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私宴/当代名家代表作
内容
编辑推荐

苏童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作家,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以来发表了大量的长、中、短篇小说,中国新时期的许多小说思潮均与这位年轻的老作家有关。比如先锋小说,比如小说电影化,再比如新历史小说等。本书收录了他的部分代表作品,他的小说大都呈现出优雅、阴柔而又凄清、冷艳的风格,美丽的意象下面是死亡的气息与令人不安的阴谋。它可以视作苏童所有小说的样本。这是苏童作品的秘密,如女巫般带来厄运的美丽舞蹈,本书选录了他的12部中短篇小说。

内容推荐

本书是“当代名家代表作”中的一册,“当代名家代表作”选入了史铁生、苏童、王安忆、残雪、刘醒龙、张欣六位“文学中坚”的部分作品,这六位作家,都是从80年代起就投身于文学事业,在他们的眼中,文学是一种有生命价值的事业,值得一辈子为它所奉献。如果说,创作时间也是一种生命的过程,那么在从事创作二十多年者,也算是壮年了。他们不再是青年先锋,横空出世,惊世骇俗;他们也不是文坛大佬,拥兵自重,守成启后;他们更不是初出茅庐的娃娃,撒野以眩众,卖俏以自荐。他们已经拥有了个人的创作履历和创作声望,已经有了固定的文学观念和市场渠道,已经形成了个人印记的独特文字风格,让我们从他们的作品中管窥他们文学创作的轨迹。

目录

文学中坚(总序)/陈思和

堂兄弟

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

乘滑轮车远去

伤心的舞蹈

平静如水

吹手向西

一个朋友在路上

把你的脚捆起来

海滩上的一群羊

拱猪

私宴

拾婴记

附:作者的话

试读章节

德臣家的新楼房春天开的工,到了夏天就威风凛凛地站了起来,还在坡上,离两家的老屋也只有十几步路远。村里给道林盖新房的地皮也在那里,划了红线的,德臣先下手也没什么,他占不了道林的地皮,也不敢有这种心思,道林的心胸比不上海洋,但比水沟宽得多,他本来是准备忍受一些来自德臣的压力的。春天德臣家开工的时候还去帮了两天忙,第三天帮不下去了,就借口去走亲戚,离开了村子。眼不见为净。他在城里一个建筑工地上干了几天,干几天人家工程就完工了,没有新的地盘可去,又回来了。他从公路上看见了德臣家的新房子,三层楼已经盖好了第一层,红砖墙面,大窗洞,和德臣嘴里描述的一样,没有什么意外,也没有什么惊喜。怎么会惊喜?那是德臣家的房子,不是他的。道林记得他一路穿过棉花地的时候还没什么特别的想法,但棉花地里打农药的几个妇女偏偏拦着他说话,狗子他妈说,道林,德臣家开工你怎么躲出去了?你们还是兄弟呢,也不去帮帮人家忙。道林说,你知道个屁,我怎么没帮忙,是帮不上,你以为现在盖房子还是以前,要图纸的,按照图纸来,不会帮帮的是倒忙。狗子他妈说,那你家房子到底什么时候开工呀?他不愿意和妇女多费口舌,回了一句,该开工就开工,我家房子你操什么心,你又不肯嫁过来做小的。狗子他妈追着他要打他,道林往地里一跳,跳到乔来秀旁边,那乔来秀正眯着眼睛向坡上看,瞥一眼道林,忽然无端地笑起来,笑得道林心慌,说,你个疯婆子吃了笑药了,好好的浪笑什么?乔来秀还是笑,指着坡上的房子说,你自己来看嘛,看你们两家的房子,很有意思的。道林说,房子有什么意思?乔来秀说,原先看你们两家房子,还没看出名堂,现在德臣家的房子好了,怎么觉得他家是站着,你家那房子是跪着的——别跟我瞪眼睛呀,你自己来看,像不像三个人?一个跪,一个蹲,一个站,你家那房子最可怜,是跪在那儿的!

