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使嘎丽娅(华俄父母及其儿女们)
内容
编辑推荐

嘎丽娅,她是谁?这位被历史遗忘了近60年的俄罗斯反法西斯英雄,是二战期间唯一一位非军人女性特别军使。随着历史的再次被记起,这位如同睡美人奥罗拉般的嘎丽娅终于被人类的良知所唤醒。为了了解更多有关这位女英雄的英勇事迹,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尖,走入她是历史记忆。

内容推荐

嘎丽娅是一位美丽、纯洁、善良的华俄姑娘,通晓汉、俄、日三种语言。自幼酷爱声乐,一生只走过十八个春秋,正在热恋中,匆匆消失在“二战”最后的硝烟里。半个多世纪后,我们惊奇地发现,她是反法西斯战争中,惟独一名非军人女性和平使者。然而,无情和无奈使之尸骨难寻,功名皆无,其生平及父母、兄弟又被历史遗弃,被岁月蚕食,被疯狂践踏,令人痛定思痛。 

随着时空变幻,白鸽簇拥着天使从遥远飞来,良知让人们重新审视,深刻认知,嘎丽娅如火中凤凰一般再生了!

目录

序 把天使还给人间(周大新)/l

引言 60年,久违的嘎丽娅/1

一 寄居中俄国境这边和那边/10

二 “军都”里不同国籍的孩子 /62

三 释放“生命的粮”和“世界的光”/133

四 谁把天使定格在18岁/191

五 中国的耶路撒冷和高尔高沙 /261

六 直面炼狱抛下“灵魂的锚”/309

结束语 18岁,永远的安琪儿/347

附录 l 怀念姐姐嘎丽娅/355

 2 嘎丽娅胞弟张树列采访笔录/365

 3 我们知道的嘎丽娅/394

 4 菲涅干女儿杨玉珍采访笔录/402

 5 张焕新家族大事编年/411

 6 主要人物中俄文姓名对照 /424

 7 主要参考资料索引 /425

后记 感谢嘎丽娅和她的崇拜者/428

试读章节

这是张氏家族成员几年间最团圆的一个夜晚。菲涅昨天就张罗着去照一张全家福,还要把鲍力斯、丽达也算上。嘎丽娅打算今天一早起来,在伊格里去绥阳上班前,到华丰照相馆把全家福照了,她还想和鲍力斯也来一张合影。谁也没想到,全家福、恋人照,在苏日交战的第一天就化为泡影,而且,再也无法找到一个全家团聚的日子。

下午,第一个离开家的是伊格里。他为丽达一家人担忧,当南山和西山枪炮声一停,他就钻出地窖,朝西毛屯丽达家跑去。行至西毛屯,遇到苏军大部队集结,有一个军官看见了他,指令部下拦住,问他是什么人,干什么去。一问一答,苏军发现他的俄语说得非常好,就动员他参加红军,他同意了,不过,他要求先回家和父母告别一下。于是,他在两名战士的陪同下,返回了家,告诉父母他要加入红军,去牡丹江、哈尔滨,为红军当向导、当翻译,帮助红军辨认中国人和日本人,安慰父母别担心。他委托嘎丽娅想办法见到丽达,告诉她,等打完了日本人,就回来和她结婚。

菲涅哭着,送别了伊格里。张焕新宽慰妻子说:“让他去吧,他在县里给日本人干事,就是日本人打败了,红军也要找后账的。参加了红军,就没事了。他一路当翻译,挨不了枪子,放心吧。”

晚上,绥芬河的夜,异常的平静。郭俩听父母在嘀咕餐馆的事,担心餐馆被什么人抢了,想去看一看。郭俩拿起一把父亲打猎使用的匕首,悄悄别在腰带上,和父母说:“我去餐馆看一眼,马上就回来。”P196

张焕新也要去,被郭俩阻止了。

当深夜郭俩回来时,父母又看见儿子的身后跟着两个红军战士,立刻明白,大儿子又要被苏军弄走了。

原来,苏军成立了绥芬河苏联红军司令部,急需翻译,恰在买卖街上碰到了一个最好的人选。

郭俩没在家过夜就去了花园街红军司令部。父母身边只剩下18岁的嘎丽娅和16岁的沙沙了。谁知第二天,又眼看着嘎丽娅跟着苏军走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P197

