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能忘却的历史(抗日战争在浙江)
内容
编辑推荐

八一四空战、浴血杭嘉湖、浙东烽火、宁绍之战、灭绝人性的细菌战、浙赣战役……本书记述了浙江抗战的一个个浴火瞬间,60年前那段从遍地烽火到取得胜利的历史,通过这本书传递到你心头,而战争中那些仁人志士在浙江所创造的精神力量却依旧鲜活,将后来的人们带进那些已逝的而又永恒的年代里,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一种昭示。

目录

序  陈永昊

一、八一四空战 /2

二、共赴国难 /5

三、浴血杭嘉湖 /16

四、悲壮的迁移 /31

五、浙西沦陷区的抗战 /38

六、周恩来浙江行 /41

七、宁绍之战 /47

八、沦亡之痛 /57

九、国际大营救 /62

十、浙赣战役 /68

十一、浙东烽火 /74

十二、灭绝人性的细菌战 /84

十三、浙西铁军 /95

十四、军民大反攻 /101

十五、日军四将官在浙毙命 /108

十六、宋殿村受降 /113

编后 /118

试读章节

1938年3月初,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曾山到达平阳,向刘英、粟裕传达了长江局和东南分局的指示:(1)浙江红军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七团队,集中地点为皖南泾县章家渡,部队应及早出发;(2)浙江地理位置重要,原来的游击根据地不能放弃,要留下一些人在浙江继续坚持斗争;(3)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撤销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中共浙江临时省委,待中央批准后转为正式省委。经曾山和刘英、粟裕等同志研究,决定由粟裕率部队去皖南,刘英留浙江主持党的工作。3月18日,粟裕率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共400余人从平阳山门出发,奔赴皖南。部队行经丽水时,国民党省政府主席黄绍该专程从金华赶来,在丽水碧湖镇与粟裕会面,检阅了部队,发给部队军衣、子弹,还发表了团结抗日的讲话。4月18日,部队到达安徽歙县,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粟裕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

抗战初期,中共浙江党组织较为弱小,全省仅有党员400余人。为了适应抗日救亡的新形势,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及其下属党组织积极恢复和壮大党的力量。驻南京的中共中央代表团、长江局和东南分局,以及南京、上海、武汉的八路军办事处和各地的新四军办事处,也陆续派遣从国民党监狱中释放的共产党员来浙江工作,建立组织,发展党员。1937年9月,曾任中共上海局宣传部长的朱镜我在宁波建立了“临时特支”(后改为中共浙东临时特委);11月,徐洁身、张三扬、张崇文、邢子陶等在杭州皮市巷成立了中共浙江省临时工作委员会(后迁金华),徐洁身任书记;次年2月,改为中共浙江省工作委员会,由东南分局派来的顾玉良任书记。省工委(临工委)共建立10个县级党组织。

在国共合作抗日的新形势下,为切实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加强对分属不同系统的浙江各地党组织的领导,成立统一的中共浙江省委已是十分必要。1938年5月,根据东南分局的指示,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中共浙江省工作委员会同时撤销,成立了全省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共浙江临时省委,由刘英任书记,汪光焕、谢文清、赖大超、顾玉良任常委,龙跃、林辉山、张麒麟、陈昌会为委员。

P8-9

序言

浙江是抗日战争中受日本侵略者残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日军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政治上的残暴统治,经济上的无耻洗劫,文化上的奴化教育,军事上的血腥屠杀,使敌占区成为人间地狱。铁蹄所至,生灵涂炭;屠刀指处,尸骨成山。虽然60多年已经过去,但是当年日本侵略者的罪证依然到处可见:武义县城滨江广场只剩半截的大烟囱,是日军当年建立的“华中矿业公司武义矿业所发电厂”掠夺萤石矿的遗物,也是日本侵略者对我经济掠夺的“耻辱柱”。各地留存的慰安所遗址,依稀还回荡着恶魔的狞笑,让历史见证人性泯灭、兽性大发的侵略者的鲜廉寡耻。每一个被迫使用过“良民证”的中国人,在心灵最深处感受到了做“亡国奴”的凄绝!而更令人发指的是,侵华日军竞违背国际公约,对包括浙江在内的中国广大地区实行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给受害地区造成严重的疫病灾难。鼠疫流行,夺去无辜民众的生命,更给活着的人罩下了恐怖的阴影。大量皮肤炭疽病人身心的创伤终生难愈,承受着绵绵无绝的痛苦折磨。

暴行与反抗同在,屈辱和光荣并存。浙江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在这场全民族的英勇抗战中,浙江军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要的贡献。面对入侵,他们没有退缩,没有犹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不可战胜的民族气节和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流传千古的大合唱!

中国共产党作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为抗战写下了最光辉的篇章。1938年3月,陈毅司令在开化铿锵有力的话语,透过历史的时空,仍然在我们耳畔回响:“日本鬼子不是光靠口号就能吓跑的,只能靠我们大家齐心协力把他们赶走!中华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莫道浮云终遮日,严冬过后综春蕾!”

