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之战
内容
编辑推荐

伴随着斯皮尔伯格的巨资大片《世界之战》的全球上映,威尔斯百年经典《世界之战》的中英文版也将与全国广大读者见面了。本书是威尔斯于1898年发表的一部科幻小说。这虽然不是其第一部作品,但堪称为其最富有影响力的作品。小说对外星人的外貌特征进行了直接描写,这也成了后来20世纪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一大特征。

内容推荐

由于天体自然冷却,火星变得寒冷,不再适合生存。火星人将目光对准距离不远的地球。

“我”和妻子在伦敦郊外过着安宁的生活,然而一天,一只从天而降的铁罐子打破了平静……

火星人从铁罐子里爬出,立即开始射杀人类。这些入侵者智力高超、武器先进、冷酷无情。他们拥有各种用途的机器人,能发射热线,施放剧毒黑烟。人类的武力和他们相比,委实不堪一击。火星人陆续降临地球,所到之处生灵涂炭,人类惊惶出逃,伦敦成为空城……

“我”躲在一栋房子里,没想到一个铁罐就砸在房子上,被埋在废墟中,在地下室生活了半个月,因缘凑巧,成了最近距离仔细观察火星人的人。人类动用了炮兵、骑兵和舰队与火星人殊死较量,战争惨烈,胜利无望……

可是,就在人类渐渐陷入绝望的时候,火星人却神秘死亡……

目录

假如经典可以重来/1

第一卷 火星人来了/1

 第一章 大战前夕/3

 第二章 “陨星”/12

 第三章 在豪塞尔公地/17

 第四章 铁罐子打开了/21

 第五章 热线/26

 第六章 乔海姆路上的热线/32

 第七章 我是怎样回到家的/36

 第八章 星期五晚上/42

 第九章 大战开始了/46

 第十章 暴风雨中/54

 第十一章 在窗前/62

 第十二章 目睹威布利治和舍波尔顿被毁灭/70

 第十三章 我是怎样遇到副牧师的/85

 第十四章 在伦敦/92

 第十五章 在萨里发生的事情/106

 第十六章 伦敦大迂徙/117

 第十七章 “雷孩儿”/134

第二卷 火星人统治下的地球/147

 第一章 在火星人眼皮底下/149

 第二章 从房子废墟里看到的情景/159

 第三章 被围困的日子/171

 第四章 副牧师之死/178

 第五章 寂静中/185

 第六章 十五天的变化/189

 第七章 普特尼山上的人/194

 第八章 死寂的伦敦/216

 第九章 废墟/227

 第十章 尾声/234

试读章节

第一颗“星”陨落的那个夜晚终于到来了。人们是在凌晨见到它的,在大气层高处,一道火焰划过温彻斯特上空,向东落去。一定有成百的人看到这一景象,都把它当作一颗普通流星。阿尔宾描述道,这颗星拖了一条绿莹莹的尾巴,数秒之后仍闪闪发光。我们在流星方面最大的权威丹宁说,这颗星首次出现在高度为九十到一百英里。他觉着流星陨落在他以东约一百英里的地方。

那时我正在家里的书房里写作。尽管我的落地窗冲着奥特肖,而且窗帘也是拉起来的(那几天我喜欢看看夜空),但我什么也没看到。那个史无前例的天外怪客就在我坐在桌前的时候来到了地球,如果在它飞过的时候我抬头看一眼的话,便会看到它。一些目睹它飞过的人说,它飞过的时候嘶嘶作响,而我却什么也没听到。住在伯克郡、萨里和密德尔塞克斯的许多人一定看到了它落地的情形,可也只是把它当作一颗陨落的流星。那天夜里没人费心去看看落下来的是什么东西。