道林盖房的计划是被种种的意外打乱了。不可否认,女人的闲言碎语也会惹是非,比如乔来秀的话,怎么听着就像针一样刺人呢,刺痛的是道林的自尊心。但更大的意外来自道林媳妇那里,道林怎么也想不到媳妇那样敦厚那么死心眼的一个女人,会让德臣家的房子弄得乱了方寸。他回到家里,看见门关着,正纳闷大白天为什么关门,儿子在里面叫起来,快开门,爹回家啦。女儿跑过来下了门栓,给他开了门。道林说,村里闹贼了?好好的怎么拴着门?女儿指着儿子说,他不听话,不让他跑去看盖房,他偏要去。道林说,盖房怎么不能看?让他看去。儿子这时候大声叫起来,是妈不让我去看,她自己也不看,她把眼睛都蒙起来了!道林进了里屋,果然看见他媳妇脸上蒙着块布坐在床上,手里还在纳鞋底。道林说,你这是闹的什么鬼?眼红别人盖新房,也不能装瞎子。媳妇说,我就得把眼睛蒙上,不蒙上眼睛忍不住地要到窗口去看,一看心里就堵得慌,什么事也干不了。道林上去揭下她脸上的布,说,你的心眼怎么比针尖尖还小呢?出去不让人笑掉大牙。媳妇说,还怕人笑话呢,腰杆子都挺不直了,还要那个面子有什么屁用。P10-12

序言

文学中坚(总序)

陈思和

如果从2001年算起,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已经整整五年过去了,文学队伍在进一步地分化。传媒操作文学的今天,一代代新的作家群层出不穷,评论家们已经疲于创造新名词来概括文学现象,所以,近年来多半是采用作家们的出生年代来为之命名,从60年代、70年代一直到最近被炒热的80后,似乎时间是模子,同一时代刻出来的作家也全是一色的。我们在策划时也遇到同一个问题,如何用一个名词来涵盖收入本丛书的六位作家的创作。这虽然说是出版社的要求,对于我们这套丛书的策划者来说,也确实需要有这种涵盖力和号召力。于是我们提出了“文学中坚”的概念。所谓“中坚”者,原意是指古代军队里最重要也是最有力地发挥战斗作用的那个部分。“中军将最尊,居中以坚锐自辅,故日中坚也。”现在用于形容史铁生、苏童、王安忆、残雪、刘醒龙、张欣六位中年作家在这二十年中国文坛上的贡献,称他们为“文学中坚”,当无愧也。

“文学中坚”不完全是以作家的年龄来划分,而是从作家对文学的整体贡献着眼。它需要有一批作家与文学共命运,伴随着文学的发展而发展,寄托了自己的美好青春、理想和生命痕迹。这六位作家,都是从80年代起就投身于文学事业,在他们的眼中,文学是一种有生命价值的事业,值得一辈子为它所奉献。如果说,创作时间也是一种生命的过程,那么在从事创作二十多年者,也算是壮年了。他们不再是青年先锋,横空出世,惊世骇俗;他们也不是文坛大佬,拥兵自重,守成启后;他们更不是初出茅庐的娃娃,撒野以眩众,卖俏以自荐。他们已经拥有了个人的创作履历和创作声望,已经有了固定的文学观念和市场渠道,已经形成了个人印记的独特文字风格,但他们仍然能够追随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进步。守前待后,自成方圆,而所谓“中”。不管世俗如何变幻,不管新锐如何藐视,他们可以说已经是一种坚不可摧的存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板荡,文学边缘,在新世纪的头五年里又有了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但这些作家们都先后拿出了自己的力作,证明文学理想的不死。此所谓“坚”。其实,“文学中坚”何止于这六位作家,在当下的文坛,驰骋着一大批这样的文学中坚力量,凭着他们的勤奋与努力,不断用自己的新作品来见证、繁荣、推动这二十多年来的中国当代文学。

本丛书之所以收录这六位作家的作品,别无他意,只是因为这些作品都选自《上海文学》杂志。《上海文学》自“文革”后复刊,始终积极参与当代文学的建设,把一大批作家团结在刊物周围,把作家的优秀作品推荐给读者,并且在读者的期盼中提升作家。这六位作家在本刊上发表作品比较多,而且时间跨度也长达十几年,最早的作品可能是在80年代初,最近的作品则是今年的新成果。现在作家受到市场的影响,多以鸿篇巨制炫世,而本刊所发表的中短篇小说,正是他们当年的代表作、成名作。我们收录这一部分的作品编辑推出,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作家的创作步伐,也可以窥见杂志一以贯之的诚意与宗旨。

2005年9月12日于黑水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私宴/当代名家代表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10034
开本 32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7.8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9
15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