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兰花古籍撷萃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人深爱着兰花、栽培着兰花,自然地会把兰花感应到自己的心灵里,打从大圣人孔子在归家路上见香兰独茂在隐谷间的情景就发出“兰当为王者香”的慨叹。在我国的诸种花卉中,也以兰花的历史文化最为厚重。本书从如此厚重、光辉灿烂、丰富多彩的中国兰花的历史文化中,编选了《第一香笔记》、《兰蕙镜》、《艺兰四说》和《艺兰秘诀》等四册较有代表性的兰花古籍,让广大兰友了解古人怎样养兰、怎样鉴别兰花品种等。在书中许多方面的内容都蕴蓄着原汁原味的知识。

内容推荐

我们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文明优秀。打从大圣人孔子在归家路上见香兰独茂在隐谷间的情景而发出“兰当为王者香”的慨叹之后,接着又有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在《离骚》里“纫秋兰以为佩”等许多对兰的赞美之辞。中国人深爱着兰花、栽培着兰花,自然地会把兰花感应到自己的心灵里,和她们能有说不完的话,所以有了文人兰,有了《第一香笔记》、《兰蕙镜》、《艺兰四说》等兰花古籍。本书将此奉献给广大读者,让读者了解古人怎样养兰、怎样鉴别兰花品种等。

目录

前言

第一香笔记 朱克柔原著

 《第一香笔记》特色点评

——集古人养兰赏兰之大成的兰书

兰蕙镜  屠用宁原著

 《兰蕙镜》特色点评

——“镜子”一照心自明

艺兰四说 杜筱舫原著

 《艺兰四说》特色点评

——实用是《艺兰四说》一书的撰写实旨

艺兰秘诀 清芬室主人原著

 《艺兰秘诀》特色点评

——《艺兰秘诀》是一册充满新意的古兰著

附录l:图解肖山沈沛霖先生分载蕙蕊头形八法

附录2:兰蕙花品鉴赏名词图解

试读章节

真正花品高的兰,每盆有花一二十朵,朵朵迎面而开,称为“同心”。花以出得自然的为上品。花在透壳时如把它们的三边遮掩,只留一面向阳,能使花朵朵迎面,但必须要花梗高的品种才行,就像蕙花的“转柁”那样,否则人工也无能为力。

入品的兰花无可指摘,但叶也应当有讲究:叶短花高为上、细叶次之,如果是长阔大叶必须在近芦头的基部紧细,才有婀娜、纤秀的美感,美人和芳草同样是一种审美方式。

花梗要以出5~6寸长即15~20厘米以上的为好,高而秀美有“不与众草为伍”的感受。

蜜蜂探花都是大腿放在花间,非常自在,惟独对兰花却是弯腰躬背地进入,这说明连昆虫也知道兰的尊贵啊!

于若瀛说:“一茎一花的称兰,宜兴山中特多,南京、杭州都有,虽不足以称贵,但香气实在可人,适合盆栽。至于被今人重视的建兰其实是蕙,我见古人所画的兰完全不是那样。”

苏州有一位姓戈的读书人据说曾经种过,那叶又细又长,比兴兰(春兰)稍粗,开出来的几朵花比平常所见的兰要大,香气也要浓重得多,且花期有一个月之多,跟马远所画的兰非常相像。戈先生说:“这兰从别地而来,今天仍种着,开花时要广泛搜集这种春兰中的极品。”

“兰紫梗青花的推为上品;青梗青花的次之;紫梗紫花的又次之;其余的不能入品。”这是《花史》中指建兰的说法。

常熟有万氏始种的万氏水仙,它花大、瓣阔、三萼微长,二花瓣如鸡头壳分成对半状,花色带黄,苞壳白绿,这是春兰的高品。

兰的品位应高于蕙,但人们反而不太重视兰,而对蕙却要千方百计、争先恐后去设法得到。由于佳种难得而使人们心理上变得复杂,有赌自己目力的、有固执地坚持自己看法的、有互相间议论长短的……深思这些,实在都是于事无补的空话而已。兰能够入品的实在也不容易,如果培养得好,可以开花不断,它不会比蕙难以起花,所以栽蕙比不上植兰好。选择可以入品的或者次一点的兰,只要能尽心地养护,种上五六年使之繁茂,每盆十几莛花开放在和煦的春风中,满座生香,心中该有多么快乐!

