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宋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盛世)
内容
试读章节

此时,有个人来到太宗面前,禀奏说:“大哥之所以如此,必然是宫人照顾不周所致。楚王宫中传言,大哥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大哥如此,必然是一时糊涂。若能够派遣贴心之人,小心照拂,大哥身体好转,必然会明白父皇一片苦心。”

宋太宗看向此人,愤怒的脸色逐渐平静。在所有儿子中,论起孝顺、友爱,没有人可以超过老二赵元僖。昔日赵元佐被下令幽居,众位兄弟多沉默,唯有赵元僖多次哀求太宗。

所谓患难见真情,老二没有落井下石,而是孝顺父亲牵挂兄长。如此老二,很难得!

宋太宗点点头,让赵元僖去办理此事。

不久,楚王宫上至总管,下至普通宦官宫女,都被更换。更换的人,不少和陈王赵元僖关系亲密。

赵元僖特意到楚王府告诉赵元佐,父亲如此安排的意思。可是,话刚一出口,就惹得赵元佐暴怒。赵元佐一口咬定,必然是父皇厌恶他悼念四叔,因此把他的心腹撤换,派人来监视他的起居,一如当初父皇整治堂兄赵德芳一样。

赵元僖走了,临走时叫来新任楚王府管事,交代他们务必好好好照顾楚王。赵元僖强调,若是有什么变故,可以告诉他陈王,也可以直接禀奏陛下。

此后的一段时间,楚王赵元佐的脾气越来越暴躁。有一次,有一个宦官端上的茶水比较烫,赵元佐不但摔杯子骂人,还拔出小刀想要把那个宦官杀死。宦官宫女一片惊恐。很快,有人告诉了陈王赵元僖。赵元僖立刻赶来。他宣称,此事重大,需要管事陪同他一起入宫,如实向太宗禀奏。

同行时,赵元僖告诉管事,此前皇帝换他们前来,就是为了照顾楚王。如今,楚王再次发狂,皇帝必然认为是他们照顾不周。若是如此,那新来楚王府中的一干宦官宫女没有一个逃得过责罚。管事大惊,立刻就明白了该怎么做。

见到宋太宗后,楚王府管事一口咬定他们照顾楚王极为认真,从不敢出任何差错。可是,经历秦王之死后,赵元佐早已经性情大变,变得残忍异常,动辄杀人。皇帝虽多次安抚、训诫,但赵元佐置若罔闻。

宋太宗果然没有责怪管事,反而交代他,可以适当提醒劝谏楚王,不可过于纵容。管事回来后,把皇帝的意思按照自己的理解发挥了一下。结果,楚王府上下对赵元佐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由敬畏变成了鄙夷。一个被皇帝抛弃的皇子,比一个下人还不如。

赵元佐非常敏感,他立刻发觉仆从态度的改变。他的脾气变得更加暴躁。当得知是管事在父皇面前搬弄是非后,赵元佐大怒。他在楼上见到管事经过,也不多说,拉弓一箭射去。弓箭又狠又准地射在管事胸口。管事当场就被射杀。

这下楚王府惊恐一片,人人都说楚王疯了。很快,宋太宗也听到了消息。虽然,赵元佐射死的仅是一个宦官管事,是一个奴才,但是,那也是他宋太宗派去的奴才。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何况,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若是被御史知道此事,必然惹出惊天风波。

宋太宗亲自到楚王府,把赵元佐狠狠一顿教训,重新恢复了赵元佐的禁足令。而且这次更加严厉了。赵元佐不但不能离开王府,甚至连亲友前来拜访,也要经过宋太宗批准。

赵元佐面对震怒的父亲,不但不悔改,反而大叫自己无罪,四叔无罪。

从这年夏天开始,赵元佐陷入了真正的疯癫。数月间他只能躺在床上。即便是那几个照顾他饮食起居的宫女,对他也充满敌意,巴不得早点结束工作,早点离开。在楚王府众人看来,赵元佐就是一个把他们看成蝼蚁随意杀戮的魔头。他们恨不得赵元佐早死,如此倒可以早些离开楚王府这个牢笼。

