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致森林/零距离名家笔下的灵性文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集了中外百位优秀作家的百篇关于草木主题的精彩散文。这些散文语言简朴,富有灵性,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与热爱之情。收入本书的散文都是这方面最为优秀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美文”。相信,本书不仅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还给人以精神的陶冶,情感的熏陶。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是成长中人生教育的重要一环;对于成年人而言,也可以相互勉励,相互慰藉。

内容推荐

一套荟萃中外现当代名家散文精华之作的“零距离”散文系列丛书,近日由学林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共分两辑十卷。第一辑“社会编”,包括:致父母、致师长、致爱人、致孩子、致友人五卷;第二辑“自然编”,包括致高山、致大海、致森林、致小鸟、致故乡五卷。整套丛书以中国现当代的名家名作为主,兼顾新锐佳作,同时还收入部分外国名家的作品,在时间跨度上达到了一百年。本书是其中的致森林一书。

目录

现代作家

丰子恺/黄山松

任大星/菜园里的大枣树

冰心/樱花赞

许地山/落花生

孙犁/采蒲台的苇

李广田/花潮

吴伯箫/菜园小记

陆蠡/囚绿记

茅盾/白杨礼赞

郁风/我来不待桂花迟

季羡林/神奇的丝瓜

洛夫/一朵午荷

徐蔚南/快阁的紫藤花

郭沫若/银杏

雷加/火烧林

当代作家

王宗仁/树上的树

王彬/五柳

文曙/飘逝的香魂

方叶/走进格氏栲林

石英/呼伦贝尔的梦幻

东风/“植物社会学”侃

史小溪/独树

史铁生/老海棠树

老湖/老家植物志

托娅/芦荟情结

曲近/西北偏北的白桦林

朱谷忠/梅林村探梅

乔洪涛/芦苇

伊人/十朵小雏菊

刘长春/亚斯亚纳波利亚纳的森林

刘征泰/竹思

刘亮程/树会记住许多事

刘醒龙/走向胡杨

齐明达/院里的树们

孙见喜/跪拜胡杨

玛拉沁夫/茶花·春天

严阵/水仙

苏童/三棵树

杨羽仪/金茶花

李木生/枣庄青檀

吴冠中/老树

张立勤/树中的女人

张守仁/俄罗斯白桦林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

张爱华/花的往事

范超/苹果史:会通派的几缕芳香

金丽藻/红蔷薇

周同宾/岁月深处的豆类

周佩红/绿色之旅

庞天舒/昭君的草原

郑云云/大地选择了茶林

宗璞/燕园树寻

赵大年/看绿

赵玫/我的树

赵建英/沙尘暴

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铁凝/草戒指

笑天/那树

徐刚/森林的历程

徐晓杭/山核桃

高定存/风水是一棵树

郭雪波/哈德的柽柳

凌可新/成全一棵树

凌仕江/圣地的花

黄开林/老树

萧复兴/那片林子没有了

董月玲/怀想那片森林

谢云/苦苦的苦楝

楚楚/草原自己的事

赖祥毅/梦里杜鹃

廖华歌/红了樱桃

谭庆禄/盲老人和他的植物园

潘岳/托起草原

外国作家

[法国]卢梭/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波兰]伊瓦什凯维奇/草莓

[法国]米什莱/枫丹白露森林

[英国]米尔恩/橘颂

[阿尔巴尼亚]米吉安尼/樱桃

[智利]米斯特拉尔/巨人柱与王椰树

[黎巴嫩]纪伯伦/虚荣的紫罗兰

[日本]佐多稻子/谈花

[南斯拉夫]沃朗兹/铃兰花

[苏联]怕乌斯多夫斯基/沃罗涅日的夏天

[巴勒斯坦]哈提卜/是自然造化,抑或丹青刺绣

[日本]神尾久义/花前自愧

[日本]壶井荣/报春花·蒲公英

[智利]聂鲁达/归来的温馨

[俄国]屠格涅夫/树林和草原

[美国]斯坦贝克/巨人树

[美国]蒂尔/玉蜀黍风

[德国]黑塞/树木

[英国]福斯特/我的林园

[日本]德富芦花/自然与人生

试读章节

黄 山 松

没有到过黄山之前,常常听人说黄山的松树有特色。特色是什么呢?听别人描摹,总不得要领。所谓“黄山松”,一向在我脑际留下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已。这次我亲自上黄山,亲眼看到黄山松,这概念方才明确起来。据我所看到的,黄山松有三种特色:  

第一,黄山的松树大都生在石上。虽然也有生在较平的地上的,然而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的。我的黄山诗中有一句:“苍松石上生。”石上生,原是诗中的话;散文中说,该是石罅生,或石缝生。石头如果是囫囵的,上面总长不出松树来;一定有一条缝,松树才能扎根在石缝里。石缝里有没有养料呢?我觉得很奇怪。生物学家一定有科学的解说;我却只有臆测:《本草纲目》里有一种药叫做“石髓”。李时珍说:“《列仙传》言邛疏煮石髓。”可知石头也有养分。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摇曳着,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这样看来,黄山的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的。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

