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地与我--亚洲自然保护伦理/护生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论述亚洲自然保护哲学的富有启发性的文集。

本书如同一次横贯亚洲之旅,将鲜明的基于亚洲地区宗教和哲学信仰的自然保护论述呈现给读者。每篇文章涉及一个特定的国家。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作者阐述各自国家的自然保护观念。我们将了解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犹太教那样的主要宗教如何影响泰国、斯里兰卡、约旦、以色列等不同国家的环保运动,以及它与像蒙古那样的万物有灵论的国家环境保护有何异同。

序言

1975年,一位名叫彼得·辛格的哲学家出版了一本有关动物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人与动物关系的书,书名是《动物解放》。这本书的出版不但在伦理学、哲学和其他领域激起波澜,而且引发了意义深远的社会运动。

人与动物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世界上不同文明和宗教各有其对动物的思考。在现代社会,由于人口数量的大幅增长,也由于工厂式密集饲养动物,以及在科学实验中广泛使用动物和把动物用作娱乐工具等现象的出现,人与动物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人们对人与动物关系问题做出新的思考。《动物解放》就是这一思考的一个结果。而它之所以引入注意和特具影响力,就在于它第一次系统地从伦理的角度,有力地揭示出人对动物的剥削关系,指明人类的“物种歧视”偏见对动物造成的持久伤害。他的书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具有某种深刻的道德含义;而动物的活法,动物的命运,与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密切相关。

从那以后,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在彼得·辛格的功利主义伦理学之外,又出现了动物权利理论和动物福利理论;在世俗的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考量之外,又有神学的动物福利和权利理论。在这个主题下面,人们不仅重新探究和诠释传统;并对以往支配我们行为的道德、法律和文化理念进行反思。新的思考促成了新的观念和态度,并影响行为,引发社会运动、制度变革和新的生活方式。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业已对人类的道德和生活世界产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就是这一历程的一部分:它反映这一历程,同时也参与了这一历程。

何为动物福利?动物权利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讲动物福利?动物权利的根据又在哪里?这些问题听上去似乎有点陌生和遥远,其实距离我们很近。难道我们的生活能够须臾离开动物?难道我们的经验中不是充满了与动物有关的内容?即使我们不曾有意识地思考我们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行为不是依然受到某种动物观念的影响和支配?我们的这些观念和行为不是依然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甚至决定了动物们的命运?仅仅因为这一点,我们就无法置身事外,拒绝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更不能闭起眼睛,无视我们自己对其他动物的责任。

读者们可以透过这套丛书来了解和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这里有关于动物权利问题的哲学思考,也有从日常经验出发对动物问题的探究;有围绕人与动物关系问题展开的道德推理,也有对于人类社会中动物之道德和法律地位的反思;有从伦理学甚至神学方面入手对动物福利和权利观念的思考,也有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动物福利法的介绍和评述,有对动物福利政策和实践方式的简明扼要的阐述。

读者们一定会注意到,这些书的作者在国别、肤色、年龄、性别、宗教信仰、文化传统、教育背景和社会地位等诸多方面迥然不同。共同的关切和目标令他们走到一起:那就是对人类的动物伙伴之命运的深切同情,和为让牝们获得人类的同等道德关切所做的不懈努力。无论这种同情和努力涉及人群的范围有多大,有一点是清楚的,它们超越古今,渊源久远,跨越了不同的文明、宗教、社会和人群。这些正是其生命力所在。

当然,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动物的道德地位问题,也像其他许多棘手的政治、伦理和社会问题一样,既具挑战性,又难获得共识。围绕动物权利思想所进行的论辩就很能够表明此一问题的复杂性。不过,平等而理性的论辩是有意义的。它有助于去除自以为是的态度和傲慢心态,不管这种傲慢态度是来自知识上、道德上还是物种上的优越感。本丛书收入动物权利观点代表人物、哲学家汤姆·睿根(又译雷根)与其批评者卡尔·柯亨合著的《动物权利论争》一书,就是为了让读者在了解相关争论和论点的同时,也了解对棘手的伦理和社会问题进行平等、理性的思考和对话的意义。

本丛书取名“护生文丛”,其意有三。其一,爱护动物,尊重生命,这不只是现代人的主张,也是见于世界上所有伟大文明的传统和实践。“护生”二字正可以表明此一伟大传统的深厚与久远。其二,“护生”传统虽然可以藉诸如动物福利思想或动物权利观念而得到发展,但是“护生”的理念和实践却不会囿于任何一种具体的理论。“护生”是一种伟大的情怀,一种责任意识和超越个体乃至物种之私的善,就是凭借这种伟大的情怀、责任意识和善,古人、今人和后人才能够不断超越一已之私,把爱与道德关切扩展到更广大的范围。其三,“护生”二字首先让人想到佛教的教义,想到佛陀的慈悲胸怀。这种辞源上的联想向我们昭示了一种我们的先人曾经参与创造过的传统以及与之相伴的责任。我们今天正面对并且要担负起同样的责任。

今天的世界,通讯发达,沟通便捷,但是真正富有建设性的交流与合作其实并不易得。编辑和出版这套小小的丛书也是如此。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在编者与著者、译者、版权持有人、出版者和一些关心这一事业的个人和团体之间,有无数次的联络、讨论和意见往还。正是因了所有这些个人和团体的理解、热情、慷慨和远见,这一小套丛书今天才能够顺利同读者们见面。编者在这里却无法一一表达对他(她)们的谢意。首先要感谢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钱永祥先生。他对动物福利与动物权利问题的关切和对该领域前沿问题的了解使编者受益。感谢莽伟时先生。他总是及时地从“亚马逊”网上书店为编者邮购所需要的英文书籍,尽管他所工作的那家世界最大的矿业公司的自然观恐怕与编者的并不相同。感谢梁治平先生,没有人比他为促成和改善这套丛书所花费的精力更多。此外,也要感谢“世界动物保护协会”(WSPA)的苏佩芬女士和“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SPCA)的李博先生。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为编者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帮助。当然,我也要特别感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社长李传敢先生、社长助理张越女士和编辑们,没有他们的耐心和坚定不移的支持,这样一套丛书就不可能面世。

我希望并且相信,这一小套丛书的出版可以引发人们内心深处对于动物以及人与动物关系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莽 萍

2005年初春于北京奥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地与我--亚洲自然保护伦理/护生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维韦卡·梅农//坂元正吉
译者 张卫族//马天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026563
开本 32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058
丛书名
印张 8.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37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wildlife Trust of India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