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三篇十一章。理念篇以通俗的语言解读了课程标准,从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内容要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等方面;探索篇围绕课程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化学学习方式、教学内容、方式评价实施等方面开展讨论;案例篇以单元整体教学和教学评价详述操作过程。
图书 | 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共三篇十一章。理念篇以通俗的语言解读了课程标准,从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内容要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等方面;探索篇围绕课程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化学学习方式、教学内容、方式评价实施等方面开展讨论;案例篇以单元整体教学和教学评价详述操作过程。 目录 理念篇/l 第一章 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3 第二章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目标/8 第三章 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要求/20 第四章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观/42 第五章 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观/47 第六章 高中化学新课程评价观/53 探索篇/59 第七章 化学教学目标设计/61 一、化学教学目标体系/61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64 三、从课程标准到学段教学、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65 四、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69 五、科学探究教学目标的设计/72 第八章 化学教学过程设计/75 一、实验探究课的优化设计/75 二、学科理论课的优化设计/80 三、社会生活课的优化设计/90 第九章 化学学习方式探索/99 一、自主学习/99 二、探究式学习/105 三、合作学习/112 第十章 教学内容、方式评价实施/123 一、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23 二、新课程提出的教育评价的改革重点/123 三、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点/127 四、化学教学评价改革的重点和方向/129 五、化学教学评价的实施/132 案例篇/143 第十一章 教学案例/145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氯气的性质/145 二、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一一物质的量/149 三、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55 四、电解质/159 五、硫的转化(教案一)/160 六、硫的转化(教案二)/163 七、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165 八、化学键与化学反应/165 九、电池探秘/172 十、认识有机化合物/178 十一、塑料 橡胶 纤维/187 十二、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193 后记/197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孔令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4337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5-08-01 |
首版时间 | 2005-08-01 |
印刷时间 | 2005-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高中理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6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33.83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2 |
宽 | 163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