第二个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大都向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极少有向上生的。一般树枝,绝大多数是向上生的,除非柳条挂下去;然而柳条是软弱的,地心吸力强迫它挂下去,不是它自己发心向下挂的。黄山松的枝条挺秀坚劲,然而绝大多数像电线木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像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黄山松更有一种奇特的姿态: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的枝条就全部向空中生长,靠岩壁的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这姿态就很奇特,好像一个很疏的木梳,又像学习的“习”字。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

第三个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狮子林附近有一株松树。叫做“团结松”。五六根枝条从近根的地方生出来,密切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到了高处才向四面分散,长出松针来;因此这一束树枝就变成了树干,形似希腊殿堂的一种柱子。我谛视这树干,想像它们初生时的状态:五六根枝条怎么会合伙呢?大概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风吹、雨打和雪压,所以生成这个样子。如今这株团结松已经长得很粗、很高。我伸手摸摸它的树干,觉得像铁铸的一般。即使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也动弹它不了。

更有团结力强得不可思议的松树呢: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叫做“蒲团松”。这株松树长在山间的一小块平坡上,前面的砂土上筑着石围墙,足见这株树是一向被人重视的。树干不很高,不过一二丈,粗细不过合抱光景。上面的枝条向四面八方水平放射,每根都伸得极长,足有树干的高度的两倍。这就是说:全体像个“丁”字,但上面一划的长度大约相当于下面一直的长度的四倍。这一划上面长着丛密的松针,软绵绵的好像一个大蒲团,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靠近山的一面的枝条,梢头略微向下。下面正好有一个小阜,和枝条的梢头相距不过一二尺。人要坐这蒲团,可以走到这小阜上,攀着枝条,慢慢地爬上去。陪我上山的向导告诉我:“上面可以睡觉的,同沙发床一样。”我不愿坐轿,单请一个向导和一个服务员陪伴着,步行上山,两腿走得相当吃力了,很想爬到这蒲团上去睡一觉;然而我们这一天要上光明顶,赴狮子林,前程远大,不宜耽搁:只得想像地在这蒲团上坐坐,躺躺,就鼓起干劲,向光明顶迈步前进了。

P3-5

序言

情感,是人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包括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关系,是人因为客体满足了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源于欲,生于感,至于情,甚至渗入了理。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或追求某种社会性目标的过程中被诱发出来的带理性的情感经验,形成人的社会性情感,具体表现为推己及人,即能把情感移向社会,推广到社会。古往今来,人们对于自然界,对于人类社会,产生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情感,这些情感又具有共通性,甚至模式。

抒情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主要动因。刘勰《文心雕龙》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发而为文,则可以咏,可以觞,可以兴观群怨,从而产生了我国文学史上许多著名的篇章。成功的作品在于能以新颖的方式表达出独特的情感,相比较于小说、戏剧、诗歌,散文是最适合抒发情感的文体。今天,当我们面对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面对冰心的《寄小读者》、巴金的《怀念萧珊》、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等文章时,总能感觉到这些优秀的散文都以其各自的方式和饱含的情感打动着我们的心。

因此,我们策划组织了这套“零距离——名家笔下的灵性文字”大型散文系列丛书,以大致相同的描述对象将作家们特色各异的情感表述分门别类,以期传达出人类对于自然界、对于人类社会不同事物的情感,也可用以比较面对同一客体时各位作家不同的情感表达与写作风格。

“零距离”散文系列丛书共分两编十卷,三百万字,其中“社会编”包括《致父母》、《致师长》、《致爱人》、《致友人》、《致孩子》五卷;“自然编”包括《致大海》、《致高山》、《致森林》、《致小鸟》、《致故乡》五卷。在每一卷题材的划分上,我们都作了较大的延伸,如《致大海》,除了大海,还吾有江、河、湖、潭、溪,只要和水联系在一起就一并收入。再如《致爱人》,爱人不单指夫妻双方,还包括恋人、情人。在每一卷的具体内容选择上,我们不仅考虑作家的代表性,还考虑所写对象的多样性,比如《致小鸟》,我们尽可能地实现百位作家写百篇动物。同样,在《致大海》、《致高山》等卷中也大致体现了这样的想法。

我们提倡作家写灵性散文,其核心就是作家要用简练朴实的语言来书写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与热爱。收入本丛书的散文都是这方面最为优秀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美文”——一种人们之间相互传达情感的特殊文体。我们相信,它不仅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还给人以精神的陶冶,情感的熏陶。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是成长中人生教育的重要一环;对于成年人而言,也可以相互勉励,相互慰藉。文学一直在发展,而人类的情感却永恒。我们希望,本丛书所传达的美好情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我们也希望,永恒和共通的人类情感能使本丛书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致森林/零距离名家笔下的灵性文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红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01028
开本 32开
页数 3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6
丛书名
印张 12.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