序言

艾民是我在鲁迅文学院学习时的同学,这些年一直对纪实文学创作怀有浓厚的兴趣。《天使嘎丽娅》是他的最新作品。这部作品描写了1945年8月苏联红军在对日本关东军发动的进攻战役中,一名充当和平军使的华俄姑娘嘎丽娅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场战役距今已近六十年了,硝烟早已散尽,可艾民知道,现在回首那场战役,使嘎丽娅这个为拯救他人生命而献身的姑娘从历史尘雾中走出来,依然很有意义。

传说中的嘎丽娅很简单,要把一个生活在半个多世纪前的姑娘的人生还原到今人面前,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艾民为此东奔西走,不放过国内外任何一条线索,做了极为艰难的采访及考证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年多的辛苦之后,终于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书。

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绥芬河这座边境小城特有的移民生活图景,看到俄罗斯、乌克兰、日本、朝鲜和中国内地的移民怎样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看到嘎丽娅的父亲——来自中国山东的小伙张焕新,和嘎丽娅的母亲——来自乌克兰的姑娘菲涅怎样幸福地结合在一起;看到嘎丽娅怎样出生并开始美好的童年生活;看到嘎丽娅怎样从中俄两种文化中汲取营养,最后出落成了一个容貌秀丽、体态婀娜,心地善良、多才多艺的美丽少女。

艾民在这本书中浓墨重彩写的是嘎丽娅的献身过程。他用饱含激情的文字,把那些让人揪心痛心的场景生动真切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她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受命,到没有半句怨言,依然跟着苏联红军劝降人员上山拯救藏在工事里的百姓和日本军人;从她面对日军突然变脸违犯关于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国际准则,突然开枪将她射杀。艾民写得让人惊心动魄。一个想从战火中拯救生命的人,反被她要救的人无情杀害,一朵刚刚盛开的生命之花猝然被斩折,这会令人想起战争对人性的骇人扭曲,想起日本人当年被军国主义浸染后的凶恶和冷酷,想起战争轻易左右个人命运的可怕和无奈。

在这本书里,艾民怀着对和平使者的深情,写了战后人们对嘎丽娅及其家人的不公。嘎丽娅至今没有得到烈士待遇,其父其母其兄又遭受了各种各样的政治迫害,一个人为了和平为了救人献出了生命,她的家人反遭如此对待确实让人痛心和寒心。作者为此发了许多感慨,相信读者们读后也会发出深长的叹息。

感谢艾民把远离我们多年的嘎丽娅又拉回到我们眼前,把隐身的天使还给人间,我们从这个美丽的华俄姑娘身上,看到了女性的伟大,看到了人性的光华,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体验到了善的力量,知道了人是完全可以成为天使的,从而对我们人类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不管是谁,只要他认真地回首历史,就总能从历史中学到有用的东西。艾民用他的笔给我们展现了这段历史生活,同样能给我们很多教益,比如不同民族间应该怎样相互善待,怎样扼止战争,怎样珍惜生命等等。但愿这本书能为更多的日本年轻人看到,知道他们的前辈当年曾做过什么,让他们明白自己今天该做什么。

嘎丽娅是在生命最美好的季节离开这个世界的,我猜想,她在突然中弹倒下的那一瞬间,内心里肯定有遗憾闪过,但愿这本充满感情的纪念之书能够安慰她的在天之灵,使她在天国里得以安息!

嘎丽娅,我们想念你!

甲申年秋于京

(周大新系总后创作室主任)

后记

《天使嘎丽娅》伴随我度过了猴年春节,自我圆了一个三十年的梦。好爽、好舒心。我欣慰、我满足、我愉悦,又凭生了一分傲骨。这是嘎丽娅和中俄文化给予我和所有绥芬河人的骄傲。

用一颗良心和一腔热血汲取中俄文化的精华,奉上《天使嘎丽娅》,说不上对得起嘎丽娅和她的故土绥芬河。而是找回失落的真诚和尘封的史实,回报先烈用青春生命换来的和平、幸福,还有这片不屈的边地沉积的移民文化。

