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模糊语义?语义模糊性的根源何在?该怎样去研究模糊语义?
模糊语义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它与其他相关学科有何联系?在科学研究中,该如何利用模糊语义学的成果去解决其他相关学科中的一些问题?
在人际交往中,模糊语义具有哪些语用功能?人们该如何运用模糊语义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该如何运用模糊语义来构建和谐社会的桥梁?
但愿这本《模糊语义学导论》能够为您献上一片开启模糊语义学和人生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图书 | 模糊语义学导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什么是模糊语义?语义模糊性的根源何在?该怎样去研究模糊语义? 模糊语义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它与其他相关学科有何联系?在科学研究中,该如何利用模糊语义学的成果去解决其他相关学科中的一些问题? 在人际交往中,模糊语义具有哪些语用功能?人们该如何运用模糊语义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该如何运用模糊语义来构建和谐社会的桥梁? 但愿这本《模糊语义学导论》能够为您献上一片开启模糊语义学和人生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内容推荐 模糊语义学是一门以语义的模糊性为对象的、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它既是语义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模糊语言学的分支学科。该书运用“整体贯通性”和“学科渗透性”来研究模糊语义,全面而系统地阐释了模糊语义学的基本原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系统地探讨了语义的模糊性情况,揭示了语义模糊性与明晰性之间的辩证关系,阐发了模糊语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论述了模糊语义学与语言学各分支学科和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它在这些学科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从“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应用价值”等三个方面建构了模糊语义学的学科体系。该书内容翔实、论述精要、方法科学、语言流畅,具有系统性、新颖性、独创性和实用性。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模糊现象与模糊集理论 第一节 模糊现象的普遍性 第二节 模糊集理论的诞生及其影响 第二章 模糊语言概说 第一节 模糊性与模糊语言 一 模糊性 二 语言的模糊性 三 模糊语言 第二节 模糊语言研究的意义 一 有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二 有助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三 有助于提高对语言自身的研究 四 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第三章 模糊语义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 第一节 模糊语义学的对象 一 词义的概括性、笼统性与模糊语言的区别 二 词的多义性与模糊语言的区别 三 歧义与模糊语言的区别 四 词义的交叉与模糊语言的区别 五 语义双关、婉曲、含糊其辞与模糊语言的区别 六 跳脱与模糊语言的区别 第二节 模糊语义学的性质 一 模糊语义学是语义学的分支学科 二 模糊语义学是模糊语言学的分支学科 三 模糊语义学是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边缘科学 第三节 模糊语义学的任务 第四章 语义模糊性的根源 一 客观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性,决定了语义的模糊性 二 客观事物的连续运动性,决定了语义的模糊性 三 语言符号的有限性、离散性与客观事物的无限性、复杂性及人类思维方式的多维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语义的模糊性 第五章 模糊语义的基本特征 一 边界的模糊性与中心的明晰性 二 相对性与可塑性 三 双重性 第六章 明晰性与模糊性的相互转化 第一节 明晰语言的模糊化 一 精确数词的模糊化 二 精确量词的模糊化 三 精确名词的模糊化 第二节 模糊语言的明晰化 第三节 模糊语言与明晰语言的交替变化 一 客观对象发生变化而引起模糊与明晰的转化 二 新事物的产生而弓J起模糊与明晰的转化 三 主观认识发生变化而引起模糊与明晰的转化 第七章 模糊语义学方法论 第一节 对以往语义研究方法的简单回顾 第二节 模糊语义学研究方法概说 第八章 模糊语义的定量方法 第一节 隶属度和隶属函数 第二节 语言变量和语言值 第三节 关于模糊语义定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一 关于隶属度中某个元素的具体数值问题 二 隶属度该如何确定的问题 三 隶属度的适用范围问题 第九章 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功能 第一节 模糊限制语 一 从是否易于数学刻画来看模糊限制语的类型 二 从位置形式上来看模糊限制语的类型 三 从语义类型来看模糊限制语的类型 第二节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一 改变隶属度,使表义更准确 二 改变明晰中心词或明晰命题的真值条件,使表义具有灵活性 三 增强或舒缓肯定、否定的语气 第十章 语义范畴与语义的模糊性 一 表时间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二 表方位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三 表称谓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四 表事物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五 表动作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六 表心理活动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七 表性质状态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八 表颜色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九 表数量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十 表指代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十一 表程度范围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第十一章 语义场的类型与语义的模糊性 一 同义关系义场中义位的模糊性 二 并列关系义场中义位的模糊性 三 对立关系义场中义位的模糊性 四 矛盾关系义场中义位的模糊性 五 序列关系义场中义位的模糊性 第十二章 义素分析法与语义的模糊性 第十三章 义位超常组合与语义的模糊性 第一节 语义超常组合与语义的模糊性 一 运用修辞手段构成的语义超常组合与语义的模糊性 二 改变色彩义构成的语义超常组合与语义的模糊性 三 语境中的语义超常组合与语义的模糊性 第二节 语法超常组合与语义的模糊性 一 词类活用与语义的模糊性 二 改变词语组合对象与语义的模糊性 第三节 双重超常组合与语义的模糊性 第十四章 语义模糊性的民族文化差异 第十五章 模糊语句 一 超常组合型 二 自相矛盾型 三 推测型 四 来源型 五 联想型 六 言外之意型 七 数量型 八 动态型 第十六章 模糊语义的语用功能 第一节 语用学概说 第二节 语用学与语义的模糊性 一 语境与语义的模糊性 二 指示词与语义的模糊性 三 会话含义与语义的模糊性 第三节 得体原则与模糊语义的语用功能 一 人际关系的亲和功能、满足功能和调节功能 二 语言表达的含蓄功能、委婉功能和幽默功能 第四节 合作原则与模糊语义的语用功能 一 语言表达的适应性功能 二 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功能 三 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功能 第十七章 模糊语义学与辞典学 一 模糊种差释义法 二 定量释义法 三 形象描写释义法 四 比喻描写释义法 五 对比释义法 六 否定释义法 七 比较释义法 八 模糊义素释义法 附录 作者主要论著目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模糊语义学导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黎千驹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30457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8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8 |
出版时间 | 2007-01-01 |
首版时间 | 2007-01-01 |
印刷时间 | 2007-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030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4 |
宽 | 142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