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代宗教小说中的佛教修行观念/中华女子学院学术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佛教“修行”观念影响小说创作这一角度,对有明一代近二十部宗教小说的思想内涵、人物类型与情节结构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全书既将佛教“修行”观念的文学演变过程作了动态的考察;又对明代宗教小说中的佛教“修行”因素进行仔细分析,意图揭示论证宗教小说与“宣教”之间联系的原貌。对现当代中外有关学者的观点及其论述,本书亦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论证。

内容推荐

本书从佛教“修行”观念影响小说创作这一角度,对有明一代近二十部宗教小说的思想内涵、人物类型与情节结构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全书既将佛教“修行”观念的文学演变过程作了动态的考察;又对明代宗教小说中的佛教“修行”因素进行仔细分析,意图揭示论证宗教小说与“宣教”之间联系的原貌。对现当代中外有关学者的观点及其论述,本书亦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论证。

全书分为四章,基本内容和要点如下:

作为佛教思想的核心因素,以“断尽烦恼,觉悟成佛”为主要内容的佛教“修行”观念,在佛经中有其文学化的表述形式,这就是宗教小说“修行”模式的最初原型——佛传故事。佛传故事以“神妙靡丽”、“好大不经”的文笔,描述了释迦牟尼出生、出家、苦修、悟道、度生、涅檠等“八相成道”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灵异的佛陀形象。这种以传记体式记录人物修行经历的方法,被中国的僧人所继承,依此编写了大量的高僧传记和禅宗灯录。经历了使佛教“修行”观念进一步世俗化、市民化和文学化的敦煌文学与宋元说经的演变,演绎“修行”观念的宗教小说逐渐成熟。到了明代,随着佛教“修行”观念的社会化,以《西游记》的创作和大量刊刻为契机,出现了宗教小说的繁荣期。宗教小说的创作和流传对传统的文学观念与小说的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明代宗教小说的思想内涵,无论是其宗教性的“修行”主题,还是世俗性的人文主题,都与佛教“修行解脱”的观念大有关联。这批小说在不同程度上都是演绎“三教合一”化了的“心性修行”观念的宣教作品。当然,我们从其中也能够看到讴歌理想、批判现实以及游戏人生的思想倾向,不过,即使是世俗的人文主题,也未离开宗教“修行”主题而独立存在,甚至小说中那些看上去与宗教相悖的游戏之辞,也与佛教的某些“修行”旨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明代宗教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按其“修行”态度可以分为四类:修行的实践者,即那些取经降魔、修行成道的主人公;修行的成就者和协助者,即功德圆满的仙佛;修行的阻碍者,即形形色色的妖魔;修行的旁观者,即与仙佛擦肩而过的芸芸众生。这四类人物形象,都可以在佛经和佛教文献中找到原型。

作为佛教“修行”观念对小说创作产生深刻影响的最有力的证明,是明代的宗教小说也大多有一个类似“八相成道”的情节结构模式。宗教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多有奇异的出身,体现了佛教“修行的连续性和积累性”的思想;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情节,如降魔、说法、游戏等,只是佛教“修行”历程中“救度众生”环节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修行”的结果,即“证入涅槃”,在小说中则表现为见性或见佛等非现实的宗教画面,虽然“涅檠”使凡人联想到“死亡”,但宗教小说的结尾却表现出“花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喜庆气氛,从而可以看出佛教视涅槃为解脱的“修行”思路在小说中留下的痕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佛教“修行”观念的文学演变

 第一节 明之前佛教“修行”观念的文学演变

一 从佛传故事谈起:佛教文献中“修行”观念的文学化表述

二 敦煌变文:“修行”观念的文学化与世俗化运动

三 宋元说经:“修行”观念的市民化及其小说特征

 第二节 明代“修行”观念的社会化与宗教小说的繁荣

一 帝王的“修行”观念及对宗教小说的影响

二 正统佛教的“修行”特点及在小说中的反映

三 文人的“修行”热情以及宗教小说的创作、出版和评点

四 明代百姓的宗教狂热与宗教小说的接受

第二章 明代宗教小说的思想内涵与佛教“修行”观念

 第一节 “修行”主题辨析

一 “修行”话题

二 心法

三 三教合一

 第二节 世俗主题辨析

一 讴歌理想主题:歌颂英雄,追求自由

二 批判现实主题:以净土为参照物的社会批判

三 游戏人生主题:“狂禅”余韵与娱乐效果的自觉追求

第三章 明代宗教小说中的人物类型与佛教“修行”观念

 第一节 “修行”的实践者:主人公

一 主人公的本质:仙佛性与凡夫性

二 主人公的仙佛性:道心、聪慧、品德

三 主人公的凡夫性:人性与魔性

四 主人公的类型:道德型、英雄型、完美型、逍遥型

 第二节 “修行”的成就者:仙佛

一 仙佛的本质:修行的成就者

二 仙佛的种类:佛教圣众。道教圣众和各路护法

三 仙佛的居所:净土与天堂

 第三节 “修行”的障碍者:形形色色的妖魔

一 妖魔的本质:修行的障碍与内心的烦恼

二 妖魔的原型和种类:“波旬”与三类魔事

三 妖魔的居所:阴暗心理的象征

四 如何降魔:降伏其心

 第四节 “修行”的旁观者:芸芸众生

一 众生的本质:“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二 众生类别:善男信女、破坏者、被救助者、擦肩而过者

三 一类特殊的众生:国王

第四章 明代宗教小说中的情节模式与佛教修行观念

 第一节 宗教小说的“修行”情节(上):出身、出离、寻师

一 出身:仙佛之胎,龙象之才

二 出离:观不净相,生大厌离

三 寻师:参求无数,访“善知识”

 第二节 宗教小说的“修行”情节(下):苦修、度生、涅槃

一 苦修成道:面壁十年,一朝悟道

二 弘法度生:众生度尽,方成佛道

三 涅槃飞升: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参考文献

后 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代宗教小说中的佛教修行观念/中华女子学院学术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珂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52843
开本 32开
页数 3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7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3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32:46