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向孙子学竞争/蓝狮子财经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我们人类社会中,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其现在的状况是自己过去竞争的结果,其未来乃至结局,也完全依赖自己现在及今后的竞争能力而定——这就是竞争。中国唯一的将军级EMBA将在这里向企业家解读天下第一兵书,教你向孙子学竞争!

目录

《孙子兵法》与竞争战略(代序)[1]

上兵伐谋战略制胜[1]

--依靠战略制胜

见微知著胜于易胜[15]

--远见胜于短见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1]

--"知道"是个过程

成败兴亡全在民心[47]

--水能载舟覆舟

杂于利害权衡利弊[63]

--利害共于一体

明察情理因利谋势[79]

--用"势"推动局面

驾驭局势掌握主动[95]

--主动权是"生命"

神兵无诀随机应变[107]

--胜算全靠权变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121]

--"死角"才是方向

识别要害避实击虚[135]

--庖丁虚处解牛

得师者王得友者霸[149]

--成功在于帮扶

千秋大业文化制胜[161]

--无形之力最大

盛极易衰成功防败[175]

--盛衰还在自己

后记[187]

试读章节

隆中对的故事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群雄割据,天下大乱。汉室后裔刘备胸怀复兴的雄心,广揽人才,组织军队,加入了统一天下的竞争行列,但屡战屡败,无奈投靠了荆州的刘表,住在新野,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此时一位叫徐庶的名士去见刘备,刘备很尊重他,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说此人可以帮助他实现光复汉室的大业。为此,刘备亲临茅庐去拜访诸葛亮,连续去了三次才见到。

进屋落座后,刘备屏退随行人员,对诸葛亮说:“汉朝这座大厦摇摇欲坠,皇上出逃,蒙受屈辱,一些人心怀叵测,篡权窃国。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和能力,就想匡扶汉室,伸张大义于天下,结果连遭失败,以至于落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然而,我复兴汉室的初衷仍然坚定不移,特来向先生您请教。”

诸葛亮说:“自董卓专权以来,天下豪杰纷纷起兵,割据州郡,拥兵相斗。曹操与袁绍这两股势力相比,无论在名声、兵力方面,曹操都不足以与袁绍相提并论,然而曹操最终战胜了袁绍,这种以弱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仅是曹操抓住了有利战机,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曹操战略上的高明。现在曹操已拥兵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依您目前的状况是不能与他争强斗胜的。

“东吴(当时孙权政权占据今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通称东吴、江东)在孙权的父亲、哥哥和他几代人的经营下,目前已是人才济济,百姓拥戴,而且江东一带北有长江天险,东临大海,易守难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您只能与他结盟共同对抗曹操,而不能谋取他。

“荆州(当时荆州含今河南南部和湖北、湖南二省,以及贵州、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北靠汉水、沔水流域,向南直达大海的广大地区有丰富的人力、财力资源,向东通过长江可直抵江苏、浙江,向西可以贯通重庆和四川。如此能够问鼎天下的战略要地,因刘表的无能,没法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正是老天爷用来帮助您成就事业的一份厚礼,不知您意下如何?  “益州(当时的益州含今重庆、四川全部以及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部分地区)地理险要,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昔日高祖刘邦凭借它成就了帝业。但现在益州牧刘璋糊涂懦弱,张鲁又在汉中割据,威胁刘璋。这些人与其说是在领导,不如说是在肆意蹂躏一个民殷国富的地方,因此,当地百姓都盼望来一个贤明的领导人。

“您是汉室的后裔,信用和道义都闻名天下,而且您又如饥似渴地招揽英雄,思慕人才,如果能同时拥有荆州、益州这两个地区,就扼守了夺取天下的要冲。然后向西与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向南安抚好夷、越各族,对外与孙权缔结盟约,对内修明政治,持重待机。

“等到天下形势一旦有利,就可分兵两路北伐:命一上将率荆州之军直取南阳、洛阳,您亲率益州大军北出秦川。如果真能做到这些,汉室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引例评析

