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呐喊/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
内容
编辑推荐

《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着眼于于漪老师新世纪以来的理论阐述,并辅之以一定的编者评述。它进一步完成了于漪老师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2001年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六卷本《于漪文集》形成一种衔接,同时也为更多的于漪研究者提供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从内容编排看,本套丛书打破了原先常见的模式,采用主题词的呈现方式分别编成六册,依次为《呐喊》《坚守》《超越》《凝望》《启智》《反思》。每册按照内容分为三或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前有于漪老师重要观点的摘要,每个单元后设有“编者手记”,重在编者编辑此单元时的阅读感受。每册还附有编者撰写的综论,重在从该册主题词切入的对于漪老师教育思想和人生理想的理性思考。

本书为丛书之《呐喊》。本书编选了于漪老师就当前基础教育问题坦率直言、鼓呼呐喊的文章。

内容推荐

本书编选了于漪老师就当前基础教育问题坦率直言、鼓呼呐喊的文章。于漪老师以其深厚的学养、敏锐的目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对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唯工具论和功利主义倾向给予有力的拨正,力陈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呼吁政府及有关部门切实重视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重视并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从中可以领略于老师学术精神中的坚韧品格和凛然风骨。

目录

小引

为基础教育鼓与呼

 1.为基础教育鼓与呼

 2.奠基,“奠”怎样的“基”?

 3.树立精神风范,引领教育现代化

 4.增强文化自觉,提升办学水平

 5.追求高尚的教育境界

 6.学校的灵魂

 7.学习新义务教育法,推进教育改革

编者手记之一

对母语,应该有血肉亲情

 8.对母语,应该有血肉亲情

——我的伤感与希望

 9.母语,民族文化的根

 10.教改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与《上海教师》主编的对话

 11.期待语文教学的美景

——致“中国语文教育高峰论坛”的书面发言

编者手记之二

教师的使命

 12.教师的使命

 13.“八荣八耻”:师德建设的强劲推动力

 14.树立教师之魂

 15.教师的困惑和无奈

编者手记之三

教师素质与城市精神

 16.教师素质与城市精神

 17.促进教育和谐,构建和谐社会

 18.师范生免费教育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示范性举措

 19.为人民服务

——在上海市青年公务员“三诫”宣誓大上的讲话

编者手记之四

综论:呐喊,教育家的胆识与力量

——于漪思想风骨素描

编后记

试读章节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两全”要求,可以说,教育工作者对此耳熟能详,但只要认真地考查实际,就可发现偏离准星,距离相当远。

首先,是“术”和“人”的问题。

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中国教育,不管是哪类学校,哪个学年段,都应聚焦在培养中国的合格公民,为合格公民打基础。这不是口头说说、纸上写写就能实现的,而是要身体力行,下大工夫,下苦工夫的。这些年来,学校教育对“术”的重视,远远超过对“人”的重视。对知识和解题技能技巧的追求笼罩师生,实际上成了学校工作的中心,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学校不是真空地带,学校的种种做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社会上急功近利、浮躁心理的浸染,学生家长浅层次教育价值观的期盼,选拔考试指挥棒的威力,众多因素形成拉力,把学校工作往“术”的路上拽。“术”的培养是具体的,实在的,“人”的培养重在口头,比较空泛。

学校教育无形中成为学生谋取进高一级学校的工具,成为谋求生存,获取高薪职位的垫脚石,育人的理想色彩、神圣内涵淡化了。考试是检测教与学的手段,是选拔的手段,其重要性不容贬低,但错把手段当目标,必然造成基础教育实施中不应有的损害。

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哪个地方着力,哪个地方就见成效。放眼看全国,此次课程改革的前期工作,有一项是对学生、教师、家长、校长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调研表明,学校课程在学生身上体现的情况和学校实际关注的目标,都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批判性思考、责任感和道德、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等均较差。而校长与教师都认为,学生应具有终身发展的素质,要具备这样的素质,首先是责任感和道德,其次是价值判断,然后是传统美德和创新精神。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如此的大相径庭,不得不令人反思。

