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唐代小说重写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重写概念统摄古小说、戏曲的创作史,从创作论、授受论与传播论角度,探讨了重写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接受方式与传播手段的理论内涵,提示唐代小说影响后世文学的规模、途径、方法与手段,并且认为文学的影响寓于文学的授受之中,为正确理解历代文学之间不断继承与发展现象,提供了一个科学工作者的阐释体系与批评视野。

序言

唐宋之际是古代文化雅俗分野的关捩,这一变化反映在文学领域内。是文学的总体结构——包括作者、接受者的社会政治地位与文化层次,文学的体裁与文化品味——发生了由雅文学主体向俗文学主体的转化,以小说、戏曲为主要样式的叙事文学获得了巨大发展,与正统雅文学的禁脔——诗歌、散文等并驾齐驱,形成自宋代以来文学发展的新局面。这一发展转化的契机与唐代小说的文体独立,以及大批原创性、典范性作品的产生密切相关,它们是推动叙事文学发展的重要条件。具体而言,唐代小说的主题、题材、体制、美学风范及语言风格作为丰厚的文学积累。为后世作家一再追步,以获取素材、艺术经验与文学想像力,在叙事文学领域引起了绵延千年的重写热潮。形成集文学接受、创作与传播。以及文学接受者、创作者与传播者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由此加强着历代文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所形成的大量派生文本也多为各自时代、各文体领域的代表。透过这一现象。我们在层峦叠嶂的文学群峰之间,看到了绵亘无尽、神情相属的演进脉络。

研治说部者,对小说创作题材从出关系的考辨有悠久的学术传统,形成了小说史发展演变脉络研究的微观形态,此即自20世纪初以来的影响研究。在过去的一百年中,鲁迅、郑振铎、孙楷第、谭正璧、赵景深、胡忌、庄一拂、钱南扬等大批小说、戏曲学者倾毕生精力于此间,以钩沉本事为基本方法。从发掘作品题材来源的角度,为探究唐代小说给予后代文学的影响。进行了大量基础性、描述性的工作,产生了大批具有目录学、文献学性质的成果。但是,对这一悠久创作传统的理论探索却至今有未尽人意之感,关键可能在于研究视角的设定。因此,本书是立足于前辈学者的成就。以文学史的历时性发展为背景,以题材因袭为中心。从创作论、接受论与传播论角度。揭示重写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接受方式与传播手段的意义,探讨其复杂的理论内涵,以揭示唐代小说影响后世文学的途径、方法与手段,探索历代文学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具体过程,为正确理解这一文学现象提供一个较为科学的阐释体系与批评视野。简言之,本书的目标在于。以重写概念为统摄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史的关键词,由此揭示中国古代小说的实际创作特点与过程,以最终确立一个中心观点:文学的影响寓于文学的接受之中。

在理论上,本研究包括对小说重写史的勾勒与小说重写理论探讨两个方面。但是,相对于原创史的把握,小说重写史更具有依时递进与横向交错的双重特征,因而更为困难。故本书只将追溯的上限定于唐代,而在宋元明清时期内考察小说、戏曲作家们对唐代小说的重写现象,因此本书对于中国小说重写史的探讨具有明显的断代属性,事实上更倾向于对重写理论的探索。以与一般的创作理论形成对照,使有兴趣的人看到,在一般的文学理论体系中,的确存在着一些尚未被充分注意的环节。我希望本书的研究能够成为中国小说重写研究的一个出发点。

本文的一项主要成绩是对宋元明清以来重写唐代小说题材文本的整理,并在元明清主要剧种范围内。归纳了因重写唐代小说题材而产生的大量剧目之间的关系特点——重写题材的代际承传与拓展性,以及推动重写行为发展的诸多重要原因。同时,后世作家对重写唐代小说的兴趣,就题材而言,集中在爱情、豪侠、历史人物逸事等方面;就文本类型而言,以传奇、变文、史传居多;就原因而言,则与这些故事具有强烈的传奇性、与人间生活极为密切等直接相关。而且,凡是较早得到重写的题材在后世所引起的追步也较突出,尽管后世在不断地拓展重写题材的领域,仍然有大量题材从未被使用过,如充斥于唐代传奇、志怪中的冥遇类故事。这与它们在早期就未进入重写视野有关,可见对题材的使用具有明显的接受惯性。以上问题有的已经前人提出,有些则是本书的成果。

