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者纯粹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作者的第二本集子,所收入的文章,写得多是些自我感觉,且“良好”的居多,间杂些回忆和生活白描,也多是身历的淡然之迹,并无刻意的杜撰,“我”向来也不屑于写些耸人听闻的故事或莫测高深的道理。

本书之名,取意于《论语》中的“子不语乱、力、怪、神。”“我”所写的,是自我的真实情绪,是对生活态度的选择,没有事实的掩饰,没有情感的矫揉造作,所以我的文字可似清泉流淌,不杂而澈,所以纯粹,所以敢于以“文者”自居,以纯粹命名。

内容推荐

比之现在所有的文学书籍,作者不敢夸耀自己于文学上的造诣,但对于形式的把握,我敢说自己是中国“第一”人,自“五四”将中国传统文艺标准摧毁后,到今天亦很少有能将诗文书画抟做一体之人了,“品位”之道则甚无处觅然。该书仍坚持作者文章书画并立的原则,这也是作者取书名《文者纯粹》的原因,所谓纯粹而精也,自是浑然一体,虽然不敢说到了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已宁”的境界,但本书回归“传统文者”纯粹风骨的情绪还是甚浓郁的。

在本书前半部“散记”中,作者对烟、茶、酒、棋等的描述,有人读后会觉得其“酸腐”无比,其实并非如此,作者于其间所宣扬的,是作者的追求,是精神与生活合而为一的享乐主义。

全书语言幽默,能让人读后有轻松之悦。

目录

自  序\1

生活散记

烟斗散记\11

茶道散记\25

纹枰散记\37

闻琴散记\51

酒肉散记\63

笔墨散记\77

办公散记\87

蓄发散记\101

养狗散记\111

蛊市散记\123

还魂散记\129

中庸散记\141

书信一封\147

酝酿小品

大壶酝气\157

一枰合气\163

何以解困\169

从吾所好\177

串书联珠\183

非礼勿为\193

睽孤之眼\197

天地人和\203

贼娼问对\207

胡说八道\219

清净以正\225

抽筋剥骨\231

后  记\239

试读章节

我有三把大号烟斗,闲暇之刻或工作之时,总会叼在嘴上,拿在手中,除了睡觉时不能顾及此物,大多时间内,烟斗似乎已成了我身体的自然组成,可谓“人斗合一”了。

每日睡前,我将三把烟斗填满烟丝,用力夯实,同火柴、烟刀等一干用具,摆放于床头,待沐浴净体后,将身子赤条条横放于床上,戴上耳机,伴着丝丝古琴之音,点燃一把烟斗,双眼微阖,在鼻腔自然呼吸的劲力下,一口轻柔之烟便细细地抽入,屏息数秒,烟雾环口中浸润着,打一圈,再吐出来,任烟雾弥漫。此情景是我每夜入睡之前,必不可少的功课,惬意的很!

如此之陶醉!此时于我而言,世上恐无有什么诱惑再能与之交换。我犹如身体被麻醉,但灵魂自由的人,之于我身体的任何触动,都不作反应,即使用刀割划,用针刺扎,用金钱美女做诱饵,我心里是明白的,但神经已不再传递信息,我一概不为所动,只是一口口地吐着烟气,三斗下来,在我的自认为中,神仙境界亦不过如此罢尔!

网上有一些关于烟斗的陈词烂调,现摘录于下:

“香烟如妓女,你可以尽情地随意发放;香烟像艳遇,一次性消费,快餐式的味道,且风险较高。”

“雪茄是情人,奢侈昂贵,虽能于人前炫耀,但随着轻烟袅袅飘逝,不免曲终人散的下场。”

“烟斗像太太,一次添置,经久耐用,享用过后,还要费心抚慰一番,并且要仔细照料她一生。”

这等等暗示性的言辞,大多出自烟斗商,为了售卖的目的。且有意无意间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性本能——支配行为的学说发扬了一把;也有一些出自烟斗客,一群“烟草阶级论”者,自以为是地认为抽斗便高人一等,与众不同。很像一帮“土暴发户”们,总在人前炫耀高尔夫用具一般,似乎是“新贵族”的标签,煞是可笑。

在我看来,此上二者俱不明烟斗之真缔,亦未品得烟草的醇蕴所在。其实,烟的实质无非是神经麻醉品而已,就愉悦之感而言,香烟、雪茄或是烟斗并无二致,但是烟斗确可以作为一媒介,成为你进入另一种“境地”的途径。