我还是感到有些遗憾,我没有能力追认嘎丽娅为烈士。我只能把她看成是人民英雄,解放绥芬河的先躯,反法西斯战争的和平使者。这也是大多数绥芬河人的认知和肯定。我是一个与文史、文学拉开一定距离的守望者,用一支“激扬文字”的笔寄存并宣泄难以割舍的爱。庆幸操纵文笔的人天赐的良知未被世俗泯灭,未让昏庸蚕食,使一个真实鲜活的历史人物浸透着移民文化≮中俄文化、边地文化的浓墨重彩,赠给当代,留传未来。我相信,嘎丽娅的将来一定会走上影视媒体。当初稿完成后,有识之士已开始筹备拍摄电视纪录片《和平天使嘎丽娅》;嘎丽娅走向世界也不会太遥远,2004年2月6日,香港阳光卫视记者采访我和嘎丽娅的弟弟张树列,7月10日11时30分,把嘎丽娅作为反法西斯战争和平使者进行了电视专题报道;8月,《牡丹江晨报》辟出专版,连载了本书稿主要章节;10月8日,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记者范迎春采发了特稿《和平天使倒在二战最后的硝烟里》。更令我欣慰的是。牡丹江、北京的友人极力推荐《天使嘎丽娅》,准备拍摄20集电视连续剧和电影,把嘎丽娅推上影视屏幕。这些慧眼识金的人。当为嘎丽娅的知音,和平天使的崇拜者。

2004年是我的本命年。俗语说,本命年运气不旺,做事点儿背。可是《天使嘎丽娅》写作十分顺畅,每天以三千字或八千字的速度流向终点。尽管远离妻儿,孤苦一人,当走进悠远的绥芬河,同嘎丽娅及其父母、兄弟对话,别有一番陶醉在心头。除去好友多次来调解清淡的节日,前后历时28天,随着吃元宵日子的到来,在20多万字的后边画上并不圆的句号。后在北京忙里偷闲,一边修改一边学习电脑打字。不知不觉八个月又过去了。为了更真实、更准确、更丰富,完成初稿后,修改期间先后两次邀请张树列到绥芬河,就嘎丽娅生平事迹及其家族往事进行核实,并深入挖掘、补充,最后得到嘎丽娅的弟弟张树列肯定,并获其题词和授权。其间因电脑故障,几次大段文字消失,看来还是手写的文字长久,印制成图书则更永恒。显然,文字还不够精美,却蕴涵着一种和平的主题、和平的形象、和平的精神,还有我竭力挖掘、反思、弘扬的一方中俄文化。  

其实,完成《天使嘎丽娅》的文字与图片,决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力。她凝聚了许多嘎丽娅的崇拜者及热心人的心血,我只不过把众人奉献给我的史籍、档案、笔录、音像、图片等资料,精心编织成纪实文学作品。从中不难看出思考的浅薄、史实的欠缺、文笔的笨拙,确有负厚望,倍感羞愧。垂首感谢陈云来帮助寻访嘎丽娅胞弟张树列和知情人阿卡菲娅、伊格里、霍列金娜;感谢绥芬河市公安局的郑度存和李波协助查阅日伪档案,提供老照片;感谢著名军旅作家周大新为本书作序;感谢责任编辑吴英杰、魏杰恒,还有范迎春、郑云龙、崔然、王晶、塔峰、李文郅、曾一智、邵立金、陈小宁、张天奎、姜红梅、姜雪光、许兆伦、张炳忠、杨发林、李玉君、赵文博、刘振东、张汉超、周林林、迂泉、李琳等嘎丽娅的崇拜者及热心人,在提供资料、翻译、打印、设计、制图、接待、推荐等方面,均给予了热心帮助,在此让我代表嘎丽娅的弟弟张树列深深拜谢!其目的是请人们永远记住,正是他们的纯洁的爱和奉献,才使绥芬河、也使中国、俄罗斯乃至世界多一笔精神财富。

我是绥芬河人。绥芬河人很幸运,有心者往往可以触摸家乡的历史。我已走过了第四个猴年,时逢六月金星恒日奇迹出现。当步入第五个猴年的时候,如果能看到家乡走出文化沙漠,死也瞑目了。

作者周艾民

2004年02月05日初稿绥芬河·别勒洼

2004年10月09日结稿北京·灵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使嘎丽娅(华俄父母及其儿女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艾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7065247
开本 32开
页数 4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5-04-01
首版时间 2005-04-01
印刷时间 200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3.62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08
14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