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中医虚劳证治专著,该书理法方药俱备,文字简要而重点突出,对虚劳的病机阐发、论治大法和预防措施都子成体系,对中医虚损学说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对虚劳病机的认识,对虚劳辨证、审脉、立法、制方、选药的独特见解,至今仍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图书 | 理虚元鉴/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中医虚劳证治专著,该书理法方药俱备,文字简要而重点突出,对虚劳的病机阐发、论治大法和预防措施都子成体系,对中医虚损学说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对虚劳病机的认识,对虚劳辨证、审脉、立法、制方、选药的独特见解,至今仍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内容推荐 本书据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柯氏原刻本整理。 全书分上下两卷。卷上首先提出了虚劳之脉法,接着叙述了治虚之三本、二统、六因,然后从脏腑论及证、治、防、护及易于混淆诸证的辨疑。卷下主要介绍了虚劳本治方二十二首及治虚药讹一十八辨。汪氏学术上宗《内经》,对历代名医大家,如丹溪、东垣、立斋等,从其说而不泥其说,独善治疗虚劳病。 本书全面总结了汪氏多年治疗虚劳病的临床经验,其所论及的治法方药对当今中医临床颇有启发。本次整理新增中药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目录 卷上 1 治虚脉法总括 3 治虚脉法分类 3 治虚三本 5 治虚二统 6 阳虚三夺统于脾 7 阴虚之症统于肺 8 虚症有六因 8 心肾论 11 心肾不交 11 心肾不交与劳嗽总论 12 五交论 13 吐血论 13 红症初治法 14 劳嗽症论 14 劳嗽初治法 15 干咳嗽论 16 咳嗽痰中带血珠血丝 16 论劳嗽吐血能治不能治大旨 17 虚劳内热骨蒸论 17 虚火伏火论 18 遗精梦泄论 19 肾痹论 20 白浊白淫论 2Il 女人虚劳 21 尸疰传尸劳等症 21 虚劳当治其未成 22 知节 23 知防 23 二护 24 三候 24 二首 25 三禁 25 四难 26 劳伤非弱症 26 呕血见血非弱症 27 伤寒见血非弱症 27 肠风便血不同怯症 28 阳虚阴症辨 28 软懒症辨 29 老年怯症难治说 30 卷下 33 虚劳本治方 35 归养心脾汤 35 归养心肾丸 35 养心固本丸 36 养心固肾汤 36 桑螵蛸散 36 补元汤 36 清热养荣汤 36 加味固本胶 36 集灵胶 36 清金养荣丸 37 清金甘桔汤 37 清金百部汤 37 清金加减百合固金汤 37 大圣药 37 固金养荣汤 37 清金甘桔汤 38 加味犀角地黄汤 38 琼玉胶 38 固本肾气丸 38 还元丹 38 獭爪丸 38 百部清金汤 38 治虚药讹一十八辨 39 人参 39 黄柏、知母 39 麦冬、五味 40 泽泻 41 桑皮 41 桔梗 42 丹皮、地骨皮 42 生地 43 茯苓 43 黄芪 44 白术 45 柴胡 45 陈皮 46 苏子 46 枳壳 47 杞子 47 当归 47 桂圆 48 柯跋 49 中药方剂索引 5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理虚元鉴/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明)汪绮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706716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4 |
出版时间 | 2005-08-01 |
首版时间 | 2005-08-01 |
印刷时间 | 2007-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08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41.3 |
丛书名 | |
印张 | 2.5 |
印次 | 4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2 |
宽 | 140 |
高 | 3 |
整理 | 谭克陶//周慎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