我所谓的另一种“境地”,既是宗教意义上的“皈依”,且是独自皈依。

我先要声明:我是一个确确实实的无神论者,亦不信世上的任何一种宗教。但这并不妨碍于我渴望这种皈依,并得到只有在“皈依境界”中,才能感触到的,亦是精神中最纯粹的快感。

          P13-P14

序言

这是我的第二本集子,所收入的文章,写得多是些自我感觉,且“良好”的居多,间杂些回忆和生活白描,也多是身历的淡然之迹,并无刻意的杜撰,我向来也不屑于写些耸人听闻的故事或莫测高深的道理。

本书《文者纯粹》之名,取意于《论语》中的“子不语乱、力、怪、神。”

我所写的,是自我的真实情绪,是对生活态度的选择,没有事实的掩饰,没有情感的矫揉造作,所以我的文字可似清泉流淌,不杂而澈,所以纯粹,所以敢于以“文者”自居,以纯粹命名。

我向来对“文以载道”抱有成见,凡欲言“道”者,终逃不了“欺世盗名”的目的。对“小说”我则更是嗤之以鼻,以为多是卖苦力的行为,所图不过是一碗稻粱而已。

虽说文者为“稻粱”而谋,不失为立命的途径,但我并不情愿,一旦“稻粱”负于背上而又过于沉重,那么写字的乐趣将荡然无存,将变成一件索然无味的劳苦工作。想银子的话,不必辛苦地点灯熬夜去码字,可以用别的途径和方式,一样能养活自己,所以我的这本书并不媚世,才能纯粹而精,正所谓无欲则刚,我自是有这份胆量。

我写书虽不为“稻粱”谋,但仍有一己之私,那便是除自我享受“写字”之趣外,亦欲借此书与同道之友神交,分享我的快乐,《易》云:“兑,君子以朋友讲习。”这是一种很纯粹的情感。我在第一本书《大画易语》中,于其首页曾泼墨书“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八字,所蕴的便是这个意图。

我一向注重“精神”的愉悦享受,其高于物质对我的刺激。平时我对身边的人并不奉迎,也不迁就,对无以相“聊”之人更是懒得搭理,对亲朋“劝我向善”则有哭笑不得的无奈,自然是没闲心来解释,所以我宁愿用文字来表达真实情感。

出书恰恰可以成全我的意愿,但凡是与我“方以类聚”之辈,必然能见于书肆而“请”至家中,与我于万里之外完成“臭味相投”的化学反应,其间更能省却了不必要的礼仪麻烦。

《易》云:“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本书仍延续了我固有的风格,是一本图文合集。插图、书法作品较之《大画易语》已多有进步,我所谓的进步指的并非是技巧或水平,而是创作时的情绪更加放松,书画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全在于作者的情绪被蕴涵其间,而被触动心灵的观者一定是作者同类,所以凭一纸之墨便可惺惺相惜。

情绪的超然放松是书画境界中的极致所在,这也是我对蔡邕顶礼膜拜的原因,其“散之”的境界当是我毕生所追求的,这等状态在我的作品中,我自信尚能存在,“浓度”也足以在读者眼中留下烙印。这也是我敢于向责任编辑夸口本书能热卖的原因: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中,与我一般性情的实在是太多了,或者说我的这般性情就是七十年代人的典型代表,所以我的情绪足可以感染这帮人。

在我的《大画易语》中,文字是以半“古文”的笔调构成,而在本书中,我保留了几篇同样风格的作品,以示对购买我第一本书读者的敬意。而纯粹白话文的作品占了本书的大部分篇幅,这到不是我的“堕落”或有意妥协,而是我觉得文体并非重要,关键是能否将情绪流畅的传达出来,这才是文字的灵魂所在。

在很多人看来,我的文字总被“横秋老气”所罩,或言是八十老翁之笔,我之于此事亦是莫名其妙。我作文向来不打腹稿,也非“不忿不启”之为,只是下笔后任凭情感随意飘荡,即不雕琢也无刻意,更无润饰故意之改,只是因为我古书看的多于现代白话,有时便不知不觉中露出了“训诂”习气,不免给人以“乱拽”的印象,此事之于我而言,的确是一个“严重”问题,日后当有所留意。

写到这里,我回览了一遍上面的文字,发现愈发不像一篇序文了,那就权做为一篇杂文来代序吧,反正也没人跟我计较序文之体应当怎样。

从写本序的第一字始,一夜下来,不知不觉中又到了东方见白之刻,眼已渐涩,我也懒得再修改,现在应该洗洗睡了,这一夜因写字而获得的“愉悦快感”是要“洗心退藏于密”的,所以在阳光进屋之前,也应找个地方给收起来,被窝看来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哈、哈!

