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模糊语义学导论
内容
编辑推荐

什么是模糊语义?语义模糊性的根源何在?该怎样去研究模糊语义?

模糊语义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它与其他相关学科有何联系?在科学研究中,该如何利用模糊语义学的成果去解决其他相关学科中的一些问题?

在人际交往中,模糊语义具有哪些语用功能?人们该如何运用模糊语义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该如何运用模糊语义来构建和谐社会的桥梁?

但愿这本《模糊语义学导论》能够为您献上一片开启模糊语义学和人生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内容推荐

模糊语义学是一门以语义的模糊性为对象的、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它既是语义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模糊语言学的分支学科。该书运用“整体贯通性”和“学科渗透性”来研究模糊语义,全面而系统地阐释了模糊语义学的基本原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系统地探讨了语义的模糊性情况,揭示了语义模糊性与明晰性之间的辩证关系,阐发了模糊语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论述了模糊语义学与语言学各分支学科和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它在这些学科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从“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应用价值”等三个方面建构了模糊语义学的学科体系。该书内容翔实、论述精要、方法科学、语言流畅,具有系统性、新颖性、独创性和实用性。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模糊现象与模糊集理论

 第一节 模糊现象的普遍性

 第二节 模糊集理论的诞生及其影响

第二章 模糊语言概说

 第一节 模糊性与模糊语言

一 模糊性

二 语言的模糊性

三 模糊语言

 第二节 模糊语言研究的意义

一 有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二 有助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三 有助于提高对语言自身的研究

四 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第三章 模糊语义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

 第一节 模糊语义学的对象

一 词义的概括性、笼统性与模糊语言的区别

二 词的多义性与模糊语言的区别

三 歧义与模糊语言的区别

四 词义的交叉与模糊语言的区别

五 语义双关、婉曲、含糊其辞与模糊语言的区别

六 跳脱与模糊语言的区别

 第二节 模糊语义学的性质

一 模糊语义学是语义学的分支学科

二 模糊语义学是模糊语言学的分支学科

三 模糊语义学是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边缘科学

 第三节 模糊语义学的任务

第四章 语义模糊性的根源

一 客观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性,决定了语义的模糊性

二 客观事物的连续运动性,决定了语义的模糊性

三 语言符号的有限性、离散性与客观事物的无限性、复杂性及人类思维方式的多维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语义的模糊性

第五章 模糊语义的基本特征

一 边界的模糊性与中心的明晰性

二 相对性与可塑性

三 双重性

第六章 明晰性与模糊性的相互转化

 第一节 明晰语言的模糊化

一 精确数词的模糊化

二 精确量词的模糊化

三 精确名词的模糊化

 第二节 模糊语言的明晰化

 第三节 模糊语言与明晰语言的交替变化

一 客观对象发生变化而引起模糊与明晰的转化

二 新事物的产生而弓J起模糊与明晰的转化 

三 主观认识发生变化而引起模糊与明晰的转化

第七章 模糊语义学方法论

 第一节 对以往语义研究方法的简单回顾

 第二节 模糊语义学研究方法概说

第八章 模糊语义的定量方法

 第一节 隶属度和隶属函数

 第二节 语言变量和语言值

 第三节 关于模糊语义定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一 关于隶属度中某个元素的具体数值问题

二 隶属度该如何确定的问题

三 隶属度的适用范围问题

第九章 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功能

 第一节 模糊限制语

一 从是否易于数学刻画来看模糊限制语的类型

二 从位置形式上来看模糊限制语的类型 

三 从语义类型来看模糊限制语的类型 

 第二节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一 改变隶属度,使表义更准确 

二 改变明晰中心词或明晰命题的真值条件,使表义具有灵活性

三 增强或舒缓肯定、否定的语气

第十章 语义范畴与语义的模糊性

一 表时间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二 表方位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三 表称谓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四 表事物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五 表动作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六 表心理活动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七 表性质状态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八 表颜色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九 表数量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十 表指代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十一 表程度范围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第十一章 语义场的类型与语义的模糊性

一 同义关系义场中义位的模糊性

二 并列关系义场中义位的模糊性 

三 对立关系义场中义位的模糊性

四 矛盾关系义场中义位的模糊性

五 序列关系义场中义位的模糊性 

第十二章 义素分析法与语义的模糊性

第十三章 义位超常组合与语义的模糊性

 第一节 语义超常组合与语义的模糊性

一 运用修辞手段构成的语义超常组合与语义的模糊性 

二 改变色彩义构成的语义超常组合与语义的模糊性

三 语境中的语义超常组合与语义的模糊性

 第二节 语法超常组合与语义的模糊性

一 词类活用与语义的模糊性

二 改变词语组合对象与语义的模糊性

 第三节 双重超常组合与语义的模糊性

第十四章 语义模糊性的民族文化差异

第十五章 模糊语句

一 超常组合型

二 自相矛盾型

三 推测型 

四 来源型

五 联想型

六 言外之意型

七 数量型 

八 动态型

第十六章 模糊语义的语用功能

 第一节 语用学概说

 第二节 语用学与语义的模糊性

一 语境与语义的模糊性

二 指示词与语义的模糊性

三 会话含义与语义的模糊性 

 第三节 得体原则与模糊语义的语用功能

一 人际关系的亲和功能、满足功能和调节功能

二 语言表达的含蓄功能、委婉功能和幽默功能

 第四节 合作原则与模糊语义的语用功能

一 语言表达的适应性功能

二 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功能

三 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功能 

第十七章 模糊语义学与辞典学

一 模糊种差释义法

二 定量释义法

三 形象描写释义法

四 比喻描写释义法

五 对比释义法

六 否定释义法

七 比较释义法

八 模糊义素释义法

附录 作者主要论著目录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模糊语义学导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黎千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04574
开本 32开
页数 3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8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030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4
14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