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现代国家在中国成长,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本书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展现90年代以来制度创新的进程,明确转型期政治发展面临的问题,探寻中国未来政治发展的趋向。书中五大主题,合法权力、程序政治,有效政府,协商民主和自主社会这五大领域,既是分析主题的框架,也是预示中国国家成长基本方向的视角。
图书 | 制度创新与国家成长--中国的探索 |
内容 | 编辑推荐 推进现代国家在中国成长,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本书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展现90年代以来制度创新的进程,明确转型期政治发展面临的问题,探寻中国未来政治发展的趋向。书中五大主题,合法权力、程序政治,有效政府,协商民主和自主社会这五大领域,既是分析主题的框架,也是预示中国国家成长基本方向的视角。 内容推荐 推进现代国家在中国成长,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本书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内在结构,并逐渐孕育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发展进入90年代之后,中国改革的逻辑轴心开始从变革传统体制转向全面制度创新,有效的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不仅推进了改革,也大大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没,从而逐步创造了制度创新带功现代国家成长的新的发展景观。 中国改革中的制度创新是多方面的,本书从政治学的角度综合考察了制度创新与现代国家成长的理论逻辑现现实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逻辑地展现了9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中的制度创新对国家成长的现实意义与战略价值,合法权力、程序政治,有效政府,协商民主和自主社会这五大领域,既是分析主题的框架。也是预示中国国家成长基本方向的视角。 目录 导论 走向现代国家:对改革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一种解读/1 第一节 现代社会与现代国家:马克思的理论/1 第二节 中国国家成长的历史逻辑/6 第三节 国家权力与社会改造:改革前的中国政治/9 第四节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与现代社会发育/12 第五节 市场经济与中国政治形态转型/16 第六节 走向现代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需趋向/19 第一篇 合法权力 第一章 从修宪到宪政: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29 第一节 宪法与宪政/29 第二节 中国的修宪:一种政治学解释/35 第三节 中国的宪政之路:政党立宪与新宪政模式的形成/40 第四节 小结/44 第二章 规范与生成:1992年以来党内民主制度创新研究/46 第一节 规范:文本制度的供给与党内民主的制度保障/46 第二节 生成:社会转型的压力与制度实质性创新/53 第三节 1992年以来党内民主制度创新情况及其绩效分析/65 第四节 结论/85 第三章 开发民主:在运行选举制度中推进民主/87 第一节 选举制度在各个层面运行/88 第二节 选举制度运行的实际状况/99 第三节 选举制度创新的绩效分析/106 第四节 制度创新的政治评价/111 第二篇 程序政治 第四章 立法程序:规范立法的程序与制度/119 第一节 立法程序的创新与完善/119 第二节 规范立法的现实基础与程序安排/129 第三节 立法程序建设的绩效评估/14l 第四节 立法程序化的政治意义/145 第五章 决策程序:推进执政的科学化和民主化/149 第一节 决策程序化的发展历程/15l 第二节 从重要文件起草透视决策程序/158 第三节 决策程序的冲突与规范/165 第四节 决策程序化与政治体制改革/169 第六章 行政程序:建立依法行政的政府/172 第一节 行政程序与行政程序制度/172 第二节 行政程序的制度创新/174 第三节 行政程序制度创新的绩效分析/188 第四节 行政程序制度创新的政治评价/20l 第七章 司法程序:从制度上保障司法公正/207 第一节 90年代以来司法程序的制度创新/207 第二节 司法程序制度创新的绩效分析/211 第三节 司法程序创新与公正司法/218 第三篇 有效政府 第八章 特区与开发区:政府管理体制变革的试验空间/229 第一节 以特区与开发区为空间的制度创新/233 第二节 特区和开发区制度创新的政策资源/238 第三节 特区和开发区制度创新的改革效应/245 第四节 结论/253 第九章 政府与市场:政府组织体制创新/256 第一节 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的联动/257 第二节 政府组织体制变革的措施及其成效/260 第三节 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266 第十章 规范中央与地方关系:分税制改革的政治意义/274 第一节 “分税制”政府财政制度创新的背景/276 第二节 分税制实施中的利益重组与博弈/281 第三节 分税制与中央宏观调控能力的逐步提高/289 第四节 分税制后的中央与省级政府的“资金集中逻辑”/296 第五节 二元空间下的省级政府/301 第六节 分税制改革的政治意义/309 第十一章 打造公职队伍:干部人事制度的变迁与创新/311 第一节 分化之后的整合:干部人事制度变迁的历史线索/312 第二节 制度创新与发展:干部人事工作的现实取向/325 第三节 战略性人才开发:干部人事制度建设的绩效评估/336 第十二章 遏制腐败:廉政制度的建设与完善/341 第一节 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342 第二节 反腐倡廉的制度运作及其绩效分析/354 第三节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政治分析/358 第四篇 协商民主 第十三章 民主与团结: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373 第一节 政治协商制度的体制创新/374 第二节 创新制度的运行及其绩效/383 第三节 以“参政议政”带动“协商政治”/392 第十四章 建立和谐社会:社会协商制度的成长/399 第一节 信访制度/400 第二节 听证制度/404 第三节 调解制度/418 第四节 工青妇系统/424 第十五章 特别专职常委:增强人大代议能力的制度尝试/431 第一节 特别专职常委制度的缘起/433 第二节 实行特别专职常委的制度效果/438 第三节 制度创新的绩效分析/444 第四节 制度创新的政治分析/447 第五篇 自主社会 第十六章 乡村民主:村民自治的制度分析/457 第一节 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简史/457 第二节 村民自治制度的构成/463 第三节 村民自治的制度分析/470 第四节 村民自治制度的绩效评估/478 第十七章 社区民主:城市基层自治制度的发展/481 第一节 变革前的制度设计及其内卷化/48l 第二节 制度变革的若干维度/486 第三节 价值评价与制度反思/496 第十八章 企业民主:职工权利与企业民主管理/504 第一节 1992年以来企业民主制度创新/504 第二节 1992年以来企业民主制度的运作/513 第三节 企业民主制度的制度绩效/520 第四节 从“庇护制”民主到“契约制”民主/526 第十九章 社会组织:社会发育的制度空间/530 第一节 蓬勃发展的民间组织或中介组织/532 第二节 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成长/536 第三节 行业协会的发育和成长/553 结束语 制度建设在现代国家成长中的价值与意义/559 参考文献/567 后记/574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制度创新与国家成长--中国的探索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林尚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104988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7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60 |
出版时间 | 2005-10-01 |
首版时间 | 2005-10-01 |
印刷时间 | 2005-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21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