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人的管理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极其丰富深刻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闪烁着灿烂的管理智慧。管理是文化的产物,而文化的起源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研究中国式的管理,必须研究中国历史上生产方式的演进,并深入研究中国文化所揭示的深层次的理念和价值观。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1

一、自我管理的大成:佛家文化中的“无我”与“舍法”/2

二、管理的最高原则:无为而治 /4

三、柔性化管理:修身以y-人与孔子的安_,口乐利的管理模式 /10

四、刚性的制度化管理:韩非子的“法、势、术”/24

五、紧密的军事化管理与孙子“争”的原理 /31

第二章 中国人的管理模式 /41

一、经营战略决策的最高原则——道、天、地、将、法/41

二、中国式的计划模式——对唐式、宋式、明式的修正 /46

三、树状的组织结构 /55

四、非英雄式的领导风格 /56

五、孔子的“正名”与中国式的控制 /66

第三章 中国式修身、识人及用人 /73

一、人品秉赋 /73

二、修身做人 /83

三、察人识人 /103

四、用人育人 /112

第四章 《贞观政要》中的管理艺术 /133

一、民本思想与企业经营理念 /134

二、兼听则明与科学决策 /137

三、十思疏与管理者的修养 /138

四、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用人的艺术 /142

五、纳谏是管理者的一面镜子 /152

六、论封建——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若干启示 /162

七、论美德教化——公司文化 /165

八、贯彻始终与制度化管理 /186

第五章 使中国式的经营管理走向现代化

——中国企业管理的现状分析 /197

一、“无为而治”与真正的管理 /198

二、企业成长的第一步:做出好计划 /204

三、组织 /206

四、领导 /216

五、激励 /230

六、沟通 /243

七、控制 /249

八、制度 /253

参考文献目录 /269

后记 /275

试读章节

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中国文化博大、深远,以儒家文化为主干。儒家文化与佛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兵家文化共同打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这些文化中蕴含的管理思想,建造了中国人管理智慧的大厦。这些文化产生的渊源、背景上的差异,导致了它们在特征上、功能上的差别。

佛、道文化在树立我们的信念、培养我们的思维方式层面上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儒、法、兵较侧重于智慧和方法。如果进一步推敲,儒、法思想较偏重于内部管理,兵家思想较偏重于对外的竞争;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儒家思想更适合管理人事,法家更适合管理事务——正像管子所说“治国以法,治人以德”;如果从管理情景、管理目标的角度分析.儒家思想更适合“治世”,更有利于长治久安,法家思想更适用于“治乱”。

儒家文化主张以仁义治国,要求管理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治国以修身为本,惟有修身才能安人,才能齐家,最终达到治国。齐家是治国的一个重要阶段,古代社会,家国一体,家庭(家族)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国家的结构模式模仿了家庭的结构模式。今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家庭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社会已逐渐改变,小农经济已被市场经济所替代,小农经济社会下的基本细胞——家庭,已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主体——公司所代替,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公司必将P1成为经济社会的基本单位;同时,按照传统价值观念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准则已被现代市场经济的理念、法则取代。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传统的儒学与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就必须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理性的改造,例如对修、齐、治、平做这样的改进:修身、齐公司、治国、平天下。齐公司即是按照公司制度,也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精神管理公司,改造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观念,以法制的精神,树立“制度第一,总裁第二”的管理理念,改进我们的管理,改进我们的社会,从而由近及远、由小而大,使天下大治。P2

序言

我们知道,管理是通过决策、计划、组织、用人、指挥、协调、控制等活动,经由他人来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同时,我们也知道,管理的顺利进行和不断发展,必须在一定的环境 下,依靠一定的方法和工具才能实现,包括制度、组织、文化和领导的魅力、有效的工作方法等——所有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人性假设和特定的文化背景基础上。人性假设是 和文化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人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人,文化又是特定人类群体下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以及精神的总 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管理是文化的产物。西方人有西方人的文化,从而产生了西方式的管理;日本人有日本人的文化,从而产生了日本式的管理。但我们所需要的并 不是西方的或是日本式的管理,而是依据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现实环境,建立一套实用有效的中国式的管理方法。

研究中国式的管理必须从研究中国文化开始,只有抓住中国文化所揭示的最深层次的理念、价值观,才能真正了解中国人。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中国文化最核心的东西呢?

