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本建筑(彩图收藏版)/东瀛艺术图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历代日本建筑的精美荟萃,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述说了日本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并解读了日本建筑艺术的层深层次内涵:日本建筑艺术的最大特色,就是吸收外来建筑艺术的精华,又坚持在本国风土中酿造出来的美,即将素材置于自然中再组合,在至纯的自然、至大的简素中,展现其臻于极致的美。

内容推荐

日本建筑艺术的最大特色,就是吸收外来建筑艺术的精华,又坚持在本国风土中酿造出来的美,即将素材置于自然中再组合,在至纯的自然、至大的简素中,展现其臻于极致的美。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具有浓厚日本色彩的原始神社建筑,以及接受大陆佛教建筑的影响后建筑起来的诸多佛寺。可以看到从模仿我国书院式茶室到构筑纯日本式的草庵式茶室,或者中国式辉煌的如日光东照宫,日本式简素的如桂离宫、修学院离宫,两者并存于同一个时代。还可以看到庭园建筑从亭台楼阁到实现日本化,出现了“枯山水”石庭园。

目录

概说

 绳文·弥生·古坟时代

 飞鸟时代

 奈良时代

 平安时代

 镰仓时代

 室町时代

 桃山江户时代

 明治维新以后

神社·灵庙建筑

佛寺建筑

宫殿·住宅建筑

城廓·书院建筑

庭园建筑

茶室建筑

近代建筑

试读章节

然而,于此半个世纪后兴建的弘福寺,打破了这种沿中轴线左右分布的对称性。圣德太子亲自设计的法隆寺、天武天皇至文武天皇时期兴建的药师寺等,起初也是左右对称的形式,其后经过长期的吸收和消化,这些佛教建筑于半个世纪后扩建或重建时,以塔和金堂配置于左右,又打破严格的对称性,代之出现非对称性的架构。此外还兴建了北法相宗的清水寺,立有本尊的十一面观音立像,平安时代修建成为观音灵堂,本堂前架有濒临悬崖的舞台,即著名的清水寺舞台。

这个时期,寺院也先后出现莲花池式和净土式庭园,颇受中国山水园林文化的影响,以自然风景为主体,不仅有水、池、岛、树、桥,还有亭、台、楼、阁,但是经过长时期从精神和形式两方面对中国庭园建筑艺术的消化与融合,日本逐渐形成本民族的庭园审美意识,即通过多种多样的具象或抽象的建筑艺术,表现出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其美学原则是顺从自然,造化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

在宫殿建筑方面,7世纪下半叶初期,斋明天皇重建冈本宫,天智天皇新建大津宫,改芭茅葺为瓦葺屋顶。其后,天武天皇于飞鸟地方兴建净见原宫,盖太极殿、太安殿、内安殿、外安殿、朝宫、后宫等,以显示其辉煌、宏伟,这是模仿中国宫殿之始。到了7世纪末期持统天皇建藤原宫和8世纪初期元明天皇筑平城京城和宫殿,则大多仿效唐制十二门十二堂和内里各殿的整然配置,以及朱柱、白壁、瓦葺的宫殿建筑模式。皇室贵族的宅邸建筑也发生了变化,趋于豪华。奈良时代神龟元年(724年),圣武天皇即位,太政官奏请“板屋草舍乃中古遗制,难造易破,空费民财”,乃敕许庶民住宅也造瓦屋,惟初时能建造者仅少数富裕人家。直至这一时代,某些地方庶民仍竖穴居住,比如长野县盐尻市平山聚落遗迹就是如此。不过,从奈良时代起,庶民已开始摆脱竖穴而居的旧俗,以平地居住建筑为主了。

在白凤时代兴起的原始的城廓建筑,使之具有规模的,是奈良时代天智天皇为防守西边边陲,于天智三年(664年)在太宰府筑“水城”,并相继在各地筑有椽城、稻积城等,大多利用山势,筑土垒、城楼,称作“山城”。这种最原始的水城、山城等,是一种利用自然环境造城廓的建筑方法。

P11

序言

           日本艺术美的魅力

                 叶渭渠

在研究日本文学、文化、美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日本艺术之美所感动。在完成了《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化史》、《日本人的美意识》等三书的写作计划和主编“日本古典名著图读书系”之后,我的心身完全融入了日本艺术美之中,抱着一种探索日本艺术的昂扬激情,急不可待地要编著一套日本艺术图库,呈献给我国读者,以共享这种艺术美的愉悦。

也许人们会问:日本艺术美在哪里?日本艺术为什么有这样大的魅力?

翻开这套“东瀛艺术图库”,日本艺术之美就会从简单的文字里明晰地透露出来,就会从多彩的图片中形象地映现出来。无论是从日本建筑、绘画、工艺美术,还是从日本文学、戏剧,都可以发现在它们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将根深深地扎在岛国的土壤中,在外来的新风吹拂下绽开古朴美的花。它们的美,既来自日本本土文化之源,也得自日本文化与外来文化“杂交”之果,明显地表现出日本民族艺术的特质。

从日本建筑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具有浓厚日本色彩的原始神社建筑,以及接受大陆佛教建筑的影响后建筑起来的诸多佛寺。可以看到从模仿我国书院式茶室到构筑纯日本式的草庵式茶室,或者中国式辉煌的如日光东照宫,日本式简素的如桂离宫、修学院离宫,两者并存于同一个时代。还可以看到庭园建筑从亭台楼阁到实现日本化。出现了“枯山水”石庭园。日本建筑艺术的最大特色,就是吸收外来建筑艺术的精华,又坚持在本国风土中酿造出来的美,即将素材置于自然中再组合,在至纯的自然、至大的简素中,展现其臻于极致的美。

从日本绘画卷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原始时代的土器、铜铎的线画和古坟装饰性壁画,从中寻找到日本绘画的源流,也可以发现学习中国大陆佛画,实现佛教与神道融合后出现的“本地垂迹”。又产生了日本式的“垂迹画”。还可以看到学习中国的“唐绘”,发展为纯本土的“大和绘”,其中“隔扇屏风画”和“绘卷”成为日本民族绘画艺术的独特形式。日本水墨画,无疑是受到中国宋元水墨画的深刻影响,却又与中国宋元水墨画审美情趣相异,独创了深藏禅机的日本水墨画风格,即融会了日本“空寂”的艺术精神,追求一种恬淡的关。在引进西方的版画后,又开辟了纯日本式版画的新天地,产生了“浮世绘”。明治维新后,流行的“近代西洋画”,演化为“近代日本画”,形成两者并存的局面。

同样地,从日本工艺美术卷、日本戏剧卷、日本文学卷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日本艺术这样发展的历程。我在一篇文章中说过:“日本文明创造性的发展,坚持了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本土文明的主体作用;一是坚持多层次引进及消化外来的文明。可以说,在世界文明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文明像日本文明如此热烈执著本土文明的传统,又如此广泛摄取外来的文明,如此曲折的反复,又如此艺术地调适和保持两者的平衡,从而创造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质的新的文明体系。”

作为日本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日本艺术也是如此。我们从这五卷本的“东瀛艺术图库”里,不是也可以发现日本艺术不断以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为主轴,以外来文化的刺激为辅线创造出来的吗?这是一条日本艺术发展的规律,这是一个具有日本民族特质的艺术体系。

也许日本艺术美就存在这里,也许日本艺术关的魅力也就表现在这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本建筑(彩图收藏版)/东瀛艺术图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渭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22303
开本 16开
页数 1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093.13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7
18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