现实生活中基本道德流失的情况已是见怪不怪。只要别人为自己服务,不肯为别人出一点力。祖辈、父辈对孩子关怀备至,进学校起早摸黑,接,送,拎书包,精细地料理生活,而孩子不仅不体会,不尊重长辈,不感受亲情、恩情,还要颐指气使、动辄发怒。谈到公德心,有位校长痛心地说:学校刚修的新操场,借给人家开运动会,一天对绿化的破坏超过一年。学生吃零食落下的种种垃圾弄得学校满地狼藉,自己不断弯腰捡拾,学生不屑一顾,无动于衷。有人认为这仅是小事,无伤大雅。其实不然,三岁孩童映八十,从小无自律的意识,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缺乏责任心,不懂得尊重别人,将来又如何“大雅”得起来呢?人的奠基工作缺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或基本准则不牢靠,就会思想上残缺,道德上残缺,行为习惯上残疾,怎能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又怎能长足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真正的教育是引导人的灵魂、精神达到真实之境。知识、技能是帮助提升精神世界的阶梯。《大学》一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习的目的,在于彰明内心美善的德性,在于使人自新,使人处于最美善的道德境界。古人如此,今人同样强调育人。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也就是追求人的精神世界的高尚。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的池田大作在关于21世纪的对话中谈到当代教育时,认为教育的本质不应该以谋实利为动机,而是寻求存在于宇宙背后的“精神存在”之间的心灵交流,开启人的心灵与富有的大脑。显然,古今中外研究教育的大家都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完善人的精神世界。贯彻教育方针以德育为核心,姑且不去说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需要,仅以教育本质来审视,就有着丰厚的内涵和现实的意义。教育的本质呼唤基础教育必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

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在基础教育中当然占有重要位置。基础教育阶段传授的知识,许多是知识的“核”,不因时间推移而老化,因而,这个时期学生学到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往往陪伴终身,一辈子都起作用。然而,知识与技能只是人的素养的一部分,不是人的全部。正好像手、足是人的“局部”,“局部”不是“整体”,“手”“足”不是人的全部,也无法代替人的全部。重“术”轻“人”,忽视心灵世界的培养,学生就会缺少精神支柱的支撑,落人“技术主义”的桎梏。

P8-10

后记

于漪是教师的楷模,她身上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年轮,是中国教育不可多得的财富和可贵的研究资源。作为当代中国教师的表率与旗帜,她能够并且已经提供给了我们很多东西,但我们对她的研究还远不够。有鉴于此,在上海市科教党委、上海市教委和于漪老师本人的大力支持下,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市教委德育处、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联合发起成立了“从于漪典型案例研究当代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课题组,课题在聚焦于漪老师的基础上,将视野扩大到整个在于漪老师引领与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优秀中青年教师群体,希望在相对完整的意义上看到影响中国特别是上海的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各种因素,发现个性中的共性,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东西。

本套丛书就是该课题研究的首期成果。本丛书六册的六位编者,都对于漪老师有着相当的了解和研究,本丛书的编辑工作是在于漪老师亲自指导下进行的。

本套丛书着眼于于漪老师新世纪以来的理论阐述,并辅之以一定的编者评述。它进一步完成了于漪老师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2001年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六卷本《于漪文集》形成一种衔接,同时也为更多的于漪研究者提供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新世纪以来,随着全国课程改革和上海“二期课改”的推进,于漪老师对整个教育和教师发展有了更加宏观、科学和系统的思考,丛书的编撰有助于展示一个更加丰富更为完整的于漪老师和她的求索历程。此外,本丛书不仅仅是对于漪老师文稿的整理,而且体现出编者个人的理解与思考,这也可以为于漪研究者和广大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从内容编排看,本套丛书打破了原先常见的模式,采用主题词的呈现方式分别编成六册,依次为《呐喊》《坚守》《超越》《凝望》《启智》《反思》。每册按照内容分为三或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前有于漪老师重要观点的摘要,每个单元后设有“编者手记”,重在编者编辑此单元时的阅读感受。每册还附有编者撰写的综论,重在从该册主题词切入的对于漪老师教育思想和人生理想的理性思考。

感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和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在本套丛书的编辑过程中给予了很多支持与帮助,感谢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为本书的资料收集工作所提供的方便,感谢广西教育出版社为使本套丛书精益求精所付出的心血。感谢一切关心、支持本套丛书编辑工作的所有人士,正是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本套丛书才得以顺利问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呐喊/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554405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5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3.302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29
15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0: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