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经济哲学的沉思
内容
编辑推荐

经济哲学的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兴起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那里本来是融为一体的。本书总结了历史经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发展的轨迹,又结合时代特征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基本内容,材料翔实,分析透彻。

目录

序 陶德麟(1)

第一章 哲学与经济学的世纪汇流(代绪论)(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哲学传统(40)

第三章 经济的本质(71)

第四章 经济发展的规律(107)

第五章 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和一体化(156)

第六章 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208)

第七章 经济发展的伦理意蕴(233)

第八章 要用伦理眼光审视经济问题(264)

第九章 经济方法的功能(29J)

第十章 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及其影响(312)

主要参考文献(367)

后记(370)

试读章节

二、哲学与经济学摆脱自身危机需要联手合作

哲学的危机世人皆知。哲学陷入危机既有社会历史原因,又有其自身的原因。但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因此,哲学要摆脱危机,走出困境,关键是要走出思辨的“象牙之塔”,加强与现实的联系,扎根于经济的深厚的沃土之中,从中寻找充实自身的素材,挖掘向前发展的潜能。而高居“象牙之塔”的哲学怎样才能实现与处于基础地位的经济联系呢?要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由此达彼”的桥梁,把这两门学科贯通起来,融哲学的哲理性与经济的现实性于一体,充分发挥这两门学科的优势,而这正是哲学与经济学世纪汇流而整合成经济哲学的必要及其特色之所在。

哲学危机的问题不解决,经济学也不会有真正的繁荣。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迅速拉大了传统政治经济学与现实实践的差距,尤其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从国外引进的西方经济学从理论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上,对传统经济学形成了全面冲击,致使中国经济学也陷入了空前的危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原有的理论体系不能解释经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现实情况和原有理论提供的结论处处相矛盾。如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要求国有企业“自负盈亏”,而原有理论认为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自负盈亏”中的“自”显然不是指国有企业本身,因为只有所有者才能自负盈亏,而硬让国有企业自负盈亏,其结果自然是国有企业只P3负盈不负亏,往往是“富了方丈穷了庙”。二是原有的理论体系不仅不能为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反而成了改革和发展的桎梏。比如商品、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市场竞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在原有的传统经济理论体系中都被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对立物”,是迟早要消灭的“异教徒”。可见,原有的传统经济理论束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三是作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失去了其对应用经济学科的基础作用。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理论方面长期处于基础地位的格局受到威胁和挑战。

首先,我国目前在不够清晰的经济学科分类表上,政治经济学是作为二级学科而与西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科居于并列地位,从而出现了学科划分的一个特殊现象,即作为一级学科的经济学缺位现象。①

其次,这种缺位现象也表现在曾经占据基础地位的政治经济学,与在它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应用经济学理论的内在联系正在不断弱化。只要我们翻开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会计学,市场营销等应用类教科书就会发现:越是与市场经济运行结合紧密的学科,离现行的反映市场经济不充分的政治经济学越远。而适应市场经济实践需要的应用经济学理论则纷纷“脱胎换骨”,改换门庭,使自己与西方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挂钩;而由于传统政治经济学自身理论体系的局限,不能为应用经济学理论提供理论支持,因而一些政治经济学的分支学科纷纷与它脱钩。这样一来,一个“挂钩”,一个“脱钩”,形成了强烈反差,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础地位也就形同虚设。P4

序言

经济哲学的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兴起的。经济学工作者与哲学工作者交流对话,共同探讨,从新的视角审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陈太福教授的《经济哲学的沉思》一书是积十年之功辛勤探索的结晶,是值得重视的专著之一.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那里本来是融为一体的。从这个意义说,马克思主义历来就有经济哲学的传统。然而经济学和哲学毕竟是有不同研究对象的学科,各自的理论又博大精深,内容浩瀚无垠,后世的学者在一个领域中有所创获已属难能,在两门学科的交叉地带继续前进尤为不易;至于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有成效的探索,则更是创造性的艰苦工作。陈太福教授锲而不舍,坚持耕耘,终有所获。他的这部论著的字里行间渗透着的追求新知的欲望和严谨治学的精神,是极可宝贵的。

