好逸恶劳是一种趋利避害/18 4.为利已而追求能力/21 5.讲荣辱也是一种趋利避害/24 6.自尊与虚荣/28 第二章:适后求满--本性的特点/34 1.适后求满的表现形式/37 2.满与不满/39 3.习惯定势/43 4.习惯--不是本性.胜似本性/48 5.希望与现实/52 6."驴捂眼"/55 第三章:心理平衡--本性的社会转向/60 1.利人与利害平衡/62 2.爱恨平衡及其麻烦/66 3.恩怨思报/69 4.人原本是势利眼/74 5.嫉妒--对强者的逆反/78 6.同情心与正义感/80 理性篇/85 第一章:本性的眼睛/90 第二章:理/93 第三章:成理之路/98 第四章:自以为正确就是理/102 第五章:道德应该有两和种/107 两性篇/113 第一章:两个中心/115 第二章:三种类型/119 第三章:心理是载体/125 情感篇/131 第一章:爱从哪里来/137 第二章:爱的品质/145 第三章:意志/15l 条件篇/157 第一章:寄居蟹/16l 第二章:人性怎样在条件中表现/165 第三章:人能自由选择条件吗/172 第四章:人性可以预期吗/176 第五章:谁是阿Q/180 第六章:条件与自我1/184 末篇/189 试读章节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人性善恶之争。争来争去虽说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到底也可以看出人性的多种可能性来。 有人否认人性。狗有狗性,猫有猫性,人怎么会没有人性呢?如果没有人性,说人是高等动物又高在哪里? 有人说婴儿只有动物性,很少人性,长大以后由于后天的教育,表现出来的已不再是他的本性了,所以谁也无从知道人的本性究竟是怎样的。其实不然。尽管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能不受教育,不能不受外界影响,本性不能不接受社会文明对它的改造,但这动摇不了它的基础。有谁能从根本上改变人趋利避害呢?又有谁能改变人争荣避辱呢?就算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行。这种谁都奈何不了的、不论什么人都无一例外具备的特性是什么?如果不是本性还能是什么? 本性是否就是人性?除了本性,人性是否还有什么别的成分? 比方口渴了想喝水,这是人的本性。但在荒郊野坡到哪里去找水?幸好附近有个水塘,不问青红皂白走过去就喝的是牛马。人不这样。他要动脑子想想,水干净不干净,是否被污染,有个大体上的判断,然后才决定是喝还是不喝,这才合乎人性。 再比方我们逛商店,见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很想买,但一问价钱,太贵,只好作罢。这很平常,谁也不感到奇怪。见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谁都想得到它,这是人之常情。可如果到了商店见什么好拿什么,也不给钱,人们就说这人没人样,不正常,肯定有病。可见,本性虽是人之常情,却不可以把它简单地等同人性。本性要想变成人性必须接受理性的指导。这样,人性的公式是不是应该这样来表示: 本性+理性=人性 这是什么意思呢?人生活于环境中,永远离不开环境,人性就是讲人对环境的态度的。可分两部分,一是原始态度,即本性;一是有了认识以后的态度,即理性。理性要求本性服从它,但本性有时服从,有时不服从,人性实际上就是理性对本性的某种控制。粗略地说,有什么样理性,一般就应该有什么样的人性,就讲什么样的理。 比方两人打架,一方怒斥对方:"你讲理不讲理?"对方必答:"我怎么不讲理!"如果对方承认自己不讲理,就无疑于承认自己不是人,精神上就输了。所以,即使理亏,最常见的也是用强词夺理、胡搅蛮缠来维持讲理的门面。 可见人是讲理的动物,"讲理"是人性的一个重要标志。P2-3 序言 本性是利己的,理性可以是利人的;本性是好逸恶劳的,理性可以是不畏劳苦的;本性是贪心不足的,理性可以是知足常乐的;本性是可以怕死的,理性可以不怕死等等。 植物的生命基础在根部,却一心向往阳光,如果得不到阳光,它就会枯萎而死。理性是人性的阳光,离开了理性,人便不复为人。 自然人讲索取,理性人讲奉献,社会人则在索取和奉献之间寻找平衡。 利己要求别人对我有用,利人要求我对别人有用,这就是社会。既有索取,也讲奉献,这就是人生。理想变成现实的时候,常常便是理想并不理想的时候。因为现实都是具体的,而具体都是有限的。 人不是他想是的那个样子,而是迫于条件不能不是的那个样子。 善恶永远是有条件的,只能是条件中的善恶,而不是脱离条件的空洞概念。 书评(媒体评论) 我认为,真正需要下功夫弄清楚的与其说是人性的善恶,不如说是人性本身。对人性本身的问题都稀里糊涂,却热衷于争论人性的善恶,已经是本倒置了,不会有什么结果。--作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人性漫话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春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10157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9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0 |
出版时间 | 2005-08-01 |
首版时间 | 2005-08-01 |
印刷时间 | 2005-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2-061 |
丛书名 | |
印张 | 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10 |
宽 | 146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