但是翌日凌晨,可怜的奥格尔维起了个大早,一心想去找陨石。夜里他见到那颗“流星”,而且认定陨石就在豪塞尔、奥特肖和沃金镇之间的公地里。黎明刚过,他就找到了,就在离采沙场不远的地方。由于撞击的冲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坑。沙砾被冲向四面八方,在荒地上形成的沙丘一英里半开外也能看见。东侧的石南树仍在燃烧,一缕淡蓝色的烟飞向黎明的天空。

那东西几乎全部埋在沙里,周遭全是它着陆时撞碎的杉树木屑。露在外面的部分像个烧结而成的大圆筒,外表厚厚的一层褐黄色鳞状硬壳,其轮廓因此显得有点光滑。圆筒的直径约三十码。他走上前去,那东西竟有那么大的体积,这使他感觉吃惊,然而使他更感觉惊讶的是它的形状,因为一般陨石差不多都是圆形的。不过,由于在空气中高速飞行,那东西仍热得很,他无法走近。圆筒里传出嘎嘎声,他以为是表面冷却不均衡所致。因为他还想不到这东西的中间会是空的。

他站在那东西落地时撞成的坑边,盯着那古怪的外形。那非同一般的形状和颜色使他感到十分惊奇。甚至在那个时候,他已依稀感觉到这东西来者不善。清晨静得出奇,太阳刚刚升出威布利治方向的松树梢,已有暖意。那天早晨他不记得听到鸟儿鸣啭,当然也没有微风搅动树林,惟一的声音便是从那个焦炭似的圆筒里传出的蠕动声。在公地里只有他一个人。

突然,他吃惊地发现一些覆盖在“陨石”圆顶边缘的焦炭似的土褐色硬壳开始剥落,一片片地纷纷落到沙上。猛地,一大片剥落下来,伴着尖锐的响声。他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喉咙眼。

一时间,他想不出这意味着什么。虽然仍然热得很,他还是费力地爬下沙坑,走上近前,想看个究竟。他那时仍然以为物体冷却是硬壳剥落的原因。可是有一点他想不通,那就是只有圆筒顶部的硬壳在剥落。

这时,他发现筒的圆顶在缓缓地旋转,旋转异常缓慢,他察觉到这一点,只是因为他注意到有个黑色标记五分钟前还在靠近他的这一边,现在却到了远离他的另一边。即使那时他也还是不太明白这意味着什么,直到他听到发闷的一声摩擦声,看到那个黑色标记向前跳移了大约一英寸。他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这个圆筒是人造的,里面是空的,顶部是可以开启的螺旋门!里面有什么东西想把顶部旋转开!

“天哪!”奥格尔维惊呼道,“里面有人。不止一个人!快被烤死了!想逃生!”

他的思路一跳,马上把这东西与火星上的光点联系了起来。

想到里面关着生物,他担心极了。他忘了高温,朝圆筒走去,想帮着扭开顶盖。多亏热浪阻止了他,否则仍在发红的金属会把他的手灼伤。他一时不知所措。随后他转过身,踉踉跄跄地爬出沙坑,一路狂奔,跑进沃金镇。那时大约六点钟。他碰到一位车夫,便想让他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可是他的故事太离奇,他的穿着太狼狈——他的帽子丢在沙坑里,车夫赶着马车扬长而去。他想告诉酒馆招待,也遭到同样的失败。那是豪塞尔桥边酒吧的一位招待,他正在用钥匙开门。那人以为奥格尔维是跑出来的疯子,想把他锁到酒吧里,但没成功。这使奥格尔维头脑清醒了不少。他见到伦敦记者亨德森,隔着栅栏便打招呼,终于有人明白他想说的话。

“亨德森,”他喊道,“昨天夜里你看到那颗流星了吗?”“怎么啦?”亨德森问道。

“它就在豪塞尔公地里。”

“上帝!”亨德森舒了一口气,“陨星!落在那里最好。”

“可那不是颗简单的陨星。那是口铁罐子,人造的罐子呀!里面有东西!”

