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立体构成(职业院校艺术与设计专业系列教材)
内容
编辑推荐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领域中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学科,是以研究、发现和创造“美的空间形态”为目的的基础学科。本书发展了“立体构成”训练的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及社会实践的内容,从形态、构成元素、立体构型、现代艺术、现代设计等诸多方面,详尽阐述了对形态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形态、理解形态、创造形态。

序言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领域中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学科,是以研究、发现和创造“美的空间形态”为目的的基础学科。作为专业基础学科,它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在工业革命发展的初期,全新的设计教育理念在包豪斯异军突起,它举起“技术与艺术新统一”的主导思想与教育理念,废除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开设了处于雏形期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三大构成的设计课程。如:保罗·克利的“造型、空间、运动与透视研究”、阿尔巴斯的“纸造型”、莫霍利·纳基的“体积空间练习与结构练习”等等,这一崭新的理念和教育方法,在战后向欧美各国迅速扩展,对艺术与设计诸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立体构成承载着艺术及艺术设计的思维创造、空间形态、形式语言等多方面的研究,所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包含了材料学、力学、运动学、透视学、构造学、造型艺术学、美学以及视觉心理学等相关内容,使立体构成的三维造型活动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行为。

时至今日,立体构成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与其他现代艺术教育课程一样,已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课程训f练模式和教学体系:首先,使学生初步了解材料、结构、加工工艺等因素与形态的关系,研究、创造立体空间的法则和表现手段。让学生通过理性和感性的结合去发现、去创造“美的空间形态”。其次,明确立体构成研究其基础训练的目的性,强调基础性、目的性和应用性,强调运用综合的方法,使学生得以对形态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摒弃立体构成训练中那种极端的纯粹形态式的错误认识,这种错误认识造成了“为构成而构成”的现象,抹杀了“构成”是“过程”、是“创造方法”的本质特征。

本书在编著之初,即对“立体构成”的理论框架、历史渊源、文化脉络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与研究,对“立体构成”训练的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不断发展,以“扬弃”和“发展”的视点,作为立论的核心,全方位地说明艺术学科基础训练的功能特性,从形态、构成元素、立体构型、现代艺术、现代设计等诸多方面,详尽阐述了对形态的认识,通过对“立体构成”的综合解析,使学生充分地理解学习“构成”的目的,以帮助学生认识形态、理解形态、创造形态。

《立体构成》一书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所作的尝试,并希望此书的出版,使学生了解、把握形态的特征与感性知觉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有目的的创造形态的能力,明确“空间立体形态”的训练阶段性和连续性。这是本书编著的真正动力。

本书选用的构成图例主要来源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学生的课堂作业,由于诸多原因无法一一标注姓氏,在此特向作者表示歉意。同时感谢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教师为本书所提供的帮助,特别要感谢蒋应顺、冯守国、王敏、陈洁兹、王金秋、李垠、赵丕成老师在编书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程惠琴

2005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立体构成(职业院校艺术与设计专业系列教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惠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244942
开本 16开
页数 1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061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30
187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2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7: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