庞朴先生说过,文化首先是物质的,其次才是制度的、心理的。因此,要想真正了解一种文化,必须了解这种文化的起源,而文化的起源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纵观人类历史, 人类文明起源于三种生产方式,即农耕的生产方式,渔民的生产方式和畜牧、狩猎的生产方式;这三种生产方式“缔造”了三种文明,即农耕文明、渔民文明(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 三种文明经过长期不断地碰撞、交融,最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东西方两大主流文化,其中东方文化以中国文化为代表。那么,要真正地了解、把握中国文化,就必须先了解 农耕文明的特点。

农耕社会崇尚勤劳,相信勤劳才能致富,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中国传统文化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观大概就是这一朴实思想的升华。中国人深 知农业要丰收,必须得到老天的帮助;遇到风调雨顺的年份,再加上人的勤劳,才能获得丰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古语也是受益于这种启示吧!再如道家所阐述的“人效法 地、地效法天、天效法自然”,以及阴阳消长、循环往复的运行规律,不也是来自于农业生产对气候的依赖,经人们长期观察所得吗?中国人崇尚务实、俭朴,爱好和平,追求大同,要 深究起来,都与农业的耕作方式、宁静的田园生活根深蒂固地联系在一起。即使是当今市场经济社会崇尚产权这一理念,也与农耕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绝不是海洋文明、 游牧文明的成果。农耕文明居有定所,对土地有无限的依赖;中国的土地私有化从商鞅变法时就开始了,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堪称世界首创。

当然,产业革命、资本市场最早发生在欧洲,其根源在于海洋文明的背景下,人们崇尚冒险。打鱼就要冒险,也因此产生了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经济理念,这不同于劳动与收益 成正比的经济原理。其实两者都有道理,只是适用的领域不同。因此,掌握农耕文明的特点是解开中国文化之谜的钥匙。我也坚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wTO的不断壮大,东西 方文化必将在不断冲突、碰撞、融会当中形成全人类的主流文化,这种文化除了具有平等、博爱、诚信、民主、法治、和平和竞争的理念外,一定还会有仁义的思想。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儒家思想为主体文化。孔子自汉以后,一直被奉为中国的圣人;他的“义利”,思想、“民本”思想、“仁政”思想以及“修齐治平”、“选贤与能” 等思 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成为历代统治阶级信奉的治国信条。宋朝的宰相赵普称赞《论语》,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历朝的明臣良相还按照孔子的要求“吾日三省吾身”,依照“温”、“良”、“恭”、“俭”、“让”,“宽”、“信”、“敏”、“惠”,等道德标准,修身养性,力戒自己“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后来被孟子发展成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和为贵”,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观念并成为中国人文化性格的重 要组成部分。

《孙子兵法》是一部兵学圣典,后来被应用于经营实践中,成为日本等国工商界推崇的一部圣书。孙子的“道、天、地、将、法”,可以作为制定公司战略的最高原则;“智、信、 仁、勇、严”可以作为培养管理人员的标准;“治气”、“ 治心”、“治力”、“治变”可以作为指挥艺术的最高原则。孙子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无为而治”、“治大国如烹小鲜”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终身教授乔治·戴维森提出的“真正的管理就是减少管理”,其思想与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致 的,但所蕴涵的深意远不如“无为”深远。

中国历史演绎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法家思想应运而生。韩非总结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 “势”,将三者相统一,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还从人口与财富的矛盾 中揭示了人性的社会性:人因财富的过剩而崇尚道德,人因财富的减少而崇尚智慧和争斗。韩非建立了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秦王赢政以此为“武器”,依靠武力统一六国,从而 使中国摆脱了像欧洲那样各国并存的历史命运。韩非子主张的“循名责实”、“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更是我们今天推行制度化管理、“依法治国”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中国历史发展到了唐朝,贞观盛世出现了。唐以隋的灭亡为鉴,以儒家思想为治国基础,“宽刑简法”,以修身安民为己任,以“诚”、“仁”为治国之本,君臣一体共同治理天下,成 为儒家思想治国的典范。在贞观四年打败东突厥后,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也是最开放的国家,形成了包容万象的大唐气象,这段历史被称为“贞观之治”。唐朝中期 的史官吴兢因为希望再度见到如太宗时代的清明政治,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总结,编撰了《贞观政要》一书。《贞观政要》记录了贞观天子及群臣的治国言行,既是一部政治史,又堪称 一部治国的经典之作。书中的“十思疏”可以称得上是修身的杰作;书中记载的辨识“六正”、“六邪”的用人方针,用善去恶,纳谏如流,宽仁慎刑,以德治国,以及魏征的《十渐不克终疏》等,都值得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汲取,以丰富我们的经 营管理智慧。