以上是《三国志》一书中所载的“隆中对”,亦称“草庐对”。

结合历史事实我们看到,刘备的事业以三顾茅庐为分水岭,之前居无定所,寄人篱下,苦没有少吃,劲没有少使,但处处被动,险象环生,几近灭亡;之后与孙权联合,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又乘势一举占据了荆州、益州,形成了与曹操、孙权鼎立天下的局面。

人才基本上还是原先的人才,战将也基本上还是原先的战将,所以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在于执行了诸葛亮提出的正确战略方针,这个战略方针的具体内容是:

在力量布势上,占据荆州、益州两个战略要地;

在内政外交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联合起来对抗曹操;

在作战方案上,等待机会成熟,集中主力出秦川,一部分兵力出宛洛,消灭曹操,统一天下。

非常可惜的是,在占据荆州、益州以后的发展中,刘备在外交方面意气用事,与孙权交恶,这个正确的战略方针没有得到完全的贯彻,以致有了后来的挫折与失败。P3-4

序言

《孙子兵法》与竞争战略

(代序)

《孙子兵法》是我们国家两千多年前一个叫孙武的人写的兵书。古人有这么两句话:“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意思是,孙子以前的兵书,《孙子兵法》全都包含了;孙子以后的兵书,仍都在《孙子兵法》的范围以内。这两句话,基本概括了后世人对《孙子兵法》的评价。

我国历史上一些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包括一些文学家对《孙子兵法》都有很独到、很深刻的研究,也有很成功的运用。真正把《孙子兵法》用得好的,不一定都是军事家,也不全是在战场上。可以这样讲,历史上所有成功的帝王都是运用《孙子兵法》的大家。举一个比较近代的例子,这些年清朝的电视剧很多,康熙就是一个研究和运用《孙子兵法》的大家。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北方的游牧民族能骑善射,在冷兵器时代有很强的战斗力,他们经常南侵,对南方的农耕民族形成巨大的威胁。为了对付这些威胁,内地政权除了打仗外,还采取了“和亲”的办法,皇帝把女儿或其他漂亮的女人嫁过去,结成亲戚,就不要再打仗了。最早采取这个办法可能是在汉朝,一直到了清朝还在使用,康熙不是将女儿嫁给了葛尔丹吗!然而历史证明这种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仗还是照样在打。《孙子兵法》有一个著名的观点:“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康熙积极推动藏传佛教在蒙古的传播,他将呼和浩特的“大召寺”作为自己的家庙。佛教传到蒙古以后,那儿整个文化都发生了变化,仗自然就不打了。康熙做的这项工作很有成效,到现在北方的几个民族之问相处都非常好。

历史上,《孙子兵法》最先传到日本。在唐朝的时候,一个日本学者在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留学19年,将《孙子兵法》带回了日本。日本人推崇《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的兵学“鼻祖”。

两百多年前,《孙子兵法》传到了欧洲。有人考证是从日本传去的。据说拿破仑经常阅读《孙子兵法》。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的皇帝威廉,战败之后读到《孙子兵法》,非常感慨:我为什么没能在20年前读这本书呢!他打了败仗后才看到,因此懊悔。

比较而言,《孙子兵法》传到美国的时间最晚,大概是在100年前,但在目前这个世界上,最重视、运用最好的应该是美国。大家知道美国有一个西点军校,它就学习、研究《孙子兵法》。有人说,美国最好的商学院并不是哈佛、斯坦福或者其他的著名商学院,而是西点军校,因为有统计数据表明,在成功的企业家中,西点军校毕业生所占的比例,比任何一家商业学院毕业生都高。这其中《孙子兵法》是应该有所贡献的。

