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战斗在淮南--新四军第二师暨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回忆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真实地反映了二师和淮南人民对抗日根据地创建、发展、壮大的艰难历程,使我们重温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并以此书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献礼。

序言

裴先白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二师淮南研究分会的同志们经过多年的努力,编写了二师与淮南人民战斗在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回忆录,书名定为《战斗在淮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该书的出版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缅怀先烈,教育青少年一代,都具有现实与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本书的文章,绝大部分是当年的二师与淮南的老同志写的。当我看到书中出现的那些曾经领导我们战斗的老首长、老领导和并肩战斗过的老战友的名字,感到十分亲切,回顾书中那些仍历历在目的往事,备觉真实感人。对《战斗在淮南》一书的出版,我表示由衷的祝贺。

新四军第二师是由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于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组建的。淮南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领导的全国19块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之一。

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主要指皖东地区津浦路东和津浦路西两部分,它位于长江以北、淮河以南、西至淮南路西瓦埠湖、东至运河;在南京、蚌埠、合肥、扬州之间,地跨苏皖。它与华中新四军所属各师及其抗日民主根据地分布的地理位置情况是:东与第一师苏中根据地毗连,东北面与第三师苏北根据地为邻,北面与第四师淮北根据地紧密衔接,西与第五师鄂豫皖根据地遥相呼应,西南与第七师皖江根据地接壤、南面(江南)与第六师苏南根据地及茅山根据地隔江相望。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对敌、对我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敌人来说,南京是日本侵华派遣军的大本营,又是汪精卫汉奸政府所在地,而我二师和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隔江与南京对峙,像一个巨人站在它的大门口,犹如一把钢刀对准它的心脏部位;同时我二师和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控制着津浦路南端两侧,直接威胁津浦铁路的运输大动脉;长江、淮河、运河、洪泽湖、高邮湖等水上交通运输也在我威胁与控制之下。我控制广大乡村,有着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如粮食这样重要的战略物资与兵源补充等,都有着有利的优势,使日伪仅陷于南京和合肥、蚌埠等重要交通城镇孤立的境地,自然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格局。

对我来说,淮南抗日根据地处于华中新四军的中心枢纽地位,东西南北与华中各师和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互为屏障、互相依存、相互支援,形成一个合力整体。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对“发展华中”、“向东发展”高瞻远瞩,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眼光,从1937年起,曾多次电令周恩来、项英,令新四军四支队“向皖东发展”,派张云逸、邓子恢、赖传珠等过江到皖东组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派胡服(刘少奇)同志及中原局机关同志和延安部分干部到皖东领导、开辟、创建淮南抗日根据地。除此之外,还给二师与淮南抗日根据地配备了很强的政治领导干部,如邓子恢、郑位三、谭震林、刘顺元、方毅、张劲夫、彭康、黄岩等;同时配备了很强的军事领导干部,如张云逸、罗炳辉、徐海东、高敬亭等红军时期具有非常丰富实战经验的名将;足见中央领导深谋远虑的战略胸怀。

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无疑成为日本派遣军南京大本营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想拔除、消灭新四军第二师和淮南这块抗日根据地。曾多次不惜用重兵同国民党顽固派李品仙、韩德勤等的军队一起对我二师与淮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大规模进攻、夹击、蚕食、残酷“扫荡”,对我淮南根据地军民实行烧、杀、抢三光政策。

二师和淮南根据地党政军民,在刘少奇同志来皖东传达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及其重要指示后,提高了思想认识,批判、清除了王明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影响,明确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发展皖东的战略任务;在刘少奇同志和中原局、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的领导下,淮南军民正确地执行了党中央的战略方针,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和人民政权,扩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坚决执行独立自主的广泛的统一战线,高举抗日救国旗帜,紧密团结各阶层抗日的人民,壮大抗日力量,结成最广泛的抗日同盟,组建各种抗日组织和团体,如建立民兵队、农抗会、青抗会、妇救会、商会、儿童团;建立三三制的民主政权,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从而纷纷自愿报名参军、参加民兵和各种抗日组织。出现了许多妻子送丈夫、母亲送儿子参加新四军的动人场面,军队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和老百姓融为一体,形成血乳交融,生死与共不可分割的军民一家鱼水情谊。日本鬼子来扫荡,就坠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军队不怕牺牲冲在第一线,民兵随后配合军队作战,人民群众紧跟其后送水送饭、抬担架救伤员,到处是全民皆兵的动人场面。淮南军民就是这样以游击战和人民战争,以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一次次粉碎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扫荡,一次次痛击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英雄的淮南军民不但没有被日伪顽凶恶势力的包围、夹击、蚕食、扫荡所吓倒,相反却一天天成长、发展、壮大。第二师于1941年底成为华中建军模范,在政权建设方面也在华中各抗日根据地起了先导作用。1941年5月刘少奇同志在中原局会议上作《关于地方党问题的报告》中说:“皖东特别是路东根据地工作,与华中其他根据地的工作比较是最好的!最正规的!”陈毅同志1942年在《华中工作总结报告》中说:“首先在皖东之路东、路西开始了群众工作的建设,予华中全局以先导作用。”他还对半塔保卫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半塔守备战是固守待援的范例,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就有了黄桥。因此淮南是一块比较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所以八年抗战中先后成了中共中央中原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的所在地,成为华中新四军抗日的军事、政治中心和军事指挥中心。

据统计新四军二师与淮南抗日根据地广大人民,在八年抗战中与日伪、顽军作战三千四百余次,其中粉碎日伪、顽军数千人以上的“扫荡”、进攻达二十余次,牵制日伪军数万人,歼灭、俘获日伪、顽军61000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在长期抗战斗争中,第二师也得到了发展壮大,主力部队由原来一个支队四个团的3100人,发展到四个旅十一个团共35000人:地方部队以一部分主力和游击队为基础发展到两个军分区、十五个县总队(独立团)共15000人;民兵20万人;根据地面积达21000平方公里;人口330万;建有政权一个行署、两个专员公署、十七个县级人民政府。这是淮南抗日根据地军民用鲜血和生命取得的辉煌胜利,也是淮南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巨大贡献!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二师部队和淮南人民,在八年抗战中也伤亡两万余人,其中县团级以上干部就有四十多人。可见胜利来之不易。《战斗在淮南》这本书真实地反映了二师和淮南人民对抗日根据地创建、发展、壮大的艰难历程,使我们重温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并以此书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献礼。

最后,让我们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早日把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2005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战斗在淮南--新四军第二师暨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回忆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国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28402
开本 其他
页数 6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87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1.09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297.3
丛书名
印张 38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9
171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3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