白日独眠心自醒,黄粱一梦腹已空。嗟!

           江心岛

        乙酉冬日夜作干北京南城大壶酝气斋

后记

本已约定请我的好友作一篇跋,以对此书做一个总结,但考虑朋友对我的认识,终归只能看见我的一张“画皮”而已,并不能把摸准我的骨头,即便写出,亦是应景之作,且多为溢美之辞,夸张之善,这必然与我书名所谓的“纯粹”之道相悖,故此便取消了吹嘘的跋文,仅自作一篇后记来说说我的自认为,或者说是借一篇后记之文,来宣透一下肺腑。

我对写书的态度一如对生活的态度一样,并不甚明确,或者说全是在“感觉”的牵引下,做无目的的,甚至是无意义的行为。所以这本书的前后文章在风格上便多少有些不协调,其实被安排于后面的文章,其写作时间要早于本书前部的散记诸篇,而之所以被编在了后面,是因为我对先写的文章有很多的不满。

不满的原因之一便是“酸”味道过于浓郁,而这味道也确实是酝酿自生活,由写作时的真实情绪所致:因为投资失败,使自己不得不退居厄巷,过上了赋闲在家的生活,舛蹇之难对于所有人都是考验,虽然我是一个精神上的超级“意志坚定”者,但在“居易俟命”的状况下,便或多或少地有些精神飘移。

人在“俟命”阶段,无非有三种状态,其一:沉沦,整日以酒浇愁,或哀唉凄戚,下场便是人见人烦,离死亦不远矣;其二:堕落,这是一般人的作为,但凡能混口吃的,哈吧一下,学学狗的模样以寻得一个新主子的垂怜,也是生存的方式;其三:皈依于一种虚无缥缈的精神境界中,迷醉于匪夷所思的狂热信念里,便会产生一种近似吸毒的幻象,由此达到“灵魂”的超脱,这样一来,精神愉悦便抵消了肉体在“水深火热”中的煎熬。

幸或不幸我也不知道,我选择了第三种,这恐怕是由于我天生便是一个“宗教”狂,我所谓的“宗教”并不是现在社会意义上的形式主义宗教,而是所谓的天生容易被“信念”所桎梏,被自己所暗示,或者用“精神理想主义”来形容则更恰当。

我在蹇难中选择了皈依,便把邵子“富贵在天,功德在己”的箴言高高挂于头顶,将孔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的话揣进了怀里,而每日的一言一行亦尊“安徐而静,柔节先定”的节奏来运行,以此享受程子所谓:“乐天而不兢,内充而不矜”的境界所带来的快感,这样,我的《大壶酝气》、《一枰和气》、《从吾所好》诸篇便应运而生。

但是“快感”这东西有其致命弱点,那便是很难持续它的强度,一旦高潮消退,便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这对我而言也是不能回避,所以有时便会产生忿窒之情,所以不留神的时候,“醇厚洁净”的教诲便忘到了脑后,“刻薄尖酸”之气便油然而生,所以象《贼娼问对》、《抽筋剥骨》等篇的产生也就不可避免了。

好在我本非“酸人”的质地,总能将漂移的“魂魄”再强行按进自己的体壳,且我向来也不愿将自己的“酸气”熏着旁人,尤其是对待身边的人,我更加注意。所以我将“穷酸”的“精神享受”都通通打包收了起来,将其“洗心退藏于密”了,所以我打算写点让人读后快乐的文字,这就是本书前面的“散记”部分,虽然也涵着骂人的对象,但至少是态度平和,且语言幽默,总能让人读后有轻松之悦,这对我而言,亦是大大的进步。

在我的散记中,我对烟、茶、酒、棋等的描述,有人读后会觉得其更加“酸腐”无比,其实并非如此,我于其间所宣扬的,是我的追求,是精神与生活合而为一的享乐主义。在我看来,精神的愉悦与物质的享受必须协调和互补,不如此,不足以为“人”的一生价值,或者说不如此,便是白活了一辈子,若仅按生物进化的原则,以生存为必须,以延续基因为目的,那岂不跟畜生一般。