一晃,到了雍熙二年(985年)九月。楚王赵元佐的身体略有好转。宋太宗大喜,宣布大赦天下,为楚王祈福。虽然赵元佐忤逆,但依然是他的儿子。自古以来,只有记仇的孩子,没有记仇的父亲。

听到这个消息,楚王府中人对赵元佐的态度也好了一些。

宋太宗准备在九月九日举办重阳大宴。赵宋皇族的王子皇孙、公主郡主,宫中大小妃嫔,凡是有点头面的人物都会受到邀请。宋太宗让二儿子陈王赵元僖主持宴会。谈到邀请名单时,宋太宗特意提出,楚王长期幽居,若能入宫参加家宴,或许能够舒缓心怀,于病情有助。陈王赵元僖答应,自己会亲自通知大哥前来参加宴会。

宋太宗很满意。

一晃,到了九月九日。宋太宗遍观诸子,发现大儿子赵元佐不在,就问赵元僖。赵元僖回答:“大哥病情虽略有好转,但还不适合出行。”赵元僖说得很含混,宋太宗没有多想。他知道大儿子和自己有些芥蒂,借口有病拒绝参加宴会也是可能的。

宋太宗交代,诸王兄弟间也很久没有相见了,宴会散去后,就由陈王牵头,所有弟弟都去看看大哥。

来到楚王府,诸位弟弟纷纷向大哥请安。一开始,赵元佐很高兴,他和父亲虽然有点矛盾,但和几个弟弟关系还是挺好。尤其是老三赵元侃,和他是一母同胞,关系更不比寻常。但等到陈王赵元僖说起,他们兄弟刚刚参加重阳宴会回来时,赵元佐脸色大变。

赵元佐气得一拍桌案,说:“你们都能够侍奉父皇,参加宴会,为何唯独我不能参加?父皇如此待我,明摆着是不要我这个儿子了!”说完,赵元佐不顾随从劝阻,一甩袖子就离开了大厅,剩下一脸莫名的几位弟弟。

原来,赵元僖根本就没有告诉赵元佐父皇点名让他参加宴会的事情。诸位兄弟间,也有人看出一些端倪,可是,赵元僖受父皇宠爱,风头正盛,谁又敢多说什么呢?

赵元僖、赵元侃等人走后,赵元佐一个人在卧房中喝闷酒。喝着喝着,酒意上头。少年时父皇对他何等宠爱,如今却厌弃他到如此地步。沦落到此,还活个什么劲呢?

当晚,赵元佐把楚王府大门重重紧锁,一把火把自己的楚王府给烧了。当时已经是半夜子时,大家都已经睡觉。九月深秋,天干物燥,木质的宫殿很快一栋一栋被引燃。

诸位姬妾和王府宫人在睡梦中惊醒。大家都奋力救火,唯独赵元佐拿着火把在雄雄烈火前狂笑。大家意识到,正是赵元佐点燃了王府。

自己想死也就罢了,却还要他们一起陪葬。

众人很快就由惊恐转变为愤怒,转变成对楚王赵元佐一致的仇恨。

凌晨时分,皇城中的宋太宗得知楚王府发生火灾的消息。开封府和宫中的救火队都快速奔赴现场。一直到清晨五六点中,大火才被扑灭。可是,偌大一个楚王宫已经一片狼藉,变成废墟了。

宋太宗派人查问火灾原因。楚王府众人异口同声,说是楚王所为。宋太宗大怒,当即下令把逆子赵元佐捆绑,押赴中书省,由御史出面审问。宋太宗特意交代,在审讯现场摆上刑具。若是赵元佐胆敢隐瞒,即便用刑,也无不可。

御史自然听出了宋太宗旨意中的厌恶。在御史冰冷的喝问声中,在沸油滚滚的油锅面前,赵元佐第一次感到了害怕。当天,赵元佐就签字画押,承认就是自己放火把王府烧毁。而放火的原因,是因为对父亲心怀怨恨。P5-7

书评(媒体评论)

真宗英悟之主。

宋至真宗之世,号为盛治,而得人亦多。

——《宋史》

《传》曰: “为人君,止于仁。”帝(仁宗)诚无愧焉。

——《宋史》

仁宗之称盛治,至于今而闻者羡之。帝躬慈俭之德,而宰执台谏侍从之臣,皆所谓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

——清·王夫之《宋论》

宋之贤相,莫盛于真、仁之世,汉魏相,唐宋璟、杨绾,岂得专美哉!

