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快乐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生中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做到别人认为你做不到的事。不要以为本书是讲快乐的,那你错了,本书以它那独特的讲座形式,带你走近犹太人的世界。以一个更为真实和具体的犹太人的生活,做了一趟文化旅行,讲述那传奇的故事。

内容推荐

“犹太人”三个字,总会让人联想到漂泊和压迫,精明与智慧。本书的作者将带领我们走人更为真实和具体的犹太人的生活,他用讲座的形式,给我们介绍了传奇故事《快乐书》、云游教士的旅途遭遇、普通犹太人的婚姻观念和希伯来情歌的特点及源流。阅读本书,就像做了一趟文化旅行,增长见闻,陶冶性情。

目录

出版说明/1

序/2

快乐书/1

希布伦之旅/39

书的慰藉/58

中世纪的徒步旅行/77

狐狸的心/98

“姻缘天注定”/107

希伯来情歌/114

一点好奇之作/153

译后记/185

试读章节

时至今日,约瑟夫.泽布伦(Joseph Zabara)才得到他应得的荣誉,尽管他的著作《快乐书》完成于13世纪。这本韵文体的传奇故事,巧妙地吸收了民间文学和诗歌的特点,想像丰富,风格独特。故事的整体框架改编自一个著名的传说,并夹以奇闻逸事和讽刺短诗。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很少杜撰。因此,这本书不但对文学批评家,而且对民俗研究者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尽管泽布伦的编写模式与人们所熟知的《七圣贤书》①、《比德派寓言》②等东方传奇故事类似,然而相比这些被译介到欧洲的东方文学,《快乐书》的编译时间要早了整整半个世纪,并填补了13世纪初民间文学的空白。这本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是空前的,如今它被公认为是从“所罗门与魔鬼的故事,,衍生出来的优秀的民间传奇。下面我们将对这一点进行详尽论述。

作为一个用希伯来语写作的诗人兼作家,约瑟夫·泽布伦的地位相当重要,他是最早综合运用希伯来语韵文和诗歌进行叙事诗创作的作家之一。这种叙事风格最初出现在阿拉伯诗人的作品中,用来讲寓言故事并讽刺社会道德,希伯来语文学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查理兹(Charizi)的作品《铁戈玛尼》(Tachkemoni)以及他的译作《哈雷里》(Hariri)。比起查理兹,泽布伦的作品在艺术性和写作技巧上都存在着许多欠缺,但查理兹作品中的诸多优秀质素,在泽布伦的文本中已初露端倪。读泽布伦的诗,我们会认识到,这种风格在吸引诗人们纷纷效仿的同时,也给他们留下了充分发挥的余地;读查理兹的诗,我们则可以肯定,他已把这种风格推上了成熟的巅峰。

我们对约瑟夫·泽布伦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他的《快乐书》。这本充满诗意的故事集,实际上是一本自传,它的风格向我们明显地昭不出这一点。书中对那些中世纪形形色色的市民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伦理和文化习俗描写得是那样栩栩如生,一切说明,这的确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基格尔(Geiger)的研究中我们知道,泽布伦在12世纪末游历甚广,就像他故事中的男主角一样。泽布伦出生在西班牙的巴塞罗纳,经过长期的旅行生活,他最后又回到了故里,直至去世。在法国的拿布尼(Narbonne),他曾经拜约瑟夫·凯姆奇(Joseph Kimchi)为师,约瑟夫·凯姆奇是著名的凯姆奇家族的创始人,并将西班牙文明带到普罗旺斯地区。约瑟夫.泽布伦从他老师那里学会了希伯来语,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了纯真与朴素的风格——《快乐书》中部分晦涩的章节完全是因为原书漫漶不清造成的。约瑟夫·凯姆奇活跃在12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普罗旺斯。他在解释《箴言书》的章节时,曾两次提到泽布伦,并予以很高的评价。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泽布伦在他的学生时代,就对希伯来箴言就有了很深的了解,这对他以后的写作有很大帮助。(P1-2)

序言

这本书是演讲稿的辑录,如果将它改写成散文,就会失去某种特色,所以笔者忠实于原文,没有做任何修改。

本书收录的《中世纪的徒步旅行》一文,最初是我在耶路撒冷用希伯来语进行演说的一篇讲稿。其中一部分被翻译成英文,发表在《伦敦:犹太年志》上,笔者非常感谢杂志社的社长同意发表这篇英文演讲稿。

虽然本书的某些章节在此之前已经公开发表过,但对读者来说,本书的绝大部分章节都是崭新的,并且每篇都经过了重新校正。

为了适应普通读者的阅读趣味,笔者没有按照自己的原意在书中加入详细的注释和参考文献,只在必要的地方加以说明,并在各章的末尾附加了一些注释。

笔者知道这本书或许不具有重要的典藏价值,但是既然这些演讲稿深受听众的喜爱,笔者希望也许会给那些能够阅读本书的读者带来些许愉快的心情。

以色列·亚伯拉罕

19n年9月于剑桥大学

后记

很多年以前的一天,偶然翻到《圣经·创世纪》11章,里面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做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

这就是巴别塔的最初来历,故事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巴别即是变乱的意思,变乱语言便是阻止交流,而无法交流人类便无法接近神及神性,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大到民族,小到个人,造成其生存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最深层的集体无意识相差别以至迥异的根本质素在于语言。翻译是一座桥,又是一堵墙,译者在将语言符号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既是一种澄明,又是一种遮蔽,不可能将原意的所有蕴含都表达的一丝不落。

我是中文系研究外国文学的学生,在中英两种语言的切换中常常感到一种表意的焦虑,在接受《快乐书》的翻译前后,心中常常忐忑不安。我深知自己的疏浅,于是常常默祷,祈求那至圣者给我灵光,让我越过远未完成的巴别塔,寻觅远古的奥秘,即人与人之间那种隐秘的交流。

我尤其感谢同济大学的孙宜学老师,谢谢他给我这样一个尝试的机会,并时常给我鼓励与教导,我感谢这半年来一直帮助我的朋友们,没有他们,我是无法搭建这样一座语言的桥梁的。谢谢加州大学的Es!her、Chrissy和Holden,他们总在英文方面给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谢谢山东师范大学的朋友培培和方圆,她们在文字输入工作上给我很大的帮助;也谢谢一直支持和鼓励我的孙娟姐;更要感谢山东建工学院的叶楠,是他陪伴我整个的翻译过程,直到帮我校对完了最后一个标点符号。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愿意追求快乐的人。

安宁

2005年4月1日于山东师范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快乐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以色列·亚伯拉罕
译者 安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54351
开本 32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8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4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