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勇华、洪世键所著的《南派布袋戏》力求对南派布袋戏的历史溯源与艺术本体论述尽量清晰、完备,这离不开众多师友的无私帮助。为了客观细致地书写南派布袋戏的民间生态,笔者深入南安、永春、德化、安溪等山区县市的山村和晋江、石狮、惠安、泉港等地的沿海乡村,足迹遍布溪美、诗山、仑苍、蓬壶、壶兰、壶中、达埔、蓬莱、新美、涂寨、净峰、东岭等十数个村庄。
图书 | 南派布袋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白勇华、洪世键所著的《南派布袋戏》力求对南派布袋戏的历史溯源与艺术本体论述尽量清晰、完备,这离不开众多师友的无私帮助。为了客观细致地书写南派布袋戏的民间生态,笔者深入南安、永春、德化、安溪等山区县市的山村和晋江、石狮、惠安、泉港等地的沿海乡村,足迹遍布溪美、诗山、仑苍、蓬壶、壶兰、壶中、达埔、蓬莱、新美、涂寨、净峰、东岭等十数个村庄。 目录 总序 引子 荣耀的时刻 第一章 南派布袋戏历史源流 第一节 布袋戏的历史与传说 第二节 布袋戏南北派的分流 第三节 南派布袋戏的流布与传承 第二章 南派布袋戏的木偶制作与行鼍格局 第一节 木偶头与布袋戏行当 第二节 木偶头雕刻与布袋木偶装置 第三章 南派枷袋戏传统剧日 第一节 南派布袋戏传统剧目类型 第二节 南派布袋戏传统剧目特色 第四章 南派布袋戏的道白、音乐与“指掌技艺” 第一节 南派布袋戏“隔帘讲古”的传统与道白的意蕴 第二节 南派布袋戏传统曲牌与唱腔 第三节 南派布袋戏的“指掌技艺” 第五章 南派布袋戏传统家班与历代艺师传略 第一节 南派布袋戏传统家班及其传承 第二节 南派布袋戏历代艺师(传承人)传略 第三节 南派布袋戏演出规仪 第六章 南派布袋戏新创剧目与当代变革 第一节 新时期以来南派布袋戏的创作态势 第二节 南派布袋戏的技艺创新与舞台科技潮流 第七章 南派布袋戏的民间存续 第八章 南派布袋戏生存空间的拓展与文化传播 第一节 南派布袋戏生存空间的拓展 第二节 南派布袋戏文化的当代传播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南派布袋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白勇华//洪世键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304866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12-05-01 |
首版时间 | 2012-05-01 |
印刷时间 | 2012-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827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45 |
宽 | 185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