——《宋史》

当天圣、明道问,天子富于春秋,母后称制,而内外肃然,纪纲具举,朝政亡大阙失,奸人不得以自肆者,繇言路得人故也。

——《宋史》

目录

第1章 九王夺嫡风起云涌

 叫板老爹,兄弟搞鬼,百计固位/爱如鸩酒/富贵闲中求/一言定策

第2章 真宗即位吕端护航

 权宦野心/人人有梦/真假糊涂/低调处理

第3章 川蜀乱局彻底终结

 乱自有因/为汝均贫富/张咏治蜀/兵乱又起/平乱良策

第4章 西夏崛起与三国制衡

 喜从天降/白手起家/以夷制夷/抽空一击/鸡肋之失

第5章 以战求和宋辽永罢兵

 山雨欲来,进退之争,形势可喜/和战风波,宋辽定盟

第6章 咸平之治是怎样炼成的

 真宗贤明/贤相风采/能臣辈出/治国有方

第7章 寇准罢相与新时代开启

 早有先例,跋扈君子/忠奸之别/党争风起

第8章 王旦执政与五鬼合流

 王旦主政/大才丁谓/封禅提议

第9章 天书奇谈与封禅之旅

 天书降世/精心筹备/封禅大典/大势难违

第10章 川妹子刘娥逆袭封后

 遭遇反对/人生困局/瞒天过海/后党初成/完美结局

第11章 贤相去后党争再起

 宰相人选/四入宰执/贤相辅国/钦若罢相

第12章 寇准当国与周怀政逆谋

 帝后裂痕/天书重现/不密失身/鱼走网破/奋力一击

第13章 堪比吕武的一代女杰

 恼人眼中钉/允恭太雷人,党争划句号

第14章 皇太后的称帝之路

 利用被谋反/火灾藏玄机,冠冕谒太庙

第15章 宋仁宗亲政与废后风波

 生母风波,八王用心,重新洗牌,执意废后

第16章 良相贤臣吏不绝书

 良相怀忠/名将御边,谏官刚正

第17章 文采风流冠绝两宋

 红杏尚书/率性人生/不羁青年/时代歌者

第18章 千古仁君的那些往事

 宽仁治国/虚心纳谏/善断家务

附录一 985~1040年北宋历吏进程和宰执变化表

附录二 本书主要人物生平

序言

宋朝,可谓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的封建王朝。而真宗、仁宗两朝,又是两宋最巅峰的时代。从“咸平之治”到“仁宗盛治”,太平安乐60多年。

政治上,真仁时代名臣辈出,吏治清明。诸如吕端、寇准、王旦、张咏、李迪、王曾、吕夷简、范仲淹、包拯等都是堪称伟大的一代贤臣。经济上,真仁时代商业发达、国富民康,创造的巨额财富遥遥领先于汉唐明清。文化上,真仁时代科举盛行,文化昌明。宋真宗亲自拟写《劝学篇>,整个国家以读书为荣。诸如宋祁、柳永、欧阳修、三苏等都成长、活跃在这个时代。军事上,真仁时代威震敌国,务求实效。澶渊之战宋朝力挫强敌,签订会盟,辽宋和好百年。西夏李元昊初兴,一度骚扰边境,但最终被宋朝击退,向宋称臣。

真仁时代之所以成为盛世,原因有很多。

那是一个个性张扬与宽容大度并存的时代。

真宗朝最牛的文人叫杨亿,此人是一代文宗欧阳修的偶像。杨亿少年成名,很早就当上了翰林学士,负责草拟诏令。杨亿生性耿直,视气节高过生命。即便是对高高在上的宋真宗,杨亿也凛然有风骨,不肯退让分毫。

有一次,杨亿负责草拟一份给辽国的诏令,用了“邻壤交欢”这几个字。大意说宋辽接壤,两国盟好——没什么不妥。可是,宋真宗觉得这个“壤”字用得别扭。他提起朱笔在旁边作出批复:“朽壤”、“鼠壤”、“粪壤”。杨亿看后,当即改成“邻境交欢”。