亨德森站起身来,手里拎着锄头。

“你说什么?”他一只耳朵是聋的。

奥格尔维把自己看到的对他说了一遍。亨德森用了大约一分钟才把这件事想通。他扔下锄头,披上衣服,出门上了路。两人匆匆赶到公地,见那铁罐子还躺在老地方。可是这会儿,里面的声音停止了。罐子盖和罐体之间露出一窄条闪亮的金属,边缘发出轻微的嘶嘶声,不知是在吸气还是在放气。

他们聆听着,用棍敲击烧成鳞状的金属,没有回音。他们断定里面的人不是已失去知觉就是已经死了。

当然,他们两个人什么忙也帮不上。他们高声安慰了一番,保证了一番,便回镇上去求援。想像得出,两人一身沙土,衣着零乱,奔跑在小街上。当时太阳已经高悬,阳光灿烂,店家正在下铺板,镇上的人在开卧房窗户。亨德森立即奔向火车站,将这条消息用电报发往伦敦。报纸曾连篇累牍地谈论火星,人们对接受此类消息已有心理准备。

到八点钟,已有一群孩子和无事可做的人到公地去,去看“死火星人”。报纸上是这么说的。我是在八点四十五分去取《每日时报》时,第一次听见报童这么说。自然,我很吃惊,感到刻不容缓,便出门穿过奥特肖桥,向采沙场走去。(P12-16)

序言

一、H.G.威尔斯的幻想世界

H.G.威尔斯(1866--1946)是英国著名作家,与高尔斯华绥和贝内特并称二十世纪初的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三杰。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一百多部作品,涉猎广泛,影响深远。在科幻小说领域,因其崇高的经典地位,被称为“科幻小说界的莎士比亚”。

H.G.威尔斯生活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那时电话刚被发明,汽车还是新鲜玩意,人类飞到世界各地去旅行还是个梦想,可他却写出了火星人入侵地球(《世界之战》)、人类乘时间机器去80万年以后(《时间机器》)、登月探险(《月球上的第一批人》)。他的小说令人耳目一新,在当时引起很大的劝。今天来看,仍然新奇有趣。

《世界之战》的故事写于1898年,写得有板有眼,当时有人信以为真。小说在叙事上的一大特色是,通过一个亲历大战的叙事者回忆整个战争,生动逼真,令读者感同身受。一开始,身为哲学家的叙事者和妻子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然而一只从天而降的铁罐子打破了平静。火星人从铁罐子里爬出侵略人类,人类的武力和他们相比,委实不堪一击。火星人陆续降临地球,所到之处生灵涂炭,人类惊惶出逃,伦敦成为空城。在逃难的过程中,叙事者通过自己和弟弟的所见所闻,刻画出人类在灾难面前的形形色色的表现。叙事者躲在一栋房子里,没想到一个铁罐就砸在房子上,他被埋在废墟中,在地下室生活了半个月,每天透过门缝观察火星人。因缘凑巧,他就成了最近距离仔细观察火里人的人。除了细致的观察和面对灾难的真切感受,威尔斯也通过这个哲学家之口大发议论,这些言论无疑是超前于时代的明智之言。

威尔斯通过对丧失统治地位的人类,尤其是西方人的反省,在人道主义和对人性的追问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批判火星人智慧却自私,接着笔头一转:

“不要忙着谴责他们心黑手毒,还是先回想一下我们人类曾干过多少伤天害理灭绝生灵的勾当,我们不仅灭绝了一些动物,而且也灭绝过低级的人类种族。我们自己残酷无情,又怎么能责怪火星人心狠手辣呢?”

