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七大古都/中国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针对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等中国七大古都所写的专著,每一古都的历史、地理、人文、掌故等都赋以全面、系统的描述,内容丰富多彩,文字精练生动。

内容推荐

陈桥驿(1923-),浙江绍兴人。现任浙江大学终身教授,曾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并兼任日本关西大学、国立大阪大学、国立广岛大学等客座教授。有专著及译著50余种,论文数百篇。本书是作者针对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等中国七大古都所写的专著,每一古都的历史、地理、人文、掌故等都赋以全面、系统的描述,内容丰富多彩,文字精练生动。本书使用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目录

序……………………………………………………谭其骧(1)

北京………………………………………侯仁之 金 涛(1)

 一 “北京湾”的沧海桑田……………………………(2)

 二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故乡 ……………(6)

 三 古代永定河渡口和燕都蓟城………………………(9)

 四 北方的军事重镇和贸易中心………………………(13)

 五 辽朝的陪都——南京城……………………………(17)

 六 向全国政治中心过渡的金中都……………………(20)

 七 琼华岛风景区的开辟与古代城址的转移 ………(25)

 八 大汗之城——元大都………………………………(29)

 九 明朝北京城的改造…………………………………(34)

 十 北京历史上光辉的一页……………………………(40)

 十一 封建王朝末期盛极而衰的象征…………………(44)

 十二 新生的北京城……………………………………(49)

西安………………………………………史念海 辛德勇(58)

 一 金城千里,天府之国………………………………(58)

 二 古都的兴起——“文王作丰,武王治镐”………(63)

 三 从栎阳到咸阳——秦都的定立……………………(71)

 四 汉长安城的兴建和发展……………………………(76)

 五 隋大兴城与唐长安城 ……………………………(85)

 六 五代以后的城市变迁 ……………………………(95)

 七 新时代的展望………………………………………(100)

安阳…………………………………………………邹逸麟(l03)

 一 远古时代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104)

 二 中国第一个有确址可考的古都——殷墟………(107)

 三 战国时代邺都的初兴……………………………(114)

 四 曹魏时代的邺都(北城)…………………………(118)

 五 十六国后赵、冉魏、前燕时代的邺都(北城) (125)

 六 东魏北齐时代的邺都(南城)……………………(128)

 七 相州安阳的兴起与邺墟的一蹶不振……………(133)

 八 明清彰德府治和古都安阳的复兴………………(]37)

洛阳………………………………………………史为乐(14l)

 一 夏商都城遗址的发现……………………………(142)

 二 周公营建成周……………………………………(144)

 三 汉魏时代的洛阳城………………………………(149)

 四 隋唐东都城………………………………………(160)

 五 宋以后洛阳的衰落………………………………(170)

 六 今日洛阳 ………………………………………(172)

 七 洛阳的名胜古迹…………………………………(175)

开封……………………………………李润田 范沛潍(186)

 一 开封城的诞生与发展……………………………(186)

 二 从秦汉的浚仪到五代的东都和东京……………(192)

 三 北宋首都——繁华的东京城……………………(196)

 四 从金元到鸦片战争开封的衰落…………………(217)

 五 鸦片战争以后开封的沉沦………………………(220)

 六 今日开封…………………………………………(222)

南京…………………………………”王煦柽(228)

 一 虎踞龙盘,长江天堑……………………………(229)

 二 秦淮河畔的古代城邑……………………………(235)

 三 六朝时代南中国的首都——建业与建康………(238)

 四 五代十国时南唐政权的首府——江宁府 ……(246)

 五 明初全国大一统的京师——应天府……………(251)

 六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政治中心——天京………(261)

 七 辛亥革命以后的南京……………………………(264)

 八 建设新南京………………………………………(267)

杭州 ………………………………………………陈桥驿(273)

 一 远古的自然与人文………………………………(273)

 二 古代的杭州………………………………………(278)

 三 杭州城市的形成与发展…………………………(282)

 四 杭州城市发展的飞跃……………………………(292)

 五 杭州的现在与未来………………………………(306)

后记………………………………………………………(314)

试读章节

北  京

侯仁之 金 涛

北京——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是举世闻名的历史古城。作为一个城市来说,它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它所承受的丰富的古代文化的遗产,是世界上其他任何都市所难以比拟的。这座大城从华北平原上最初的一个居民点,发展成为我国北方一座重要城市,最后崛起为整个国家的政治中心,是经历了极其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的。其时间不是以百年、数百年计,而是和我们祖国的历史一样渊远流长。

如果我们给北京城写一份简历的话,可以这样说,北京至少在公元前1000多年便开始了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当时它的名称叫做蓟,战国时是七雄之一的燕国的都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蓟城是广阳郡的行政中心。后来,从秦汉,经魏、晋、十六国、北朝这些朝代,前后达800年,蓟城在我国北方的地位日渐重要起来,成为地位显赫的军事重镇。隋朝以蓟城为涿郡的行政中心,唐朝统称幽州。到了会同元年(938年),发迹于北方的辽朝,以蓟城为陪都,改称南京,又叫燕京。金朝继辽之后,于贞元元年(1153年)正式迁都到这里,名叫中都。到了元朝,又在中都郊外创建新城,叫做大都。明朝改建大都,始称北京。清朝继续建都北京,直到封建王朝的最后崩溃。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历史上,北京城并非一开始就是我国的首都,它的名称曾经不断更迭,连它的城址也屡有变迁,城市的范围和面貌更是不断在发生变化。