我向来对仅谋图“基本生活”的人抱有偏见,且骨子里就带有蔑视的成分,看见“俗不可耐”之人,我的第一反应便是逃避,尤其是那些带有善意目的,总想来规劝我的人们,我总有哭笑不得的无奈,也没心思去反驳他们的那些“奇怪”理论,我实在是懒得理他们,所以不辩驳、不解释、不搭理便是我的处世态度,这也在无意间将程颢的《定性篇》理论给贯彻了下去,程颢曰:“所谓定者,无内外,无将迎。”

我的态度坚定,所以在我的亲朋好友和同事及师长眼中,我便成了“怪”人,没把我当“疯子”给处理掉亦是我的万幸,所以我尽量对这干“没文化”的人敬而远之,所以我尽量把自己给藏起来,独享我一个人的快乐,而写字恰恰能满足我的需要,舞动我的“如椽大笔”来宣泄一下情绪,对我而言,是一种能採邃快乐源泉的途径,亦是我写书的动力所在。

虽然说文学及绘画都逃不出“意淫”的形态和宗教的本质,但能于己快乐又能于同道传递愉悦信息,那“意淫”一下也是无仿,且“意淫”亦是“高级生物”的需求所在,比之只有“体淫”的状况,终归是一种文明的进步。

比之现在所有的文学书籍,我不敢夸耀自己于文学上的造诣,但对于形式的把握,我敢说自己是中国“第一”人,自“五四”将中国传统文艺标准摧毁后,到今天亦很少有能将诗文书画抟做一体之人了,“品位”之道则甚无处觅然。我的书仍坚持文章书画并立的原则,这也是我取书名《文者纯粹》的原因,所谓纯粹而精也,自是浑然一体,虽然不敢说到了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已宁”的境界,但本书回归“传统文者”纯粹风骨的情绪还是甚浓郁的。

在我的文章书画中,我更喜欢我的书法,在我的第一本书《大画易语》上市后,从反馈的信息上看,更多的读者是因为我的书法才购买的,此事之于我也是鼓励,故在此书中加大了“墨戏”的份量,相信这本《文者纯粹》能让喜欢我书法作品的读者购有所值。

写到这里,对“市场”的问题是不能回避的,我“精神”无论漂移到何处,亦得面对现在图书是商品的事实,所有读者都是将图书作为“消费品”买来阅读的,所以我必须在书中与“精神同道”交流外,亦须做些讨巧的工作,以求得更加多的读者来分享我的“纯粹”快乐。

老子云“冲气以为和。大道泛兮其可左右。”所以我“虚心”以待读者朋友的反应,亦愿我的这本书顺乎天地人心之自然,归之其所当归之地,合乎泛兮之大道,余心足矣。

另外要说的,是我所珍匿的真情,我仍然会深藏在心中,且在默默中祝福祈愿,我不可能改变任何我力所不能及的局面,所以不伤害我的所爱所亲,之于我而言,已经是我所能做的最大功德,我宁愿默默注视你们,让丝丝恬意润浸我的心田,这已足够,或许这是最好的选择,之于我而言,也是造化之外的所赐,则尤弥之珍贵!

我曾说过“这世界除了残酷便是无聊”,读书写字,是一丝匿于心中的“甜思”,让我在平静中品尝,亦是前世修来的功德,所以我心满意足了,也不想失去这对我而言,是我唯一的纯粹感受。对于我所珍惜的,我必须把持住,不被“纷繁杂乱”的诱惑所左右,以免把这最完美的“珍惜”毁于一错,不亦善哉!

最后,我要说些感谢的话,其并非客套之虚辞,实在是发自肺腑,出于我的内心所蕴,因为一本书的出炉,绝非作者一人之力可为,其间包含了许多人的心血和劳力,我没有太好的方式来回报他们,只能借此以文字来表达我的敬意!

感谢本书责编岳阳老师,感谢我第一本书的责编罗婧文老师,感谢出版社的扈文健老师和魏宾老师及中国作协书记张胜友老师和王克老师,谢谢您们对本书所做的工作!

我还要感谢为本书提供了巨大帮助的张薇女士,没有你的倾力支持,我肯定无力坚持完成本书的写作,衷心感谢你!

再次感谢所有为本书做出巨大帮助的朋友们!           江心岛

       乙酉冬日夜作于北京南城大壶酝气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者纯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江心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37311
开本 32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3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