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的高度(献给红军长征七十周年)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首近三千行的长诗,它从探讨共产党人在长征中所创造的“生命的奇迹”出发,讴歌了英勇顽强的长征精神,热情颂扬了党的正确路线,并以一个七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人的眼光,联系当今中国,评说了十几位具体人物,力图更真实地表现长征全貌,再观当年红军长征的重要历程。

内容推荐

本书从探讨共产党人在长征中所创造的“生命的奇迹”出发,讴歌了英勇顽强的长征精神,热情颂扬了党的正确路线,并以一个七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人的眼光,联系当今中国,评说了十几位具体人物,力图更真实地表现长征全貌,再观当年红军长征的重要历程。

目录

序一 蔡其矫/1

序二 诗歌如何书写“时代”/赖或煌/3

序曲生命中的红色畅想/1

1934年10月16日:月过于都河/7

1934年12月1日:血浴湘江/27

1935年1月15日:遵义曙光/53

1935年6月12日:会师达维/83

1935年10月22日:宣言黄土地/111

1936年10月10日:欢歌会宁城/141

尾声 从新的高度出发/167

后记/173

试读章节

脚步依然轻盈

炸弹落在董必武附近泥土飞溅

他拍去泥屑——

“马克思在捉弄敌人,炸弹没有爆炸。”

长者蔑视的话语擦亮生命的钢性

那些将怯懦与狂妄踩进地表的

行军展示着生命

最亮的颜色

没有人惧怕死亡每天都在

死亡中站起

没有人准备退却每天都在

倒下的战士中间

走向前方

不需要抚恤金不需要买保险

生命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进发出激情的乐章

拼抢与战斗

让失败

单身逃亡

在南方丛林在山区稻田

持枪的战士第一次

认识了自己  

生命的唯一意义

活着

在皮鞭下活着

在饥饿中活着

在跪屈哀求声中活着

在耻辱苟且中活着

几代人衣不遮体小心地延续

微弱的香火

是革命的大刀长矛点燃

男儿生命的火炬

在一片鬼哭狼嚎中站立

冲锋成为他自豪的

口头禅

队伍在快速前进在蒋介石的眼皮底下

悄悄越界

德国顾问冯·赛克特筑好一座座

坚固的雕堡小心翼翼地前行

准备将红军一网打尽

在他精心纺织的

第一道封锁线第二道封锁线

第三道封锁线……

八万大军轻易地将

现代建筑变成

空洞的摆设

P29-31

序言

以诗写史,最大的长处,是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把历史事件解释清楚;在这过程中,诗与史这两大端,并驾齐驱,两头皆重,互为第一,而且紧紧结合成为统一体。

回忆长征,首先会想到它的起因,就难回避领导的问题:为什么会让一个不明中国的国情民情的外国人来指挥战争?为什么越过雪山草地之后与四方面军会合,会发生路线分裂?

李迎春这篇《生命的高度》,大体上对这两大重点都有所涉及,这就比其他这一题材的许多诗篇明智一些、勇敢一些,不致沦为空洞歌颂的潮流当中,完成诗史最起码的要求。

其次在结构上除小节序曲和尾声外,按时间具体日期划分为六部分,也顺理成章符合客观事实的最简便方法,条理分明,叙述清楚。

最后,在重要段落后面,能把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不但思绪灵活,简明实在,而且避免枯燥,兴趣不减。

作者生活和工作都在闽西红色土地,能把闽西地区长征成员的若干事迹顺带几笔,也是聪明之举,亲切而且理所当然。

从头到尾,诗句沉重有力,诗的语言风格稳固平实,这是基层作者诚实的声音,为那伟大的历史唱出最朴素的颂歌。

二OO六年三月七日

北京

(作者系著名诗人、福建省作协顾问)

后记

夜幕渐渐降临,街灯次第亮了起来,初夏的夜晚热闹而充满生机。我躲进安静的办公室,开始《生命的高度——献给红军长征70周年》长诗的写作。窗外,广场上闪烁的灯光不时射进室内,音乐喷泉正不知疲倦地舒展着她轻盈的舞蹈。这一切都与我无关,我的内心早已行进在二万五千里悲壮的长征。我挣扎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痛苦与光荣、死亡与新生不断交迭的进程中,心灵的涅檠让自己一次次欲罢不能。整整一个月,除了正常的上班,我谢绝了一切应酬,每个夜晚从华灯初上到夜深人静,都是在神圣的书写中度过。我感到似乎触摸到了七十年前那些鲜活的灵魂,感到从未有过的充实。