我初读书稿,感到有几个显著的特点:(1)全书从历时态与共时态两个层面,阐明经济哲学是哲学的形式与经济学内容的统一,是经济学的哲学观与哲学的经济观的整合,展现了哲学与经济学“合则两利,离则俱损”的思想,融哲学的哲理性与经济学的现实性于一体。本书的第一章(代绪论)就是从阐述哲学与经济学的世纪汇流开始的,以后各章对问题的分析都蕴含和体现了这一精神。(2)本书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理性审视与哲学反思。如对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和一体化的阐述,经济的人文意蕴、经济发展的伦理审视以及对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及其影响等问题的论述,都涉及我国学术理论界研究的一些前沿问题。既有经济学的实证分析,又有哲学的理性思辨。尤其是对货币化与人性的异化的分析和社会主义与真善美问题的阐述,更能给人以哲理的启示。(3)对一些理论问题的阐释与分析有相当的深度。如“社会主义社会的分工”一节,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分工的特点是旧形式新内容的统一,从新的视角阐发了毛泽东关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论点。又如作者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哲学相结合的传统作了纵向的剖析,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这一传统论述起,依次论述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发展,从纵向层面勾画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所作的历史性的贡献。既总结了历史经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发展的轨迹,又结合时代特征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基本内容,材料翔实,分析透彻。

2003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五大统筹”正是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的五个方面的矛盾,这就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平台;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也提供了这种研究和创新的沃土。最近,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再次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四个同样重要”。我认为陈太福教授的这本著作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它的出版必将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陶德麟

 2004年5月于武汉大学

后记

经过学习、思考、总结和不断的追寻,论著《经济哲学的沉思》和读者见面了,10年的耕耘总算有了一个结果。

1995年我被广西大学校学位委员会遴选为硕士生导师,为了研究生教学工作的需要,我开始涉足经济哲学这个新的领域。我的拙作记录和见证了笔者10年经济哲学教学与科研的积累与心血。期间发表了有关经济哲学的论文20多篇,其中《邓小平经济哲学基本内容初探》(《广西社会科学》1998.2),《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认识论意义》(《武汉大学学报》1998.3),《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者的经济学哲学传统》(《学术论坛》2000.1),《从理性经济人到人的全面发展》(《改革与战略》2000.2),《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广西大学学报》2002.4),《论经济主体的伦理塑造》(《广西大学学报》2003.5),尤其是《学科发展综合化趋势的产物——论现代经济哲学的兴起》(《广西大学学报》1999.6)一文发表后,同时被教育部委办的《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2)摘登,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新兴学科》(2000.2)全文转载。本书就是在这些论文基础上写成的。

我的拙作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和硕士研究生们共同切磋这门学问的体会与结晶。其中黄鸿春、古标仁、肖安宝、全峰梅和谢春红等几位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书第3章第1节;第5章第2节,第7章第3节和第10章的第3、第4节的写作。我的挚友张培炎教授和娄永清教授对本书的写作提纲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娄永清教授还参与了第5章第3节的写作,在此一并表示谢意。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经济哲学的一些名家和学者如张雄、余源培、俞吾金、程恩富、陈章亮等教授的论文及观点,对我的思考和写作有很大的启迪和参考作用,有的甚至还直接引用了他们的某些观点,在此谨致以诚挚的感谢!

我的夫人黎秀英教授多方面参与了本书的工作。她不仅不辞辛劳地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家务,扮演着“里里外外一把手”的角色,鼓励、支持直至督促我完成书稿,而且书中的许多观点就是在与她的探讨中形成的。她既是我的每篇学术论文的第一读者,也是第一审稿人。她开阔的视野,坦荡的胸怀,火一般的热情,活跃的思想,不断地启迪着我和周围的硕士生。一位硕士生聆听了她的开导后戏称她是“二导”(即第二导师),没有她的支持与参与,我的这本书是不能问世的。

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谢舜教授、邱耕田教授的支持和帮助,顺此表示谢意!

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将本书捧给读者,这是因为笔者在写作过程中深感理论功底的不足,尤其是经济学知识的欠缺,有的问题不一定阐述清楚了,期待着学界同仁和读者批评指正,以共同推进经济哲学这门新兴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陈太福

 2004年8月于广西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经济哲学的沉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太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50764
开本 32开
页数 3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7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02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2
14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