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医东渐与文化调适
内容
编辑推荐

  明清、特别是晚以来的西学东渐,使古老的中国发生旷古未有的巨变,其中,西方近现代医学的输入,起到了极为独特而巨大的作用。有鉴于此,何小莲博士对这一过程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研究,全面解剖了这一过程,如西医传入的历史背景、传入的过程、对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和教育制度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制度、思想文化乃至政治生活的影响等等,以及中国社会在接纳这一异质文化时,如何调整固有的文化传统的问题。这些都是以前的研究著作所忽略的。本书即何小莲博士研究工作的结晶,曾得到著名学者熊月之、姜义华的高度评价,是近年来这一领域的杰作。本书还配有相当数量的历史图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目录

序言

引 言

一 西医东渐与文化调适

二 资料与先行研究

三 医学传教的思想史意义

第一章 与基督教同行:西医东渐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 明末清初的西医东传

二 新教崛起及“医学传教”之理念基础

三 19世纪:新教和科学的世纪

第二章 19世纪新教医学活动的时空透析

一 1807—1842:岭南地区

1.马礼逊时期医药传教事业的开拓

2.伯驾眼科医院的开设

3.中国医务传道会的成立

二 1843—1860:东南沿海通商口岸

1.新开口岸城下的医学传教

2.港粤医学传教的新态势

三 医学传教在全国范围的推进

四 传播与影响:自下而上的路径和地域性差异

第三章 西医医疗空间的确立及近代意识的拓展

一 从“医家”到“医院”:医疗空间的转换

二 教会医院的示范效应

三教会医院与人道主义

四 以医院为中心的医学研究

第四章 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

一 公共卫生的沼泽地:前近代时期的中国

二传教士:公共卫生事业的前驱

三 社会痼疾的诊治

四 舆论及影响

五 政府的进步与合作

第五章 职业门槛与近代西医教育

一近代医学教育起步:从招收生徒到学校教育

二 教会医学校的挑战

三 官方医学教育的初步体制化

四 女医者

五 医生:职业化趋势与地位

第六章 传教士关于西医知识体系的译介

一 合信与早期西医著作的系统译述

二德贞、嘉约翰等传教医师的贡献

三 中国学者的参与及影响

四 医学名词的翻译与统一

第七章 从西医到西学:医学观念与思想变迁

一 西医东渐中异质文明的交接

1.两个系统,两种文明

2.从文化冲突到政治冲突

二 西医的文化穿透力剖析

1.“治病”与“攻心”

2.知识界的反应

3.中医界的反思与内省

三 思想界科学观的演变

1.医学传播与器物科学观之形成及影响

2.“医学救国”:维新思想家启蒙与救亡的双重使命

附录一 1807—1911年各阶段新教传教医师在华医务工作情况简表

附录二 参考与征引文献

附录三 外国人名对照表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医东渐与文化调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小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543922
开本 32开
页数 3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092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1
14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3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