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众媒体打造的神话--论张恨水的报人生活与报纸化文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以一个报人的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和敏锐感觉,在大量的作品中以特殊的方式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国社会的奇闻轶事、风俗习惯,民间疾苦,民族情绪和政治经济热点,尤其是对北京、江淮地区和重庆的下层社会和某些上中层社会的描写,不无独到之处。

内容推荐

本书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报人职业对作家生活创作的影响来研究张恨水及其小说文本。

在张恨水的生活及创作意识中,报人职业的核心影响是鲜明的:它不仅改变了他的生存状态,矫正了他的消极避世的传统文人观念,而且决定了他积极人世、干预生活的创作意识。

报人职业对其小说文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素材多得之于记者生活积累的新闻矿藏;其聚焦于都市生活,描摹畸形社会与畸变人生,既是为报纸媒介的网络布局所决定,也是报人的批判意识使然;张恨水笔下的洁者虽出污泥而不染,却都有着悲剧的命运,洁者的悲剧既含有对畸形社会的指控,也有增强传播效果的企图;其小说文本征服广大读者的因素之一是其语言,而影响其语言的核心是报纸新闻的写作方式——打造短句、经营动词、选择俗套语汇等;叙事的自由度对外倾型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十分关键,而张恨水的叙事策略却离不开新闻性要素——记者视角、新闻面孔等;“次文类”使文本话语“杂语化”、“社会化”,而“副文本”对文本的辅助性打造,则是灵活运用媒介手段的体现;即使是文本的局限——粗糙、夭折等也都深深地打上了大众媒介的负面印记:这既是记者作家的通病,也是报纸连载的痼疾。

目录

绪 论

上编 作家研究

第一章 际遇与选择:从困顿到小康

第一节 废科举与读书人的生存努力

第二节 报刊出版:一种新的公共空间

第三节  救:创作中的经济驱动力

第二章 现代报人与传统文人:双重角色的影响与调适

第一节 面对上海与北京

第二节 传统文人的情怀

第三节 现代报人的角色意识

第四节 双重意识的调适

下编 文本研究

第三章 素材:记者、新闻矿藏与历史画卷

第一节 新闻的重构与演义

第二节 独特的搬移

第三节 叙述人生与真实之感

第四章 内涵:都市生活与批判意识

第一节 都市生活、趣味化与公共空间

第二节 描摹畸形社会与畸变人生

第三节 批判的武器:讽刺

第五章 洁者:从旁观到退守

第一节 洁者形象

第二节 从冷眼旁观到孤独退守

第三节 悲剧及其传播学意义

第六章 报纸化:打开语言的结

第一节 五四的语言变革及新小说的尴尬

第二节 两个家底:白话小说的濡染与报纸语言的影响

第三节 大众传媒化的语言特征

第七章 叙事:自由度、媒介与新闻面孔

第一节 叙事结构与自由度

第二节 叙事媒介:记者与准记者

第三节 新闻面孔

第八章 次文类、副文本:互动与传播效能

第一节 次文类副文本

第二节 次文类特质

第三节 媒体化副文本与连载小说

第九章 局 限

第一节 两大病症:粗糙与夭折

第二节 连载小说的病因分析

第三节 未能实现的超越

结 论

附 表

参考文献

后 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众媒体打造的神话--论张恨水的报人生活与报纸化文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少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55646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4: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