每个热爱北京的人,自然而然地希望了解它那悠久的历史,关心北京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今天的北京城是历史上北京城的继续和发展,那么,历史上的北京城究竟是怎样起源和发展起来的呢?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出现一座如此宏伟壮丽的城市呢?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遥远的古代谈起。P1-2

序言

“中国文库”出版前言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披沙拣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赜索隐的严谨态度,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出版工程中来。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分列于8个类别,即:(1)哲学社会科学类(哲学社会科学各门类学术著作);(2)史学类(通史及专史);(3)文学类(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著作);(4)艺术类(艺术作品及艺术理论著作);(5)科学技术类(科技史、科技人物传记、科普读物等);(6)综合。普及类(教育、大众文化、少儿读物和工具书等);(7)汉译学术名著类(著名的外国学术著作汉译本);(8)汉译文学名著类(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汉译本)。计划出版1000种,自2004年起出版,每年出版1至2辑,每辑约100种。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有少量品种因技术原因需要重新排版,版式有所调整,大多数品种则保留了原有版式。一套文库,千种书籍,庄谐雅俗有异,版式整齐划一未必合适。况且,版式设计也是书籍形态的审美对象之一,读者在摄取知识、欣赏作品的同时,还能看到各个出版机构不同时期版式设计的风格特色,也是留给读者们的一点乐趣。

“中国文库”由中国出版集团发起并组织实施。收选书目以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出版机构出版的书籍为主要基础,逐步邀约其他出版机构参与,共襄盛举。书目由“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审定,中国出版集团与各有关出版机构按照集约化的原则集中出版经营。编辑委员会特别邀请了我国出版界德高望重的老专家、领导同志担任顾问,以确保我们的事业继往开来,高质量地进行下去。

“中国文库”,顾名思义,所收书籍应当是能够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我们希望将所有可以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尽收其中,但这需要全国出版业同行们的鼎力支持和编辑委员会自身的努力。这是中国出版人的一项共同事业。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志存高远且持之以恒,这项事业就一定能持续地进行下去,并将不断地发展壮大。

“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

后记

我从80年代之初,开始主编《中国六大古都》一书。在那时候,古都研究的学术空气,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浓厚。1983年春,《中国六大古都》出版,当时,以史念海教授为首的几位历史地理学者正在酝酿成立一个中国古都学会,以推动古都研究,我也忝与其事。可惜是年秋季中国古都学会在西安举行成立大会之时,我正应聘在日本讲学,未能恭逢其盛。不过《中国六大古都》的责任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胡晓谦先生,曾随带此书百余册,到西安出席大会。将此书分赠给与会代表。我自己也随带此书一批,在日本与不少学者进行了古都研究的学术交流,让我初步了解了日本学者对于中国历史城市和古都的研究概况。《中国六大古都》的出版,特别是中国古都学会的成立,的确对学术界的古都研究起了颇大的推动作用。西安会议以后,中国占都学会又先后在南京、洛阳、杭州、开封等古都,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每次年会都有数十篇以至上百篇的古都研究学术论文进行交流。这些论文经过精选以后,由浙江人民出版社编审潘一平先生总成,逐年出版《中国古都研究》一册。古都研究从此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

我要感谢河南大学校长李涧田教授。他在一个如此忙碌的职位上,作为我的老朋友和知名学者,几年来曾几次为我主编的书籍提供支持。我同时也感谢他的助手范沛潍副教授的工作。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邹逸麟教授,曾经对古都安阳作过细致的考察,他欣然允诺我的约稿,为这个新加入的古都倍增光彩。我当然也感谢王煦柽教授和史为乐副研究员。他们都是我的长期合作者,现在,又一如既往,成为本书的作者。

我特别要感谢谭其骧教授。他年近8旬,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界大家尊敬的师长,对于古都研究,他一直十分关心。我为此书求序于他,他复信“义不容辞”,实在令人感动。他为本书所撰写的长篇序言,不仅是本书的无上荣幸,而且更是后一辈历史地理学者和古都学者学习的榜样。

我最后还必须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编审胡晓谦先生。我几年来先后主编《中国六大古都》和《中国历史名城》二书,现在又主编这本《中国七大古都》,他都承担了责任编辑的工作。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现在又担任了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对此当然是胜任愉快的。但是我应该指出,由于我的事务一直繁忙,在作为一个主编应做的工作中,有时也不免发生疏忽。对此,他都主动细致地为我提供帮助,提高了书籍的质量。

本书各篇的撰者,如上面所介绍的,都是各个古都的知名学者。因此,本书的每一篇,不仅是各古都的生动介绍,同时也是每个古都的一篇深入浅出的论文。篇篇不仅知识丰富,具有很好的可读性,而且说理深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文字风格方面,各篇当然并不一致。在内容方面,特别是关于古都建立和发展等的各种数据,和以前发表过的这方面的撰述也存在差异,包括卷首谭先生的序言和卷中各篇的差异。由于各位古都学者根据的资料不同,也由于对资料的选择和判断的不同.这种差异的存在是很自然的。我作为本书主编,除了明显的书写错误和引用古籍时的抄录错误等以外,尽可能尊重各位撰者的原意,没有作什么改动。

希望海内外的读者们对本书提出宝贵的意见。

陈 桥 驿

1989年2月于杭州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七大古都/中国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桥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60125
开本 32开
页数 3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5-01-01
首版时间 2005-01-01
印刷时间 200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5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