当叙事者在彻夜祈祷之后,壮着胆从藏身之处走出的时候,小说这样写道:

“当黎明来临,与上帝疏通了一夜的我便像老鼠离开自己的藏身洞穴一样溜出房子——一个比老鼠大不了多少的动物,一个主人心血来潮便会追逐继而屠杀的动物。也许低级动物也会虔诚地向上帝祷告。如果我们没有别的教训,这场战争起码应当教会我们如何怜悯——怜悯那些被人类统治的愚昧生命。”

H.G.威尔斯不仅有天马行空的想像和丰富的科学知识,更有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一篇科幻小说,倘若只有“先进科技”的空壳子,是不可能称得上优秀的。《世界之战》的迷人之处,正在于把知识、想像和思考融为一体。

威尔斯的科幻小说一百年来为影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938年,《世界之战》被改编为本土故事在美国的电台播出,由于小说描写太逼真,听众以为真有火星人入侵了,在美国引起了大恐慌,成为美国历史上一大经典的滑稽事件。

1953年,派拉蒙电影公司又把《世界之战》拍成长片,成为科幻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其后,《世界之战》又被翻拍成电视系列片。

2005年夏天,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把《世界之战》搬上银幕,拍成同名科幻史诗巨片,著名影星汤姆,克鲁斯主演并担任制片人。

二、从威尔斯到斯皮尔伯格

斯皮尔伯格偏爱战争和科幻题材,《世界之战》既是科幻又是战争,算是找到了他发挥才能的最佳场所。或许犹太人的血液里流淌着对逃亡的伤痛和对人类生存的危机感,这个犹太裔大导演对人类的苦难感触至深,也颇能触及人类柔软的温情。他的佳作很多:《E.T.外星人》、《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等,为我国观众所熟知。

小说《世界之战》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叙事,兼顾了宏观和微观,不仅脉络清晰,而且出色地传达出人在战争中的痛苦遭遇和心态。这种叙事手法,也同样被斯皮尔伯格采用。汤姆·克鲁斯在片中扮演一位普通的父亲,灾难降临时,竭力保护自己的孩子。斯皮尔伯格说:

“观众总是会被电影中一些平时所没有的场景,比如破坏、格斗所吸引,而忘却了自己的现实生活。但那只是虚无的景色,并不是人闪的真实生活。我一直在为电影,特别是科幻电影,寻找一个途径,使它讲述真实的人们。”

为了拍这部电影,摄制组在新泽西州搭设了50亩外景基地,动用了400台数码摄像机,电脑效果制作的规模前所未有。这部电影烧钱程度更是前所未有——投资达到了2.5亿美金之巨。如此精益求精的态度,为本片的成功打下了良好基础。

然而有评论指出,电影把这个故事从20世纪初的英国伦敦搬到了现代的美国波士顿,又不能突破原作的种种设定,难免有生搬硬套之嫌。对斯皮尔伯格来说,翻拍经典的故事,也很难避免美国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所说的“影响的焦虑”。布鲁姆说:后来者对其先驱者的态度,是一种爱与恨相交织的焦虑;因为后来者总会感到自己姗姗来迟,感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已经被前人表达过。不知大导演的改编能否改出新意,能否有所超越?

谈到拍摄的动机,斯皮尔伯格说:“这部电影的出炉多少和‘9·11’恐怖事件存在一定关系。这是和平宁静的世界吗?我们生存的世界其实面临种种变数,这种不确定性让人们的神经如此脆弱。面对危险的挑战,人类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勇敢地战胜困难。”

因此,《世界之战》是一部灾难深重、忧心忡忡的大片,这一点与原作是一致的。然而既便表达同样的主题,书和电影作为不同的载体,也会承载着不同的东西。电影带来更多的感官震撼,书却引发更多的想像和更深的思考。《世界之战》的电影值得期待,经典小说的价值,也是永远无法被替代的。

书评(媒体评论)

God damn you all;I told you so.

上帝诅咒你们所有人,我早告诉过你们。

——H.G.威尔斯的墓志铭

《世界之战》这部电影的出炉多少和”9 11”恐怖事件存在一定关系。这是和平宁静的世界吗?我们生存的世界其实面临种种变数,这种不确定性让人们的神经如此脆弱。面对危险的挑战,人类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勇敢地战胜困难。

——斯皮尔伯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之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国)H.G.威尔斯
译者 李建波//唐岫敏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579657
开本 32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4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181
14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