说美国人用得最好,不能光看他们怎么说,更要看事实,看他们怎么做。20世纪90年代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时候,美国的《华尔街日报》报道:多国部队中没有中国的军队,但是有一个很神秘的中国人在指挥这场战争,他就是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当然,这是媒体的操作。对于媒体我们绝不能忽视,现代战争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强势一方不但控制制空权、制海权等,还控制舆论权,也叫制信息权:它让你知道什么你就只能知道什么,让你知道到什么程度你就只能知道到什么程度,不让你知道的你就无法知道。第二次海湾战争中,我们那么多人预测、评价都错了,不知道战争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走向,会有这样的结局,鬼就出在美国人将信息有针对性地过滤了,顺着你的习惯性思维给你提供信息,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他们的圈套。

企业也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一切的误导都直接源于信息,战场上是如此,商场上也同样是如此。

美国有一本书叫《1999:不战而胜》,是已故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写的,讲的是在与前苏联的冷战中,怎么把苏联打败的,不需要打仗,更不需要核战争,苏联就解体了。这更是《孙子兵法》观点的成功运用。它。环境在千变万化,而《孙子兵法》却没有修改,难道它真能经久不衰?”我在讲课时,一位美洲国家的领事提出了这个问题。

“《孙子兵法》是一本兵书,你们中国人打仗用它,做企业、做市场也用它,是不是你们中国人特别喜欢战争?”这也是在讲课时,一位欧洲朋友提出的问题。

很显然,提这些问题,有他们对中国文化不了解的一面,但《孙子兵法》说的到底是些什么,不是也很值得我们自己去研究和回答吗!

《孙子兵法》说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说,《孙子兵法》讲的是竞争的哲学,是竞争的思想方法。

要把《孙子兵法》是竞争的思想方法讲清楚,有三个问题要回答:什么是竞争?什么是思想方法?为什么《孙子兵法》主题讲的是竞争而不是战争?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竞争?我们说,竞争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争胜现象。在自然界可以看到,一棵生长在空旷原野上的树长得不会太高,但如果是群树生长在一起,就会比着向上长,因为它们要争阳光;房子阴面的树一定要超过房顶,也是在与房屋争阳光。这是自然界的竞争现象。在我们人类社会呢?可以这样说,我们个人,我们的团队,以至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现在的状态是我们过去竞争的结果。那么我们的未来、我们的结局到底会是什么样呢?这要依据我们现在和今后的竞争能力而定。这是人类社会的竞争现象。

竞争现象渗透到我们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没有任何事情不存在竞争,没有任何时候不存在竞争,也没有任何地方不存在竞争。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任何人都无法躲避,谁也躲避不了。

战争是竞争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极端的手段。

竞争有它的两面性,一个方面是它的残酷性。战场上尸骨如山、血流成河就不要说了,仅就商业竞争来说,一个企业倒闭了,不仅很多人要失业,企业完了,老板也可能跳楼。说好听点竞争是优胜劣汰,换个角度讲竞争也是弱肉强食,因此是非常残酷的。竞争还有另一面,就是它的动力性。如果没有竞争,这个社会就没有生气,我们个人也不可能进步,也不会有发展。是竞争在推动着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进化和进步。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什么是思想方法?在我们人类社会中有两类方法,一类是思想方法,一类是操作方法。思想方法是观察、思考、认识、判断问题的方法。或者说,思想方法告诉我们的是怎么观察、怎么思考、怎么认识、怎么判断事物走势的方法。而操作方法则是对具体事物、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

将这两种方法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在特性上,思想方法是共性的,是指导性的,而操作方法是个性的,是操作性的;在使用范围上,思想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适用于各种事物,而操作方法是具体事物、具体问题的处理办法;在使用上,思想方法要求有创造性,因地、因时、因情创造性地运用,而操作方法则是对号入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两种方法对比后我们会发现,不要说我们面临的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呈几何级增长,就是在科学发展相对缓慢的古代,人们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也不可能掌握处理所有事物的方法,这不仅是生命的时间所限,更是生命的精力所限。但是人们完全可以而且必须掌握观察、思考、认识、判断问题的思想方法,掌握了这个方法,就掌握了处理事物的“金钥匙”。《孙子兵法》就是指导我们参与竞争的“金钥匙”。掌握了这个“金钥匙”,国家、民族的发展可以用,战争可以用,搞企业可以用,做人做事业也同样可以用。

