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尚书通论(陈梦家著作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尚书通论》是陈梦家先生40年代在西南联大的讲稿,分“通论”、“专论”和“讲义”三部分,60年代又增写“补述”,作为第四部分。此书是一部便于初学入门的通论性著作,既深入浅出,又富有创见。作者较多的利用出土铜器的长篇铭文和战国、汉代简册资料,从体例上探索《尚书》由若干个单篇形成一书的过程,并对每一篇进行断代,这是最重要的一件工作,这使《尚书》过去的“经学”研究转变为古代书籍学或古典史料学的研究方向,具有开创作用。

序言

  尚書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一部經典,它記錄了距今二千三百年至三千年間王室的誥命、誓言和其它的大事,二千年來為學者所誦習,先秦士大夫箸書立說皆視為古典的訓誥而加以援引。自漠代立為官學以後,作為歷代帝王將相的政治課本,在漫長的封建社會時期中,它和孔子的學說同樣的受到統治階級的尊敬,作為治理國家的理論的工具。在經學史上,它成為今古文學爭論的開端。在“六經皆史”的意義上,它是存在下來的先秦史料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近代殷、周銅器銘文的研究,古代語文的探索,都不能離開尚書。

但此二十九篇尚書和三百篇詩,在經典中號稱難讀,而以尚書為尤甚。一則尚書本身的文字艱澀難以通讀;二則關於尚書在經學史上的糾紛及其書篇的流傳、結集的許多問題,歷來論述之書為數浩繁,而又瑣碎。為了便於初學入門,我曾於一九四二年秋在昆明鄉下開始寫此書的第一、三兩部分,數次試教於西南聯合大學。這兩部分,“通論”是企圖從明、清以來學者對於尚書一書諸多問題中,清理出來若干比較簡明的答案,使後來者不必再從故籍中多費氣力;“講義”則選取今文數篇,研究其書序、傳本,於文字上稍加詮釋而分别定其時代,俾得略窺尚書面目。至於尚書一些專門問題,如孔傳本形成的時代,堯典與秦制的關係,尚書中“王若曰”與金文命書的制度等,則另為專篇以考之,是為第二部。這三部分互相聯繫的關係及其中心問題,已詳本書第一部第六章中。

此三部分從一九四二年八月起,賡續寫作了二年,其後因出國遠行中輟。一九五。年曾用此講再授於北京清華大學,亦少有增益,而全書實未完成。一九五五年冬,因商務印書館將印行此稿,遂請张长寿先生於課餘將講稿部分整理謄錄,查對原書,並改正了一些錯誤(增訂本又承他鈔錄了一部分)。至於第二部分的三考,則已先後發表於图畫季刊(新四卷三、四合刊,一九四四年)、清华学报(十四卷一期,一九四七年)和说文月刊(四卷合刊本,一九四四年),僅稍加修改。一九五六年十月,我以旬日的功夫,將此三部分編排清理,小有補充,遂於一九五七年七月出版。

初版本中存在了若干缺點與錯誤。有些是屬於排印錯誤未校正的,或標點的錯誤等。有些是屬於資料部分的,由於抗日戰爭期間西南地區藏書不多,未能較齊全的引用所有應該參考的書籍。當時後方,特别缺少舊雜誌和近人的著述,因此近人關於尚書的論述,在初版中很少提及。但是,更主要的是對於某些問題只作了初步的粗略的探討,没有作深入研究。一九六。年歸自洛陽十里鋪,故友王麩廬先生山塞來書,殷殷以此書的修訂相囑,而我亦深感初版頗多疏略之處,欲謀修改,稍事彌補。由於要保存原來版式,不作太多的更動,只小有改易,遂於已有的三部之外,另寫第四部,是為“尚書補述”。

