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现代化与文化阻滞力/日常生活批判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日常生活进行批判,作者将哲学与社会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同时进而对于一般社会历史理论做一点前提性反思和重建的工作。全书论述严谨,旁征博引,内容新颖,是本难得的学术著作。

序言

  显而易见,我们在日常生活批判这一领域中所做的哲学思索与传统思辨性哲学研究在基本定位上呈现出非常大的差异。我一直坚信,这种回归生活世界的导向应当是当代哲学的合理的致思理路,文化哲学应当是21世纪哲学的自觉形态。在基本定位上,形而上似乎成了哲学的命运,这也是哲学区别于所有其他学科的本质规定性之一。现代哲学将依旧保持自己的形而上的层面,但在这里,以绝对物质、绝对精神、绝对理性、绝对神性等为核心的传统“实体形而上学”必然衰落,而代之以对人的生存的形而上的关切。哲学理性的关注中心从抽象的思辨王国回归生活世界。而生活世界是现实的人在其中生存、交往、创造价值和意义的世界,因此,回归生活世界就是回归人的生存方式,回归文化。哲学从根本上是每一时代主导性文化精神的外显,是人的生存意义的自我澄明,是一种批判的和自我批判的文化精神。在这种意义上,哲学应当定位于关于人的生存的形而上的反思和关于人的现实活动的文化批判的交汇点。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我在《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中曾表明,“促使我进行日常生活批判的原动力并不只是现代哲学、人类学、文化哲学、历史哲学,以及西方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进展,而主要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实际进展。我们正置身于空前的大变革时代,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十字路口上的成千上万的普通中国人中间,正在萌生着走出熟悉的日常生活世界,进入充满竞争又充满创造性的非日常世界之中的历史涌动。我们的研究将表明,这一历史涌动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基于此,我对维特根斯坦关于‘哲学的简单性’的观点深信无疑。如果说大哲学家的思想本质上都是简单的和贴近生活的,那么,我们的探讨就更不应是艰涩难解的。我深信,日常生活的批判重建是与当代每个普通人都息息相关的事情,其中的道理一经阐释,就将很容易被人们所理解。”

从这样的视角看问题,可以断言,所谓市场经济条件下哲学的“受冷落”、“边缘化”等处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论自身定位上的不合理造成的。我们发现,无论在我们的哲学研究中还是在我们的历史理论中,“抽象化”和“教条化”都是很严重的病症。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从古希腊到今天,人类史上的喜乐悲伤几乎都囊括在我们的教科书里了。然而不得不说明的是,这些留存在教科书里的史实,都无不因其冷漠、庄严和宏大的叙述给每一个阅读者带来了枯燥的折磨,以致人们渴望阅读的心情远不如渴望遗忘来得坚定。”

与这种宏观史学相对应的是哲学对现实日常生活的遗忘。无论是对世界的总体认识,还是对现代化进程的思考,人们往往停留于后现代主义所批评的grand native(宏大叙事),而把与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构成我们每个人生存之文化根基的日常生活世界置于理论的视野之外。“对20世纪下半叶的历史回忆,多半被大事件所笼罩,揭秘和再评估,翻案,争论,沉重的回望,意味深长的咀嚼,都让人心情复杂。在众多的图片中,出现得最频繁的同样是大事件,或重要人物——人民是作为一个巨大的数量存在的,他们共同承担相似的命运,彼此间缺少差别,日常生活被遗忘,物质、感性、细节、氛围,都从时代的集体记忆中消失。”

在这种意义上,作为现代化的文化哲学表述的日常生活批判有着特殊的价值,它既避免了哲学研究中完全实证化、完全丧失形而上的维度的极端,也扬弃了传统哲学的“抽象化”的弊端。日常生活批判代表着回归生活世界,把关于人和世界的本性的形而上的理性追问和关于人的现实存在的文化批判结合起来的新的哲学范式。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一理论探索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我们在这里组织黑龙江大学现代文化哲学研究中心的一批哲学博士对日常生活批判做了比较全面的和多视角的探讨,形成了这套“日常生活批判丛书”。其中,我们重印了笔者的《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因为它已经提供了日常生活批判的最基本的理论框架;笔者的《现代化与文化阻滞力》作为《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的姊妹篇,是运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范式解析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文化结构和图式的一种尝试;王晓东的《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和王国有的《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是日常生活批判的分支理论的构建;杨威的《中国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文化透视》是从日常生活批判的角度对中国的日常生活世界及其社会历史所做的历史的、现实的文化哲学批判;李小娟的《走向中国的日常生活批判》则记录了世纪之交中国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形成轨迹。

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上述成果的初步性和局限性,始终把日常生活批判当作一个开放的学术研究领域,希望更多的学者和读者参与研讨,展开对话与批评。我在《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的序言中曾说过,“无论读者能否赞同我的见解,我都希望读者能够透过这些字里行间看到我对我们这一古老的民族,对人类,对人本身的深深的现实情怀和终极关切。这一探索至少可以告诉我们,哲学原本就是植根于生活世界的文化精神的外显,它同现实的生活世界并不遥远。”

2004年5月4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现代化与文化阻滞力/日常生活批判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衣俊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45566
开本 32开
页数 3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6
出版时间 2005-03-01
首版时间 2005-03-01
印刷时间 200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69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5: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