给大家举个例子。咱们共产党成立之初,与国民党合作搞革命,形势发展正好时,被国民党一翻脸给打下去了,损失很大,共产党人总结教训,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一思想方法。按照这个思想方法,经过南昌起义、湘南起义、湘西起义、黄麻起义等,共产党掌握了自己的军队,建立了根据地,开始与国民党进行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初期的发展形势很好,军队发展也很快。这时从苏联回来一些留学生,用现代的话说是“海归”派,他们在苏联学习了搞革命的理论和方法,回来以后说“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是封建时代山大王的方法,是土匪的办法,不是马列主义的,“山沟里出不来马列主义”,搞革命必须照苏联和欧洲的办法来,他们有成功的理论和经验。于是就请来了一个德国人指挥,与强大的敌人打起了阵地战,用毛泽东的话说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碰”,是“叫花子与龙王比宝”,结果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到了陕北又总结教训,组织起来学哲学,提出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要求不管是战场上打仗,还是到农村发动群众、建立政权,一切都要实事求是,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这一思想方法指导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

最后回答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孙子兵法》主题讲的是竞争而不是战争?我们在前边说过,战争是竞争的极端形式、特殊的手段,这就是说战争隶属于竞争。

首先,从《孙子兵法》的文字解释看。兵法的“兵”字,在古汉语里有多种含义,战争叫“兵”,军队叫“兵”,士卒叫“兵”,兵器也叫“兵”,国家与国家的争胜也同样叫“兵”。因此《孙子兵法》这个“兵”字,不能定论是战争,这样定论是狭义的,是不准确的。

另外,从《孙子兵法》的内容看。《孙子兵法》赞成竞争,不赞成动不动就打仗。它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你指挥作战的才能很高,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也不能算是优秀中最优秀的;不需要打仗而用一般竞争的手段把问题解决了的人,才是优秀中最优秀的。还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你看,没有办法了才兵戎相见,打仗是万不得已的办法。

我们还可以从《孙子兵法》产生的年代看它的内容。历史告诉我们,时代的需要是理论产生的动力,没有时代的需要理论不可能产生。看看当时的社会需要是什么,就会知道《孙子兵法》到底是什么了。

《孙子兵法》产生于公元前512年至公元前482年之间。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03年,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在这367年的时期内,有为数众多的诸侯国相互争来斗去,“春秋无义战”说的是诸侯国之间的相互吞并,“春秋五霸”说的是这期间先后有五个诸侯国称霸天下。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以“三家分晋”为标志,剩下七个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它们又相互争斗了182年,最后秦国统一了天下。

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称霸反称霸、争夺反争夺、控制反控制、灭亡反灭亡的竞争异常激烈。我们看到,一些诸侯国的消失、灭亡,并不是直接毁于战争,即便是被战争直接消灭的,也主要是它已经在竞争中丧失了活力,战争的作用只是扫落叶的秋风而已。就像现在社会上的公司,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公司成立,每天也有成千上万个公司倒闭,它们的倒闭不是坏人打、砸、抢的结果,而是自身在竞争中丧失了生存的力量,已经在竞争中失败了。

我们想想,那样的时代最需要什么?最需要的是提高竞争能力的竞争理论!在这种大需要的前提下,《孙子兵法》自然就应运而生了。

想想古代,看看现在的世界;想想国家、民族,看看我们的团队和个人——竞争始终与我们同在,竞争是我们人类社会的永恒的主题。因此,祖先留给我们的《孙子兵法》,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的价值。

书评(媒体评论)

我平时几乎不读书,除了一本书,它就是《孙子兵法》。没有哪一本书能像《孙子兵法》一样为我们提供如此丰富的竞争思想和战略理念。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向孙子学竞争/蓝狮子财经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天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30406
开本 16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00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1
16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