补述中比較着重的重論了孔传本、畫序、體例和逸文諸問題。關於孔传本出現的年代的問題,初版中在第一考内曾加敍述。該考上篇只消極的否定了皇戲霆、梅颐、王肃三人與孔傳本的關係,下篇擬議塞置孔安国可能是孔傅本的作者,没有能詳盡的討論兩置時代孔传本出現的過程,亦没有駁正酉置已有孔傳本說的錯誤。補述於此,作了進一步的分析,證明孔传本成於东置之世,而不必拘泥成於何人。關於晝序的問題,實質上也牵涉今古文問題;补述較詳盡的利用史記的資料,分辨晝序逐漸形成的四個階段,推斷它作成於公元前第二世紀内。初版第一章“先秦引書篇”已將先秦逸文標出,但缺漢代所引,今為補足。但秦、漢書中所引“逸文”實包含了逸周書和“逸十六篇”,對此兩事稍加以澄清。關於尚书體例問題,舊已有“王若曰考”作為“誥命”一類的說明,兹據舊稿將“誓”的部分稍加申述,並略述尚書編次形成的過程,以及二十九篇分為三類的時代推斷。敦煌寫本尚书释文,二十餘年前曾作校記,稿已失落,今追憶舊作,重作跋記,庶幾進一步澄清舜典的問題,並附帶涉及经典释文和唐初以來孔传本的改易問題。關於尧典存秦制和孟子洚水兩事,近人曾涉論及此,除申述我自己不同的意見以外,也附帶討論了考工記的成書時代和作者。

詩、魯春秋和尚書是我國結集最早的書籍,後來成為先秦經典的主要部分。它們都是較後的學者根據所見的資料編纂而成為一部書的。尚書中的周書部分,有不少是西周初期的原始史料,但全書中也有不少較晚的作品。我們若能較多的利用出土酉周長篇銅器銘文和戰國、漢代編簡成册的書籍、簿錄,或者可以從其體例中探索到尚書由若干單篇形成一書的過程。如此,或許更利於使過去的“經學”研究轉變為古代書籍學或古典史料學的研究。作者在這方面,僅作了初步的嘗試。總之,此次所作补述,一方面補述了前此所未備的部分,一方面也是將尚書作為古代最早的一本書籍,涉論及諸有關的問題。

補述七篇,分别寫於一九六。年春季和一九六三年秋季,離初作時忽已二十一年整。當時所擬作的綱目,雖已大致粗具規模,但並未完成,如尚書講義始終未補全,二十九篇今文斷代,實為重要的工作,也只能俟諸它日。我因改訂此書,利用晚間補成七篇,稍稍彌補了前作的缺陷,自己稍覺輕鬆了一些。然而由於此書前後隔了二十年,而补述也是今年、前年兩次寫的,此書初版又未便過事更改,因此前後行文不乏互相抵觸之處,盼讀者擇善而從。特别是书序篇,补述中重述了一次,故初版部分未作更動。王若日考近年已多所增益,將來在西周銅器断代一書中補訂,此處也保持原狀。

此書初稿作於垦塱東郊壟星箠棕皮營奎氏園中,距清華大學文科研究所所在的司塞營才半里,常常步往借書,得與研究所同事相析疑義於木樓之上。有感於此書的编作,多赖研究所同事的幫助,故於初版序中,曾以此書紀念已故的同事聞一多、朱自清、許維迪三先生。初版以後,逋型清、劉文典二先生又先後作了古人。初版序中曾提到杨树達先生,他在校時先我而任文字學和古代經典的講授,函牘往來,頗獲教益。一九五五年九月,先生北來,神交已久,而初會時先生已是七十老翁,白髮蒼蒼,猶能健談不倦。我因此稿即將付印,擬以清本請政,並請其為我作序。不意遽爾謝世,不得見此書的完成。

最後,我特别致謝途森王老先生,先生因年邁手顫,久已不執筆,乃承其遠道寄賜題字,十分可感。多年以來,看到我在學業上但有一點兒可取之處,先生總是曲加獎掖;覺到我有一些懈怠消沉的時候,先生總是熱情鼓勵。我在此敬致深切的感謝。

陳萝家

一九六三年九月十五日,北京考古研究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尚书通论(陈梦家著作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梦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43716
开本 32开
页数 3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2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21.04
丛书名
印张 11.8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3
14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9: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