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无法尘封的历史(抗战旧书收藏笔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抗战发生的背景、日本侵略战序幕、八年抗战历程、战时中国政治、战时中国军事、战时审国外交、战时中国经济、战时中国文化、日本对串画研究、中国对日本研究、抗战善后与恢复十一个方面,展示和评述抗战当事人、当时写、当年印行的抗战旧书,讴歌中华民族奋力抗战的英勇事迹,接谤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披露诸多被战争迷雾和历史灰尘掩盖的史实真相。

序言

起意写这本书,缘于一次偶然的晤谈。今年元月,受邀赴京参加由《文学评论》编辑部和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的“2005文艺学高峰论坛”。由于会址在离城较远的小汤山附近的九华山庄,为免傍晚返程时给会务人员添麻烦,也为了和老朋友包云鸠兄会面,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上午便来到位于“阳光100”的安徽省新闻出版局驻京办事处。中午云鸠兄赏饭,海阔天空地神聊中,说得更多的自然还是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动态,其中谈到有两家出版社约我写古旧书收藏方面的稿子,也谈到他们关于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选题设想,不知怎的,脑中突然蹦出“抗战旧书”这个词来,彼此立刻都有些兴奋。通过展示和评述抗战当事人、当时写当年印行的相当于原始资料的抗战旧书,回眸半个多世纪前中华民族面对日寇残暴侵略而浴血奋战的悲壮历程,无疑具有自己的视角和特色。返回合肥后,将自己收藏的六七千册民国旧书翻检一遍,竟挑出三四十年代出版的有关抗战的旧书两百余种,且有一部分属于十分难得的珍本。云鸠兄春节来敝舍见到它们,连称资料珍贵,很有价值,并说对出好此书颇有信心,让我赶紧动笔,尽早交稿。于是我下决心放下一些甚至是无法搁置的文债,一头埋进这些抗战旧书的故纸堆中……

此书构想虽然蒙发于一次偶然的聊天,却也有长期积累的必然原因在。我青年时代即喜收藏,瓷器、字画、木雕、书籍等均有涉猎。藏书以古籍善本为主,但民国旧书遇到也不忍释手,有时甚至是有意访求,陆陆续续积存下来,竟也有数千册之多了。能写出这本书,首先得归功于自己能与这些旧书结缘。如果说此书尚有一些可供观览之处,同样也来源于这些旧书的魅力——那纸张发黄发脆,书角卷起书边破损,浑身散发出一种饱经沧桑历经磨难的魅力;那不随着时光流逝、朝代变迁、人事更迭而改变自己内涵的“白纸黑字”的魅力——概而言之,即无法尘封、无法掩盖的历史真实的魅力。

正统的藏书家多不屑于集藏民国旧书。我由于家中的一些旧藏为线装古籍,自然形成了偏向正统的藏书观念,以前对民国旧书也未投以青眼。1994年作为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赴英国杜伦大学(university 0f Durham)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universityr 0f Londen,SOAS)访学半年有余。在两校图书馆翻阅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出版的关于中国现代史特别是抗战史的图书时,思想受到很大震撼,因为其所讲述的内容与我从小学到大学所接受的知识,是那样互不相同以至颇多抵牾。我立即意识到自己原来接受的历史教育可能存在某种偏差。可是,阅读台湾及香港学者的著述后,也明显感到他们对中国现代史尤其是抗战史的描述,同样甚至更严重地存在着偏见。难道历史真的像有人所说的那样,是个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难道我们对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的伟大的抗战史,不应该有自己秉笔直书的作品吗?

尽管我的专业是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史及抗日战争史相距甚远,但多年养成的历史癖和人文学者对社会历史问题的敏感及求知本性,还是让我更愿意,起码对自己来说,把问题弄得更清楚一些。多年的职业经验告诉我,正如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必须翻阅当年的出版物一样,要真正了解中国现代史及抗战史的某些问题也必须直探原典,即必须查阅当时留存下来的原始资料。于是我在逛古玩店和旧书铺时,除了关注线装古籍、瓷器和字画之外,也开始留意民国旧书,并在这留意中对其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除1994年在大英博物馆对面的古旧书店和2000年在美国波士顿的一家古玩铺里购得少数较为难得的珍本外,我的民国旧书都是这些年在国内于有意或无意中淘得。由于没有给自己划定明确的范围,只要书品尚可、内容较有价值或感觉较为稀少者均广收博纳,因而我的民国旧书五花八门,品种较杂,文、史、哲、经、政治、美术等都有一些。这与许多民国旧书爱好者多把眼光盯在新文学作品或红色收藏上颇不相同。其实,民国旧书中涉及国民党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书籍,似也应给以足够的重视。从建国之初的镇压反革命、思想改造运动,到后来的“四清”直至文化大革命,有关国民党的政治、军事乃至文化方面的出版物,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一直被视若灾祸而遭到反复清除和销毁。从古旧书收藏的角度看,越是重要的罕见之书就越珍贵也越有价值,更何况这类书还是研究中国现代史及抗战史的难得史料呢。

由于我的民国旧书没有走专题收藏的路子,因而藏品是乱七八糟不成系统。动意写这本书,才后悔没有早一点专注于抗战题材的集藏,然而为时已晚。现实而可行的做法,只能是在已有的藏品中就地取材就汤下面,尽量通过合理的编排和对每一本旧书内涵意义的评述及阐发,约略显示抗日战争的某些侧面。我希望通过呈示这些抗战当时留下的文字和图片记录,让我们感受那个时代的烽火和硝烟,讴歌中华民族奋力抗战的英勇事迹,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披露诸多被战争迷雾和历史灰尘掩盖的史实真相。我相信全面撰写和总结抗战史的客观与主观条件,于我们社会和我们自身都正在成熟起来,因而更期望早日拜读到史学界同行的禁得起历史检验的抗战史大著。

                     钱念孙

                  2005年6月1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无法尘封的历史(抗战旧书收藏笔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钱念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644468
开本 16开
页数 3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6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5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39.29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5
176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2: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