这是2005年4月到5月间的事。此前,抒写长征是我的一个梦想,也可以说是一个长达十几二十年的积累过程。我的家乡闽西是当年中央苏区所在地,是中央红军的出发地之一。在我家乡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仅湘江一战就牺牲了四五千闽西子弟。可以说,在伟大的长征中,大部分闽西子弟都长眠在异乡土地上,只有少数人顽强地生存下来,为崇高的理想继续奋斗不息。在我成长的记忆里,有老红军讲述过草地爬雪山的英勇故事,有前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追思的难忘经历,有合唱《十送红军》时的深情感怀。我为生长在这片红土地而自豪,我为革命者崇高的信念、纯粹的理想而激动。我希望有一天能为这段历史留下自己的思考。直到2005年,我搜集了大量素材并进行一些实地采风,终于决定动笔写作这部长诗。

然而,毕竟长征对于我来说是模糊的。在崇尚好莱坞大片、网络游戏、流行音乐的今天,革命、豪情似乎不过是一个遥远的符号。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生人,我们的处境是尴尬的。比起六十年代人,我们缺乏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比起八十年代人,我们缺少冒险与自信。我们的成长充满着改革开放的时代烙印,我们的思想更容易左右摇摆,甚至在时代的变奏中迷失自己。因此,我觉得自己需要长征的精神,这是写作本诗的一个内因。写作长征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至今我还认为自己没有写好这部长诗。除了自身的水平外,缺少深切的体验也是一方面。但我欣慰于自己的尝试,因为长征是不能忘怀的。伟大的长征不仅是一个政治事件,更应该理解为人类历史或者说生命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对人类生命极限的一个伟大挑战。所有参加长征的红军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比起那些美国大片里所鼓吹的英雄不知高出多少倍。我希望所有中国人都不要忘记长征,要将长征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现在很多重要的事件都被娱乐化了,我不希望长征被娱乐化。如果要说写作长征的意义,那么我认为就是从上一代人身上接过长征的精神,将它一代代传承下去。现在很多人缺乏对长征的基本了解,他们甚至没有兴趣去了解这些。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心我们自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包括红军长征这样伟大的事件。认识我们自身的历史就是认识我们自己。

非常感谢中国作家协会将拙作列为2005年度重点作品扶持篇目,我想这不是我的诗写得好,而应该是长征题材的作品引起了领导专家的重视。作为我的第一部长诗,能获得如此高的荣誉,我觉得十分幸运。此后,我还三易其稿,在众多老师朋友的帮助下才将稿件最后确定下来。如今,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拙作能够顺利出版,应该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我的老师朋友们。感谢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张胜友老师对我的指导,使我有信心将长诗顺利完成;感谢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福建省作家协会的关心和辛勤工作,以及李小雨老师、叶延滨老师对拙作一丝不苟的批阅,使长诗能够早日出版;感谢赖或煌先生、曾纪鑫先生、谢春池先生、余小明先生、温文茂先生、李煌明先生的热情指导与帮助,在我写作过程中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和建议;感谢我的领导张跃龙先生对我创作的支持与鼓励。

这里,我想特别感谢的是蔡其矫老师。作为从延安时期就活跃在诗坛的著名诗人,蔡老不仅欣然为本诗作序,而且对长诗进行了认真的审读,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对我作品中所犯的一些低级错误也进行了及时指正。我的内心充满了无言的感动,也为自己知识的浅薄而羞愧。  李迎春

2006年7月9日于杭城

书评(媒体评论)

李迎春这篇《生命的高度》,从头到尾,诗句沉重有力,诗的语言风格稳固平实,这是基层作者诚实的声音,为那伟大的历史唱出最朴素的颂歌。

——蔡其矫(著名诗人、福建省作协顾问)

李迎春的《生命的高度》凸现出了不同寻常的价值。这首近三千行的长诗,如此扎实地扎进那个时代的深处,把倾听到的宏大回晌成功地转换成了自己“叙史”的独特构造。

从重申诗的“力量”与“诗格”来看,作为一部有意地构建“自我”与历史的关联的长诗,《生命的高度》无疑是出出色的并有着重要的启示。

——赖或煌(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文学博士、诗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的高度(献给红军长征七十周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迎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30652
开本 32开
页数 1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7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