关于重写理论问题的初步探讨,形成了以下一些重要结论:

唐及唐代小说是影响中国古代小说。乃至叙事文学成熟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与媒介。后世对唐代小说的接受与传播在宋代经过了长期的积淀,然后于元明时期在,小说、戏曲领域获得重大突破。文言小说领域的拟唐之风主要继承与发展的是唐代传奇与志怪的题材、美学风范与文体特征,二者关系是模拟大于因袭:在通俗小说领域。题材因袭特点更为突出。在文体方面则兼取唐代小说的多种类型,发展了其中的讲唱特点,是话本体、章回体小说样式形成的重要来源,结合看来,通俗小说是以俗文学形式对雅文学成就的转化:就规模与成就而言,戏曲是重写唐代小说的主要领域。唐代小说题材在宋元戏剧中的比例一度接近20%。近50%的剧作家利用唐代小说题材进行过创作。嗣后。这种影响在各代戏剧中非常稳定。题材比例大致稳定在10%,采用重写方式的剧作家比例则在20%上下。因此。唐代小说构成古典戏曲题材的一个重要来源,由此形成的剧目是传统剧目的主体。重写原因则与中国文化的重史传统、唐代小说的成就与创作方式、宋代小说理论的重写观念、叙事文学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文学史背景、全社会对文学的接受热情与接受倾向。特别是文人士大夫的种种心态有着内在的联系。旧故事负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与人类的共同情感、理想。不但与个人的遭遇、理想产生共鸣。也与新的时代文化精神不断碰撞,终经重写焕发出永恒的魅力。

由于重写的依傍特征。重写首先表现出文学的接受属性,重写者也首先是一个文学的接受者:在此前提下,重写具有文学创作的本质属性,重写者是真正的作者:重写无法摆脱前代文学的积累与痕迹,因而重写之作是对所依傍对象的一种传播方式。重写者则是传播前代文学成果的人:同时,重写并非机械地复制所依傍对象。而要表达自己的接受态度。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重写又是一种文学批评方式,重写者也具有文学评论者的属性。重写之作往往是时代的产物,大都挟带着时代文化的精神内涵,是历史与当代的结合,这是决定重写具有自身价值的主要原因。

重写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创作方式,其价值还在于提供了一种认识角度:通过考察文学的接受与传播方式来认识文学的影响,由此揭示出文学不断发展演进的内部原因。一言以蔽之,文学的影响寓于文学的接受之中。这种特殊创作方式是沟通古今文学的重要途径,也是沟通历史与当代文化的重要手段。研究重写,可以更加细致地体现文学发展的动态特征。

在文学领域内。重写是一个涉及相当广泛的问题。即在古代小说领域中,对于唐代小说重写现象的研究也远未能做到题无剩义。比如小说续书现象,在古代小说创作中发端甚早,也曾见于唐代,但形成气候则以明清为著,故本书未深入涉及此点。但是,“所谓续书,自是相对于原著而言”,因而也是属于重写范畴的问题。在本书改定之时,得见高玉海博士的《明清小说续书研究》,角度、观点不尽一致,但就所关注的问题,则颇生南北呼应之感。既令我对此一现象的研究无须再费周章,亦可见对重写这类创作现象的关注已不乏同道。

对重写技巧的探讨所涉及的范围与深度是超乎最初设想的,远非一个章节所能容纳,惟有待于时日。另行完成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唐代小说重写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大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68072
开本 32开
页数 4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2
出版时间 2005-04-01
首版时间 2004-12-01
印刷时间 200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
丛书名
印张 13.375
印次 2
出版地 重庆
204
14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3: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