中国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博大、深远,不限于此。譬如庄子的思想、墨子的思想、荀子的思想、《周易》里包含的管理思想,还有朱子的《名臣言行录》、吕坤的《呻吟语》,有人还把 《三国演义》列为管理者的必读之书;此外,《二十四史》蕴含 的管理智慧也是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当然,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能仅限于为学管理而学管理;管理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方法,但更重要的,它是一种文化、是一 种心灵的境界。因此,要真正掌握好管理方法,就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反省、不断修炼,从而达到能够正确体会管理智慧、实施管理方法的器识。

当然,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我们的法宝,又是我们的包袱,有正反两面的效应。我们不仅要抱着“扬弃”的精神,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还要抱着海纳百川 的胸怀,汲取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用微笑来接纳一切。我们吸收西方文明的先进管理思想,变民本主义为民主主义。变君权为民权,变法制为法治,变经验主义为科学主义,变通 过思想改造提高人的觉悟为通过制度创新、制度进步推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从重视少数人到重视制度,再从重视制度到重视更多的人,只要我们剔除我们文化中的糟粕,轻装上阵, 以“厚德载物”的品德,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大勇,重新构建我们的民族文化,复兴古老的华夏文明,中华民族将会再次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举世瞩目的贡献。在新世纪 来临之际,一批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云集法国巴黎,探讨新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时,达成这样的共识:人类要解决当今的问题,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寻求孔子的智慧。

后记

着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计划写一部严谨的理论探索著作;但随着写作的不断进展,思路和初始的目标偏离得越来越远,结果形成了这样一个四不像的“大杂烩”。文中第三章“中国式的修身、识人及用人”以及第四章“《贞观政要》中的管理艺术”,基本上是编纂了古人的文字,用白话文叙述,并 根据自己的感受做了注解和评论。和初稿相比,已经删去了 很多,最后留下的是实在舍不得删去的内容。

我一直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许在很大程度上受几位导师的影响。我的第一位导师闵宗陶教授,对《资本论》和“现代产业经济学”都有深入的研究,他把《资本论》中的历史分析方法和现代产业经济研究完美地结合起来,诱发了我对历史研究的兴趣。我的第二个导师何炼成教授,有 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治学和做人方面透露出一位历史文化 人的特有风范。

经济现象是科学技术即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历史文化不断发展进步的最终体现。在经济管理上,管理科学发展的背后更多表现为文化的进步。管理科学是有形的手,文化背景则是无形的手。缘于这样的想法,我在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及完成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后,又拜北京大学历史系岳庆平教授为师,系统研究历史。岳教授长期从事秦汉史和社会史的研究,在这一领域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独到的学术见解。他教书之余,还担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岳教授治学严谨,为人谦和,本书的完成深受岳教授的启发和教诲。 本书就是从历史文化视角诠释经济管理理念和基本理论的一个全新尝试,期望能对从事经济管理的企业家以及从事管理理论研究的人员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汪应洛教授在百忙之中,惠赐嘉序,为拙作增色。汪教授是管理工程院士,在国内第一个将系统工程与管理工程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系统管理学派,推动了我国企业管理向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转化。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张维迎教授、《求是》杂志社李风圣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的冯根福教授、兰州大学历史系刘永明教授在百忙之中给予我很多指导,在这里请允许我向这四位教授表示诚挚的感谢!

雷原

2003.11.11于北京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人的管理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雷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069097
开本 32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6
出版时间 2004-01-01
首版时间 2004-01-01
印刷时间 200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3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7
14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