本来,事情到此结束。领导改动秘书的稿子不是天经地义吗?身为皇帝,还不能有点自己的小癖好?可是,杨亿把改定稿呈交中书省时,还递上了一份辞呈。宰相急忙禀奏真宗,真宗问怎么回事。宰相解释,唐朝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要皇帝改动了翰林学士草拟的诏令,翰林学士就必须辞职。不过,入宋50多年来,皇帝改动诏令的事情常有,翰林学士真的辞职的事情,杨亿还是头一份。

很明显,杨亿认定自己是大宋第一文豪,他写的文章就算是皇帝也不能改!宋真宗很郁闷,说:“杨亿这个人真有气性,如此不通商量!”不过他还是立刻派人去杨亿家中安抚,坚决不同意杨亿辞职。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准备册封德妃刘娥为皇后,他希望由杨亿来写这份诏令。因为杨亿曾反对刘娥封后,宋真宗特意让丁谓去劝说。丁谓和杨亿关系很好,他也不绕弯子,直接说:“大年兄勉强写一写嘛,只要你写了这份诏令,后半生的富贵就不用愁了!”这本是攀附皇后、缓和矛盾的绝佳机会,可杨亿冷冷拒绝:“如此富贵,并非我想要的!”

宋真宗让丁谓再找杨亿,但杨亿坚持不写。宋真宗只能改让其他翰林学士拟写。别人一听,就立刻答应了。即便杨亿如此不给面子,宋真宗还是爱惜杨亿的才华,对他恩宠不衰。  那是一个纳谏成为常态,崇法成为共识的时代。

宋仁宗提拔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为宣徽使兼节度使。公布任命后,御史唐介单独求见,要求宋仁宗收回成命。

宋仁宗解释说:“节度使乃是粗官(宋朝重文轻武,故把武官看成粗官),为何这个任命你们也要反对?”唐介昂首向前递上奏折,说:“陛下说错了!我朝太祖、太宗皇帝都曾做过节度使,节度使恐怕不是粗官吧?”唐介在偷换概念,宋初节度使有实权,而在仁宗时代则不过是一个虚职。可是,有祖宗成法在前,宋仁宗不能反驳。仁宗就说:“这个任命本是中书省下达的。”宋仁宗的意思是,你们别针对我,不是我徇私,一切都是宰相按照合法程序操作的。

唐介毫不退缩,当即抨击宰相文彦博攀附后宫,讨好皇帝。唐介更指出,当初文彦博担任益州知州的时候,利用职务之便,制造了一批珍品蜀锦送给张贵妃。因此,张贵妃常在仁宗耳边谈起文彦博如何出色,最终帮助他获得相位。

宋仁宗大怒,唐介的话不但骂了宰相、贵妃,更抨击他用人不明、治家不严。宋仁宗把唐介的奏折推到一边,让人立刻传话给宰相,明天就把唐介贬官外放。唐介不为所动,他平静地说:“臣为忠义所激发,即便是被砍头也不在乎,又怎么会畏惧贬官呢?”

宋仁宗更生气了,唐介明摆着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他让人立刻召来宰执大臣文彦博等人,指着唐介说:“唐介身为御史,批评时政,是他的本分。但是,唐介说文彦博是靠着勾结后宫当上宰相,这是什么混账话!朝廷任免宰臣,岂是他一介御史能够干预?”宋仁宗这是让宰相文彦博来帮自己说话呢。

文彦博刚要开口,唐介抢先说:“文彦博你该好好反省下!如果有送礼一事,绝对不能隐瞒!”文彦博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最终向皇帝鞠躬行礼,沉默不语。看着宰相也没话说,唐介的头昂得更高了。宋仁宗则火冒三丈,连拍桌子。