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受到主张抗战的国民政府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蛾等人的欢迎。国共合作在浙江形成。浙江军民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不阿党派、团体捐弃旧怨,共赴国难。每个战役都给了侵略者沉重的教训。八载春秋,浙江儿女以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慷慨赴死的奉献精神,同仇敌忾的团结精神,不屈不挠的自强精神,无私无畏的国际主义精神。他们的丰功伟绩,树起了中华民族血染的丰碑。

浙江是中国空军首战告捷的发生地。1937年8月14日,以高志航为代表的空中健儿,用薄弱的兵力痛歼日本强劲的空军大队,战果辉煌。雄鹰击长空,豪情满乾坤。

浙江的抗战也是祖国各地人民和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民众的共同斗争。台湾籍著名爱国人士李友邦1939年2月22日在金华建立“台湾义勇队”。这是散居于祖国各地的台湾同胞创立的抗日救亡组织,他们以浙江为主要活动基地,进行抗日宣传、瓦解敌军工作,并派医生到浙东前线,为新四军输送医疗器械和药品。而李友邦的夫人则是杭州姑娘严秀峰,抗战爆发时她才17岁。这个“为父母所钟爱的独生女”,“效法花木兰”,“参战报国”,“投向危险的战争中”。浙江儿女也发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拯救美军飞行员和英军俘虏的光辉事迹,60多年来一直为世界人民所传颂,也让浙江人民引以自豪。

浙江的知识分子,作为群体形象,在抗战中同样铁骨铮铮,肩担大义,笔写血性。“苟安的幻想在凶残的三光政策下面粉碎”(夏衍:《忆江南》),或以笔为枪,或投笔从戎,或在烽火连天的环境中另辟战场,进行着一场场看不见硝烟的特殊战争。“当时抗战是压倒一切的力量,在抗战洪流中,浙江文人都把国家民族的尊严放在第一位,其作品都有强烈的主旋律色彩”(陈子善教授语)。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优秀文人处世不乱的泰然和从容赴难的勇气。

背负着“国仇家恨”的郁达夫,发表了大量抗日诗文,最后被日本宪兵杀害在苏门答腊岛。冯雪峰在牢狱之中仍坚持宣传抗日思想。茅盾在香港主持《文艺阵地》,团结了一大批抗日作家。丰子恺的“缘缘堂”被炸,满腔怒火转化为用散文和漫画的形式表达抗日的意志:“我们中华民族因暴寇的侵略而遭困难,就好比一个健全的身躯受病菌的侵害而患大病。一切救亡工作就好比是剧药,针灸,和刀圭,文艺当然也如此。我们要以笔代舌,而呐喊‘抗敌救国’!我们要以笔当刀,而在文艺阵地上冲锋杀敌。”(。丰子恺:《粥饭与药石》)

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率校西迁,流亡5个省,行程2500公里,在日军狂轰滥炸、生活异常艰辛的情况下,坚持“求是”校训,成果卓著。浙大师生在祖国的大西南宣传持久抗战的思想,播撒现代科学知识的种子。这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史称“文军长征”。

浙江图书馆馆长陈训慈,为了保护黄河以南仅剩一部的文澜阁《四库全书》不受敌人的疯狂掠夺和破坏,变卖家产,冒着生命危险,将它们迁往大后方。当日本“占领地区图书文献接收委员会”匆匆赶来寻找《四库全书》时,只能哀叹好梦成空。

“钱塘江大桥之父”茅以升建造了“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和主持施工的较大的近代化桥梁”,淞沪会战之际通车。3个月后,为了抗战的需要,他标示了钱塘江大桥所有的致命点,由中国军队自行炸毁。茅以升“就像亲手掐死自己的儿子”一样挥泪断通途。一天后,杭州沦陷。炸桥的当晚,茅以升写下了掷地有声的8个大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八年抗战,浙江军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最终和坚持抗战的全国人民一道,和反法西斯的世界人民一道,赢得了胜利。富阳宋殿村的受降厅,定格了昔日耀武扬威的日本侵略者耷拉着脑袋向正义和英勇的浙江军民投降的瞬间。喜庆的爆竹宣告了我们民族的浴火重生。抗战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的百年衰败沉沦自兹扭转,古老中国自此走向民族的独立和自强。

历史上的朵朵浪花就其自身而言,都是短暂的。今天回头看八年抗战,似乎也会有“弹指一挥间”之感。但是,历史的长河却奔流不息,它不能被忘却。

它不能被忘却,是因为日本的右翼势力拒不认罪,近来表现更为猖獗,日本的内阁大臣顽固地前往靖国神社为战犯招魂,右翼编写的教科书蓄意对年轻一代进行误导。“为了防止历史的罪行再度发生,我们必须记住过去发生的事情”,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它不能被忘却,是因为在抗日战争中,先辈用鲜血和信念铸造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更为丰富的内涵。今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就是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共创中华民族如诗如画的美好未来。

它不能被忘却,是因为抗战的历史是向我们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珍贵素材。只有牢记战争的酷烈,才能感悟和平的可贵及其来之不易。铭记历史,不仅仅为了了解真相,更是为了期盼和平、维护和平。回顾抗日战争和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放眼当今世界的现实与未来,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中国人才会有尊严,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为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贡献。我们决不能辜负抗日英烈流血牺牲换来的成果,抓紧每一个弥足珍贵的发展时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省党史学会、省历史学会、省新四军研究会、省图书馆学会、省档案学会等相关省级学会,编著了这本反映抗日战争在浙江的小册子,旨在重温这段既凝重、悲怆而又激昂、壮烈的历史,讴歌在不同战线为保卫祖国而英勇奋斗的志士仁人。它图文并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浙江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极好教材,因此乐于为序。                    2005年7月28日

(作者现任: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能忘却的历史(抗日战争在浙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连晓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31205
开本 16开
页数 1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600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5.06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5
177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