P19

序言

明朝人余同麓的咏兰诗中有“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的诗句。我想这个许多的“香”,应不只是指香味香气的“香”,还应是包括兰花的历史文化之“香”,即史香、文化香。人性的弱点之一是有时有所爱就有所偏,一旦偏爱了,就会说出不符合实际的话来。友人从京来,说是京中每有爱梅花者,常说梅花在主产我国的诸多花卉中,其历史文化是最丰厚的;友人从洛阳来,又说洛中每有爱牡丹者,常说牡丹在主产我国的诸多花卉中,其历史文化最丰富。他们爱梅花、爱牡丹,爱之所至,关注至深,乃有如上的结论。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又去考察过主产于我国的国兰的历史文化。其实,只要略为考察一下,就可知道,在主产于我国的诸多花卉中,历史文化最为厚重的应该是兰花。拿这几种花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所出的专著来说,据1990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由花卉界泰斗陈俊愉、程绪珂先生主编的《中国花经》所载,我们即可看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牡丹的专著有宋人仲休的《越中牡丹花品》等9册,梅花的专著有宋人张铉的《梅品》等7册,而兰花的专著则有宋人赵时庚的《金漳兰谱》等多达17册。至于建国后这几种花卉专著的多少,更是有目共睹,牡丹、梅花的专著虽然不少,但怎及得兰花的书多达数百种,令人目不暇接!更不用说兰花的杂志和文章了,兰花的当代文化更是厚重非常。再说历史上有关兰花的诗词书画工艺品,在我国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多、覆盖面之广,也是其他主产我国的诸多花卉所不能企及的。

我国兰花的历史文化来头也大,其涵盖来自联合国评定的人类历史文化名人、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国最早的伟大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试问,有哪种花的历史文化有如此显赫的来头。其源者盛大,其流也必浩荡。笔者是爱兰的,但笔者不至于爱屋及乌。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实事求是地说,在主产我国的诸种花卉中,应是以国兰的历史文化最为厚重。

如此厚重、光辉灿烂、丰富多彩的中国兰花的历史文化,在我们这一代能否得到发扬光大,这就要看当代我国兰界诸君了。

弘扬我国兰花的历史文化,其中主要的一项工作是对兰花古籍的整理。这方面近年来已有人潜心于此,做出了一些成绩,这是可喜的。近日,笔者又接到浙江莫磊先生寄来的清人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清人屠用宁的《兰蕙镜》、清人杜筱舫的《艺兰四说》和民国初清芬室主人的《艺兰秘诀》等四种甚有影响的兰花古籍的校订、注释、今译、点评文稿。厚厚的一大叠,真令笔者大喜过望。与莫磊先生相交多年,近来很少与他联系,也较少有他的音讯,还记挂着他的贵体康复否,殊不知他是以耐得了寂寞、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潜心于兰花古籍的整理工作。这厚厚的一大叠,不知道费了他多少心血!对此,作为爱兰人的我,作为爱好兰花历史文化的我,是由衷地敬佩的。整理兰花历史文化,就是需要莫磊先生这一类的人。有眼光、有学识、有涵养、有毅力,才能做好这一工作,莫磊先生正是这样的人。这在当今热热热闹闹,沸沸扬扬,追追逐逐。急急匆匆的兰界中是颇为难得的。据说莫磊先生在做好这四卷的兰花古籍整理后,还将继续于其他兰花古籍的整理和古今兰人兰事的轶事趣闻的勾沉菟集。看来他更像是一位专心致志、勤奋勉力的矿工,他将在兰花古今文化这座丰富而宝贵的矿藏中,不时给我们发掘出珍贵的东西,为我国已繁荣昌盛的兰花事业垫下更坚实的根基。有感于莫先生的爱兰敬业的精神,是为之序。

刘清涌

时在乙酉之冬于穗市洛溪裕景之东兰石书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兰花古籍撷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莫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842078
开本 32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家庭家居-宠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S682.31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4:4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