唐介话说得在理,但是挤兑皇帝,欺辱宰相也是事实。第二天,宰执大臣开会,决定将唐介贬为地方小官,即日出发。中书省将决定呈报宋仁宗。宋仁宗沉默很久,在批准贬斥唐介的同时,也“罢黜”了文彦博的宰相职务。宋仁宗想起唐介耿直,仇家挺多,万一路上被人弄死了,他就要背负杀害直臣的污名,就特意派遣心腹宦官一路保护,将唐介送到地方。

因为这件事情,唐介名动天下。许多名士都为唐介赋诗,歌颂他的刚直敢谏。士大夫都觉得像唐介这样的才是真正的御史。宋仁宗对唐介也没有真的生气,几年后,他就把唐介召回京城,提拔为谏院长官。

那是一个朝野上下爱民、惜民,以民为本的时代。

宋真宗一朝虽然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崇奉道教,大搞祭祀,但是对百姓的爱惜,则始终如一。

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在陕西甘肃一代出现了一颗大流星,在天空缓缓移动,一个多月才消失。宋真宗忧心忡忡,询问宰相:“上天显示异象,必定是朕有失德之处吧。”宰相李沆说:“陛下即位以来并没有什么缺失。天显异象,恐个白是当地将会有大灾吧。”宋真宗说:“必定是朕德行浅薄导致当地出现异象,朕很担心祸及百姓。很快就到朕的诞辰,今年就不搞什么庆典了,节省开支准备赈济灾民吧。”

景德四年(1007年)的十一月,天气寒冷,夜降大雪。第二天,宋真宗告诉宰相王旦说:“昨天黄昏时开始下雪,但没多久就停止了。朕担心雪量不够,影响明年的收成,特意让人密切关注。半夜时回复说又开始下雪了,今天清早一看,果然有一尺厚的雪。明年麦子大熟,应该有希望了!”

宋真宗如此,号称“千古第一仁君”的宋仁宗就更不必说了。

有一年,汴京城内的开宝寺宝塔被雷火烧毁。有关部门提议拨款修复。余靖听了,立刻求见仁宗。余靖口才很好,从三皇五帝时期讲起,旁征博引论述修建宝塔徒然耗费钱财,于国于民毫无半点好处。当时是大热天,余靖说到激动处,越走越向前。而余靖不大讲卫生,十天半个月也不洗一次澡,估计还有很重的狐臭,他就这样近距离地与仁宗一直讲到中午时分,才告退。宋仁宗回到后宫后,告诉妃嫔:“今天朕差点被余靖这个臭汉熏死,唾沫直接喷在我脸上!”但宋仁宗也就是对妃嫔发发牢骚,其实对以民生为念的余靖,一直非常敬重。

《宋史》称:“宋至真宗之世,号为盛治。”王夫之《宋论》称:“仁宗之称盛治,至于今而闻者羡之。”

叶之秋

2015年5月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繁华盛世的时代!一个极尽理想化的封建时代!

宋太宗晚期文治天下盛世初现,真宗咸平之治步入盛世,至仁宗盛世至于巅峰。盛世下帝王将相的鲜活形象以及帝王的文治之功和文武良臣的时代风骨,在书中得以浓墨重彩的描绘,宋代于真宗、仁宗朝达到封建盛世的时代原因亦得以生动阐释。全书既有磅礴大气的战争场面,又有波诡云谲的官场权争,道尽帝王将相的同时,全面地展现了盛世时代的璀璨画卷。

叶之秋编著的这本《宋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盛世)》为《宋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系列的盛世卷。翻开书,读者轻轻松松就能够了解到中原王朝封建盛世的发展之路,既可以映照现实,又可作为中青年人的官场职场启示录,亦可作为了解历史了解人生的励志书。

编辑推荐

解密宋朝步入盛世的深层次原因,展示了盛世中帝王将相的时代风骨,以及波谲云诡的权力纷争,各色人等的鲜活形象呼之欲出。

太宗朝后期开始,历经真宗、仁宗二世的这一封建盛世,是空前绝后的,将封建时代的浮华推至了巅峰。

叶之秋编著的这本《宋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盛世)》是全面展现宋代三百年沉浮史的系列图书《宋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的第二卷《盛世》卷。本系列已经出版《崛起》《盛世》《变革》三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宋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盛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之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703112
开本 16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76
CIP核字 2015072445
中图分类号 K244.09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